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長江支流漢江的支流)

丹江(長江支流漢江的支流)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丹江,長江水系支流漢江的支流,在丹江口市注入漢江,堯時即名丹水。因傳說曾產丹魚而得名,也有傳說,禹之外孫丹朱曾於此治水,為紀念他,後人稱丹水、丹江。丹江俗稱丹河,古稱丹水,亦稱丹淵、赤水、粉青江,在陝西境又名州河,河南省淅川縣境又名淅江,湖北省丹江口市段舊稱均水

丹江發源於陝西商洛區西北部的秦嶺南麓,流經陝西省、河南省湖北省,在湖北省丹江口市與漢江交匯,注入丹江口水庫。幹流全長390千米,為漢江最長的支流,流域面積17300平方千米,占漢江流域總面積的10%。多年平均流量174立方米/秒,自然落差1401米。歷史上丹江航運發達,明清兩朝是丹江航運的黃金時代。丹江徑流量小、年際變化大,洪水災害嚴重而頻繁,含沙量較多。流域內的水利工程有古代著名的溝通丹江與灞水的通道工程丹霸道。20世紀50年代後,沿江建設了二龍山、龍潭等水利水電工程,發揮了蓄水灌溉、發電和調洪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丹江
  • 別稱:州河、丹河、丹水、丹淵、均水
  • 所屬水系:長江支流漢江的支流
  • 發源地:陝西南部秦嶺鳳凰山東南側
  • 流經地區:陝西省、河南省、湖北省
  • 河口丹江口
  • 全長:390千米
  • 平均徑流量:174立方米/秒
  • 流域面積:17300平方千米
  • 落差:1401米
幹流概況,主要支流,陝西省境,河南省境,湖北省境,水文特徵,徑流量,變化特徵,洪水,河流泥沙,河道特徵,開發利用,航道航運,水利工程,旅遊開發,

幹流概況

丹江的位置及流向範圍丹江的位置及流向範圍
丹江,俗稱丹河,古稱丹水,亦稱丹淵、粉青江,在陝西省境又名州河,河南省淅川縣境又名淅江,湖北省丹江口市段舊稱均水。丹江,是長江水系一級支流漢江的支流,是漢江在秦嶺南坡最大的一條支流。幹流全長390千米,為漢江最長的支流,流域面積17300平方千米,占漢江流域總面積的10%。多年平均流量174立方米/秒,自然落差1401米。較大的支流有銀花河、武關河、老灌河淇河、界河、石鼓河、白石河等。
丹江發源地陝西省商州秦嶺鳳凰山丹江發源地陝西省商州秦嶺鳳凰山
陝西省境內,丹江幹流發源於秦嶺主脊-海拔1964.7米(一說1984.7)的陝西省商洛市商州區鳳凰山東南側,上源有二;東源從廟溝口向東南流入黑花峪,經鐵爐子鄉至黑龍口與西源匯合;西源來自牧護關以東的秦嶺,向東南流經郭家店、秦嶺鋪等地,至黑龍口與東源匯合。從黑龍口向下,丹江流向大致呈西北-東南向,流經商州區丹鳳縣商南縣,於商南縣汪家店鄉月亮灣流入河南省。丹江在陝西境內的河段長249.6公里,從河源至省界高差1184.8米,比降為4.75‰,流域面積為7510.8平方公里,約占全流域面積的40%,多年平均徑流量為18.9億立方米。
河南省境內,丹江幹流在淅川縣荊紫關上游3公里的月亮灣入境,穿行於峽谷陡岸,河床多灘,盆地段平闊水淺。荊紫關至原淅川縣城52.5公里有險灘62處,原淅川縣城至湖北省丹江口市小江口80公里有險灘44處。1958年在丹江口市修建丹江口水庫,1967年蓄水,水面最寬處20公里,最窄處300米,回水影響到淇河匯人口以下的淅川縣大石橋鄉附近。在河南省境河長117.4公里,流域面積7400平方公里。
丹江終點河南湖北交界的丹江口水庫丹江終點河南湖北交界的丹江口水庫
湖北省境內,丹江幹流舊稱均水,由河南淅川縣擋賊口入境丹江口,南流21公里於丹江口市區北與漢水匯合,為丹江口水庫組成部分。

