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勞死(詞語釋義)

過勞死(詞語釋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過勞死”是指在非生理的勞動過程中,勞動者的正常工作規律和生活規律遭到破壞,體內疲勞蓄積並向過勞狀態轉移,使血壓升高、動脈硬化加劇,進而出現致命的狀態。2011年“過勞死”已經威脅到一線職工並向白領階層蔓延。2011年3月台灣修“勞動基準法”,大幅提高僱主違反該法罰則的力度,防止員工“過勞死”。2012年10月一份報告顯示每年過勞死的人數到達60萬,過勞死尤其是青壯年過勞死現象再次稱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基本介紹

  • 西醫學名:過勞死
  • 英文名稱:Karoshi
  • 主要病因:過度勞累
  • 多發群體:逾時間工作人群
  • 是否進入醫保:否
  • 日語原文:過労死
  • 日語假名:かろうし
名詞釋義,疲勞診斷,誘發原因,疲勞界定,體徵標準,症狀標準,危險症狀,十大危險信號,危險人群,社會危害,注意防範,數據統計,防範措施,現象反思,蔓延趨勢,法律規定,典型實例,

名詞釋義

過勞死”:過度勞累工作導致死亡。英文名Karoshi,源自日語“過労死”。該詞源自日本,最早出現於20世紀七八十年代日本經濟繁榮時期。過勞死並不是臨床醫學病名,而是屬於社會醫學範疇。人體就像一個彈簧,勞累就是外力。當勞累超過極限或持續時間過長時,身體這個彈簧就會發生永久變形,免疫力大大下降,導致老化、衰竭甚至死亡。
壓力過大導致過勞死壓力過大導致過勞死
八十年代起,“過勞死”成為日本列島的熱門話題。所謂“過勞死”,就是指由於長時間加班工作導致過度疲勞而猝然死亡。據報導,日本“過勞”而死,死者多在30—50歲之間,死因是急性心肌梗塞腦溢血蛛網膜下腔出血等病。經調查,死者往往在死前一周有過重的工作任務或過大的心理壓力。

疲勞診斷

誘發原因

“過勞死”是因為工作時間過長,勞動強度過重,心理壓力太大,從而出現精疲力竭的亞健康狀態,由於積重難返,將突然引發身體潛在的疾病急性惡化,救治不及時而危及生命,據報導:日本每年約有1萬人因過勞而猝死。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統計,在美國英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地都有過勞死流行率記載;而“過勞死”一詞是近15年來才被醫學界正式命名。有關資料表明,直接促成“過勞死”的5種疾病依次為:冠狀動脈疾病、主動脈瘤心瓣膜病心肌病腦出血。除此以外,消化系統疾病、腎衰竭、感染性疾病也會導致“過勞死”。
過度疲勞過度疲勞

疲勞界定

● 持久或反覆發作的疲勞,持續在6個月以上;
● 根據病史、體徵或實驗室檢查結果,可以排除引起慢性疲勞的各種器質性疾病
高節奏生活高節奏生活

體徵標準

低熱口腔溫度37.5℃~38℃;
● 可觸及小於2厘米的頸部淋巴結腫大或壓痛;
● 咽部充血,但無明確扁桃體炎症;
● 未發現其他引起疲勞的疾病體徵。

症狀標準

● 體力或心理負荷過重引起不易解除的疲勞;
警惕過勞死警惕過勞死
● 沒有明確原因的肌肉無力;
失眠症狀普遍存在,多夢或早醒;
● 頭漲、頭昏或頭痛;
注意力不易集中,記憶力減退;
● 肩背部不適、胸部有緊縮感,或有腰背痛、不定位的肌痛和關節痛,無明確的風濕或外傷史;
● 心情抑鬱、焦慮或緊張、恐懼;
● 興趣減退或喪失;
性功能減退;
● 低熱;
咽乾、咽痛或喉部有緊縮感。
如果同時具有以上2項主要標準、2項體徵標準和6項症狀標準;或累計具有8項以上單純的症狀標準,即可確診為疲勞狀態。

