《長鏈非編碼RNA遺傳變異與乳腺癌發生分子流行病學研究》是依託鄭州大學,由宋春花擔任項目負責人的聯合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長鏈非編碼RNA遺傳變異與乳腺癌發生分子流行病學研究
- 項目類別:聯合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宋春花
- 依託單位:鄭州大學
- 負責人職稱:教授
- 批准號:U1604168
- 支持經費:46(萬元)
- 申請代碼:L02
- 研究期限:2017-01-01 至 2019-12-31
《長鏈非編碼RNA遺傳變異與乳腺癌發生分子流行病學研究》是依託鄭州大學,由宋春花擔任項目負責人的聯合基金項目。
《長鏈非編碼RNA遺傳變異與乳腺癌發生分子流行病學研究》是依託鄭州大學,由宋春花擔任項目負責人的聯合基金項目。項目摘要非編碼RNA遺傳變異與乳腺癌發生乳腺癌發生風險研究是本課題組長期研究方向,長鏈非編碼RNA作為新一代生...
《長鏈非編碼RNA對乳腺癌幹細胞分化的調控研究》是依託上海交通大學,由徐迎春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項目摘要 乳腺癌幹細胞(BCSC)是乳腺癌發生、發展、復發和轉移的根源,長鏈非編碼RNA具有調控基因功能,其對BCSC分化的調控作用目前尚未見報導。本課題擬以MCF-7、MDA-MB-231和原代乳腺癌細胞來源的BCSC...
《遺傳印跡長非編碼RNA-IRAIN在乳腺癌幹細胞中的抑癌機理研究》是依託吉林大學,由胡繼繁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重點項目。項目摘要 腫瘤幹細胞具有高度增殖活性和自我更新能力,參與腫瘤的發生、進展、復發、轉移及化放療耐藥。類胰島素生長因子I受體(IGF1R)在乳腺癌中高表達,通過自身磷酸化激活PI3K、MAPK信...
《長鏈非編碼RNA AK124454在三陰性乳腺癌發生發展中的機制研究》是依託復旦大學,由邵志敏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三陰性乳腺癌是乳腺癌中預後較差的分子亞型,其復發和轉移的具體調控機制目前尚不明確。長鏈非編碼RNA(lncRNA)目前在腫瘤的發生髮展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但調控乳腺癌尤其是三陰性...
《長鏈非編碼RNA-TRA調控乳腺癌內分泌耐藥的機制研究》是依託蘇州大學,由姜敏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項目摘要 內分泌治療是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的重要治療方式,他莫昔芬是其一線治療藥物,然而其有效性常受到藥物耐受的制約。現階段針對他莫昔芬耐藥的分子機制研究主要側重於蛋白、代謝物及微小RNA,迄今對...
《長鏈非編碼RNA作為肝癌分子標記的篩選及其功能研究》是依託復旦大學,由周儉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長鏈非編碼RNA(lncRNA)是一類轉錄長度超過200個核苷酸的非編碼RNA。最新研究顯示,lncRNA雖不能編碼蛋白,但能在多種層面上調控基因的表達(表觀遺傳學調控、轉錄以及轉錄後調控等),並與microRNAs和...
6、長鏈非編碼RNA遺傳變異與結直腸癌發生發展的分子流行病學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2014.1-2017.12 7、重大傳染病社區綜合防治模式及評價研究 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子項 2009.1—2012.12 8、真核生物翻譯調控通路基因多態性與結直腸癌遺傳易感性的人群關聯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2011....
基於RNA測序、GWAS和前期預實驗結果提出如下假說:在狼瘡患者中,功能性的遺傳變異可導致TCONS_00426627在組織中過度表達,從而導致炎症通路的過度激活,參與疾病的組織病理損傷過程。本項目擬通過功能獲得和功能缺失策略,結合轉錄調控、信號傳導和分子相互作用研究來解析長鏈非編碼RNA介導的遺傳易感位點參與疾病組織炎症...
構建了線上CT基因公共資料庫,為後續的CT蛋白的研究提供了資料庫基礎;藉助轉錄調控相關資料庫以及生物信息學方法,發現CT基因表達水平在睪丸和腫瘤組織中均受到啟動子區域的甲基化水平以及周圍非編碼RNA的調控,提出了CT-lincRNA的概念;初步探討了CT基因作為一類新的腫瘤表觀驅動基因,可以作為經典突變驅動理論的補充。
第九章 非編碼RNA 第一節 小干擾RNA 一、RNAi的歷史 二、RNAi的機制和siRNA 三、siRNA及RNAi的套用 第二節 MicroRNA 一、MicroRNA的發現 二、MicroRNA的基因結構 三、MicroRNA的形成 四、MicroRNA的作用機制 五、miRNA異構體 六、miRNA與siRNA的異同點 七、MicroRNA與疾病 八、展望 第三節 長鏈非編碼RNA 一...
《山羊卵泡選擇過程候選LncRNA作用機制研究》是依託西南大學,由俄廣鑫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項目摘要 卵泡選擇是決定排卵數量的關鍵步驟,生理過程複雜,目前卵泡選擇的機制尚未明確。探索卵泡選擇中長鏈非編碼RNA(LncRNA)的調控機制,對山羊排卵機制研究和卵泡資源的儲備開發都具有重要意義。本項目根據前期...