主要支流

陝西省境

陝西省境,丹江支流眾多,長度在25公里以上的支流有21條,10~25公里的乾溝有79條,1~10公里的支溝有952條,1公里以下的毛溝多達34300條,其中,流域面積在2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共有11條;流域面積在20~100平方公里的支流共有12條;流域面積在20平方公里以下的小支流為數眾多。
丹江主要支流概況表
河流支流分級高差
(米)
河長
(公里)
比降
(‰)
流域面積
(平方公里)
多年平均徑流量
(億立方米)
油磨河
905.8
29.3
30.9
129.1
0.32
板橋河
873
50.7
17.2
588.5
1.47
外灣河
454.7
22.3
20.4
117.7
0.29
硯川河
667.9
36.8
18.1
213.5
0.53
南秦河
865.6
53.3
16.2
581.7
1.45
匯峪河
624.1
32.7
19.1
218.9
0.55
老君河
718.5
41.9
17.1
261.3
0.65
七家河
896.5
35.6
25.2
123.0
0.31
資峪河
935.8
31.3
29.9
162.3
0.40
銀花河
1142.1
89.0
12.8
1031.2
2.83
洛峪
849.33
36.0
23.6
125.6
0.35
武關河
1215.5
121.8
9.98
896.7
2.48
峽河
888.3
28.2
31.5
161.6
0.45
清油河
1414.3
67.8
20.9
364.4
1.00
縣河
414.6
50.4
18.2
276.5
0.76
耀嶺河
777.8
40.3
19.3
112.8
0.31
湘河
960
57.0
16.8
223.5
0.61
冷水河
46.0
235.0
滔河
715.6
54.0
13.2
355.1
0.90
淇河
141.9
0.36
黑漆河
694
29.0
23.9
85.7
0.21
銀花河,是丹江上游最大的一條支流,源地有二;南源是東西溝,發源於鶻嶺余脈—海拔1468.4米的板板山東側;北源是北河,發源於流嶺南麓坡腳,兩源於高壩相匯合,流向為東—西向,先後接納南家垤河、大廟溝、洛峪河、商路河、古路河和石槽溝等主要支流,於竹林關注入丹江。
丹江陝西商州區段丹江陝西商州區段
武關河,是丹江上游較大的一條支流,發源於海拔1744米的蟒嶺主脊南側,向東南流到庚家河,到石門後始稱武關河,到巒莊轉折為南—北流向,經武關、毛坪、於畢家灣注入丹江。武關河支流眾多,較大的有峽河、桃坪河、趙川河和白陽關河等,兩側大小支流作對稱狀分布,流域平均寬度為7.7公里,是一條比較明顯的樹枝狀水系。
南秦河,又名乳水、楚水,是丹江一級支流,發源於商州市西部東嶽廟鄉雞冠嶺,流向由西向東,流程48公里,至劉灣鄉匯入丹江。流域面積575.9平方公里,海拔702~1577.6米,總落差875.6米,平均比降0.83%。主要支流有林岔河、石道峪、赤水峪、石龍灣河、金陵寺河、劉峪河。南秦河多年平均徑流量1.6億立方米,徑流模數為7.93立方米/秒平方公里,平均流量3.53立方米/秒,實測最大流量441立方米/秒。徑流年內分配為夏秋較多,冬春較少。平均含沙量4.44公斤/立方米,平均輸沙率18.4公斤/秒,平均年輸沙量63.4萬噸,侵蝕模數1302噸/平方公里,實測最大侵蝕模數2750噸/平方公里。
丹江陝西丹鳳縣城段丹江陝西丹鳳縣城段
板橋河,屬丹江一級支流,發源於商州市馬角山,流向由北向南,流程47.5公里,至二龍山匯入丹江。流域面積588.2平方公里,海拔730~1300米,總落差570米,平均比降1.2%。沿途有大荊河、黃川河、蒲峪河、石鳩河匯入。多年平均徑流量1.45億立方米,徑流模數7.9立方米/秒平方公里,平均流量2.59立方米/秒,實測最大流量360立方米/秒,平均含沙量4.64公斤/立方米,平均輸沙率1.44公斤/秒,平均年輸沙量60.2萬噸,侵蝕模數1220噸/平方公里,實測最大侵蝕模數2880噸/平方公里。