危險症狀

研究者認為;在以下28項症狀和因素中占有7項以上即是有過度疲勞危險者,占10項以上就有可能在任何時候發生過勞死.同時在第1項-第9項中占兩項以上.或者在第10項-18項中占3項以上者.也要特別注意,這28項症狀和因素分別是:
“過勞死”漫畫“過勞死”漫畫
1.經常感到疲倦,忘性大;
2.酒量突然下降,即使飲酒也不感到有滋味;
3.突然覺得有衰老感;
4.肩部和頸部發木發僵;
5.因為疲勞和苦悶失眠
6.有一點小事也煩躁和生氣;
7.經常頭痛和胸悶
8.發生高血壓糖尿病心電圖測試結果不正常;
9.體重突然變化大,出現“將軍肚”;
10.幾乎每天晚上聚餐飲酒;
11.一天喝5杯以上咖啡;
12.經常不吃早飯或吃飯時間不固定;
13.喜歡吃油炸食品
14.一天吸菸30支以上;
15.晚上10點也不回家,或者12點以後回家,占一半以上;
16.上下班單程占2小時以上;
17.最近幾年運動也不流汗;
過度疲勞會致死過度疲勞會致死
18.自我感覺身體良好而不看病;
19.一天工作10小時以上;
20.星期天也上班;
21.經常出差,每周只在家住兩三天;
22.夜班多,工作時間不規則;
23.最近有工作調動或工作變化;
24.升職或者工作量增多;
25.最近以來加班時間突然增加;
26.人際關係突然變壞;
27.最近工作失誤或者發生不和;
28.長期壓力過大。

十大危險信號

日本“過勞死”預防協會提示的十大危險信號為:
一是“將軍肚”早現;
二是脫髮、斑禿、早禿;
三是頻頻去洗手間;
四是性能力下降;
五是記憶力減退;
六是心算能力越來越差;
七是做事經常後悔,易怒、煩躁、悲觀,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
八是集中精力的能力越來越差;
九是睡覺時間越來越短,醒來也難解乏;
十是經常頭疼、耳鳴、目眩,檢查也沒有結果。
具有上述兩項者,為“黃燈”警告期,目前尚不必擔心,但要改變生活習慣。具有上述三至五項者,為“紅燈”預報期,說明已經具備過度疲勞的徵兆。六項以上者,為兩次“紅燈”危險期,必須引起高度重視並開始干預。

危險人群

● 有錢有勢的人,特別是只知消費不知保養的人;
● 有事業心的人,特別是稱得上“工作狂”的人;
● 有遺傳早亡血統又自以為身體健康的人;
● 逾時間工作;
● 夜班多,工作時間不規則;
● 長時間睡眠不足者;
● 自我期望高,並且容易緊張者;
● 幾乎沒有休閒活動與嗜好的人;
● 從事IT工作的人。

社會危害

1.對勞動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極大的損害。加班時間過長、勞動強度過重、心理壓力過大,輕則造成勞動者健康受損,重則導致勞動者死亡。有報導稱,中國已成為全球工作時間最長的國家之一,人均勞動時間已超過日本和韓國,每年有60萬過勞死。2006年人才藍皮書中國人才發展報告》也指出,中國七成知識分子走在“過勞死”的邊緣。“過勞死”,對於職工個人或是職工家庭來說都是一種災難;對於國家來說,是一種人力資源的浪費。
警惕過勞死警惕過勞死
2.加劇了我國勞動力市場的供需矛盾。企業的“加班文化”導致了一個職工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與我國法定的最高工時相比,等於一個人幹了兩個人的工作量,這就直接導致了工作崗位需求的減少,變相地加大了我國的勞動力供給。一方面是許多人找不到工作,一方面是大量在職職工以“透支”生命的方式工作。可見,“過勞死”現象與我國勞動力的供給大於需求的現狀不符,加劇了我國勞動力市場的供需矛盾。
3.不利於企業的長遠發展。試想如果一個企業的大部分員工都處於疲憊不堪的“過勞”狀態,怎么能保證高效率的工作?怎么能為企業創造更好的經濟效益?可以想像,一個靠壓榨自己職工來換取高額利潤的企業是不會有長遠的發展的。

