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構想
建國方略 孫中山
第三部 建設內河商埠
戊 鄱陽港
吾欲於長江與鄱陽湖之間,建設一鄱陽港,此港將成為江西富省之惟一商埠矣。江西省每縣均有自然水路聯絡之,若更加以改良,則必成宏偉之水路運輸系統。江西有人民三千萬,礦源最富,如有一新式商埠以為之工商業中心,以發展此富源饒裕之省分,則必為吾計畫中最獲利之一部分矣。
此港位置,應在鄱陽湖入口西端,長江右岸之處。此港應為新地之上所建之新市,其中一部之地,須由填築湖邊低地成之。在鄱陽湖水道整治工程之中,應建一范堤,起自大姑塘山腳,迄於湖口石鐘山對面之低沙角。此范堤之內,應建造一有閘船塢,以便內河船舶寄泊。而此港市街則應設在長江右岸、鄱陽湖左側、廬山山麓,合成之三角地。此三角地,每邊約有十英里,以供市街發展,優良已極。景德鎮磁器工業應移建之於此地。蓋以運輸便利缺乏之故,景德之磁常因之大受損壞,而出口換船之際,尤常使製成之磁器碰損也。此地應採用最新大規模之設備,以便一面製造最精良之磁器,一面複製廉價之用具。蓋此地收集材料,比之在景德鎮更為便宜也。以各種製造業集中於一便利之中心,其結果不特使我計畫之港長成迅速,且於所以奉給人者亦可更佳良。但以江西一省觀之,鄱陽湖已必為世界商業製造之大中心。鄱陽湖非特長江中一泊船港,又為中國南北鐵路之一中心。所以從經濟上觀之,以大規模發展此港者,全然非不合宜者也。
第四部 改良現存水路及運河
此一系統,為江西全省排水之用。每縣、每城乃至每一重要市鎮,均可由水路達到。全省交通,惟恃水路,此乃未有鐵路前,中國東南各省所同者也。江西下游水路系統受不規則之害與長江同,皆以其為低地之故,然則其整治之工亦應與長江相同。鄱陽湖應按各水入湖之路,分為多數水道,然後逐漸匯流,卒至渚溪附近乃合而為一。度此湖狹隘之部,而與長江合於湖口。此深水道兩旁應各疊水底石堤為線,使剛與湖中淺處同高,以是其水道可以於排水之外並作航行之用也。水道以外之淺處,將來於相當時間可填為耕地。於是整治鄱陽湖各水道之計畫,可以其填築而得充足之報酬矣。
長江流域主要支流表
|
|
|
|
|
|
|
|
|
|
|
|
|
|
---|
| 岸側 | 河名 | 長度 (km) | 流域面積 (km2) | 常年水量 (m3/s) | 匯入 | 幹流流經省份 |
上 游 · 長 江 源 | - | - | | 375 | 17000 | 32 | 通天河 | 青 |
- | 右 | - | | 352 | 31254 | 114 | 通天河 | 青 |
- | 右 | - | |
| 14083 | 63.0 | 當曲 | 青 |
- | - | | 813 | 138000 |
| 金沙江 | 青 |
左 | - | - | | 527 | 20724 | 18 | 通天河 | 青 |
上 游 · 金 沙 江 | - | - | | 2308 | 340000 | 31900 | 長江 | 青、川、藏、滇 |
左 | - | - | | 1323 | 128444 | 1914 | 金沙江 | 青、川 |
左 | - | - | | 680 | 19368 | 194 | 雅礱江 | 川 |
左 | - | - | | 320 | 11150 | 234 | 雅礱江 | 川 |
- | 右 | - | | 294 | 11089 | 101.0 | 金沙江 | 滇 |
- | 右 | - | | 461 | 13787 |
| 金沙江 | 滇、黔 |
- | 右 | - | | 305 | 14780 |
| 金沙江 | 滇、川 |
上 游 · 川 江 | 左 | - | | 735 | 133000 | 2850 | 金沙江 | 川 |
- | 右 | - | | 1155 | 77400 | 1570 | 岷江 | 青、川 |
- | 右 | - | | 385 | 16900 | 191 | 大渡河 | 青、川 |
左 | - | - | | 284 | 13300 | 565 | 大渡河 | 川 |
左 | - | | 655 | 27860 | 519 | 長江 | 川 |
- | 右 | | 436 | 20440 | 309 | 長江 | 黔、川 |
