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陽縣

賓陽縣

賓陽縣,隸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位於廣西中南部,南寧市東北部,東鄰貴港市覃塘區,南偏東與橫縣接壤,南與興寧區青秀區交界,西與武鳴縣相連,西北銜接上林縣,東北與來賓市興賓區相鄰。介於北緯22°54′—23°27′,東經108°32′—109°15′之間,總面積2308平方千米。

賓陽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程思遠的家鄉,被譽為“廣西小五金之鄉”。稻藕套種栽培技術全國首創,得到“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等10位院士高度評價和農業部的充分肯定並向全國推廣,袁隆平院士還親筆題詞“稻藕套種之鄉——廣西賓陽”。

2018年,賓陽縣下轄16個鎮,另設有1個農場,戶籍人口106.06萬人,生產總值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8%。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4.3%;第二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7.3%;第三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2.3%,三次產業結構為23.0:30.5:46.5。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賓陽縣
  • 外文名稱:Binyang County
  • 別名賓州
  • 行政區類別:縣
  • 所屬地區:中國廣西南寧市
  • 下轄地區:16個鎮
  • 政府駐地:賓州鎮永武街235號
  • 電話區號:0771
  • 郵政區碼:530400
  • 地理位置:廣西中南部,南寧市東北部
  • 面積:2308平方千米
  • 人口:106.06萬人(2018年戶籍人口)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相思潭程思遠故居賓州古城
  • 火車站賓陽站黎塘站
  • 車牌代碼:桂A
  • 行政區劃代碼:450126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現狀,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質構造,地形地貌,氣候特徵,水系水文,土壤類型,自然資源,水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礦產資源,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社會事業,文化體育,科技事業,教育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地方文化,方言俚語,民間文藝,特色節慶,名優特產,風景名勝,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今賓陽縣境,古為百越(粵)西甌之地。為荊州地。
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地屬桂林郡。
西漢元鼎六年(前111年),地屬鬱林郡。是年建領方縣(縣境內有領方山而得名),為縣地建立行政建置之始。時領方縣域範圍大致包括今賓陽縣、武鳴縣、南寧市區、上林縣、合山市、及橫縣部分(原永淳縣)、來賓市興賓區部分(原遷江縣)。
三國時代,縣地為吳國屬地。吳元興元年(264年),改縣名為臨浦縣。西晉太康年間(280年—289年),恢復領方縣名,並在縣域東部漢廣郁地另設綏寧縣。
南北朝梁天監二年(503年),撤綏寧縣置安城縣。旋以州統郡,領方、安城兩縣升為郡,皆屬南定州。
隋朝開皇八年(588年),兩郡同改為縣,屬鬱林郡。唐朝廢郡立州,領方縣地屬南方州。
武德四年(621年),領方縣名為嶺方縣,在嶺方縣域南部、西部分設琅琊、思乾縣。唐貞觀五年(631年),在嶺方縣域置賓州(州境內有賓水而得名。所謂賓水,為今清平水庫及其源流小江),為縣地設州行政建置之始。賓州屬嶺南道,時轄嶺方、琅琊、思乾、安城4縣。貞觀十二年(638年),撤思乾縣。唐天寶元年(742年),改賓州為安城郡。唐至德二年(757年),又改為嶺方郡,同時將安城縣更名為保城縣。唐乾元元年(758年),將嶺方郡恢復為賓州,時轄嶺方、安城、琅琊3縣。
五代十國時,沿唐制,賓州隸屬南漢。
開寶五年(972年),廢賓州,將琅琊、保城兩縣併入嶺方縣,隸屬邕州。次年又恢復賓州建置,屬廣南西路。宋端拱二年(989年),上林縣(原為澄州)歸屬賓州轄;天禧四年(1020年),遷江縣(原為思剛州)歸屬賓州轄。時賓州共轄嶺方、上林、遷江3縣。元世祖初年,賓州升為路稱賓州路。
