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姬蛙(Microhyla pulchra)為姬蛙科姬蛙屬動物,又稱梨頭蛙、三角蛙。體形較大。頭寬與頭長几相等;吻尖圓;鼻孔近吻端;鼓膜不甚明顯;無犁骨齒;舌後圓。指、趾端無吸盤,趾端若有吸盤,其背面亦無縱溝;脛跗關節向前達眼部,左右跟部重疊。皮膚光滑,生活時背面淺棕色,雜有黑棕色及淺棕色花紋,兩眼間有連續或斷續黑棕色橫紋;背面有重疊相套和粗細相間的“∧”形斑;四肢背面有不規則橫紋; 腹面白色,咽部淺棕色雜有細斑點。體長27—30mm左右,雄體略小,具單咽下外聲囊。棲於水坑及水窪附近。 5—7月間產卵,卵徑1mm左右。卵成片浮於水面。國內分布於甘肅、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廣東、廣西、海南島;國外分布於泰國、越南和高棉。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花姬蛙
- 拉丁學名:Microhyla pulchra (Hallowell, 1861)
- 別稱:犁頭蛙、犁頭另、三角另、三跳另
- 二名法:Microhyla pulchra (Hallowell, 1861)
- 界:動物界
- 綱:兩棲綱 Amphibia
- 目:無尾目 Anura
- 科:姬蛙科 Microhylidae
- 屬:姬蛙屬 Microhyla
- 種:花姬蛙 M. pulchra
- 分布區域:福建、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島等地
特徵,生物學資料,分布,保護,
特徵
花姬蛙,體長26-30mm,頭寬略大於頭長;吻端尖圓,吻棱不顯;鼻孔近吻端,眼間距與眼徑等長而大於眼瞼之寬;鼓膜不顯;舌卵圓無缺刻;無犁骨齒。前肢極細弱,指、趾端圓,第一指短小,指長順序3,4,2,1;關節下瘤及掌突極發達。後肢粗短,脛跗關節前達眼至肩部之間,左右跟部相重迭;趾細長,並蹼,關節下瘤小而顯著;內外跖突均發達,具游離刃,相距較遠。皮膚較光滑,具有少數分散的小疣粒;兩眼瞼後方枕部有橫膚溝,並在兩外側向後斜伸至肩部繞腹面咽部成為咽褶,腹麵皮膚光滑。
生物學資料
該蛙生活于海拔10~1 350 m平原、丘陵和山區,常棲息於水田、園圃及水坑附近的泥窩、洞穴或草叢中。繁殖季節在3~7月,雄蛙鳴叫聲清脆悅耳 “嘎!嘎嘎嘎嘎!” ;卵產於水田或靜水坑內,卵群粘連成片狀,單層漂浮於水面略成圓形,直徑100~145 mm,含卵968~1 741粒。雌蛙每年可產卵兩次。蝌蚪生活於稻田或靜水坑內,常集群浮游於水錶層。新成蛙體長10.5 mm左右。
分布
甘肅(文縣)、雲南、貴州、湖北(宜昌)、江西、浙江、湖南、福建、廣東、香港、澳門、海南、廣西; 國外分布於泰國、越南、高棉。
花姬蛙地理分布圖
花姬蛙 (雄,香港,費梁)
花姬蛙 (雄,色斑變異,廣西,費梁)
花姬蛙 (雄,雲南河口,費梁)
花姬蛙 (雄,香港,費梁)
花姬蛙 (雄,示色斑變異,香港,費梁)
花姬蛙 (雄,示色斑變異,廣西,費梁)
花姬蛙 (蝌蚪,Pope,1931)
花姬蛙 (雄,海南樂東尖峰嶺,陳曉虹)
花姬蛙 (雄,廣西田林岑王老山,莫運明)
保護
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