左 | - | | 1119 | 160000 | 2120 | 長江 | 甘、陝、川、渝 |
- | 右 | - | | 246 | 10103 | 56.0 | 嘉陵江 | 甘、陝 |
左 | - | - | | 720 | 39211 | 663 | 嘉陵江 | 川、渝 |
左 | - | - | 大通江 | 224 | 7605 | 177 | 嘉陵江 | 陝、川 |
左 | - | - | | 306 | 11180 | 22 | 嘉陵江 | 渝、川 |
- | 右 | - | | 700 | 36400 | 572 | 嘉陵江 | 川、渝 |
- | 右 | | 1150 | 87920 | 1650 | 長江 | 黔、渝 |
左 | - | - | | 273 | 10874 | 176 | 烏江 | 黔 |
- | 右 | - | | 231 | 7794 | 169 | 長江 | 黔、渝 |
- | 右 | | 423 | 16700 | 467 | 長江 | 鄂 |
中游 | - | 右 | |
| 162225 |
| 長江 |
|
- | - | - | | 856 | 96400 |
| 洞庭湖 | 桂湘 |
- | 右 | - | | 354 | 12099 |
| 湘江 |
|
- | 右 | - | | 307 | 6623 | 153 | 湘江 |
|
- | 右 | - | | 453 | 11783 | 301 | 湘江 |
|
- | 右 | - | | 296 | 10305 | 267 | 湘江 |
|
- | - | - | | 653 | 28100 |
| 洞庭湖 |
|
- | - | - | | 188 | 7103 | 175 | 資江 |
|
- | - | - | | 1033 | 89163 | 2170 | 洞庭湖 |
|
- | - | - | | 244 | 4205 | 181 | 沅江 |
|
- | - | - | | 444 | 10334 | 181 | 沅江 |
|
- | - | - | | 289 | 7536 | 180 | 沅江 |
|
- | - | - | | 477 | 18530 | 454 | 沅江 |
|
- | - | - | | 388 | 18500 |
| 洞庭湖 | 湘 |
- | - | - | 婁水 | 256 | 5048 | 179 | 澧水 |
|
左 | - | | 1532 | 159000 | 1710 | 長江 | 陝鄂 |
- | 右 | - | | 342 | 12431 | 196 | 漢水 |
|
左 | - | - | | 379 | 15994 | 171 | 漢水 | 陝 |
左 | - | - | | 352 | 24500 | 182 | 漢水 |
|
左 | - | - | | 270 | 14808 | 117 | 漢水 |
|
左 | - | | 196 | 5310 | 153 | 長江 | 鄂 |
- | 右 | |
| 162200 |
| 長江 | 贛 |
- | - | - | | 352 | 16800 | 483 | 鄱陽湖 | 贛 |
左 | - | - | 崇宜水 | 166 | 5120 | 159 | 撫河 |
|
- | 右 | - | | 296 | 15941 | 579 | 鄱陽湖 | 贛 |
- | - | - | | 991 | 81600 |
| 鄱陽湖 | 贛 |
- | - | - | | 278 | 26589 |
| 贛江 |
|
- | - | - | | 220 | 7099 | 211 | 貢水 |
|
- | - | - | | 289 | 7913 | 197 | 貢水 |
|
- | - | - | | 199 | 7770 | 201 | 贛江 |
|
- | - | - | | 241 | 9075 | 240 | 贛江 |
|
- | - | - | | 273 | 6137 | 187 | 贛江 |
|
- | - | - | | 294 | 7650 | 222 | 贛江 |
|
- | - | - | | 349 | 15428 | 489 | 鄱陽湖 |
|
- | - | - | | 250 | 6220 | 181 | 鄱江 |
