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規劃

財務規劃

財稅規劃(Financial Planning)是指納稅人通過經營和私人實務的安排以達到減輕納稅的活動。財務規劃是以個人(家庭)或公司需要為出發點,實現現金流的順暢、創造財富能力的提升。

財務規劃不是財稅規劃。財稅規劃只是財務規劃中的三級目錄。財務規劃是對企業籌資計畫、財務管理、投資計畫的統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財稅規劃
  • 外文名:Financial planning
  • 目的:減輕納稅的活動
  • 環節:記賬憑證登記明細分類賬
定義,內容,規劃概算,規劃流程,環節,內容,報表,細節,缺陷,誤解現象,模糊概念,目標錯位,

定義

財務規劃(Financial Planning)是以個人(家庭)或公司需要為出發點,使財務從健康到安全,從安全到自主,從自主到自由的過程,並在此過程中實現現金流的順暢、創造財富能力的提升。
在中國,財務規劃常常被譯為理財,或理財規劃
一直以來,財務規劃並沒有明確的分類,隨著社會分工與需求細分,財務規劃可以分為個人(家庭)財務規劃和公司財務規劃與管理。
很多人把投資股票、基金、保險、房產等等同於個人(家庭)財務規劃,還專注於單純的理財產品排行的研究,如何理財直譯為如何投資,有甚者還依靠理財軟體完成財務規劃。投資雖然可能一時會有獲利的快感,但這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財務規劃,也很容易成為金錢的奴隸。個人(家庭)財務規劃不能公式化地套用現金規劃消費支出規劃、教育規劃、風險規劃與保險規劃、稅收籌劃、投資規劃退休養老規劃財產分配與傳承規劃。而是通過財務規劃讓個人(家庭)財務狀況更健康、更穩固、更安心,心理的需要逐步行到滿足,生活更幸福。這也恰恰正好是個人(家庭)財務規劃的意義所在。
公司財務規劃,也稱為公司財務管理。同樣地,公司財務管理也是通過財務規劃與管理讓公司財務在健康穩固的前提下,實現公司價值最大化。
(資料由NAFSMA提供)

內容

什麼是真正意義上的財稅規劃?首先應當肯定的是納稅籌劃不等於逃脫,逃脫是建立在對稅法不理解,違法的基礎之上的,這與財稅規劃有著本質的區別。財稅規劃是指一切採用合法和“非違法”的手段進行納稅方面的策劃和有利於納稅人的財務安排。
財稅規劃應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採用合法的手段進行的節稅籌劃;二是採用“非違法”的手段進行避稅籌劃;三是採用經濟手段,特別是價格手段進行的稅收轉嫁籌劃;四是歸整納稅人賬目,實現涉稅零風險
所謂“合理避稅籌劃”——避稅籌劃與節稅籌劃不同,避稅籌劃與逃稅籌劃亦不同,它是以非違法的手段來達到少繳稅或不繳稅的目的,因此避稅籌劃既不違法也不合法,而是處在二者之間,故稱之為”非違法“。
“合法節稅籌劃”——研究避稅最初產生的緣由不難發現,避稅是納稅人為了抵制政府過重的稅負,維護自身既得經濟利益而進行的各種逃稅、騙稅、欠稅、抗稅等受到政府嚴厲的法律制裁後,找到的更為有效的規避的辦法。
“合理轉嫁籌劃”——是指納稅人為了達到減輕稅負的目的,通過價格的調整與變動將稅負轉嫁給他人承擔的經濟行為。
“實現涉稅零風險”——涉稅零風險是指納稅人賬目清楚,納稅申報正確,繳納稅款及時、足額,不會出現任何關於稅收方面的處罰。即在稅收方面沒有任何風險,或風險極小可以忽略不計的一種狀態。
“偷”稅將接受法律的制裁
以“合法節稅、合理避稅、稅務轉嫁和實現涉稅零風險”為代表的納稅籌劃,是在符合稅法或至少不違法的前提下進行的,而以“偷”稅為代表的“偷、漏、騙、抗、欠”稅,絕不是財稅規劃,要負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規劃概算

財務規劃不是財稅規劃。財稅規劃只是財務規劃中得三級目錄。財務規劃是對企業籌資計畫、財務管理、投資計畫的統稱。

規劃流程

環節

1、根據原始憑證或原始憑證匯總表填制記賬憑證
2、根據收付記賬憑證登記現金日記賬銀行存款日記賬
3、根據記賬憑證登記明細分類賬
4、根據記賬憑證匯總、編制科目匯總表
5、根據科目匯總表登記總賬
6、期末,根據總賬和明細分類賬編制資產負債表利潤表