會峪河,為丹江一級支流,發源於商州市大河面,蟒嶺南坡,流經大河面、寬坪、會峪等地,至夜村會峪口注入丹江。沿途匯入的河流有寬坪河、青棉溝河等。全長31.5公里,流域面積230.2平方公里,總落差605.3米,河床平均比降1.22%,多年平均徑流量43.87萬立方米。1972年經人工鑿山穿洞使河流改道,由羅公砭注入丹江。
滔河, 滔河發源於白魯礎鄉白龍洞,幹流流經十里坪、余家棚、趙川、三官廟等4個鄉,流入湖北省。在本縣境內全長51公里,總落差約490米,多年平均徑流量為3.83立方米/秒,由於流域內多為石灰岩地區,溶洞泉水多,可補給河道,使滔河枯水流量大而穩定,白岩河口以上,枯水流量約0.5立方米/秒,白岩河口以下至趙川區,枯水流量約1.0立方米/秒至鍋底坑匯入曬水台河以後,枯水量可達到1.2~1.4立方米/秒。滔河幹流在本縣境內可分為3個河段:一是河源至孫家坪峽谷段。長約13公里,流域面積約62平方公里,常流量約0.2立方米/秒。河谷坡降大,總落差可達230米。二是孫家坪至前坡河段。長21公里,落差95米,平均比降約1%。三是前坡至邊界河段。長17公里,落差65米。
湘河, 湘河是丹江的一級支流,全長46公里,集水面積232平方公里。由3條支流匯合而成。3支流中以冷水河最長,水量最大,應視為湘河主流,其它兩條支流為小湘河和泊河。集水面積分別為62.5平方公里和52.8平方公里。冷水河發源於梁家墳鄉陳家溝,河源為石灰岩山區,溶洞發育。降水均滲入地下變為潛流,故河源有4公里多長的河段無常流水。位於該地區梁家墳鄉的碾子坪、疙瘩坪以下河流開始有常流水,由此至河口,總落差約875米,按地形、地貌特徵及水力資源開發利用條件,可將全河分為3段:一是分水嶺至花子潭上游的河谷川道段。此段長11公里,河道比降較平(平均1/50)河谷比較開闊,河灘較多,是主要農田分布區。二是花子潭至對窩坪段。此段為峽谷。長約9公里,落差280米。河峽深切,谷坡陡峭,特別是花子潭至羊角寨有幾個大跌水瀑布,十分壯觀。三是對窩坪至河口段。此段長26公里峽谷,谷寬一般30~50米,局部地區有小川道,河灣道特別多。
小河, 小河又名太吉河。發源於白魯礎鄉核桃坪,流經太子坪鄉,在太吉河街東頭流入丹江。幹流全長26.5公里,流域內有多股石灰岩溶洞泉水補給,河水常流量大而穩定.河口最枯流量可達0.4~0.5立方米/秒。平均每平方公里的枯水徑流模數可達5公升/秒…平方公里,高於其它地區3倍以上。按河流狀貌特徵,全河可分為以下3段:一是河源至臥虎坪段,長約5公里,為季節性的河流,非雨季河流乾枯。二是臥虎坪至布丈溝口又稱廟台子段。長9公里,落差350米,平均比降3.9% ,常流量約0.1~0.2立方米/秒。三是廟台子至河口段,長12.5公里,落差380米,常流量0.3~0.5立方米/秒左右。
耀嶺河, 耀嶺河全長37.7公里,流域面積為119.6平方公里,流經耀嶺河、水溝兩個鄉,入丹江。有效落差600米,平均比降1.7%,河流主要特點是;幹流從上到下地形條件基本一致,既無大川道,也無明顯狹谷段,河谷寬度一般在120米左右。
清油河, 清油河發源於蟒嶺主脊,流經沙坪、兩岔、清油、徐家店4個鄉匯入丹江。全長64公里,流域面積369.2平方公里,總落差1070米,有效段落差895米,根據河谷發育特徵可分為3個不同河段:一是河源至兩岔段,長23公里,總落差600米,平均比降1/40,常流量0.05~0.15立方米/秒左右,本段全是狹谷。谷地寬約20~40米,僅大坪、七盤磨、大花岔、沙坪等地有小塊河灘台地。二是兩岔至龍頭漫河段,長28.5公里,兩岸全為川道,特別是紅廟、百家崗、清油河、肖家灣、後灣等地川道比較開闊,計有平地9000多畝,是商南縣重點產糧區之一。本河段總落差220米,平均比降0.0077米。三是龍頭漫至河口段,長約12.5公里,總落差75米。
縣河, 縣河發源於蟒嶺主脊曹營鄉的界嶺溝。主源稱自西北山、匯合東北山之水後穿過縣城,經張家崗、徐家店鄉匯入丹江。全長46公里。總落差635米。按河谷地形及資源特點,可分為兩個河段:一是河源至縣城為上游峽谷段,長約20公里,山高谷深,河床狹窄,總落差455米,平均比降2.28%,兩岔河口以上的東西北山支流常流量均小於0.1立方米/秒。二是縣城至河口川道段,長26公里,落差180米,是本縣主要基本農田分布區之一。