惠宗至正十六年(1356年)復名賓州,屬廣西兩江道。
洪武二年(1369年),撤嶺方縣併入賓州。賓州隸於柳州道(府)。
雍正三年(1725年),賓州升為直隸州,轄上林、遷江、來賓、武宣4縣;十二年(1734年)降為散州,改屬思恩府。清宣統三年(1911年),賓州改稱賓縣。
民國元年(1912年),改名賓陽縣(縣城在賓水之北故名),隸屬柳州道。民國二年(1913年)隸屬邕南道,民國三年(1914年)屬南寧道。民國十六年(1927年)直屬廣西省政府。民國十九年(1930年),屬賓陽民團區。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改屬南寧民團區。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改屬南寧行政區。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改屬武鳴行政區。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改屬廣西第八行政區。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改屬廣西第四行政區。
1949年12月賓陽縣解放後,屬南寧專區管轄。
1951年11月南寧專區改稱賓陽專區。
1952年8月改為邕寧專區。同年12月屬桂西壯族自治區管轄(1956年3月自治區改為自治州)。
1958年1月自治州撤銷,賓陽縣屬邕寧專區轄;同年9月,邕寧專區改稱南寧專區;同年12月,賓陽縣與上林縣合併,稱賓林縣。次年5月恢復原兩縣建置。
1971年,南寧專區改稱南寧地區。
2003年6月27日,南寧地區撤銷,賓陽縣劃歸南寧市管轄。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明萬曆年間(1572年—1620年),賓州統轄本州及上林、遷江兩縣。本州分為關廂、上朗青、下朗青、上賓化、下賓化、琅琊、安城等7鄉及1偏戶。
清道光年間,賓州行政區域劃為關廂及上郎青、下朗青、上賓化、下賓化、琅琊、安城等6鄉,額編16團3甲,另安城5團。團、甲下分村,共584村。並分設16圖2里。宣統三年(1911年),全境劃為城、中、東、南、西、北6個自治區。
民國二十年(1931年),城、中、東、南、西、北區分別改稱為第一至第六區。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將6個區縮減為4個區。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撤區並鄉。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全縣縮劃為32個鄉(鎮)、460個村(街)。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增加案山、中華、三王、先天、高田等5個鄉。
1949年12月,賓陽解放後,全縣劃為東、南、西、北4個區和2個鎮(新賓鎮、蘆圩鎮),區下設35個鄉。1950年8月增加10個區(以數字命區名)和1個直轄鎮(蘆圩鎮),區下設35個鄉。1951年初又增為11個區和1個直轄鎮,區下設142個鄉(鎮)。1953年5月,縮編為12個區、1個直轄鎮,142個鄉(鎮)。1958年2月,撤區並鄉,全縣142個鄉鎮合併為34個鄉和2個直轄鎮。同年8、9月,建立人民公社,實行政社合一,撤銷鄉鎮,將全縣劃為13個人民公社,下設39個大隊、639個生產隊。同年12月,賓陽縣與上林縣合併稱賓林縣。
1959年5月賓林縣撤銷,恢復原縣建制,全縣劃為23個人民公社,下設604個大隊,2951個生產隊。1960年7月,全縣調整為18個公社2個鎮。1962年9月,全縣調整為12個區,下設147個公社(含手工業社)。原有的800個大隊,除12個大隊分別劃屬3鎮合為每鎮1個農業大隊外,其餘788個大隊取消。1968年9月,12個區建制撤銷,改稱為人民公社,原人民公社改稱為生產大隊,並增設14個大隊。
1984年8月至10月,實行政社分開,取消公社建制,建立鄉鎮建制,全縣劃為18個鄉、3個鎮,下設206個村民委員會、21個街道居民委員會。
1987年6月至10月,村民委員會改為村公所,在自然村建立村民委員會。
1995年3月,撤銷村公所和自然村的村民委員會,全縣改設208個村民委員會。2000年1月,王靈鄉改為鎮建制。2003年2月,撤併賓州、蘆圩、新賓3鎮,組建新的蘆圩鎮;撤併黎塘鎮和黎明鎮,組建新的黎塘鎮。
2005年7月,撤銷高田鄉,併入陳平鄉;撤銷太守鄉,併入思隴鎮;撤銷河田鄉,併入蘆圩鎮;撤銷雙橋鄉,併入王靈鎮,同時,將黎塘鎮的三擇、義和2個行政村劃歸王靈鎮管轄。全縣共有16個鎮,轄40個社區居民委員會、193個村民委員會,有1881個自然村。

