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國際資本流動

長期國際資本流動

長期國際資本流動的形態長期國際資本流動(Long-terminternationalcapitalflows)長期國際資本流動,是指期限在1年以上的資本流入與流出。它是國際資本流動的重要方式。它與短期資本流動一樣,也分為政府和私人的長期資本流動。其基本形式可包括直接投資證券投資國際借貸。引起長期國際資本流動的根本原因是世界生產力的發展與國際分工的不斷深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長期國際資本流動
  • 外文名:Long-terminternationalcapitalflows
  • 期限:1年以上
  • 意義:國際資本流動的重要方式
主要形式,直接投資,證券投資,國際信貸,國際經濟援助,流動影響,資本輸出影響,資本輸入影響,相關詞條,

主要形式

長期國際資本流動形成的基本條件是各國擁有的相對優勢,如所有權優勢
、內部化優勢區位優勢等,而長期國際資本流動的動機則是多樣化的,包括利潤驅動生產要素驅動、市場驅動以及政治性投機等。
長期國際資本流動的形態長期國際資本流動的形態
長期國際資本流動的主要形式:

直接投資

直接投資是指一個國家的投資者直接在另一個國家的工礦、商業金融服務業等領域進行投資,並取得投資企業的部分或全部管理控制權的一種活動。
直接投資按投資人不同可分政府(官方)直接投資指由政府舉辦的對外投資和私人直接投資指私人投資者以自己的名義舉辦的對外投資,在直接投資中,有貨幣實物投資兩種形態。從投向來看,外國對本國直接投資,表明外國資本流入,本國對外國直接投資,表明本國資本流出。但如果供給或籌措直接投資的資金,是在本國境內進行的,則一般不會產生國際資本流動
各國經驗表明,無論是已開發國家還是開發中國家國際直接投資在加速
其經濟發展方面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20世紀以來,國際直接投資一直是不已開發國家資金、技術和專門知識的一個主要來源,最初是投資修建鐵路、電力系統與開發礦山等,後來逐漸投資於製造業和服務業。現在國際直接投資主體主要是美國、日本、英國、德國等十大投資國,這些國家二戰以後大都分投資於拉美及東南亞國家和地區,後者吸引外國直接投資的主要條件是,擁有廣闊的國內市場、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實行出口導向型的經濟發展戰略。到了70年代後,由於通貨膨脹的加劇及利率匯率的波動,金融資產吸引力大為減弱,國際直接投資迅速增加。進入80年代,由於開發中國家的經濟發展速度下降,貿易條件惡化,已開發國家高利率及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國際直接投資增長速度減慢,國際資本逐漸傾向於在已開發國家之間對流並由此構成了當代國際資本流動的一個典型特點。80年代後半期以後,國際直接投資又藉助於世界經濟發展的大背景而高速增長,資本更多地在已開發國家之間互為流動,對開發中國家的投資也逐漸由原來向拉美國家轉向東亞、南亞、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儘管東南亞、韓國、日本、台灣、香港等國家和地區,都遭受到1997年爆發的貨幣危機的重大打擊。
長期國際資本流動的條件長期國際資本流動的條件

證券投資

證券投資是指投資者在國際證券市場上購買外幣有價證券而進行的一種投資方式。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在國際證券市場上買進有關證券,就稱投資,它意味著國際資本流出;反之,在國際證券市場賣出有關證券,就稱籌資,它意味著國際資本流入。國際證券市場,可包括短期的證券市場和長期的資本市場。證券市場裡的投資者和籌資者,都可以是政府或企業,投資者還可以是個人,籌資者還可以是國際金融機構。證券投資是國際資本流動的重要方式,尤其80年代以來,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國際投資證券化趨勢有增無減,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國際信貸

國際信貸是指各國政府國際金融機構和國際銀行等單方面或相互間提供的中長期貸款。國際信貸的主要特點是:它是單純的借貸貨幣資本在國際間的轉移,不像直接投資那樣,涉及到在他國設立企業實體或收購企業股權,也不像證券投資那樣,涉及到證券的發行與買賣。國際貸款的收益以利息及有關費用來體現,貸款風險主要由借款者承擔。

國際經濟援助

國際經濟援助,是指有關國家經濟組織開發中國家的贈與和提供的優惠貸款。它實際上亦是長期國際資本流動的一個組成部分。戰後初期典型的國際經濟援助,是1947-1950年美國實行的援助歐洲復興的馬歇爾計畫。從50年代開始,國際經濟金融組織轉而對眾多的開發中國家提供國際經濟援助。援助的比例,70年代初聯大曾議定應達到各國國民生產總值的1%,其中官方開發援助要達到0.7%。但在實際中,包括美國等在內的已開發國家並沒有達到這個要求,相反,從80年代以來,這個比例還有所下降。