河南省境

有流域面積大於100平方公里的14條支流入丹江,其中大於1000平方公里的有淇河及老灌河。
丹江河南淅川縣段(丹江水庫蓄水前)丹江河南淅川縣段(丹江水庫蓄水前)
淇河,發源於盧氏縣童子溝,河長147里,流域面積1498平方公里。西坪水文站流域面積911平方公里,調查1896年洪峰流量5860立方米/秒。
老灌河老鸛河),發源於欒川縣伏牛山小廟嶺,稱淯河,向西流經三川、叫河出境入三門峽市盧氏縣改名老灌河,折向東南進入南陽地區匯入丹江,河長225萬公里,流域面積4219平方公里。西峽縣城附近流域面積3418平方公里,1919年洪峰流量為9530立方米/秒,最大流速達5.56米/秒。最小流量發生在1979年,實測0.45立方米/秒。

湖北省境

湖北境內丹江(均水)的主要支流有界河、石鼓河、白石河。
石鼓河,發源於十堰市丹江口市涼水河鎮唐山,流域面積97.2平方公里,河長43.7公里,平均坡降6.05‰,流經雞鳴山、徐灣、石鼓、范清、柳林、殷家莊、毛家莊入丹江口水庫。支流有源潭溝、八口寨、余溝、李溝、易家溝。
白石河,發源於十堰市丹江口市涼水河鎮大白岩,流域面積54.9平方公里,河長20.35公里,平均坡降15.759‰,流經老皇溝、核桃營、寨溝、黃川、溫家坪入丹江口水庫。支流有西溝、馬木匠溝。

水文特徵

丹江的主要水文特徵是;徑流量最小且年際變化大。丹江流域的年徑流深在250毫米以下,不僅低於273毫米的全國年平均徑流深,在陝西長江流域的大水系中,亦是徑流深最小的流域。丹江水系省內多年平均徑流量為18.9億立方米,小於漢江的216.0億立方米、旬河的23.06億立方米、金錢河的19.92億立方米,與其河流長度和流域面積極不相稱。從丹江徑流的多年變化特徵看,年徑流變差係數0.60,最大與最小年徑流比值(K)為9.2,是全省比值最大的大河,即年際變化最大。
丹江陝西商南縣段丹江陝西商南縣段

徑流量

丹江是長江流域徑流量最小的一個流域,丹江谷地的年均徑流深在250毫米以下,多年平均徑流量為18.9億立方米,年徑流量不僅小於漢江、嘉陵江,也小於旬河和金錢河。
丹江流域年徑流特徵值表
河流測站集水面積
平方公里
平均流量
立方米/秒
平均年徑流
總量
億立方米
平均年徑流深
毫米
徑流模數
升/秒·平方公里
觀測年代
丹江
程家坡
966
8.12
2.56
265.0
8.41
1959—1970
丹江
丹鳳
2766
21.4
6.75
244.0
7.74
1957—1970
武關河
武關
724
5.95
1.88
259.7
8.22
1959—1970
南秦河
謝源
487
5.06
1.60
328.5
10.4
1964—1970
在河南省,荊紫關水文站調查;1876年洪峰流量7380立方米/秒。
丹江水系地表徑流的分布,受地形的影響十分顯著。丹江上游由荊紫關到程家坡,海拔高程增加312.5米,徑流深由209毫米上升到267毫米,升高了58毫米,平均增長率為海拔每增高100米徑流深增加18.6毫米。