注意防範

數據統計

事實上,過勞死在我們身邊也越來越多。據統計,在30歲至50歲英年早逝的人群中;95.7%的人死於因過度疲勞引起的致命疾病。
壓力過大導致過勞死壓力過大導致過勞死
北京一家調查機構對北京市的知識分子長達10年的健康狀況追蹤調查顯示:北京市知識分子平均壽命從10年前的58.52歲降至53.34歲,比全國第二次人口普查北京市平均壽命75.73歲低22.39歲。
深圳,伴隨著特區十多年的快速發展,當初的創業精英已有近3000人逝去,其逝世平均年齡為51.2歲,比北京知識分子平均壽命還低2.14歲,比全國第二次人口普查廣東省平均壽命76.52歲低25.32歲。
面對這一串串令人觸目驚心的數據,一位醫學專家一語道破玄機:“他們缺乏健康智商!”由此,導致他們恣意揮霍精力,透支健康,對不斷出現的危險信號漠然視之,其結果必定是陷入疾病的沼澤,甚至過早墜入死亡的深淵。日復一日的緊繃,生命琴弦猝斷。
“過勞傷害”絕非“不足為慮”的“疥癬之疾”,乃是人類健康的大敵,應該引起辦公族的高度重視,並將其置於與其他疾病(如心臟病、癌症等)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予以預防。下面就是預防醫學專家告訴應該採取的對策:

防範措施

1.按生物鐘作息,所謂生物鐘,是指人體內各個器官所固有的生理節律。一個人應該按照自身的生理節律來安排作息,絕對不能違反、干擾這種節律。如果你反其道而行之,晚上熬夜,中午不睡午覺,三餐不定時,則你將整天昏昏沉沉,疲憊不堪。
2.強化三餐營養,我們在安排一日三餐時,一要品種多樣,二要各品種之間的比例均衡,偏廢不得。當然,也不排除在保持“平衡”原則的前提下,根據各個年齡段的生理特點對營養物質作出某些調整,以便更好地促進身體健康。至於具體食品,營養學家建議你無論在哪個年齡段,都不要忘記雞肉、豆類、菠菜魚類、草莓、香蕉、燕麥片、海帶、脫脂優酪乳等幾種,因為它們富含能量,能幫助你避免過勞傷害,保證機體這台發動機高效率運轉。
過勞傷害過勞傷害
3.學會主動休息,人體持續工作愈久或強度愈大,疲勞的程度就愈重,消除疲勞的時間也就愈長,這正是“累了才休息則不同,不僅可保護身體少受或不受疲勞之害,而且能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具體可從以下幾點做起:其一,重要活動之前抓緊時間先休息一會兒。如參加考試競賽表演、主持重要會議、長途旅行等之前,應先休息一段時間。其二,保證每天8小時睡眠,星期天應進行一次“整休”,輕鬆、愉快地玩玩,為下一周緊張、繁忙的工作打好基礎。其三,做好全天的安排,除了工作、進餐和睡眠以外,還應明確規定一天之內的休息次數、時間與方式,除非不得已,不要隨意改變或取消。最後,重視並認真做好工間休息,充分利用這段短短的時間到室外活動,或做深呼吸,或欣賞音樂,使身心得以放鬆。
警惕過勞死警惕過勞死
4.定期進行體檢,無論青年還是中老年人,也不論體力還是腦力勞動者最好每年做一次體檢,包括心電圖(運動負荷試驗)及有關心臟的其他檢查,以便早期發現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特別是隱性冠心病,發現疾病,不論輕重,都要及時認真治療。
5.善於勞逸結合,人人都要學會調節生活,短期旅遊、遊覽名勝;爬山遠眺、開闊視野;呼吸新鮮空氣,增加精神活力;忙裡偷閒聽聽音樂、跳跳舞、唱唱歌,都是解除疲勞,讓緊張的神經得到鬆弛的有效方法,也是防止疲勞症的精神良藥。
6.堅持合理運動,現代人的工作往往有靜而不動的特點,而最易使人疲憊的莫過於長期不活動。運動醫學專家認為,要想保持持久旺盛的精力,需要經常運動,以增加體能儲存,每周散步4~5次,每次30~45 分鐘,或一星期進行3~4次溫和的戶外活動,每次30分鐘,都是必要的。剛開始時,你也許會感到運動後更為疲勞,這正說明你的機體需要調整,堅持一段時間後便會慢慢適應,體能會逐漸增加,抵抗疲勞的能力會得到強化。經常運動的人,肌肉的萎縮和力量的減退可推遲10~20年,血壓可保持穩定的正常水平。運動還能推遲神經細胞的衰老,幫助廢物排出,從而起到防癌抗癌作用。長期堅持健身跑和徒手體操,人體的新陳代謝和工作能力會大大加強。
健康生活很重要健康生活很重要
7.保持心情舒暢,不僅是體力不濟會導致過勞,心理性過勞---失望、焦慮、恐懼、神情沮喪等也可使人精力衰竭。現代心理學研究:當一個人感到煩惱、苦悶、焦慮的時候,他身體的血壓和氧化作用就會降低,而人的心情愉快時,整個新陳代謝就會改善。俗話說“笑一笑、十年少”。煩悶、懊悔、憤恨、焦慮、憂傷,是產生疲勞的內在因素。因此,要防止疲勞,保持充沛的精力,就必須經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做一個具有廣泛的愛好和興趣、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的樂天派。
醫生告誡
● 如果偶然感到不適,不要緊張;如果這種症狀持續時間長,不能緩解,那就應該到醫院就診了。
別讓自己過勞死別讓自己過勞死
● 應該特別提醒一些老闆一定要關心職工的健康,每年至少要給職工進行一次體檢;應嚴格遵守國家勞動法,即8小時工作制。
● 建議是你必須放棄工作——沒有其他辦法。人總不能要錢不要命吧。經常接觸的一些患者,自述經常加班、熬夜,休息不好,時間長了,就覺得胸悶氣喘,而且記憶力明顯下降了。是不是得了什麼病,通過一系列的檢查,發現他沒什麼毛病。大夫管這叫“癔症”,這實際上是心理上已經有了問題,就是常說的“心理疾病”。
現在患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壓、心衰、心梗、腦溢血的患者淨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而這些病以前都是五六十歲的人得的所謂的老年病。原因就是長期的過度勞累,工作壓力大、精神高度緊張。還有一個原因是這些人收入高,大吃大喝,高脂肪、高蛋白、酒精攝入量過多,導致以往的一些老年病例逐年地低齡化。
醫生提醒醫生提醒
● 肩負事業和家庭雙重負荷的中年人千萬不能對亞健康狀態無動於衷,否則,不久的將來,這些人只有十分之一的人有望安享天年。
都市人群中的工作狂現在日益增多。但是對相當一部分人來說,如此狂熱地投身於工作並不是他們的真正意願。在他們心裡,多半都有很多苦惱,或對某些事持有強烈的不滿,或自身有很強烈的自卑意識。特別是這種人的家庭生活往往存在著各種各樣的重大矛盾,如夫妻不和,孩子的教育很成問題,家中老人病臥在床等等。為了逃避或者忘卻這些令人傷神的事,他們只好瘋狂地投入工作,以減輕內心的痛苦。這種逃避現實的心態不斷持續著,久而久之就會演化成一種習慣性逃避,即不需要逃避時也逃避,這就是工作狂的真面目。
另外,亞健康狀態長期不糾正,也容易引發“過勞死”。亞健康狀態是指人們還未患病,但已有程度不同的各種患病的危險因素,具有發生某種疾病的高危傾向。在40歲以上的人群中,亞健康的比例陡增,在這類人群中較普遍存在“六高一低”的傾向,即存在著接近疾病水平的高負荷(體力和心理)、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血粘、高體重以及免疫功能偏低。肩負事業和家庭雙重負荷的中年人千萬不能對亞健康狀態無動於衷,否則,不久的將來,這些人中有三分之二將死於心腦血管疾病,十分之一將死於腫瘤,五分之一將死於吸菸引起的肺部疾病、糖尿病等代謝病以及意外事故,只有十分之一的人有望安享天年。