區劃現狀

截至2018年末,賓陽縣下轄16個鎮,另設有1個農場。賓陽縣人民政府駐賓州鎮
統計用區劃代碼
名稱
450126100000
賓州鎮
450126101000
黎塘鎮
450126102000
甘棠鎮
450126103000
思隴鎮
450126104000
新橋鎮
450126105000
新圩鎮
450126106000
鄒圩鎮
450126107000
大橋鎮
450126108000
武陵鎮
450126109000
中華鎮
450126110000
古辣鎮
450126111000
露圩鎮
450126112000
王靈鎮
450126113000
和吉鎮
450126114000
洋橋鎮
450126115000
陳平鎮
450126451000
廖平農場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賓陽縣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中南部,南寧市東北部,東鄰貴港市覃塘區,南偏東與橫縣接壤,南與興寧區青秀區交界,西與武鳴縣相連,西北銜接上林縣,東北與來賓市興賓區相鄰。介於北緯22°54′—23°27′,東經108°32′—109°15′之間,總面積2308平方千米。

地質構造

賓陽縣境內地質構造複雜,東南部處於廣西區域構造大瑤山凸起南西端,西南部屬大明山隆起東端,中、北部為來賓斷褶帶南西邊緣部分,是幾個構造單元的交接地帶。從地質力學觀點看,是處於廣西山字型構造前弧弧頂和盾地的一部分。
褶皺
1、早古生代緊密線狀褶皺出現於縣境西南部、南部和東南部地區。西南和南部為崑崙關復背斜南東段,東南部是鎮龍山穹窿,由下古生界寒武系碎屑岩組成背斜、穹窿核部,為近東——西向的緊密線狀複式褶皺。2、上古生界——中生界舒緩褶皺鎮龍山穹窿軸部為寒武系,兩翼為泥盆系,呈等軸圓形,褶隆高差大於1000米。茶灶短軸背斜分布於茶灶至廖平一帶,長3千米,寬4千米,軸向北西310度。甘棠向斜分布於甘棠一帶,短軸狀,軸向北西20度,長8千米,寬4千米。六鳳嶺分枝狀向斜出露於六鳳嶺、幫光至新賓一帶,長24千米,寬6千米。
斷裂
斷裂按展布方向有北西、北西西向,北東、北東東向和近東西向三組斷裂。
1、北西、北西西向斷裂主要分布於西南部崑崙關背斜北東段的武陵、六蒙、陳平和鎮龍山穹窿北西翼的歐陽、新姑嶺、甘棠一帶。其中樟木坪——陳平斷層,系區域性大斷層,即南丹——崑崙關斷裂的南東段,貫穿縣境西南。縣內長約40千米。切割寒武系、上古生界、下第三系燕山期崑崙關花崗岩體。推斷斷距約2550米。
2、北東、北東東向斷層主要為黎塘斷裂帶。分布於黎塘、姚村、羊山、邊山、芭乍一帶,主要由5條斷距較大(垂直斷距700一1500米)的斷層組成,切斷洋橋向斜南翼,使岩層呈迭瓦式多次重複出現。縣境內出露一般25—30千米。
3、近東——西向斷層分布於崑崙關復背斜內,六蒙——陳平一帶。常被北西向斷層切割。

地形地貌

賓陽縣整個地勢南高北低,由西南向東北傾斜。縣境東、南、西三面邊緣土山環亘,北及東北面邊緣石山群立,中部為不閉合盆地,屬大片沖積平原,北部及東北部為溶蝕平原及緩丘地區,東部為低山丘陵地帶,東南部為高低丘為主的丘陵區。中部平原,延伸至新橋、蘆圩、大橋、武陵、古辣、甘棠等鎮,面積576.27平方千米,占全縣總面積的24.9%。海拔高度在100—120米之間,雖有部分丘陵,但高低相差在10米以內,起伏甚微。賓陽一武陵山前平原面積446平方千米,地表平坦,堆積層厚度較大,為廣西四大沖積平原之一。北部東北部溶蝕平原及緩丘地區,延伸至鄒圩、新圩、賓州、洋橋、和吉、黎塘、王靈等鎮,海拔85米—110米之間,面積815平方千米,占全縣總面積的35.21%。東部低山丘陵區起伏變化較大,山坡相對高度一般在100米左右,坡度多在15—40度之間,面積207平方千米,占全縣總面積的8.96%。全縣平原面積為823平方千米,占全縣總面積的35.6%;丘陵面積719平方千米,占全縣總面積的31.1%。縣境內有山峰200多座,海拔500米以上30多座。山脈分兩大支。東支鎮龍山脈,盤踞於縣境東和東南部邊緣,與貴港市橫縣交界,東西長32千米,南北寬27千米,山溝深壑狹窄,山峰海拔多在700米以上,相對高度多半在100—200米以上,主峰鎮龍山海拔1170米,為全縣最高山峰。西支大明山余脈,綿亘縣境西南與南部,其扭軸位於賓陽縣思隴鎮與上林、武鳴兩縣、區交界處,東分支在新橋、蘆圩、武陵、古辣等鎮,長43千米,寬13千米,一般海拔500米,西分支為賓陽縣與興寧區、橫縣的界山,主峰白鑿山海拔1041米,為賓陽縣的第二高峰。

氣候特徵

賓陽縣地處低緯度,受海洋暖濕氣流調節,高溫多雨,夏長冬短,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太陽輻射強,熱量多,不僅盛夏炎熱,冬季有時也頗溫暖。春季平均始於2月16日,結束於5月1日,持續2個半月,夏季平均始於5月2日,結束於10月13日,持續5個半月;秋季平均始於10月14日,結束於1月1日,持續2個月20天;冬季平均始於1月2日,結束於2月15日,持續1個半月。年平均溫度20.8℃。1月份最冷,月平均溫度11.4℃。7月份最熱,月平均溫度28.2℃。雨量分布特點是南部多於北部,山區多於平原。年降雨量的地區分布大致是:西部和西南部一帶山地的高田、陳平、六岑、貴龍、六盆、柳洞、六合、馬嶺、碗窯、德明、中興、南山、六明、六章為多雨區,年雨量大於1750毫米,其餘山區(除勝龍、黃冠、平安)為次多雨區,年雨量為1650—1750毫米;中部包括新橋、蘆墟、新賓、大橋、古辣、武陵、甘棠為次多雨區,年雨量為1550—1650毫米,西部山區的勝龍、黃冠、平安為少雨區,年雨量為1300—1490毫米,北部和東部包括黎塘、和吉,鄒墟為次少雨區,年雨量為1400—1500毫米。全縣年平均雨暈為1589.2毫米。

水系水文

賓陽縣境內無大河巨川,但溪澗密布,小河溪江縱橫。境內河流長5千米以上的有37條,長15千米以上的有20條;流域面積大於10平方千米的有33條,大於100平方千米的有7條。河流分為紅水河鬱江水系,統屬珠江流域之潯江水系。大部分河流因地勢由東南、西南向北匯流。全縣河道總長688.45千米,總流域面積2304.08平方千米。正常流量44.03立方米/秒,枯水流量19.50立方米/秒。最大的河流清水河流經縣境長39千米,流域面積381.15平方千米,正常流量14立方米/秒,枯水流量12立方米/秒。其餘河流大部分屬季節性溪流。