|
- | - | - | | 279 | 8456 | 489 | 鄱江 |
|
左 | - | - | | 357 | 14793 | 390 | 鄱陽湖 |
|
下游 | 左 | - | |
| 14203 |
| 長江 |
|
- | 右 | | 275 | 7150 | 174 | 長江 |
|
- | 右 | | 254 | 10305 | 180 | 長江 |
|
左 | - | |
| 187000 | 523 | 長江 |
|
- | 右 | |
| 36500 |
| 長江 |
|
- | 右 | | 114 | 24000 | 321 | 長江 |
|
可行性方案的提出過程
《鄱陽湖湖口建閘蓄水意見書》由袁良君於上世紀50年代首先提出具體方案,認為
湖口建
水壩蓄水可一勞永逸地改善
江西河道網,暢通航道;同時攔蓄湖水,減少
乾旱災害,
灌溉無虞。
《長江流域防洪規劃報告》由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於2003年完成,專門研究了長江中下游的湖控工程。
《鄱陽湖水利樞紐項目建議書》由長江水利委員會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江西省水利規劃設計研究院完成,首次提出“調枯不調洪”的全新
水利工程建設理念。
生態現狀
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歷來承擔著防洪蓄水、調節氣候、降解污染等生態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基於它顯著的
季節性特點,豐水期和枯水期面積變化懸殊,造成湖區流域內旱澇無常、湖區
沙化、
濕地退化和植被破壞加劇,而且因水質惡化,血吸蟲病依然可見。有跡象表明,鄱陽湖區旱化正在加重,枯水期提前且延長。
乾旱
2004年10月份,江西省氣象台統計資料顯示,江西省發生了嚴重旱情,30個縣市滴雨未下,省平均雨量僅4毫米,鄱陽湖水面面積縮小600多平方公里。與歷年同期相比,減少百分之九十五,創造了有氣象記錄以來僅次於1997年同期的第二個最低紀錄。 2007年1月份前後,鄱陽湖區遭遇50年來異常罕見的持續
乾旱天氣。鄱陽湖星子水區河床表面乾涸,地面裂口裂口寬度直徑達2~3厘米;航道變窄,船隻必須緩慢航行才能安全通過。鄱陽縣旱嚴重,河床兩三指寬的裂紋遍布的湖灘。地表水下降,縣8萬人飲水困難。2006年,湖口縣水務局數據顯示,湖口水文站最高水位為16.46米,最低水位僅為10.16米, 形成“枯水一線”的嚴重旱災。
成因
自然原因導致降雨減少是湖區乾旱原因之一,另一成因被認為是長江三峽水利工程蓄水防水,影響湖區
氣候調節和打破湖水吞吐的規律。湖區吞吐的不規律,使鄱陽湖及長江中下游流域出現汛時更豐、旱時更乾的異常現象。 中國地震局研究員高建國認為,三峽水庫已經客觀上已對鄱陽湖的生態與環境造成多方面的負面影響。他表示,三峽水庫每年5月末至6月初,需騰空三峽庫區庫容來應對主汛期,而此時也是江西省的主汛期,兩者疊加,吞吐規律大手影響。他表示,只有湖控工程才能恢復鄱陽湖的吞吐功能,以調節水位。 中國水利部防洪抗旱減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程曉陶則持相反的觀點,三峽每年汛後會把所蓄水從145米調至175米高程,而現汛前則相反,對鄱陽湖影響不大。
應對
水利專家、江西省水利廳廳長孫曉山提出,應從鄱陽湖水利工程建設、節型水經濟、水庫調度和采砂管理等方面著手。 復旦大學教授、生態學家陳家寬認,為應加快建設鄱陽湖流域內自然保護區,保護生物多樣性。
耶魯大學教授查德威克·奧利弗表示,鄱陽湖保護與開發是個系統工程,需要集中包括科學家、技術人員、政府及民眾等社會各方面的智慧,採取最合適的發展途徑。
采砂
鄱陽湖流域非法采砂者因暴利而趨之若鶩,問題由來已久,夜晚采砂隨處可見。據新華社報導,沙石價格在每噸20元/噸—50元/噸左右,運抵上海等沿海地區則價格可暴漲至近200元/噸,砂石被當地人戲稱稱為“水中海洛因”。非法采砂不僅給當地生態環境造成了巨大破壞,而且對鄱陽湖
濕地的完整性、野生漁業
水產資源及