卵巢癌死亡率居婦科惡性腫瘤首位,而化療耐藥是其治療失敗的主要原因,臨床上缺少有效的預測指標。基因多態是序列的自然變異,以單核苷酸多態最常見,是決定藥物反應性差異的主要因素。越來越多證據還表明腫瘤對藥物的反應受到一種非編碼小分子RNA-microRNA(miRNA)的調控。我們假設與卵巢癌耐藥相關的miRNA存在功能性基因...
新近全基因組關聯分析(GWAS)發現MIA3是冠心病新的致病基因,但在冠心病發生、發展過程中具體致病分子機制尚不清楚。我們前期研究發現MIA3基因3'-非編碼區存在一個功能性遺傳變異,引起microRNA-3187-3p(miR-3187-3p)結合,下調MIA3基因表達,並與冠心病發生及病變程度相關聯。基於MIA3基因功能和前期研究結...
《肺炎支原體相關非編碼RNA的篩選和鑑定》是依託復旦大學,由劉楊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申請人前期工作結果顯示:一、肺炎支原體p1基因變異度較大;二、肺炎支原體對大環內酯類耐藥高度流行與克隆傳播無關;三、肺炎支原體在環境因素改變時致病基因存在轉錄組水平的調控。上述研究結果提示針對肺炎支原體自身...
《中國特有瀕危植物白豆杉種群分化的分子遺傳變異研究》是依託中山大學,由蘇應娟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中文摘要 選擇中國特有瀕危植物白豆杉Pseudotaxus chienii為材料,運用RAPD、AFLP、PCR-RFLP分子標記和對nrDNA的ITS區及cpDNA單拷貝區非編碼序列測序的方法研究其核基因組與葉綠體基因組的遺傳變異性,通過比較分析...
研究結論表明,與蛋白質編碼基因一樣,非編碼小分子RNA座位也可能是馴化選擇的靶標並在水稻馴化和遺傳改良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為了進一步探究miRNA在馴化過程中的變異,我們對miRNA及其靶基因在野生稻與栽培稻群體間的表達量進行了比較。研究表明馴化過程可能影響miRNA的表達水平,並通過與靶基因的互作調控下游的生物...
《南方紅豆杉的種群遺傳結構和分子系統發育地理研究》是依託中山大學,由蘇應娟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中文摘要 以具古稀有種特徵的南方紅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 mairei)為材料,通過測定核、葉綠體及線粒體基因組的非編碼區序列和進行AFLP、ISSR及SSR分子標記分析,研究其天然種群的遺傳變異水平與分配狀況、...
研究經歷 (1)對一個新的非編碼RNA基因(命名為hgrc-1)進行功能研究。 hgrc-1是由王擎教授克隆的一個位於8號染色體上的新基因。2005年起,在王擎教授指導下,發現hgrc-1可能是一個不編碼蛋白質的非編碼RNA基因(non-coding RNA),通過RNA干擾,發現hgrc-1基因可能與乳腺癌細胞(MCF-7)細胞周期和凋亡相關,...
長鏈非編碼RNA(long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類轉錄本長度超過200個核苷酸的非編碼RNA,近年研究發現它是一類具有重要生物學功能的RNA,參與基因組印記、染色體沉默、染色質修飾、轉錄激活、轉錄干擾、核內運輸等多種重要的調控過程,在細胞分化和發育、基因轉錄和翻譯、遺傳和表觀遺傳等生命活動中均發揮重要的調控...
近年來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 在SCI收錄期刊發表英文論文20篇、中文論文90餘篇,獨立出版《肺癌分子流行病學》專著一部,參編專著8部。科研項目 長鏈非編碼RNA FENDRR 拷貝數變異調控Snail1基因影響人群肺癌發病和預後的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14-2018)81473040 MKK7基因編碼區罕見遺傳變異對人群...
7.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融合多組學數據最佳化篩選惡性腫瘤中表觀失調非編碼RNA及其功能研究(61502126), 2016年1月-2018年12月,項目負責人,結題 8.中國博士後特別資助基金,複雜疾病中長鏈非編碼RNA的識別及其調控機制研究(2016T90309),2016年6月-2019年4月,項目負責人,結題 9.中國博士後面上項目,惡性...
56.胃癌內科研究新進展 57.胃癌抗Her-2治療的進展 淋巴造血系統腫瘤 58.淋巴瘤的免疫治療:在挑戰中穩步前行 59.從清髓移植、非清髓移植到微移植:我們的啟示和思考 60.Aurora A抑制劑和抗PD1單抗治療惡性淋巴瘤的臨床研究 61.多發性骨髓瘤治療回顧及展望 62.長鏈非編碼RNA在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中的價值研究 ...
相對而言,模板純度影響不大,即反應液中蛋白質、多糖、RNA等大分子物質影響不大。理想的模板和引物濃度能產生多態性豐富、強弱帶分明的RAPD圖譜。引物3端的重要性似乎更大。此外,Mg+2濃度也影響反應的參數包括產物的特異性和引物二聚體的形成,人們在各自的實驗中得出不同的結論,大約在1.5-4mmol/L範圍內。總...
木村的功績是在理論上更邁進一步,把中性突變-遺傳隨機漂變放到決定性的位置上,提出分子進化的中性學說,較合理地解釋了分子進化的各種現象。學說依據 中性學說的出發點是中性突變。DNA(脫氧核糖核酸)產生突變的方式有四種,即核苷酸的替換、缺失、附加和倒位,而最常發生的是核苷酸的替換。對一個密碼子來說,由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