土壤類型

賓陽縣境土壤類型多樣,分為6個土類、15個亞類。6個土類是水稻土類、磚紅性紅壤土類、黃壤土類、石灰(岩)土類、紫色土類、沖積土類。水田以淹育性水稻土、瀦育性水稻土、潛育性水稻土、沼澤性水稻土為主,畲地以耕型第四紀紅土赤紅壤、耕型鐵礫赤紅壤為主。荒林牧地以砂頁岩赤紅壤、石灰岩亦紅壤為主。全縣土壤成土母質以砂頁成土為多,主要分布於縣境西南大明山余脈和東南鎮龍山脈的低山丘陵區;紅土母質成土次之,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花崗岩成土主要分布在崑崙關一帶,紫色頁岩成土主要分布在甘棠、和吉、鄒圩等地,河流沖積成土主要分布在沿河兩岸和平原地區,洪積成土一般分布在山前的沖積扇或河谷地帶,石灰岩成土主要分布在東北部的黎塘、和吉與鄒圩一帶,石灰岩組成的殘峰平原、矽質頁岩成土主要分布於新賓至大橋公路兩旁的狹長地帶。全縣耕地主要集中在縣境中部廣闊的沖積平原和西北部及山前的中丘地帶。全縣林地主要分布在東、南、西部邊緣的黎塘、王靈、露圩、甘棠、陳平、思隴、賓州、武陵、中華、古辣等鄉鎮的土山。牧草地主要分布在東北部的洋橋、和吉、鄒圩和中部的大橋、賓州等鎮。

自然資源

水資源

賓陽縣境內水資源有地表水地下水。截至2015年8月,全縣有中小型水庫127座,其中庫容1000萬立方米以上的中型水庫4座,小一型水庫40座,小二型水庫83座,水庫集雨面積520.48平方千米,總庫容33882.18萬立方米,有效庫容22691.41萬立方米。此外還有小塘庫622座。全縣最大的水庫清平水庫總庫容9710萬立方米,有效庫容6207.23萬立方米。全縣90%以上的水庫分布在縣南部山區。有地下水42處,主要分布在黎塘鎮及和吉、洋橋、鄒圩、蘆圩、大橋、王靈、古辣等鄉鎮的岩溶區內,蓄流量3.23立方米/秒。有富水地段6個。地下河11條,枯水流量2381升/秒。黎塘富水地段面積為47平方千米,姚村地下河流量為123/秒。全縣地下泉34處,枯水期流量3.13立方米/秒。此外還有地下孔隙水,主要是打深井使用。全縣平均年降雨量產生的徑流總量20.70億立方米。人均占有地表水資源量2422立方米,公頃均耕地占有地表水量3600立方米。年可利用水量0.2124億立方米。引水流量4.64億立方米,年可利用徑流量7.06億立方米,占產水量的35.2%。

植物資源

賓陽縣境內用材類植物主要有杉木松木、桉木、苦楝樟木鐵木等,其中分布最廣的是馬尾松、杉木和竹類。果樹類主要有龍眼荔枝枇杷黃皮檸檬、黃梘、香蕉、巴蕉、葡萄等。其他林木類還有椿油桐八角油茶紫檀檳榔烏桕蘇木慈恩等。花薴有玉蘭花桂花芙蓉菊花夜來香海棠月季臘梅等等。藥用植物有半夏桔梗柴胡薑黃紫蘇黃精香附高良姜草決明半邊蓮、木弊子等118種。

動物資源

賓陽縣境內野生哺乳類動物主要有黃麋、野兔果子狸野狸、穿山狐等。鳥類有伯勞烏鴉鷓鴣山雞畫眉斑鳩鷯哥貓頭鷹喜鵲啄木鳥鵪鶉麻雀白頭翁翡翠燕子紅毛雞野鴨燕子杜鵑黃雀雲雀等等。魚類主要有鱅魚鰱魚鯇魚鯪魚鯉魚鰻魚鯽魚、點星魚、泥鰍黃鱔塘角魚花魚桂花魚鯰魚等等。蛇類主要有吹風蛇、銀包鐵百步蛇草花蛇南蛇、碰蛇、白花蛇青竹蛇眼鏡蛇五步蛇、山萬蛇、水律蛇等。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小靈貓虎紋蛙、雕鄂(貓頭鷹)、褐翅鴉鵑(毛雞)。屬廣西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有雉雞(山雞)、八哥大山雀喜鵲畫眉、黃鬊(赤鹿)、豹貓黃鼠狼中華竹鼠烏龜澤蛙沼蛙大樹蛙花姬蛙眼鏡蛇金環蛇銀環蛇水律蛇灰鼠蛇、三索蛇、百花錦蛇等。

礦產資源

賓陽縣境內礦藏資源主要有、三水鋁、褐鐵、流鐵、白砒石灰石花崗岩石英毒砂、鋁土、瓷土重晶石頁岩粉砂岩、鉛土、膨潤土高嶺土粘土等。截至2015年8月,已探明金屬礦床(點)31處(大型1處,中型2處,小型13處,礦點15處),但品位普遍較低。查明非金屬礦床94處(大型1處,中型3處,小型49處,礦點41處)。
賓陽風光賓陽風光