候鳥食物鏈都形成了嚴重威脅。
2006年9月,江西省頒布《江西省河道采砂管理辦法》。2008年2月,江西省政府出台《關於進一步加強贛江中下游及鄱陽湖采砂管理的意見》,實行嚴格的采砂制度,已經達到開採許可的,停止采砂。
動物資源
根據長江水利委員會水文局數據顯示,湖區主要以Ⅲ類水和Ⅳ類水
水質為主,豐水期以Ⅲ類水為主,但是枯水期以Ⅳ類水為主,豐水期較枯水期好,表明水量充足時水質變好。把Ⅲ類水作為參照,超標主要是氨氮和總磷。主要污染源來自
贛江、
撫河、
信江、
饒河及
修水(修河)等五河,徑流污染物相對最少。其他污染物依次為生活污水、工業廢水、農業污染與和湖區人類活動。
動物
鄱陽湖
江豚死亡案例時有發生,2013年4月6日16時,贛江邊發現一頭死亡的成年江豚,這是該流域發現的第二起江豚死亡案例。央廣網報導,2013年6月21日,雖然為期三個月的休漁期結束,鄱陽湖湖區都昌縣漁民們開漁第一天,卻收穫甚少。漁民解釋道,鄱陽湖罕見的春夏連旱持續至今,導致魚類錯失繁殖季節,影響了魚類自身的生長,此外不法分子違法捕魚也是成因之一。2012年5月25日江西省第十一屆人大會議通過《江西省公布漁業條例》,施行休漁制度,在禁漁階段定期投放魚苗,加強
水產業管理。
候鳥
在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出於暴力驅動,捕殺野生候鳥的行為屢禁不止。據《瞭望東方周刊》報導,在南昌市新建縣“候鳥村”的黑市上,一隻鄱陽湖野生
天鵝可以賣到1500元。此舉影響生物多樣性。
審批之路
2010年1月,江西省鄱陽湖水利樞紐建設辦公室成立,專門負責鄱陽湖水利樞紐工程項目報批、建設與管理等工作。
2012年2月17日,鄱陽湖水利樞紐建設辦公室向中新網記者證實,水利部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在北京召開會議,會議通過了《鄱陽湖水利樞紐項目建議書》行業審查,這標誌著鄱陽湖水利樞紐項目首次正式通過專家審查。
2011年6月3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保護部副部長李乾傑表示並未正是接到有關方面工程的
環評申請。
影響與爭議
據中新社報導,2012年2月1日江西省第十一屆人大五次會議在召開,江西省代省長鹿心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宣稱,支持鄱陽湖申報世界遺產名錄,力爭鄱陽湖水利樞紐工程儘早獲得國家批覆並開工建設。
該報導稱,中國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為緩解枯水期時的用水短缺問題,擬建設蓄水閘壩,這將會進一步加劇旱情、破壞
候鳥等的
動物棲息地和
濕地環境。
據了解,鄱陽湖解決了向周邊數百萬計的人飲用水問題。2012年1月,鄱陽湖水位跌至60年來的最低水位——8米,90%以上的湖面變成了裸露的爛泥灘,都昌縣有12萬居民飲水困難。
漁民袁國華表示,低位水致使鄱陽湖流域魚群食物鏈斷裂、產卵下降,造成每年11月到第二年4月捕魚量極低——儘管官方在豐水期實行禁漁。官方數據顯示,2011年鄱陽湖周邊大約有10萬漁民收入比往年下降了60%。
但水利部門相關人士並不認同該漁民的說法,他認為,持續的
旱災會成為常態,只有修建閘壩蓄水調枯才能解決漁業危機。
環保人士認為,如果決意建設大壩,那么鄱陽湖的生態系統會受到進一步威脅,原因是鄱陽湖與其重要水源之一的長江來水補給被切斷。該環保人士斷言:“河湖是相輔相成的。三峽大壩已經截留了長江中下游的水,新建的大壩意味著問題會變本加厲。此外,冬季蓄水意味著侯鳥栖地之一的鄱陽湖濕地逐漸消失。”
江西省社會科學院鄱陽湖研究中心專則家將乾旱歸咎於
三峽大壩冬季擴容、自然降水減少和10年來無序、違法采砂行為。鄱陽湖采砂,造成了周邊湖底13年來下沉了至少15米。他表示:“可是,采砂、填湖及占用濕地的行政管理難度很大,這是因為大鄱陽湖區跨江西省有3市13縣,管理分散。例如,上饒市鄱陽縣占用濕地建設多棟豪華別墅;都昌縣於2009年至今已經填湖27公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