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推進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和渝東南生態保護髮展區“大旅遊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31號)和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部署,加快推進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渝東南生態保護髮展區“大旅遊經濟”發展,經市政府同意,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推進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和渝東南生態保護髮展區“大旅遊經濟”發展的意見
  • 發文機關: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 發文字號:渝府辦〔2015〕21號
渝府辦〔2015〕21號
有關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有關單位: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31號)和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部署,加快推進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渝東南生態保護髮展區“大旅遊經濟”發展,經市政府同意,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充分認識加快推進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和渝東南生態保護髮展區“大旅遊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
旅遊業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綜合性、富民性、可持續性發展產業。“大旅遊經濟”是以旅遊為紐帶的關聯型經濟發展體系,通過對旅遊要素進行跨行業、跨區域最佳化配置,形成以旅遊業為牽引、三次產業聯動發展的產業發展格局,是新形勢下旅遊產業發展的方向和趨勢。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渝東南生態保護髮展區是重慶兩個重要生態功能區,是我市農村面積最大、貧困人口最多、少數民族最集中的區域。發展“大旅遊經濟”是生態功能區實現加快發展和科學發展,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雙贏的必然選擇和重要途徑。
――發展“大旅遊經濟”,符合全市五大功能區功能定位和發展方向,既立足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渝東南生態保護髮展區的自然條件、資源稟賦、發展現狀和發展潛力,又與都市功能核心區、都市功能拓展區和城市發展新區優勢互補、錯位競爭,有利於形成區域間差異化發展、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的大格局。
――發展“大旅遊經濟”,是統籌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渝東南生態保護髮展區的全域性、系統性、戰略性工作,有利於在更高水平統籌兩個生態功能區城鄉協調發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和三峽庫區“後扶”、秦巴山區“扶貧”、武陵山區“扶貧”工作推進,既有助於突出主題、抓住重點、發揮比較優勢,又可以做到區域“一盤棋”,形成抱團發展,實現區域一體化、資源利用最最佳化和整體功能最大化。
――發展“大旅遊經濟”,是以綠色可持續發展促進生態保護,實現保護與發展協同並進的發展,可以帶動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渝東南生態保護髮展區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有利於促進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渝東南生態保護髮展區三次產業加快發展、富民增收和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目標。
――發展“大旅遊經濟”,有利於加強我市與周邊省(區)以及長江流域、秦巴山區、武陵山區區域合作發展,有助於我市積極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和長江經濟帶建設,有助於我市加快建設內陸開放高地、長江上游經濟中心、國際著名旅遊城市。