人口

截至2018年末,賓陽縣戶籍人口106.06萬人,比上年增加0.46萬人。據衛計部門統計,全縣人口出生率為12.01‰,比上年下降2.1‰;人口死亡率為5.56‰,比上年上升0.01‰;人口自然增長率為6.45‰,比上年下降2.11‰。

經濟

綜述

2018年,賓陽縣生產總值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8%。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4.3%;第二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7.3%;第三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2.3%。與上年相比,第一、第二產業增速分別提升0.5和1.2%,第三產業增速下降2.9%。三次產業結構為23.0:30.5:46.5,與上年相比,第一產業比重不變,第二產業比重下降0.7%,第三產業比重提升0.7%。
固定資產投資
2018年,賓陽縣完成固定資產完成投資增長10.5%。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完成投資增長13.6%;第二產業完成投資下降9.7%,其中工業完成投資下降16.4%;第三產業完成投資增長18.2%。
財稅收支
2018年,賓陽縣完成財政收入19.7555億元,比上年增長7.2%,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0388億元,比上年增長3.5%。全口徑稅收收入13.9047億元,比上年增長3.7%,占財政總收入比重為70.4%。一般公共預算支出53.0619億元,比上年增長10.3%,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5.3644億元,增長9.9%;教育支出11.6196億元,增長14.0%;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7.3815億元,增長12.2%;醫療衛生與計畫生育支出7.7431億元,增長8.1%;城鄉社區支出6.3336億元,增長8.2%;農林水事務支出6.4410億元,增長7.2%。
人民生活
2018年,賓陽縣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84元,比上年增收1464元,名義上增長7.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095元,比上年增收1606元,名義上增長5.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38元,比上年增收1171元,名義上增長9.1%。

第一產業

2018年,賓陽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87.1152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4.4%。其中:農業產值50.8643億元,增長6.8%;林業產值3.9353億元,下降7.9%;牧業產值25.9709億元,增長1.8%;漁業產值5.1006億元,增長5.1%;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2442億元,增長4.4%。
種植業
2018年,賓陽縣農作物播種面積為215.4萬畝,比上年增長1.7%,其中:糧食播種面積為108.06萬畝,比上年增長0.7%;花生播種面積10.32萬畝,比上年增長1.6%;甘蔗播種面積28.93萬畝,比上年增長0.1%;蔬菜播種面積50.66萬畝,比上年增長4.2%。全年糧食總產量35.3萬噸,比上年下降2.6%;蔬菜產量76.55萬噸,比上年增長7.8%;水果產量8.14萬噸,比上年增長141.74%;甘蔗產量174.04萬噸,比上年增長2.0%;花生產量2.18萬噸,比上年增長2.4%。
林業
2018年,賓陽縣完成人工造林5925畝,比上年增長433.8%;全社會木材砍伐量為43.81萬立方米,比上年下降8.2%。
畜牧業
2018年,賓陽縣家禽出欄1120.98萬隻,比上年下降1.4%;生豬出欄51.85萬頭,比上年增長0.2%。全縣肉類總產量6.4萬噸,比上年增長0.2%;蠶繭產量2.71萬噸,比上年下降1.9%;水產品產量4.57萬噸,比上年增長5.5%。
生產條件
2018年,賓陽縣農村用電量16466萬千瓦時,比上年增長9.9%。化肥使用量(折純)5.71萬噸,比上年下降0.5%。有效灌溉面積69.9萬畝,比上年增長1.0%。
農業種植農業種植

第二產業

工業
2018年,賓陽縣工業總產值比上年增長12.3%,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13.6%。全部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0%,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0%。工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18.98%,拉動GDP增長1.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17.31%,拉動GDP增長1.5%。分輕重工業看,全縣規模以上輕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7.96%;重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18.99%。分行業看,產值最高的四個行業為:農副食品加工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製品業、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77.87%。工業產值達億元以上企業有46家,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家;億元企業總產值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91.26%。
建築業
截至2018年末,賓陽縣具有資質等級的建築業企業共8家,全年完成建築業總產值181991萬元,增長18.8%;全縣建築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0%,拉動第二產業增長2.06%。
工業集中區工業集中區