現象反思

不知從何時起,“壓力山大”成了都市白領自嘲的流行語。“有壓力時覺得累,沒壓力時覺得可怕”,“加班壓力大,不加班壓力更大”。
調節自己 警惕過勞死調節自己 警惕過勞死
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學院教師胡穎廉分析,人們之所以感到壓力大,一大原因來自物質保障方面。由於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總體有待完善,人們對醫療、養老、住房和子女教育等問題缺乏穩定感,因此,努力將未來收益“折現”到當前實現,其代價就是透支身心健康。“另一方面,壓力也來自精神方面,當前社會存在一些不公平現象,貧富差距擴大,不少人產生‘相對被剝奪感’,群體性焦慮情緒嚴重,這加劇了急功近利、膚淺急躁的社會氛圍。”胡穎廉說。
當壓力不斷增加,相當一部分人所感覺到的焦慮,就從一種普遍的情緒體驗,變成精神障礙疾病。有專家指出,適當的壓力可以產生動力,但壓力過大則會產生負面作用。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經濟迅速發展的日本,過度疲勞曾造成大量中青年人猝死,如今,中國已超越日本成為“過勞死”大國。有統計顯示,巨大的工作壓力導致我國每年過勞死亡的人數達60萬人,越來越多的都市白領處於“亞健康”狀態。
導致抑鬱症發病的外界壓力往往不是突如其來的很急驟的一次性的打擊,經常是慢性的,持續的,不可預見的壓力,這和很多白領的工作狀態非常類似。
警惕過勞死警惕過勞死
然而,面對像洪水一樣正在積聚的壓力,很多人即使出現了失眠、厭食、胃痛等軀體反應,也沒有意識去挖掘問題的根源。
環境因素我們不能改變,要改變的是不健康、不科學的生活模式。
在工作與健康之間,以生命的逝去為一個感嘆號,生活的天平已然失衡。過渡的勞累以及對病情的耽擱,終極將美好的生活吞噬殆盡。更須要注意的則是公眾的關照。從某種程度上說,女碩士的閱歷更激發起了眾人的共鳴,產生了同樣基於工作和生活壓力的社會共振,既勾起了人們關於自身工作生活以及健康狀況的關照,也讓我們想起曾經發生過的諸多“過勞死”事件,比如著名企業家王均瑤先生的英年早逝,再比如曾經的25歲華為員工因過渡加班導致心力衰竭死亡。
年輕女碩士的病逝,已經迅速成為一個典型的社會符號,在這裡有較強的工作生活壓力,有由於高強度工作而導致的錯亂生活,還有一個群體令人擔憂的亞健康狀況。這是轉型社會的一個縮影,也由此才激發了共鳴與共振的社會性效果。當然,不是人們不注意關懷自己的健康,而是現實生活中沒有太多選擇的餘地。如何在工資與健康之間求得平衡,並不是一件輕易的事情。健康重要,但在房價居高不下,油價頻頻上漲,“卡奴”“孩奴”比比皆是的語境下,工資的說服力就擺在那裡。此外,以金錢為主要衡量的成功價值觀,以及那些工作生活的夢想,都在驅使著每個人不斷向前,向前。套用一句話來說,實在每個人的心理都住著那樣一位女碩士。於是當生命逝去,我們也就不能不認真批閱我們的生活,反思幸福的春天到底在哪裡。
面對逝去的花季生命,一方面當然要注重自身健康,自我調劑,企業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為員工減壓等,另一方面則需反思批閱社會轉型期那些外在的壓力源,探究壓力開釋路徑,別再讓如此“病逝”成為社會之痛。