二、全面把握加快推進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和渝東南生態保護髮展區“大旅遊經濟”發展的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以發展“大旅遊經濟”為牽引,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深化區域合作、實現產業跨界融合為抓手,以加快轉變旅遊發展方式為主線,以促進旅客消費和富民增收為根本,努力把旅遊業培育成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和渝東南生態保護髮展區主導性支柱產業和人民民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
(二)發展目標。到2020年,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和渝東南生態保護髮展區過夜遊客分別達到3000萬、3500萬人次/年以上,旅遊業投資年均分別增長25%、30%以上,旅遊業增加值占本地區國民生產總值的7%左右,基本建成“三峽庫區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和“武陵山區國家旅遊扶貧試驗區”,形成“渝東北長江三峽國際黃金旅遊帶”和“渝東南民俗文化生態旅遊帶”兩大國內外知名的區域旅遊經濟帶,旅遊產品供給更加豐富,配套設施和產業體系更加完善,市場優勢更加突出,旅遊整體形象更加靚麗,“大旅遊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三、重點任務
(一)統籌旅遊大規劃,引領大旅遊產業發展。根據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按照“大旅遊經濟”發展思路,加快編制全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和全市“十三五”旅遊發展規劃,科學引領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渝東南生態保護髮展區“大旅遊經濟”發展。市政府有關部門、有關區縣(自治縣)政府在編制“十三五”規劃時,要有旅遊產業發展專章規劃,明確旅遊產業發展目標任務。各有關部門在編制修訂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城鄉建設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環境保護規劃、交通規劃、通訊設施規劃以及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等規劃時要統籌考慮旅遊功能,將旅遊規劃內容融入其中,強化規劃的一致性,切實增強規劃引領作用。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有關區縣要儘快啟動忠縣皇華島(城)、開縣雪寶山、城口九重山、蘭英大峽谷等重點項目規劃編制工作,加快完成萬州高峽平湖、豐都瀾天湖、忠縣三峽港灣、奉節天坑地縫、雲陽龍缸、城口亢谷、開縣漢豐湖、梁平百里竹海、墊江牡丹花海等旅遊景區或度假區規劃。渝東南生態保護髮展區有關區縣(自治縣)要加快完成黔江小南海、彭水摩圍山、武隆白馬山、酉陽桃花源、秀山洪安邊城等旅遊景區或度假區規劃。
(二)建設旅遊大通道,加快形成旅遊交通環線。堅持政府推動和市場導向相結合,積極吸引社會資本加大投入,加快構建立體化、便捷化的旅遊交通網路體系。
一是暢通旅遊陸上通道。努力打造“區域內形成網路、區域間主幹交通連線、景區景點互通互聯”的旅遊道路交通格局。加快規劃建設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渝東南生態保護髮展區高鐵及鐵路、高速公路及高等級公路網路。支持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加快渝西高鐵(萬州―開縣―城口―西安)、兩巫(巫山―巫溪)高速、渝安高速、奉節―建始高速等前期工作。支持渝東南生態保護髮展區加快渝懷複線鐵路、黔張常鐵路、渝黔城際鐵路、黔恩鐵路、黔畢昭鐵路以及黔恩高速、黔梁高速、黔石高速、酉沿高速、秀松高速建設。著重解決好通達旅遊景區“最後一公里”問題,以旅遊交通一小時或半小時通達、旅遊產品線路連線、景區(景點)之間互聯互通為重點,結合全市國省道升級改造和鄉村道路、撤併村公路建設任務,切實解決區縣(自治縣)之間、區縣城與景區、景區與景區以及重點區域公路的互聯互通問題。支持有關區縣(自治縣)儘快打通以國、省道為骨幹的相關旅遊連線道路。
二是暢通旅遊水上通道。加快規劃建設一批郵輪遊艇母港和沿江公共旅遊碼頭。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加快萬州郵輪港旅遊集散碼頭、豐都郵輪港(王家渡和名山景區旅遊碼頭)、開縣漢豐湖旅遊碼頭、忠縣石寶寨旅遊碼頭、張飛廟旅遊碼頭、白帝城旅遊碼頭、雲陽龍缸旅遊碼頭、奉節寶塔坪旅遊集散碼頭、巫山大寧湖旅遊碼頭、大寧河旅遊碼頭等基礎設施建設和碼頭升級改造。渝東南生態保護髮展區加快阿蓬江神龜峽旅遊碼頭、龔灘旅遊碼頭、烏江畫廊蚩尤九黎城旅遊碼頭、西沱旅遊碼頭建設。