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18年,賓陽縣商品銷售額比上年增長10.1%,其中:批發業銷售額比上年增長9.7%;零售業銷售額比上年增長10.3%。住宿和餐飲業營業額比上年增長2.1%,其中:住宿業營業額比上年增長5.9%;餐飲業營業額比上年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額比上年增長7.7%,其中:城鎮零售額比上年增長7.5%;鄉村零售額比上年增長8.5%。限額以上單位達79家,比上年末增加5家。在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零售額中,汽車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6.9%,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下降0.4%,糧油、食品類下降2.1%,飲料類下降0.7%,菸酒類下降0.8%,機電產品及設備類下降25.1%,石油及製品類增長8.2%,日用品類增長3.9%,家具類下降64.1%,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1.4%,中西藥品類下降4.3%,化妝品類增長11.6%。
房地產業
截至2018年末,賓陽縣擁有房地產企業21家,全年完成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增長78.2%,其中,商品住宅完成投資增長74.6%。商品房施工面積122.05萬平方米,增長6.2%;商品房竣工面積13.02萬平方米,下降66.6%;商品房銷售面積55萬平方米,增長24.34%;商品房銷售274291萬元,增長73.9%。
郵電通信
2018年,賓陽縣郵電業務總量24.2992億元,比上年增長162.5%,其中:郵政業務總量7070萬元,增長23.9%;電信業務總量23.5922億元,增長171.6%。年末固定電話用戶7.56萬戶,行動電話用戶77.44萬戶,網際網路用戶54.64萬戶。
金融業
截至2018年末,賓陽縣金融機構存款餘額238.2797億元,比上年末增加25.5586億元,增長12.0%,其中:住戶存款186.4531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32.0599億元,廣義政府存款19.7206億元。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142.0517億元,比上年末增加22.8518億元,增長19.2%,其中:住戶貸款100.5750億元,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41.4767億元。
保險業
2018年,賓陽縣保險機構保費收入4.8590億元,比上年下降9.5%。其中人身險保費收入3.1760億元,比上年下降13.8%;財產險保費收入1.6830億元,比上年下降0.3%。全年支付各類賠款及給付1.5548億元,比上年增長19.1%,其中:人身險各類賠款及給付7876萬元,比上年增長14.5%;財產險各類賠款及給付7672萬元,比上年增長24.2%。

交通運輸

2018年,賓陽縣公路貨物運輸量1079萬噸,公路貨運周轉量108879萬噸千米;公路旅客運輸量413.5萬人,公路旅客運輸周轉量47216萬人千米。
賓陽縣是桂中南重要交通樞紐之一,黎塘火車站是廣西第二大貨運編組站和一級客運站,湘桂鐵路、黎塘至湛江鐵路、黎塘至欽州鐵路在縣內黎塘鎮交匯,南廣高速鐵路南柳城際鐵路在黎塘鎮設有賓陽站桂海高速公路在賓陽境內設有兩個出入口,境內有南梧、南柳、賓上(上林)、賓橫(橫縣)四條二級公路。
高鐵賓陽站高鐵賓陽站

社會事業

文化體育

2014年,賓陽縣舉辦第五屆鄉村社區和諧文藝大展演、“生態鄉村·我們在行動”送戲下鄉演出。建設村級公共服務中心13個,農村文化室390個,培訓基層文藝骨幹3600多人次;投入200萬元實施文化惠民“雙百”工程,扶持壯大基層文藝隊伍330支、健身隊伍260多支,組織文藝演出630多場次、體育竟賽800多場次;公益電影進鄉村2400多場次;列入市、自治區、國家級名錄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24個。

科技事業

2014年,賓陽縣完成開發工業新產品5個、先進技術4項,推廣套用農業優良品種3個、新技術3項,支持企業成立科技研發中心3家,培育高新技術企業3家,完成南寧市第五輪創新計畫年度仟務。投入科技經費3613萬元,組織實施縣級科技計畫項目29項;投入261萬元,組織實施上級科技項目16項,其中國家級科技項目1項、自治區級科技項目4項、市級科技項目11項。專利申請量139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64件,國家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畫項目通過驗收。開展科技下鄉助春耕行動2次,舉辦科技培訓班12期(次),培訓2320人次,發(贈)送科技資料(書籍)7000多份(冊)。舉辦2014年賓陽縣中小學生科普作品創作比賽,收到科普作品652個。

教育事業

2014年,賓陽縣有幼稚園278所(公辦3所),在園幼兒3.64萬人;國小203所(社會辦1所),在校生6.57萬人;初級中學32所(社會辦3所),在校生3.66萬人;高中9所(社會辦2所),在校生1.85萬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生83人;中等職業技術學校1所,在校生7875人;教師進修學校1所。有教職工9739人。國小適齡兒童人學率100%,輟學率零,國小畢業生升學率99.90%;國中階段毛入學率113.74%,輟學率零;國中畢業生升高中毛入學率87.40%,補助就讀普通高中的庫區移民子女1177人次、53.98萬元;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大學新生1366人次、208.60萬元;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5.69萬人次、3661.99萬元(小學生4305人次、215.25萬元;國中生3.99萬人次、2491.50萬元;高中生1.15萬人次、867.20萬元;中等職業學校學生1276人次、88.04萬元)。
2014年,賓陽縣撥付義務教育公用經費9121萬元,營養改善計畫膳食補助資金5546萬元;免費提供教科書資金1346.59萬元,受益學生9.69萬人;投資416萬元實施學前教育校舍改建類專項資金項目15個;實施教育信息化建設工程,投入1156萬元為28所中國小購置圖書,為50所學校建設“三通兩平台”(寬頻網路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路學習空間人人通,建設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台)一期工程項目;投資1080萬元建設邊遠地區農村學校教師周轉宿舍192套,投資600萬元建設教師周轉房100套。
賓陽中學賓陽中學
賓陽縣部分中學
鄒圩中學
大橋中學
古辣中學
新賓中學