蔓延趨勢

2011年4月上旬,相關調查表明“過勞死”威脅一線職工並向白領階層蔓延。在一次基層工會幹部座談會上,一些與會主席反映,近來在一線工地上,50歲左右員工病逝的數量增多了。一位主席神情悽慘地說起該單位一名50歲、負責征地拆遷的老職工一睡不起的事,事後的屍檢結果是腦出血猝死。另據報載,25歲的華為員工加班過度猝死、37歲的清華大學講師倒在講台前……而4月9日的媒體披露,目前,我國大城市白領處於“過勞”狀態的接近六成,“過勞死”不僅威脅著生產線上勞作的普通職工,還呈現出向高科技領域、“白領”階層蔓延的趨勢。
一線職工“過勞死”的原因主客觀方面都有。從客觀上說,一是有些職工的工作環境惡劣、條件艱苦,高寒、高溫、高濕的工作生活環境,嚴重影響了他們的身體健康;二是勞動強度大、工作壓力大、生活不規律、經常加班加點等,透支了他們的身體;三是醫療條件差,一些工地上患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人較多,不能及時就醫成為威脅他們生命的又一“殺手鐧”。從主觀方面講,一是缺少保健知識,自我保護意識不強,在出現輕微不適或小病症時,不能引起足夠重視;二是存在不良的生活習慣,如缺少運動、抽菸、喝酒、熬夜等,嚴重影響了自己的身體健康;三是飲食無度、暴飲暴食,因工作需要陪吃陪喝,不能自制,損害了自身健康。
2012年10月,一份報告顯示工作壓力導致我國每年過勞死60萬人,這一數據引起人們的極大關注。
英國科學家貝弗里奇說:“疲勞過度的人是在追逐死亡。”如何遏制或者減少一線職工“過勞死”事件的發生?首先要加強宣傳教育,通過公示欄、講座、宣傳片等,宣傳身體健康預防知識,增強職工的自我保護意識;其次要加強勞動保護,搞好生活、衛生、文化“三線建設”,為員工創造優美健康的工作環境;三要加強職工體檢工作,通過定期普查,預防疾病的發生,排除潛在的生命安全隱患。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減少“過勞死”事件的發生。
當壓力不斷增加,相當一部分人所感覺到的焦慮,就從一種普遍的情緒體驗,變成精神障礙疾病。有專家指出,適當的壓力可以產生動力,但壓力過大則會產生負面作用。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經濟迅速發展的日本,過度疲勞曾造成大量中青年人猝死,如今,中國已超越日本成為“過勞死”大國。有統計顯示,巨大的工作壓力導致我國每年過勞死亡的人數達60萬人,越來越多的都市白領處於“亞健康”狀態。