流動影響

形成全球利潤最大化。
長期資本流動可以增加世界經濟的總產值與總利潤,並趨於最大化。因為,資本在國際間進行轉移的一個原因,就是資本輸出的盈利大於資本留守在國內投資的盈利,這意味著輸出國因資本輸出,在資本輸入國創造的產值,會大於資本輸出國因資本流出而減少的總產值。這樣,資本流動必然增加了世界的總產值和總利潤,而且資本流動一般是遵循哪裡利潤率高往哪裡流動的原則,最終會促使全球利潤最大化
加速世界經濟的國際化。
生產國際化市場國際化和資本國際化,是世界經濟國際化的主要標誌。這三個國際化之間互相依存,互相促進,推動了整體經濟的發展。
二次大戰後,資本流動國際化已經形成一個趨勢,80年代以來更有增無減。尤其資本流動國際化的外部環境與內部條件不斷充實,如全球金融市場的建立與完善,高科技的發明與運用,新金融主體的誕生與金融業務的創新,以及知識的累積、思維的變化等等,這些都使資本流動規模大增,流速加快,影響更廣,而其所創造的雄厚的物質基礎,又反過來推動生產國際化與市場國際化,使世界經濟在更廣的空間、更高的水平上獲得發展。
加深了貨幣信用國際化。
首先,加深了金融業國際化。資本在國際間的轉移,促使了金融業尤其銀行業在世界範圍內廣泛建立,銀行網路遍布全球,同時也促使了跨國銀行的發展與國際金融中心的建立,這些都為國際金融市場增添了豐富的內容。目前,不少國家的金融業已成為離岸金融業或境外金融業而完全國際化。其次,促使以貨幣形式出現的資本遍布全球,如國際資本流動使以借貸形式和證券形式體現的國際資本大為發展,滲入到世界經濟發展的各個角落。再次,國際資本流動主體的多元化,使多種貨幣共同構成國際支付手段。目前,幾個長期資本比較充裕的國家,其貨幣都比較堅挺,持有這些貨幣,意味著更廣泛地在世界範圍內實現購買力在國際間的轉移或可更有選擇餘地地擁有清償國際間的債權債務的手段。可見,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加深了貨幣信用的國際化

資本輸出影響

在一般情形下,長期資本流動對資本輸出國的影響有積極消極兩個方面。
積極影響
1)、可以提高資本的邊際效益。
長期資本輸出國一般是資本較充裕或某些生產技術具有優勢的國家。這些國家由於總投資額或在某項生產技術領域的投資額增多;其資本的邊際效益就會遞減,由此使新增加的投資的預期利潤率降低。如果將這些預期利潤率較低的投資額,轉投入到資本較少或某項技術較落後的國家,便可提高資本使用的邊際效益,增加投資的總收益,進而為資本輸出國帶來更可觀的利潤。
2)、可以帶動商品出口
長期資本輸出會對輸出國的商品出口起推動作用,從而增加出口貿易利潤收入,刺激國內的經濟成長。如某些國家採用出口信貸方式,使對外貸款(即資本輸出)與購買本國的成套設備或某些產品相聯繫,從而達到帶動出口的目的。
3)、可以迅速地進入或擴大海外商品銷售市場
4)、可以為剩餘資本尋求出路,生息獲利。
5)、有利於提高國際地位。資本輸出,一般來說意味著該國的物質基礎較為雄厚,意味著該國更有能力加強同其它國家的政治與經濟聯繫,從而有利於提高自己的國際聲譽或地位。
消極的影響
1)、必須承擔資本輸出的經濟和政治風險
當今世界經濟和世界市場錯綜複雜,資本輸出-不小心,如投資方向錯誤,就會產生經濟業務的風險.此外,還得承擔投資的政治性風險。這體現在資本輸入國發生政變成政治變革,就可能會實施不利於外國資本輸出的法令,如沒收投資資本,甚至拒絕償還外債等。在國際債務歷史上,曾經發生過有的國家因陷入債務危機而停止還債的現象,便是-個明證。
2)、會對輸出國經濟發展造成壓力
貨幣資本總額一定的條件下,資本輸出會使本國的投資下降,從而減少國內的就業機會,降低國內的財政收入,加劇國內市場競爭,進而影響國內的政治穩定與經濟發展

資本輸入影響

積極影響
1)、可以彌補輸入國資本不足。
一個國家獲得的間接投資,通過市場機制或其他手段會流向資金缺乏的部門和地區;一個國家獲得直接投資,則在一定程度上會彌補國內某些產業的空心化現象。其結果,既解決了資金不足問題,也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2)、可以引進先進技術與設備,獲得先進的管理經驗。
長期資本流動的很大一部分是直接投資。該投資的特點就是能給輸入國直接帶來技術、設備,甚至是銷售市場。因此,只要輸入得當,政策科學,資本輸入無疑會提高本國的勞動生產率,增加經濟效益,加速經濟發展進程。
3)、可以增加就業機會,增加國家財政收入。
資本輸入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用來創建新企業或改造老企業,這對已開發國家開發中國家都是如此。這樣,就有利於增加就業機會,有利於增加國民生產總值,進而有利於增加國家財政收入,提高國民的生活水平。
4)、可以改善國際收支
一方面,輸入資本,建立外向型企業,實現進口替代出口導向,就有利於擴大出口,增加外匯收入,進而起到改善國際收支的作用,另一方面,資本以存款形式進入,也可能形成一國國際收支的來源
消極影響
1)、可能會引發債務危機
輸入國若輸入資本過多,超過本國承受能力,則可能會出現無法償還債務的情況,導致債務危機的爆發
2)、可能使本國經濟陷入被動境地。
輸入資本過多又管理不善並使本國經濟不能獲得長勁發展的話,輸入國就會對外產生很強的依賴性。這樣,一旦外國資本停止輸出或抽走資本時,本國經濟發展就會陷入被動的境地,甚至使本國的政治主權受到侵犯
3)、加劇國內市場競爭
大量外國企業如果把產品就地銷售,必然會使國內市場競爭加劇,從而使國內企業的發展受到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