變化特徵

丹江流域徑流的變差係數(Cv)值很大,介於0.5~0.7之間,特別是丹鳳以東,武關以西地區,變差係數值達0.7之間,因此徑流年際變化大,是陝西長江流域變差係數最大的地區,在省內它與黃河流域的孤山川等流域變差係數值並列最高。
據丹鳳站1954~1979年資料統計,年徑流變差係數(Cv)值為0.60,該站最多水年年徑流量為51.4立方米/秒(1964年),最少水年年徑流量5.58立方米/秒(1977年),最大與最小年徑流比值(K)為9.2,是全省最高區。
丹江水系徑流的年內變化也很大,最大徑流量與最小徑流量的差值懸殊。據荊紫關站(省境外)觀測,1960年9月6日實測最大流量為1390立方米/秒,同年6月18日出現的最小流量為3.95立方米/秒,相差達400倍。丹鳳站徑流量的年內分配情況是,1月占2.3%,2月占1.9%,3月占3.5%,4月占7.4%,5月占8.5%,6月占4.9%,7月占19.6%,8月占12.6%,9月占15.8%,10月占13.0%,11月占7.0%,12月占3.7%,汛期(7~10月)徑流量占全年的61.0%。

洪水

丹江水系徑流的年際、年內變化十分顯著,因此洪水災害嚴重而頻繁。據丹鳳站資料,實測最大年洪峰流量為1760立方米/秒,出現於1958年7月16日。實測最小年洪峰流量為117立方米/秒,出現於1973年10月7日。調查最大洪峰流量是1954年的2340立方米/秒。不同重現期年最大洪峰流量是;500年為5530立方米/秒,200年為3410立方米/秒,50年為2530立方米/秒,20年為1960立方米/秒。
1974年9月,發生了一次由連陰雨形成的洪峰不高而流量很大的洪水過程,由於歷時長,洪量大,造成了很大危害。丹江河堤商縣段即被沖毀9349米,占新修河堤的22%,沖毀耕地1070畝,占新修耕地的36%。
1988年8月13~14日,商州、藍田、柞水、洛南等四縣突降高強度暴雨,其暴雨中心位於秦嶺山脊南側的商州市東嶽廟鄉吳家溝,9小時內最大降雨量410毫米,其中最大3小時降水量281毫米、最大1小時降水量134毫米。由於暴雨強度大、歷時短、籠罩面積小,致使局部山洪暴發,丹江支流河水猛漲,滑坡、土石流陡發,造成嚴重災害。洪災影響75個鄉鎮,73萬人口受災,166人死於暴雨洪水、土石流,倒塌房屋4747間,4000多人無家可歸。水毀耕地87萬畝,水毀公路428公里、河堤451公里、橋樑16座、通訊線路52公里。當地民眾反映,這是百年未遇的大災。
2010年7月25日前後,漢江支流丹江發生超百年一遇特大洪水。

河流泥沙

丹江水系徑流量變化顯著,本區又為土石山區,河谷兩側有土狀堆積物分布,人類經濟活動影響較大,使丹江成為含沙量較多的河流。
丹江幹流河段河床不斷淤高,商縣附近河床沉積物厚達18~20米,這一特點也影響著水文情況的演變,使大量洪水成為河床潛水。1962年7月1日21時54分,在商縣程家坡水文站測得洪峰流量141立方米/秒,9小時後,在丹鳳站測得的流量僅為76立方米/秒,相差達65立方米/秒,可見沿途河槽滲漏蓄積之大。
一般情況下,丹東輸沙量變幅比流量變幅大。丹江站輸沙量最大年與最小年之比為7.5,而最大年流量與最小年流量之比為5.8。
丹江河流含沙量的年內變化,以汛期特大枯水期較小,比徑流的年內變化更集中,其輸沙量年內分配也具有這一特點。

