鷯哥

鷯哥

鷯哥(拉丁學名:Gracula religiosa):體形較大,體重165-258克,體長234-304毫米。全身大致為黑色具紫藍色和銅綠色金屬光澤。特徵為頭側具桔黃色肉垂及肉裾,雌雄相似。善鳴,叫聲響亮清晰,能模仿和發出多種有旋律的音調。

多成對活動,有時結群。主要棲息於低山丘陵和山腳平原地區的次生林、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竹林和混交林中。常與八哥椋鳥等合群在果樹上覓食。尤常見於林緣及林間小面積的開闊地上,嗜吃野果,兼吃昆蟲。繁殖期為2-5月,一年繁殖1-2次。每巢產卵3-4枚,孵卵以雌鳥為主,雄鳥有明顯護巢現象。分布於印度、緬甸、泰國、中南半島和中國。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飼養須知,

形態特徵

鷯哥通體黑色,頭和頸具紫黑色金屬光澤。眼先和頭側被以絨黑色短羽,頭頂中央羽毛硬密而捲曲,雄性成鳥嘴鬚髮達;額至頭頂輝黑色,頭側被以絨黑色短羽;頭後有兩片桔黃色肉垂;眼下後方部分裸露;上體的後頸、肩和兩翅內側覆羽均為輝紫銅色;下背、腰及尾上覆羽呈金屬綠色;飛羽黑色,第2-7枚初級飛羽內翈橫貫白斑,飛翔時更為明顯;尾羽黑色,沾輝綠色。頦、喉至前頸紫黑色;前胸銅綠色;腹部藍紫銅色,腹中央和尾下覆羽羽端具狹窄白色羽緣。雌鳥體色與雄鳥相似。幼鳥上體褐黑色;頭後肉垂缺如;頭部裸露部分不如成鳥顯著。兩脅和腹部具狹窄白色羽緣。離趾型足,趾三前一後,後趾與中趾等長;腿細弱,跗跖後緣鱗片常癒合為整塊鱗板;雀齶型頭骨。
虹膜暗褐,外圈白色;嘴峰桔紅色;跗蹠檸檬黃色;肉垂及裸露臉部黃或深黃色。
大小量度:體重♂165-258g,♀168-233g;體長♂255-304mm,♀234-295mm;嘴峰♂23-24mm,♀23-28mm;翅♂155-173mm,♀153-172mm;尾♂64-92mm,♀65-86mm;跗蹠♂30-39mm,♀31-38mm。
(註:♂雄性;♀雌性)

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於低山丘陵和山腳平原地區的次生林、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竹林和混交林中,尤以林緣疏林地區較常見,也見於耕地、曠野和村寨附近的小塊樹林中。

生活習性

常聚3-5隻的小群活動,冬季則多集成10-20隻的大群。社會性行為極強,若其群中的一隻鳴叫,其他鳥則長時間地在附近徘徊鳴叫。鳴聲清脆、響亮而婉轉多變,繁殖期間更善鳴叫,常常彼此互相呼應。多變,而且能模仿其他鳥類鳴叫、甚至學會簡單的人類語言。
主要以蝗蟲、蚱蜢、白蟻等昆蟲為食,也吃無花果、榕果等植物果實和種子。嗜吃野果。果樹上的果實成熟期間,尤其是無花果或類似多果肉的果實成熟季節,常和其他嗜吃果實的鳥類大群光臨。也兼吃昆蟲,如蚱蜢、白蟻等。

分布範圍

原產地:不丹、汶萊、高棉、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馬來西亞、緬甸、尼泊爾、菲律賓、新加坡、斯里蘭卡、泰國和越南。
區域滅絕:孟加拉國。
引進:香港、澳門、波多黎各。
鷯哥分布圖鷯哥分布圖

繁殖方式

繁殖期4-6月。營巢於喬木上,常成對或2-3對在同一樹上或鄰近樹上繁殖。巢位多選擇在死樹或腐朽樹木上的天然樹洞中,常常利用舊巢,也能用嘴將小的洞口擴大和清理出洞內的木質。巢內有時墊有枯草葉、羽毛和蛇皮,有時無任何內墊物。每窩產卵2-3枚。多為3枚。卵藍綠色,有時被有深栗色或紅褐色斑點。卵的大小為33-38mm×24-26mm,平均36.5mm×25.5mm。