三是暢通旅遊空中通道。支持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渝東南生態保護髮展區規劃建設一批通用航空機場、旅遊直升機場,積極發展通用航空產業。加快建設巫山神女機場、武隆仙女山機場,支持梁平縣利用現有閒置機場發展旅遊航空等通用航空產業。加快開闢一批旅遊航線,鼓勵黔江武陵山機場、萬州五橋機場開發新旅遊航線。
(三)實施旅遊大行銷,全力打造區域特色旅遊品牌。有關區縣(自治縣)要逐年加大財政資金對旅遊宣傳行銷的投入力度,積極探索以市場化方式舉辦各類特色旅遊宣傳行銷活動。按照“政府塑形象、企業做市場”思路,建立政企聯手、部門聯合、市場聯動的促銷機制,形成整體行銷合力。通過大數據、新媒體行銷、開發旅遊手機軟體等方式實現精準宣傳、精細行銷。通過重大節慶活動行銷,進一步提升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渝東南生態保護髮展區“區域性旅遊目的地”整體形象,擴大旅遊品牌影響力。支持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有關區縣以“世界的長江·壯美的三峽”為主題,抱團舉辦“中國長江三峽國際旅遊節”,鼓勵打造忠縣忠文化、開縣秦巴文化、奉節詩城文化、巫山神女文化、巫溪巫文化、城口大巴山文化等旅遊文化品牌;支持渝東南生態保護髮展區有關區縣(自治縣)以“神秘渝東南·世外桃花源”為主題,抱團舉辦“中國武陵山國際民俗文化旅遊節”,鼓勵打造苗族文化、土家族文化、仡佬族文化、巴鹽古道文化、鬱江鹽丹文化、秀山花燈文化等旅遊文化品牌。根據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渝東南生態保護髮展區各區縣(自治縣)鄉村旅遊資源特色,積極打造鄉村旅遊品牌。
(四)開發旅遊大產業,聯動三次產業發展。按照“面上保護、點上開發”原則有序開發,重點解決旅遊景區、旅遊度假區、重點旅遊項目用地問題,優先保障旅遊發展用地指標。重點打造一批新的旅遊度假區、A級景區和自駕旅遊、鄉村旅遊基地。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加快建設萬州大瀑布、忠縣中國柑橘城、巫溪紅池壩、巫山神女景區(神女峰、神女溪)、開縣開州古城、奉節白帝城及瞿塘峽景區等一批重點項目。渝東南生態保護髮展區加快建設黔江城市峽谷峽江景區、黔江小南海、武隆懶壩實驗室項目、武隆星際未來城、彭水蚩尤九黎城、石柱黃水旅遊度假區等一批重點項目。鼓勵在武隆仙女山、石柱千野草場、忠縣石寶寨、城口黃安壩、城口九重花嶺等景區規劃建設一批自駕車營地、房車營地和有關配套設施。加快推進旅遊業與三次產業融合發展,不斷完善“吃住行游購娛”要素建設,深入挖掘地脈、文脈、人脈,加強農旅、商旅、文旅融合,加強旅遊與扶貧、林業、水利、內陸開放等有效對接,形成大旅遊產業鏈。不斷豐富區域旅遊產品種類,鼓勵開展風光攝影、探險獵奇、科考研究、遺產旅遊、康體養生、養老保健、研學商務、低空飛行、影視拍攝、實景演藝、山地及水上運動等特色旅遊。
(五)拓展旅遊大市場,不斷做大遊客總量。按照立足本地、聯動周邊、輻射全國、面向世界的客源市場定位,鼓勵旅遊企業整合資源開發各種主題旅遊,拓展旅遊發展空間。開發區內一日游、區際周末游、大都市小長假與黃金周休閒度假游的旅遊推薦線路和特色旅遊產品,面向學生寒暑假、老年人養老養生、工薪族度周末等不同需求,豐富春賞花、夏避暑、秋觀葉、冬玩雪的旅遊季節產品。加強與川鄂湘黔陝等周邊省(區)以及長三角、珠三角等重要客源地市場的區域聯動和市場拓展,研究制定對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渝東南生態保護髮展區旅行社組團游相關獎勵辦法。注重借力發展,開闢更多的精品旅遊線路,支持打造“渝東南―渝東北”“渝東北、渝東南與山水都市、渝西走廊”“渝東南―張家界”“渝東北―神農架”等跨區域生態旅遊精品線路,建立旅遊聯盟,實現遊客互送、互惠互贏。重點實施旅遊惠民工程,推行重慶市民旅遊景區門票優惠政策,吸引更多的重慶市民游重慶。支持在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渝東南生態保護髮展區率先試點“重慶旅遊惠民卡”,發行區域旅遊“一卡通”,逐步在全市推廣並實現與全國聯網。支持萬州區建設渝東北區域旅遊集散中心,支持黔江區建設渝東南區域旅遊集散中心,支持建立渝東北、渝東南旅遊商品交易市場。發揮財政資金槓桿作用,出台航空旅遊包機(100人以上)組團獎勵政策。
(六)堅持旅遊大開放,不斷注入活力動力。大力破除市場壁壘和地方保護主義,充分釋放各類市場主體活力,鼓勵在有條件的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渝東南生態保護髮展區部分區縣(自治縣)開展旅遊綜合改革試點。創新旅遊投融資體制機制,鼓勵和引導各種所有制企業投資旅遊業,發揮旅遊股權投資基金作用,支持重大項目建設採用PPP融資模式籌集資金。鼓勵銀行等金融機構為旅遊項目投融資提供支持,發揮旅遊擔保、旅遊小貸公司及其他專業金融服務機構作用,支持旅遊企業貼息貸款和上市融資。進一步完善招商獎勵機制,瞄準世界500強涉旅企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建設一批品質、生態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旅遊綜合體示範項目。
