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河(江西省第三大河流)

撫河(江西省第三大河流)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撫河,水名,位於江西省東部,是鄱陽湖水系主要河流之一,發源於武夷山脈西麓廣昌縣驛前鄉的血木嶺,全長312公里,流域面積1.5811萬平方公里。

一般稱主支盱江為上游,其間自南城撫州有疏山、廖坊兩處火成岩壩段,以下為逐步開展的平原或丘陵;撫州以下為下游,兩岸為沖積台地,田疇廣闊。過柴埠口,撫河進入贛撫平原。至箭江口分為東、西兩支,東支為主流,經梁家渡下泄,由青嵐湖注入鄱陽湖

撫河流域位於中亞熱帶濕潤季風區,主要農作物為水稻、棉花、甘蔗、瓜果等,其中南豐蜜橘最負盛名。林地80餘萬公頃,活立木蓄積量4063萬立方米,其中武夷山林區和大王山林區為江西省主要木材產區,松、 杉、 樟、楓等為主要樹種;礦產有煤、鐵、銅、鉀、鎢、錫、鈾等。

2018年9月6日,南昌撫河故道水體發生大面積的藍藻爆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撫河
  • 地理位置江西省東部
  • 所屬水系鄱陽湖水系
  • 發源地廣昌縣驛前鎮姚西村的血木嶺
  • 河長:馮桃蓮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源頭,水系,主要支流,人文地理,千金陂,撫河缺口,整治撫河,環保行動,

源頭

撫河發源於廣昌縣驛前鎮姚西村的血木嶺,《漢書·地理志》和酈道元的《水經注》均有記載。最高處為靈華峰,海拔991米。山上怪石嶙剛,且多罅隙,泉水從中噴沫而出,汩汩作響,至血木嶺匯成竹管細流,開成源頭活水的撫河第一流,順著山谷形成兩股溪流,一經里木莊,一經羅家地,匯成山澗小溪,流經十華里至木頭坑合流,先後形成五潭七瀑布。飛瀑珠簾高掛,一瀉三折。
撫河
溪流經龍井、天井裡形成驛前港。又環繞驛前鎮,穿過高虎腦、楊溪鄉等地,在赤水的石咀頭與塘坊港匯合,始稱旴江(旴江為撫河的上游)。旴江在廣昌境內穿越驛前、高虎腦、楊溪、赤水、旴江、甘竹等6個鄉鎮,接納11條港、69條溪條溪流之水,總長78.95公里,流域面積1568.5平方公里。旴江在甘竹鎮羅家村流入南豐縣境,再經南城接納黎川河,經撫州接納宜黃河、樂安河等,形成撫河,注入鄱陽湖、長江。
撫河上游-盱江撫河上游-盱江
血木嶺長有許多野生的中藥雞血藤,山下有“里木莊”、“木頭坑”等到地名,加之崇山峻岭,坡陡路曲,故取名“血木嶺”。三字既概括了撫河發源地的山川地貌、植物特色,又點出古驛道的險峻曲折。

水系

撫河發源於廣昌縣驛前鎮血木嶺靈華峰,海拔991m, 與石城縣寧都縣相鄰,上游由千善港、長橋水、古竹港、尖峰港、頭陂港、石樑港、塘坊港等小支流匯合而成。向東北流經廣昌縣,再北流至南城縣撫州市臨川區,在撫州市下源村附近納入宜黃水和寶塘水之前稱為盱江,之後稱為撫河。經豐城市進賢縣南昌縣之後分為兩支。右支入青嵐湖,左支流入金溪湖之後向北流經餘干縣,分兩支匯入鄱陽湖
撫河撫河