醫療衛生

2014年,賓陽縣有醫療衛生機構428個,其中國有醫療衛生機構28個(自治區級1個、市級1個、縣屬6個、鄉鎮衛生院20個),村衛生所208個,個體醫務室診所192個。衛生技術人員3654人(縣屬專業技術人員1333人);醫院病床2911張(自治區級醫院80張,市級醫院500張,縣級醫院1193張,鄉鎮衛生院1138張)。投資4358.40萬元,完成農村衛生戶改廁建造9080座,累計完成20.43萬座,其中補助1000座,改廁普及率90%。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民85.93萬人,參合率98.96%,繳費6015.35萬元。
賓陽縣人民醫院賓陽縣人民醫院

社會保障

2014年,賓陽縣審批城鎮最低生活保障對象救助申請2.35萬人次,發放低保金584.80萬元;審批農村低保對象救助申請22.47萬人次,發放低保金2307.50萬元。發放撫恤金、定補金1666.30萬元,義務兵家庭優待金536萬元,安置城鎮轉業士官3人,發放退役士兵自謀職業、自主擇業一次性經濟補助金353.41萬元。發放特困戶、重災民救濟糧51噸(折款24.50萬元),救濟3826戶1.61萬人次。發放冬令救災救濟被、棉衣2.40萬床(套),折款161.80萬元。投入2.50萬元,重建水毀民房24戶76間。確定五保老人2.50萬人次,發放五保供養金574.90萬元。農村醫療救助2.85萬人次1228.08萬元。
2014年,賓陽縣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36.10萬人,征繳保險費3006.40萬元,發放待遇10.40萬人,支出9873萬元;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企業694家、6.08萬人,征繳保險費1.75億元,支出5.33億元;參加失業保險2.25萬人,征繳保險費1222.80萬元,支出511.13萬元;參加基本醫療保險10.92萬人,征繳保險費1.13億元,支出1.23億元;參加工傷保險3.03萬人,征繳保險費503.48萬元,支出395.68萬元;參加生育保險1.65萬人,征繳保險費228.42萬元,支出133.69萬元。

地方文化

方言俚語

賓陽縣內使用的漢語方言主要有賓陽話(本地話,語音介於平話與粵語白話之間)、新民話(客家話)、白話(粵語)、西南官話(桂柳話),此外還有福建話、下鄉話、思隴話、甘棠平話等。講賓陽話的幾乎遍及全縣各地,占全縣總人口的70%左右。縣內各地賓陽話基本相同,只有語調上的差異。講新民話約占全縣總人口的15%左右,以新橋、蘆圩、武陵等鎮居多。壯族講壯話(屬廣西北部壯語方言),操壯話的占全縣總人口的19%左右,主要分布在甘棠、露圩、王靈、黎塘、和吉、洋橋、鄒圩等鄉鎮。壯族、瑤族等少數民族由於與漢族長期相處交往,普遍會講賓陽話和國語。

民間文藝

賓陽縣民族民間文藝種類較多,形式多樣。戲劇方面有師公戲絲弦戲採茶戲等,歌舞方面有仙馬彩鳳舞、鷹歌飲酒舞、群鼓舞、舞龍舞獅、舞貔貅、舞馬舞麒麟舞鶴舞蝶、舞蚌等;遊藝體育方面有游彩架、舞炮龍、搶花炮彩燈、武術隊等音樂方面有八音民歌、馬歌、儂歌及各種形式的配樂演奏等;民眾文藝集社方而有歌墟、墟逢、詩社等;工藝美術方面有剪紙壯錦刺繡陶瓷、竹織、紙扇、餅模及泥塑兒童玩具、元宵花燈等等。
師公戲表演師公戲表演

特色節慶

天貺節
農曆六月初六為天貺節,賓陽縣農家叫“吃新節”,意思是開始吃新谷、新芋頭。俗諺云:“六縣六,開芋屋”,即挖芋頭。過去,農家多到日頭嶺上拜祭土地。農業合作化以後,則。殺雞、鴨加菜,迎接夏收、夏種、送夏糧入庫。
中元節
農曆七月十四日為中元節,也叫鬼節,是賓陽縣僅次於春節的大節。自十三日起(有的從初七日起),農村開始於廳堂以祭品供祖宗。十四、十五、十六、親戚往來,各戶殺雞殺鴨,做發糕,焚燒冥鏹於先人牌位前,謂之薦祖。有的於野外陳香供祭,撒發飯粥,謂之“撒水飯”,亦叫送鬼。後來,敬神送鬼之事逐漸減少,只殺鴨加菜歡飲。
送灶節
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有些村是二十三日)為送灶節,為習俗送灶日。是日,以湯圓或其他祭品送灶王公(灶神)上天,祈禱他奏報人間善惡時多講好話,免受天帝的懲罰。自此至除夕期間,可修理火灶準備過年。後來,這一習俗逐漸不為人們所重視。
盤王節
盤王節是流行於賓陽鄒圩鎮瑤族民眾紀念祖先的盛大傳統節日。1984年初,瑤族代表匯集廣西南寧,共同商議瑤族慶祝紀念日及活動事項,大家一致贊成以“勉”族系的祭祀節日跳盤王為基礎的盤王節為瑤族的統一節日。並確定每年農曆十六日(盤王誕日)舉行。
炮龍節
炮龍節為每年正月十一日。在賓陽縣相沿已有幾百年的歷史,賓陽人舞炮龍,按照慣例每年正月十一晚上七點整開始,風雨不改;舞龍前供奉神靈,用雞血噴龍眼開光;舞龍者頭戴竹帽、赤裸上身、腰系紅綢帶,把炮龍舞到每家每戶,鞭炮未放完不能離開;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許丟棄炮龍,堅持到底;炮龍前面有龍燈隊、鑼鼓隊、古樂隊開路;各家各戶備足鞭炮,燒炮增光;有街道居民求龍珠者,必出資預訂;舞龍結束後把炮龍火化升天,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等等。
舞炮龍舞炮龍