河道特徵

峽谷多且與寬谷相間出現。丹江水系峽谷眾多,特別是程家坡至河源段、日月灘至竹林關段等,都有典型的峽谷河段分布,著名的流嶺峽,險峻多石,峽中有大小32處險灘。另外,峽谷與寬谷常交替出現,在商州二龍山以上的河源段峽谷,二龍山至丹鳳的日月灘段是商—丹盆地,日月灘至丹鳳的竹林關是峽谷段,竹林關至商南縣湘河街是寬谷段。
深切曲流發育。在黑龍口至商縣二龍山段的王家灣附近,發育在連續的深切曲流,流嶺峽谷的日月灘、柏樹坪、孤山坪均系深切曲流形成的遺棄古河道和離堆山的典型河段。丹江支流如二道河、會峪溝、老君河、武關河、清油河、南秦河、銀花河、耀嶺河、冷水河、湘河等,都發育了典型的深切河曲。
丹江上游的河型,基本上屬於峽谷、川塬交替分布的藕節河段型,根據河道發育的特徵,可分為四個河段;
河源峽谷段;在商縣二龍山以上,河長42公里,從海拔1500米降至海拔730米,比降—般為1%~0.5%,鐵爐子以上為典型的“V”型谷,河槽窄狹,谷坡陡峭;鐵爐子以下,河谷稍微開闊,在曲流處分布著一些不對稱的曲流階地。板橋河口至程家坡河口,河谷又縮窄為峽谷。河床為沙、礫石。兩岸山大坡陡,河谷寬度一般在100~200米,麻街附近稍寬,約有300米左右,秦嶺峽口、關隘僅寬6米左右。
商—丹盆地段;在商州程家坡與丹鳳日月灘之間,河長68公里,沿河兩岸谷地開闊,階地相當發育,由河谷向兩側,依次是塬、丘陵和低山,河谷地勢平坦,河道迂迴曲折,形成開闊的彎道谷地,其間有兩個峽口,即東龍山和馬鞍嶺。河床由海拔730米降至540米,比降為3.3‰,河床寬約150~250米,大都為細沙。河谷寬度在1000~3000米,兩岸有大片的河灘地,農田連片,俗稱“百里州川”。
由於川塬周圍的土石丘陵和低山水土流失比較嚴重,支流含沙量比較大,特別是在洪水季節,攜帶大量的泥沙,當流出丘陵或低山以後,隨著溝床坡度的減小,流速變緩,把攜帶的泥沙和礫石等堆積在丹江兩岸的低階地上,在溝床逐年淤積抬高的情況下,造成高懸在階地面以上的地上溝床,每當夏、秋兩季,經常發生洪水泛濫,既危害川地農業生產,也造成丹江兩岸排水不良,形成大片下濕積水地,尤以東龍山至沙河子—帶為最甚。
流嶺峽谷段;在丹鳳日月灘至竹林關之間,河長48公里,河床由海拔540米降至海拔400米,比降為3.3‰~2‰,河床多細沙、礫石,山地多由變質岩和砂岩組成,河谷窄狹,陡峭,谷坡多在30~70度,水流湍急,計畫修建的竹林關水庫就選址在這裡。流嶺峽谷地段一般沒有耕地,僅在日月灘和竹林關以上十多里的孤山坪等處,由於深切曲流造成的古河床較為開闊,有農田分布。
川塬、峽谷段;在竹林關至商南縣月亮灣之間,屬於典型的寬谷與峽谷相間的串珠狀河段。河長53公里,灣灘都比較多,如梁家灣、華家灣、柳樹灣,在河流曲流的凸岸多有塬地,如焦家塬、張塬等。這段河床由海拔400米降至海拔200米,比降為2%,河床為沙、礫石。河谷比較開闊,多曲流,水流較緩,如黃洲奎、龍脖子、湘河街、梳洗樓等都是著名的河灣段,湘河、竹林關、柳樹灣、過風樓等地河谷寬達200~600米。由於過風樓到湘河,有一段長達10多公里的峽谷,通稱湘河峽谷,兩岸山高、坡陡,坡度大都在30~60度,谷型為“V”字型,水流湍急。