主要支流

主要支流有上游的長橋水、青銅港、瞿溪河、密港水、石咀水、九劇水、滄浪水;中游的黎灘河、龍安水、茶亭水、桐埠水、金溪水、崇仁河宜黃水

人文地理

撫河之水,以臨水為宗,合其他大小支流而成,臨水源於崇仁的巴山,汝水發源於閩贛邊界武夷山西麓(今廣昌縣驛前鎮),源頭有兩個:一個是姚西村的龍井(古稱血木嶺),另一個是橫路村的瑤古前,它的源頭林茂水豐,銀泉飛瀉,涓流淙淙。汝水的源頭經鐵樹坳、穿崖山、出峽谷,縱橫廣昌中部,逶迤北流至南豐,與南豐水相會稱為盱江,盱江北流至南城,有黎川的黎灘河出飛猿嶺(今洪門水庫附近)在萬年橋附近注入,然後北流至梁安峽進入臨川縣境被稱為汝水。汝水過石門合金溪清江水,北至疏山下東受金溪水,西受左港水,至滸灣稱馱山有錦溪水注入。汝水經淞湖至下馬山有夢港水注入,至撫州城西郊區,因崖多石阻,流速減慢,形成一個小湖泊,稱為瑤湖,在瑤湖附近,唐時曾因春洪衝決堤岸,形成一支流北過孔家渡。從此支流橫溢,至流枯塞。自唐至明,有些願為百姓做些好事的州守縣官,屢修千金坡,以遏支流水往主流。主流經城東擬硯台下抱城流往西北,至吳家渡有發源於城西北五里困箕樹下的連樊水匯合,連樊水比其他各路水比重都大,古代郡中鼓角樓取連樊水充漏刻時最為準確。清代臨川文人李來泰有詩云:“要說連樊宮漏水,隔廉長聽午時鐘”。過西北數百步又合臨水,臨水在未與汝水匯合前,沿途已在崇仁縣境合寶塘水、西源水、西寧水、羅山水等支流,至白鷺流注入臨川縣境,東至龔家渡與宜黃水匯合,汝水和臨水匯合後稱為撫河,經東北金,玉石台過虎頭洲至蕭家渡,有千金坡支流在此匯入主流,以下至柴埠口附近有東鄉水及青山峰溪等支流匯合,到李家渡為總出口。撫河至王家洲附近的箭港分成兩支,東支為主流,經溫圳北過謝家埠,古時乘舟赴省多在此登岸,後過茬港於三陽,北過八字腦注入波陽湖,西支為支流,經潭崗,萬舍等地在南昌市撫河區注入贛江,整個幹流長379.5公里,流域面積17.000平方公里,流域呈葉形,撫州就象葉上的主胍,其他支流就象附在主脈上的支脈。一九五八年贛撫平原工程興建,下游改道由上坊青嵐湖入波陽湖,改道後幹流全長309.5公里。
撫州以南城以上河段為上游。上游多淺灘峽谷,河道狹窄,常有小盆地穿插期間,曾鞏曾付賦詩讚美兩岸風光:“黃柑巧綴星垂檻,香稻勻翻雪滿甌。”盱江以下進入丘陵地帶,河床漸寬,多丘陵台地,盱水進入梁安峽(即石峽),峭壁蒼蒼,峽門高掛,“舟入似無罅,濤生欲噴雪”,又一番遠知千壑之勢的壯觀奇景。汝水出撫州城郊北便是下游,這時江流開闊,波光粼粼,夾岸村落棋布,田園阡陌,正是:“碧浪粼粼見淺沙,丹楓林里二三家,舟橫渡口漁翁醉,夢覺滿江蘆荻光”(謝逸詩),好一派水鄉秀麗景色。
撫河江面上成梁跨水,作揖通舟,穿過較為著名的大橋有順化、南豐、太平、萬年、文昌、梁家渡等大橋。古時從石門至溫家圳共約230公里,沿途設義渡37個,平均七里一津渡,南城等是重要漕運港口,在那陸上未有動力機車作交通工具的封建社會裡,帆船是當時主要交通運載工具,撫河終日船帆如梭,實為贛東地區交通的動脈。
撫河流域是江西的風水寶地,它的資源十分豐富,幹流和支流蘊藏發電量約有31萬千瓦,各主流的崇山峻岭中,木林參天,並埋藏有鎢、鈾、銅、煤等珍貴礦藏,寬廣的贛撫平原,土地肥沃,是我省得天獨厚的糧倉,盛產大米、棉花、油料、雜糧及柑橘、甘蔗等經濟作物。
解放後,黨和政府對撫河進行改造,開發和利用,在上游,興建了蓄水量達4億多立方米的大型洪門水庫,各支流還建有中型水庫19座,小型水庫更是星羅棋布,遍地開花,這些水庫不僅有效地減輕了洪水對中下游兩岸的威脅,而且可用以灌溉農田和發電,提供水產場所。撫河下遊興建的贛撫平原工程可使200多萬畝農田受益,解放初期,撫河是贛東水上交通的大動脈,全市絕大部分縣都設有船運站,為過往船隻提供服務。由於撫河下遊人工渠的開發,水上運輸量猛增,各種運輸輪船穿梭於撫河。