法律規定

2011年初以來,“過勞死”便成為台灣媒體曝光率頻密的一個辭彙——在短短几個月內,就有多起疑似過勞死案例發生。過勞死已然成為一個嚴峻的社會問題。就此,台行政院勞委會正著手準備翻修“勞動基準法”,大幅提高僱主違反該法罰則的力度。
2011年3月24日,台灣媒體爆出,目前“勞委會”已著手翻修“勞基法”,大幅提高僱主違反“勞基法”的罰則,預計將達現有標準的3到5倍。其中,外界高度關注的逾時工作問題,僱主若被查獲,最高可罰20萬元(新台幣)。此外,台“勞基法”此次翻修同時增訂條款,將公布違法企業名單及負責人名單。違規廠商及負責人名單除在地方政府公開張貼外,還將登錄在“勞委會”網站,提供外界查詢。
警惕過勞死警惕過勞死
報導稱,島內勞工過勞死事件頻傳,輿論質疑“逾時工作”導致過勞死,僱主卻最多被罰6萬元,“立委”要求“勞委會”儘速修法加重罰則,“勞委會”因此趕在3月底前完成草案,24日將送委員會討論,並報“行政院”及“行政院”審查,希望在2011年下半年就能適用。
“勞動基準法”(以下簡稱“勞基法”)明確規定,勞工正常工作時間連同加班,一天不能超過12小時;加班時數一個月不能超過46小時。
針對近期頻頻發生的疑似過勞死事件,台“行政院勞委會”2011年4月初表示,將針對保全業的屬性及是否為責任制條件認定,開會研議。“行政院長吳敦義在“立院”答詢時則表示“很慚愧”。他說,這些過勞死的案件,有20多歲的工程師、才41歲的醫師、51歲的司機,這背後都有家庭,也許還有小孩,或許還有長輩,他們在年華正盛的時候因為過勞死,“讓我很不安、很慚愧”,希望能盡力避免這樣的不幸再發生。
過勞死威脅白領階層過勞死威脅白領階層
國民黨“立委”侯彩鳳2011年4月4日在質詢時表示,台灣接連發生多起過勞死案件,包括社工員、公車司機、台大醫生、保全員、高科技員工等。追究原因,皆因“勞基法”將“責任制”勞工排除在工時保障之外,造成“制度殺人”。
“勞委會主委”王如玄則強調,現有“勞基法”罰則確實讓較有錢的資方“肆無忌憚”,將修法把罰則提高3倍,並增加公布違法企業姓名法源。至於包括保全在內適用責任制的36種行業是否限縮,“勞委會”日前邀集各縣市政府檢討,初步決議維持現狀。但近期將訂定“責任制契約審核標準”供地方審核時參考。

典型實例

2004年,企業資產總規模達到25億元的均瑤集團原董事長、著名民營企業家王均瑤突患直腸癌英年早逝。38歲的他,在去世前不久,還雄心勃勃地準備創辦自己的航空公司。熟悉他的人都說,他是累死的!
2005年4月6日,正在外景地忙於拍攝新片《理髮師》的陳逸飛突然病倒。被送到醫院不幾日,就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撒手人寰。
2010年,37歲的騰訊網女性頻道編輯於石泓因腦溢血去世,亦傳與工作勞累過度有關。 
白領過勞死白領過勞死
2012年4月12日晚,一條“普華永道美女碩士過勞死”的微博在網上流傳,在萬人轉發、評論中我們得知:一個長髮披肩、笑容迷人的美麗姑娘,25歲的美女碩士潘潔不幸去世了。去世原因,則可能是過度疲勞導致身體虛弱,在身患病毒性感冒後,由於工作繁忙和自己的疏忽,沒有好好休息,更沒得到及時醫治,最終誘發急性腦膜炎,不治身亡。
今年6月才從中山大學畢業,之後成為“百度地圖”一名技術研發人員,沒想到,上崗僅有四個月,卻在近日因心臟衰竭而亡。死者林海韜的為何而死引發了網友諸多猜疑據其生前發表的微博發現,死者工作繁忙,曾48小時不休不眠,一眾網友直指其是“過勞死”。
2012年7月,淘寶店主艾珺A j因忙於進貨上架,連續通宵熬夜,在睡夢中去世,年僅24歲。
2012年10月21日,名為“小彩衣櫃”的皇冠級淘寶網店店主——29歲的許文俊因過度疲勞不幸去世。當日,許文俊開車去工廠補貨,在返回的途中因身體不適靠邊停車,後有人報警叫來救護車。醫生未給出其明確的去世原因,只是告訴家人,這是由“疲勞過度”導致的——許文俊的生活確實可以稱得上“疲勞過度”:每天凌晨兩點多才睡,早上八九點就開始工作。
還有彭作義楊邁湯君年……這一長串名單上的每一位,都是非常成功的企業家,擁有無可限量的美好前景,但都因為勞累,繃斷了生命之弦,在人生的黃金年華便早早逝去,不由人不扼腕長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