開發利用

航道航運

陝西省境內,由於徑流量及河谷地形的影響,丹江水系的開發利用,遠不如漢江水系那么規模宏大,但也不乏開發利用之例,其中有古代著名的工程丹霸道。丹霸道是溝通丹江與灞水的通道。唐中宗景龍年間,為把漢江下游的物產運抵長安,崔湜建議;“山南可引丹水通漕至商州,自商巉山出石門,北抵藍田,可通挽道。”“中宗以湜充使,開大昌關,役徒數萬,死者十五。”禁舊道不得過,而新道“每經夏潦,摧壓踣陷,行旅艱辛,僵仆相繼”。丹、灞兩水源頭僅隔一個相距幾公里的分水嶺,是漢江與渭河支流最相接近的地帶,此處山勢較低。丹江古時通航條件較好,清代大水時可通航至商州,石門至長安可利用灞河水道。崔湜建議經漢代褒斜道更有根據,其疏鑿的只是丹、灞部分水道,以及丹江和灞水之間的陸路交通。雖未達目的,但可證明丹江可通航到商縣,河流水量較今日豐富得多。
河南省境內,據《尚書·禹貢》記載,在夏朝各州向帝都進貢,荊州貢道是由漢水溯丹江或唐河、白河而上,抵伏牛山南麓,然後翻山而過,經洛水入黃河達帝都。秦漢以前,丹江是通往帝都鎬京(今陝西省長安縣豐鎬村附近)的一條主要通道。東晉穆帝永和十年(354年),桓溫北伐,“水軍自襄陽入均口,至南鄉,步自淅川以征關中”,走的也是漢水和丹江這條水路。明清時,丹江沿河碼頭,“百艇接檣,千蹄接踵,熙熙攘攘。民國時期,航道淤塞,淺灘多,航行困難。隴海鐵路修建後,貨源流向變化,丹江航運日衰,但對南陽地區的物資運輸仍有重要作用。其支流有淇河淅河滔河。淅河又名灌河,盛水時3噸木船可通航至西峽。滔河盛水時小木船可上溯70公里至湖北省隕陽縣的南化。載重10噸的木船可達隕陽縣的劉洞。
丹江的分段通航情況是:荊紫關至淇河口的黃河集,長20.7公里,河面寬50~80米,水深0.2~1.0米,河道寬闊,水流分散,洪水時可通行5~7噸的木帆船;黃河集至雙河鎮,長56.1公里,河面寬70~120米,水深0.25~1.20米,載重3噸的木帆船可全年通航;雙河鎮至豫、鄂交界處,長53.3公里,河面寬120~300米,水深0.5~1.0米,可航行載重15噸的木帆船。該河流石灘較多,主要有楊岐、殿子尚、郭溝、武當山、孫家鋪、當崗、龔灣、王莊、孫路口、磊山、楊坑、柳林、磨峪灣、劉家泉、大石橋、老人蒼、淅川和馬蹬等處,枯水時易發生撞船事故。
1969年,丹江口水庫建成,使丹江航道發生重大變化。丹江口水庫壩址在丹江口。設計壩頂高程162米(黃海高程),正常蓄水位157米,相應庫容160億立方米,庫區水面積702平方公里,回水長度由丹江口至申明鋪共79.9公里(其中湖北省丹江口至雙廟12公里),形成深水航道,常年可通行大型客貨輪。其分段情況是:丹江口至鄂、豫交界處(雙廟),長12公里,寬300米,深50米以上,航行極為方便;省界至巡路口,長32公里,水面寬闊,風浪大,有濃霧時能見度低;巡路口經過關防灘至黑山嘴為山谷航道,兩岸臨山,寬300米,高水位時航行方便;黑山嘴至申明鋪,長25.6公里,為回水末端,變化較大,高水位時,水面擴寬,一般超過1公里,低水位時,水歸河槽,航道明顯。由於汛期泥沙受頂托影響,回水末端,河床逐年淤高,枯水季節兩岸出現大泥灘,河槽寬度有30~70米,淺灘多,水流急,能航行2~3噸的木帆船;申明鋪以上為自然航道,水流分散,流速急,河底多為沙石,1975年後,因上游引水量大,航道水淺,逐年荒廢,已不能通航。若清除淺灘,船隻還可上溯一段里程。