千金陂

據道光三年 (1823) 《臨川縣誌》記載:汝水自盱來, 達於瑤湖, 斜直孔家渡, 地平土疏。唐時, 初決一口, 其後支港橫溢, 正道湮淤。上元間, 守臣嘗建華陂, 以遏支而行正。大曆中, 刺史顏真卿繼築之, 名土塍陂。貞元中, 刺史戴叔倫繼築, 名冷泉陂, 又立均水法, 築堤數十, ……鹹通九年八月, 刺史渤海李公鑿冷泉故基, 自文昌橋直抵南洲鋪上口, 凡九百七十餘丈, 盡出其沙與積壤, 縈東盤委, 望之若帶。又於其上橫截汝水, 置千金陂, 南北百二十五丈, 於十年夏告成, ……自此水復故道。(卷六《水利志》)
撫河(江西省第三大河流)
這是歷代臨川地區方誌文獻中, 最早一次有關撫河決堤的災害記錄, 這次決堤發生於唐代中期, 對當時臨川地區的影響巨大。撫河右岸決堤, 偏離故道, 另闢蹊徑, 原本撫河應是繞城向北與臨水匯合, 再向西北注入贛江, 但決堤後的撫河不再繞城, 而是直接向北經孔家渡 (驛) 匯入撫河下遊河道。隨後百餘年間, 雖歷經數任刺史修築, 但都未能根治, 水患不斷。直至唐鹹通九年 (868年) , 刺史李渤重新組織人力物力修築, 歷時近一年時間, “高其壖土與江口平”又“盡出其沙與積壤”加高河岸附近的地勢, 再“橫截汝水, 置千金陂”, 最終方使撫河重歸故道, 造福一方。
撫河(江西省第三大河流)
在這次治河復道過程中, 起決定性作用的, 無疑是千金陂, “當鹹通以前, 千金堤未立, 汝水不得至郡城下。”正是千金陂的修築, 才使得撫河改道回歸, 繞郡城北與臨水匯合。這條用石塊砌成的長壩,像一條巨龍臥在水中, 用“龍身”擋水以抬高水位, 減緩流速, 將水引入灌區。千金陂的修建, 不僅實現撫河重歸故道, 在汛期, 也可起到分洪泄水的功能, 且為灌區農業生產提供便利, 堪稱撫州的“都江堰”。難怪後人有詩讚曰:“黃塘灘口水如梭, 盡道新開復古河。東岸結茆與酒店, 西津簇火起漁歌。”
自唐代以後, 撫河中游的治河防災水利工程, 大都圍繞千金陂實施, 而歷代政府對千金陂的維護情況, 與撫河臨川段的水害, 息息相關。

撫河缺口

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2010年6月22日凌晨訊息,據江西省防辦報告,6月21日江西全省26條河流超警,撫河、信江等河流發生超歷史記錄的特大洪水。6月21日18時30分左右,江西撫河幹流右岸唱凱堤(防洪標準20年一遇,保護耕地12.29萬畝,人口14.43萬人)發生決口,暫無人員傷亡報告。國家防總在已向江西省調運衝鋒舟130艘、橡皮舟290隻、救生衣5000件等防汛搶險物資的基礎上,再次緊急向江西調運衝鋒舟118艘、橡皮舟680隻、複合型防汛搶險舟3艘、專用機油267箱、攜帶型查險燈1580隻。並在已派往江西3個工作組和專家組的基礎上,再次加派專家組。武警江西總隊緊急出動710名兵力、43台車輛、21艘衝鋒舟,武警水電部隊出動170名兵力、14台車輛馳往唱凱堤搶險。
江西撫河唱凱堤發生決堤江西撫河唱凱堤發生決堤

整治撫河

為保證農田水利建設順利進行,撫州舉全市之力,圍繞唱凱堤、中州堤的除險加固、城西排澇站的建設、除險水庫加固、灌區工程建設、農村飲用水安全工程建設、水土保持工程建設、水利基礎管理工作等幾個方面全面開展堤防、水庫、灌渠、泵站及陂壩的除險加固和更新改造。
撫州市在整合包裝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項目、積極爭取中央和省更多的資金投入的同時,採取“向上爭一點、財政籌一點、重點城建項目擠一點、銀行貸一點、市場融一點、民間集一點、建設單位墊一點”的方式,多渠道籌措資金,先行啟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市、縣兩級還壓縮了一批城市建設項目,新增了一批水利建設項目,其中市本級就壓縮了城建項目16個,擠出資金5億多元用於農田水利基本建設。
為了儘快爭分奪秒把因災造成的損失補回來,把因災損毀的水利設施搶修回來,撫州市在全省率先下發了《全市今冬明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實施意見》,確保實現今冬明春“投資20億元、投工1800萬個、修復水毀坍塌渠道2000公里、新建大中型灌渠及配套工程200公里、完成渠道清淤6000公里、新開工和續建病險水庫除險加固100座、完成機電泵站更新改造500座”的目標。

環保行動

撫河是江西省第二大河,是養育贛撫大地人民的“母親河”。緊緊圍繞“保護母親河——撫河”這個主題,突出水資源保護、水環境治理、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等重點開展活動,每年突出一個主題,每年瞄準一個中心目的,以宣傳教育為先導,以視察調研為基礎,以檢查採訪為抓手,以整改落實為保障,以民眾滿意為目的,一年接著一年做,一次接著一次乾,積極推進撫河流域水環境保護和治理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全市空氣、飲用水源、撫河地表水等指標都達到國家標準,市城區空氣品質全年保持在二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保持在三類以上,達標率100%,跨市區界面水質符合國家三類標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