亞種分化

鷯哥(7亞種)
中文名稱拉丁學名命名者及年代
1
Gracula religiosa andamanensis
Beavan, 1867
2
Gracula religiosa batuensis
Finsch, 1899
3
Gracula religiosa intermedia
Hay, 1845
4
Gracula religiosa palawanensis
Sharpe, 1890
5
Gracula religiosa peninsularis
Whistler & Kinnear, 1933
6
Gracula religiosa religiosa
Linnaeus, 1758
7
Gracula religiosa venerata
Bonaparte, 1850

種群現狀

鷯哥是一種很受人們歡迎的觀賞鳥類,是說話能力最強的鳥類,能模仿主人的聲線,和主人的聲音一樣,也是中國著名的籠養鳥。由於過度捕捉和環境條件惡化,致使種群數量日趨減少,在曾有分布記載的廣西南部,已未見有任何報導,或許已在廣西境內絕跡。在雲南也很少見,僅海南島還有一定種群數量,但亦不豐富,故應注意保護。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飼養須知

1、買鷯哥買三周齡的最好,不容易夭折,而且也不會怕人,因為在一路顛簸後體質差的早夭折了,再減去火車上的幾天時間,那鷯哥捉來時的時間是2周左右。正是認人的最佳時間,所以不會怕人。而且挑選鷯哥時,儘量挑雙腳發黃的,耳垂小的(耳垂小的不一定是母的,)。生得越高越好,越翹越好,因為越翹,耳朵越小,自然越聰明,還又要注意的是,挑肛門周圍乾淨的,這說明這鷯哥消化系統好,不容易拉稀。
2、公母都有優點,母的不會學雜口,但毛色相對雄性來說來的差,但學口清楚。無大清早亂叫的煩惱,公鷯哥說話比母的響亮,毛色亮,耳垂大,夠漂亮,個大在籠中相對母的要好看,但雜叫太煩。吃得多,拉的多。雌雄的學話能力都差不多。
3、挑鷯哥時,用手拍打籠子,不跳,兩眼炯炯有神的為好,再捉出來,身上肉不要掉的太多,否則容易夭折,
4、吃食,不用吃的太好,2元一斤的就可以了,每個星期2個蛋黃,蛋殼不要倒掉,隨蛋黃放在一起給喂,一天4條大炮蟲,最重要的是,每天一個蘋果,一年365天不要間斷,這是保證毛色的最重要因素,其他水果如生梨,甜梨,地梨,都是很好的輔助飼料,
5、洗澡,鷯哥天生愛乾淨,一天洗一次是必要的,那樣不但毛色好,而且對小鷯哥來說,容易發口說話,一般雛子鳥都不太會洗澡,可以試試看把籠子放入浴盆里,如果亂跳,就試著在它身上噴水,經過點時間,就會慢慢下水洗澡了,最好的辦法就是找一個會下水洗澡的鳥,最好是鷯哥,把小鳥放在旁邊讓它看著學,這樣很快就可以學會了。
6、學話,最好早上6點開始,由一個女士,反覆說一個詞,不要變換,一開始以簡單為宜,如“你好”等,女生的聲音較高,較細,鷯哥學會後說起來好聽。在教之前,在旁邊手拿它喜歡吃的東西,一邊說一邊敲打籠子,擋它開始慢慢開口了,就獎賞它吃一口,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條件反映。下午5點再一次,大概1個星期就可以學會第一句話了,但學會後要鞏固,不建議用磁帶教,因為磁帶教出來的鳥,不會跟人口,像背書。鷯哥特別容易在換毛時丟口,之前學的話,會忘了一半。別把鷯哥掛在室外,容易學髒口。
7、鷯哥不應該一直放在籠子裡,要讓它學會在人手中玩耍,這樣就可以向雜技方向發展,而且可以鍛鍊它過籠的能力,換洗澡籠也方便。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