(七)支持旅遊大創業,不斷促進富民增收。進一步簡政放權,鼓勵各類旅遊市場主體發展,著力破除旅遊小微企業發展難題,加大對小型微型旅遊企業和鄉村旅遊的信貸支持,營造旅遊業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發展環境。強化生態保護,通過發展旅遊業盤活生態資源,聯動農林牧副漁,帶動就業創業興業。支持設立渝東北、渝東南旅遊產業發展創業扶持基金。支持通過規模化、規範化、集群化發展,在旅遊基礎條件較好的區域打造農家樂集聚區,集中規劃建設和提檔升級一批巴渝人家、森林人家、綠色農莊等星級農家樂。鼓勵結合當地資源特色,創辦各類農副產品深加工企業,生產銷售特色旅遊商品,並通過“網際網路+”等模式升級產業業態,擴大市場銷售規模。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按照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渝東南生態保護髮展區區域一體化發展布局,堅持部門協調機制和旅遊市場聯盟“雙推進”,不斷鞏固和完善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渝東南生態保護髮展區“大旅遊經濟”發展機制。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渝東南生態保護髮展區完善區域旅遊協作發展機制,統籌協調“大旅遊經濟”發展。可健全“大旅遊經濟”發展領導小組,對“大旅遊經濟”發展實行統一領導、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統一協調,建立定期議事協調製、目標管理制、責任交辦制、督辦問責制、績效考評制,及時協調解決本區縣(自治縣)和跨區縣(自治縣)旅遊產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
(二)落實優惠政策。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渝東南生態保護髮展區經濟基礎相對薄弱,在貫徹落實《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渝府發〔2014〕67號)和《中共重慶市委辦公廳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統籌要素資源完善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和渝東南生態保護髮展區扶持政策的實施意見》(渝委辦發〔2014〕28號)基礎上,市級各類財政資金和扶持政策向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渝東南生態保護髮展區傾斜。積極整合各類市級財政資金,優選項目,集中力量,支持“大旅遊經濟”發展。對重點旅遊項目用地按照規劃予以分類保障,尤其要對旅遊基礎設施、旅遊項目用地保障到位。統籌用好國家、市級財政資金,市級旅遊產業發展資金加大力度支持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渝東南生態保護髮展區“大旅遊經濟”發展,對納入市級重點建設的旅遊項目,由市級旅遊產業發展資金補助一定的前期工作經費。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渝東南生態保護髮展區各區縣(自治縣)要把“大旅遊經濟”發展作為公共財政投入的重點,研究出台支持“大旅遊經濟”發展的配套政策。認真落實國家和我市關於星級賓館飯店與工業企業用水、用電、用氣同價的政策。
(三)最佳化旅遊環境。高度重視做好生態環境和歷史文化遺蹟保護,決不能以犧牲生態和文化為代價。進一步提高旅遊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依法加強旅遊市場監管,進一步完善旅遊、公安、工商、衛生、物價、文化、交通、安監等部門聯合執法機制,加強旅遊執法交叉聯動,建立及時高效的旅遊投訴及協調處理機制,切實維護旅遊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建立健全旅遊安全責任制和旅遊安全預報、突發事件預警、應急救援機制。加快推進旅遊廁所建設,大力倡導文明旅遊。
(四)加強人才培訓。充分發揮旅遊職業院校優勢,加大旅遊專業管理人才和經營技術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建立良好的選人用人機制,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旅遊管理隊伍和服務人才隊伍。鼓勵旅遊企業積極引進旅遊經營、管理、行銷、策劃等優秀人才,改善人才結構,強化企業經營者和從業人員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的思想素質和專業文化素質。
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5年7月22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