水利工程

據《商州志》與有關縣誌記載,商州地區在1773年(清乾隆22年),就開始種植水稻,稻田絕大多數都是農民在丹江河漫灘上,簡單堆石圍田而成。工程簡陋,抗洪能力差,每當洪水季節大部分被沖毀,“每遇山洪暴發,水挾沙石俱下,河堤多被沖毀,良田變為沙灘”。
清末,丹江水系的灌溉工程,商州有3處,灌溉面積2825畝;商南有22處,灌溉面積1087畝。
丹江上游商州境內的二龍山水庫丹江上游商州境內的二龍山水庫
解放後,丹江水系的開發利用速度加快,已建成的水庫有9座,發揮了蓄水灌溉、發電和調洪作用。
二龍山水庫位於丹江上游商州境內,壩高63.7米,總庫容8100萬立方米,裝機容量0.375萬千瓦,年發電量1361.72萬度,設計洪水頻率2%(50年一遇),其洪峰流量為1900立方米秒,為丹江陝西境內容量較大的一座水庫。
丹江水系陝西境內已建成百萬立方米以上的水庫
水庫名稱水源所在
縣市
建成時間
(年、月)
壩高
總庫容

立方米
有效
庫容
萬立
方米
設施
灌溉
面積
萬畝
有效
灌溉
面積

萬畝)
保證
灌溉
面積
萬畝
實灌
灌溉
面積
萬畝
王山溝水庫
王山溝
商州
1960.10
30
123
73
0.23
0.18
0.18
0.15
廟灣水庫
腰市河
商州
1972.9
37.5
493
325
1.10
南秦水庫
南秦河
商州
1974.5
28
960
490
0.49
姬家河水庫
姬家河
商州
1973.7
33
116
95
1.00
龍潭水庫
涌峪
丹鳳
1973.5
42
276
193
0.54
0.48
0.48
0.48
魚嶺水庫
老君峪
丹鳳
1974.12
50
707
507
2.48
苗溝水庫
苗溝
丹鳳
1974.12
38.5
142
100
0.60
縣河水庫
縣河
商南
1973.12
44
667
477
1.24
試馬水庫
試馬河
商南
1974.8
31
257
170
0.30
二龍山水庫
丹江
商州
63.7
8100
丹江口水利樞紐丹江口水利樞紐
丹江口水利樞紐工程,是中國第二個“五年計畫”的國家重點工程項目,於1958年9月1日開工建設,1973年完工。它由長2494米的大壩、裝機90萬千瓦的水電站、通航能力150噸級的升船機、110千伏開關站、220千伏開關站、陶岔引水渠首及清泉溝泵站等組成。樞紐大壩位於漢江中游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內、丹江入漢江口下游800米處,按千年一遇洪水設計、萬年一遇洪水校核,壩頂高程162米。水庫跨鄂、豫兩省丹江尾部及漢江丹江口上游一段,控制流域面積9.52萬平方公里,總庫容209.7億立方米。

旅遊開發

20世紀90年代,丹江上游的陝西省丹鳳縣開始在丹江上進行旅遊開發。1991年正式建立丹鳳縣旅遊公司,即以丹江漂流觀光為突破口(系大西北之首家)。漂流線暫定上訖龍駒寨船幫會館澗下,丹江大橋之側的新碼頭,下至月日灘,計7公里。倘繼續延伸,可流經陝豫鄂三省到丹江口市入漢江。已開航道經“流嶺峽”或“月日峽”,屬變質岩、紅砂岩,谷底峽窄、亂山夾峙,岩如劍,奔流若沸,是探險旅遊的最佳選擇,極富刺激。然危而夷,險而虞,淆線景點集中,沿途多磨崖石刻。其景觀有:明代旅遊家徐霞客北謁太華、南朝武當陸水換乘之登舟處、“鐵人”拉山處、鎮江石、金雞關、烏龜引水、白龍山、駝峰、月日譚、唐代崔湜主持之開山處等。至於沿途田園風光,更使遊人心曠神怡。其所乘航具主要是翹首竹筏,由訓練有素之船工撐篙,在“高山流水”、“小小竹排”的音樂中行駛,並由導遊指點沿途景觀。其開發之漂流項目包括大眾漂、雅集漂、戀人漂、蜜月漂等。1992年“五一”國際勞動節,16個國家的87位外國友人前來丹鳳漂流,盛讚商洛山“風景秀麗,既有北方之粗獷,又有江南之嫵媚,是理想的天然消暑度假勝地”。一位美國女朋友表示:“我喜歡商洛人民,喜歡商洛山水,願意到商洛任教”。在西安交大任教的英國友人等一再表示要“再到商洛重遊”。著名作家姚雪垠為丹江漂流題詞:“秦楚雄關,漂流勝景”;丹鳳籍作家賈平凹題詞:“昔日水旱碼頭,今日漂流勝景”。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