名優特產

名稱
簡介
圖片
賓陽酸粉,原稱“賓州酸粉”,是一種冷盤小吃,粉質白,細柔滑嫩;配菜有叉燒、炸波柔、炸牛肉巴、炸灌風腸、炸花生黃豆等,再淋上酸甜的汁料,放入幾片清脆的酸黃瓜和少許紅辣椒末即成。
賓陽縣

賓陽鹽糕
賓陽鹽糕是一種小吃,傳統的鹽糕有杯糕和碗糕兩種,後來又增加了芋頭糕和七色糕。用瓷製小酒杯蒸的叫“杯糕”,用碗蒸的叫“碗糕”,芋頭糕和七色糕是用托盤蒸製的,蒸好出盤時再切成一塊塊菱狀體。
賓陽縣

白香糯糍
白香糯糍以糯米為原料,將糯米洗淨後浸透,放入蒸籠內蒸至熟軟鬆化。撈出放入石臼內,用一根大木頭舂成糊狀。然後將糊狀的粑粑撈在盆內,趁熱分成小團,再將小團捻扁成圓形,白白的、軟軟的,然後根據個人喜好放入黃豆粉、紅砂糖或是花生芝麻白糖作餡料。
賓陽縣

賓陽壯錦
賓陽壯錦為廣西壯族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起源於漢代,形成於唐宋時代。賓陽壯錦編織技藝傳承了傳統壯錦古老的織造器械、編織工藝、編織材料和圖案風格,其產品有生活日用品類,藝術品類,旅遊紀念品類三大類。
賓陽縣

賓陽瓷器
賓陽瓷器是以賓陽本地盛產的粘土等原料經過制坯加工、精心繪製和燒制而成的瓷器產品,主要產品有日常生活使用的碗、盤、缸、衛生潔具以及各種器皿,種類多達200多種。
賓陽縣

賓陽竹編
賓陽竹編以竹子或以竹為主兼雜木、藤、絲、草等輔助原料編製成的各種日常生活用品,如花籃、花盤、花托、箱子以及各種家居裝飾品。賓陽竹編生產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宋朝。
賓陽縣

風景名勝

名稱
簡介
圖片
相思潭風景區
相思潭風景區又名情人谷,全長約8千米,沿峽谷蜿蜒而上,其景致逐層升起,自然形成四個主要景區:情人湖景區、石潭景區、峽壁景區、瀑布景區。
賓陽縣

清平湖旅遊度假區
清平湖旅遊度假區,又稱水上森林。地處丘陵地帶,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長夏無冬,夏涼冬暖,年平均氣溫20.8℃,景區負離子含量每立方米超過1000個。景區內有18座島嶼星羅棋布。
賓陽縣

佛子山旅遊區
佛子山旅遊區位於賓州鎮南山同合村,距縣城約5千米。景區是一個集旅遊觀光、野營度假、游泳水療、戶外健身、佛教文化、農家樂等多元文化於一體的生態旅遊區。
賓陽縣

程思遠故居位於大橋鎮大程村委兩岸村,內陳列有徵集來的部分歷史照片、著作、資料、物品等,供人參觀。
賓陽縣

賓州古城地處賓陽縣城城北,包括三聯街、南街、外東門街和寶水江在內約3平方千米的區域。賓州古城始建於宋朝開寶六年(973年),至清代進入鼎盛時期,古賓州城是廣西四大古鎮之一,也是嶺南地區古代重要商埠。
賓陽縣

賓陽古辣鎮蔡村內有蔡氏古宅,是當地有名的書香門第蔡氏家族所建,分為“老屋”和“新屋”兩部分共三處。三處建築群均為三進式青磚瓦房,占地共約5000多平方米。
賓陽縣

崑崙關位於南寧市興寧區和賓陽縣交界的崑崙山東側,距離南寧市區56千米,地處柳州至南寧咽喉地帶,秦代尉屠睢征服嶺南後便在山上築關,至唐朝元和十一年(816年)壘巨石為關,稱作“南雄關”,宋代改名為“崑崙關”。
賓陽縣

榮譽稱號

賓陽縣先後獲“全國質量興市先進縣”
“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
“全國科普示範縣”
“全國體育先進縣”
“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
“全國計畫生育協會先進縣”
“全國老齡工作先進縣”
“全國法治縣創建先進單位”
“全區兩基教育達標縣”
“全區第一批人口和計畫生育綜合改革示範縣”
“全區人口與計生工作優質服務先進縣”
“廣西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範縣”
“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2008年度廣西科學發展進步縣”
“2010年度廣西科學發展十佳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