內容

1、每個月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根據原始憑證登記記賬憑證(做記賬憑證時一定要有財務(經理)有簽字權的人簽字後你在做),然後月末或定期編制科目匯總表登記總賬(之所以月末登記就是因為要通過科目匯總表試算平衡,保證記錄記算不出錯),每發生一筆業務就根據記賬憑證登記明細賬
2、月末還要注意提取折舊,待攤費用攤銷等,若是新的企業開辦費在第一個月全部轉入費用 .計提折舊的分錄是借管理費用或是製造費用貸累計折舊,這個折舊額是根據固定資產原值,淨值和使用年限計算出來的。月末還要提取稅金及附加,實際是地稅這一塊。就是提取稅金及附加,有城建稅,教育費附加等,有稅務決定 .
3、月末編制完科目匯總表之後,編制兩個分錄。第一個分錄:將損益類科目的總發生額轉入本年利潤,借主營業務收入(投資收益,其他業務收入等)貸本年利潤。第二個分錄:借本年利潤貸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其他業務成本等)。轉入後如果差額借方則為虧損不需要交所得稅,如果在貸方則說明盈利需交所得稅,計算方法,所得稅=貸方差額*所得稅稅率,然後做記賬憑證,借所得稅貸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借本年利潤貸所得稅( 所得稅雖然和利潤有關,但並不是虧損一定不交納所得稅,主要是看調整後的應納稅所得額是否是正數,如果是正數就要計算所得稅,同時還要注意所得稅核算方法,採用應付稅款法時,所得稅科目和應交稅金科目金額是相等的,採用納稅影響法時,存在時間性差異時所得稅科目和應交稅金科目金額是不相等的)。
4、最後根據總賬的資產(貨幣資金,固定資產,應收賬款應收票據短期投資等)負債(應付票據,應附賬款等)所有者權益(實收資料,資本公積未分配利潤盈餘公積)科目的餘額(是指總賬科目上的最後一天上面所登記的數額)編制資產負債表,根據總賬或科目匯總表損益類科目(如管理費用主營業務成本,投資收益,利潤表
5、其餘的就是裝訂憑證,寫報表附註,分析情況表之類
6、注意問題:
a、以上除編制記賬憑證和登記明細賬之外,均在月末進行。
b、月末結現金,銀行賬,一定要賬證相符,賬實相符。每月月初根據銀行對賬單調銀行賬餘額調節表,注意分析未達款項。月初報稅時注意時間,不要逾期報稅。另外,當月開出的發票當月入賬。每月分析往來的賬齡和金額,包括:應收,應付,其他應收。

報表

企業會計報表包括四個報表,除了資產負債表利潤表之外還利潤分配表現金流量表。而利潤分配表只需要在年末編制,因為只有在年末企業才會對所盈利的利潤進行分配。而現金流量表只是根據稅務部門的要求而進行編制,不同地區不同省要求不同。在四月年檢時稅務部門會要求對你提出要求的。(管理,財務,營業,製造等費用月末沒有餘額,結帳方法採用表結法下,損益科目月末可留餘額;製造費用如果有餘額,是屬於在產品的待分配費用,在負債表上視同存貨。鐘書補充)你要看你在利潤表有的東西,只要你的賬上有你就結轉利潤,這樣不容易錯 ,利潤表的本年利潤要和資產表的相吻合。

細節

1、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國稅報(2002年1月1日以後註冊的企業才在國稅辦理;個人所得稅和其他稅在地稅報
2、月末認證(進項稅);月初抄稅銷項稅
3、以工資為基數100%,福利費為14%,工會經費2%,職工教育費2.5%,(稅法規定:建立工會組織的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按每月全部職工工資總額的2%向工會繳撥的經費,憑工會組織開具的《工會經費撥繳款專用收據》在稅前扣除。凡不能出具《工會經費撥繳款專用收據》的,其提取的職工工會經費不得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
4、三險一金:住房公積金,養老保險金,醫療保險金,失業保險金
5、流通企業運輸費,裝卸費合理損耗,檢驗費均計入營業費用,工業企業計入成本
6、單位無工會組織的,不能計提工會經費,更不必計提後再調整。所得稅只須每季提一次就可,不需每月計提。
7、現金一般從“基本存款戶”中提取,一般規定結算帳戶不能提取現金,如有特殊情況方可(鐘書補充)。
8、差旅費的開支範圍:交通費,住宿費,一伙食補助費,郵電費,行李運費,雜費
9、出納日記賬保存25年。

缺陷

誤解現象

在國內,專門聘請理財顧問為自己做財務規劃的人很少,即使有專門的理財顧問,也未必會對他全盤托出自己的“小金庫”,因此很多個人財務規劃都是仿照媒體或其他渠道公開的資料參照制定。一份周密的財務規劃是建立在財務現狀分析之上的。財務現狀簡要而言是指一個人的收入、支出情況。個體巨大的差異性決定了每一個人的財務狀況不可能100%相同,因此沒有一個現成或者標準的理財計畫適合特定一類人。
比如說,A類人每個月有穩定的工資收入和穩定的生活費用支出,此外還能將固定比例的一部分工資存入銀行;B類人由於職業關係,收入來源波動性很大,支出占收入的比例也很高;C類人經濟來源沒有保障,而支出數額相對固定;D類人從上一輩處繼承了大量財富……這些人的財務規劃是不可能類似的。所以參照別人的規劃來為自己理財,有點像盲人摸象,是不可能取得預期收益的。

模糊概念

我們一定要分清楚“可以承受”和“願意承受”兩個概念的區別。“可以承受”是指根據科學的分析和測算,個人投資者在財務狀況允許的情況下能夠承擔的損失的程度。“願意承受”就不需要科學的分析和測算了,主要和個人的心理因素有關。部分投資者出於心理方面的原因,例如急於快速致富,或者過分擔心自己原先積累的財富出現損失,而過分高估或者低估自己對風險的承受能力。急於致富的投資者的資產組合可能會過分傾向於股票、垃圾債券這類高風險的證券,一旦市場情況不利,將遭受其難以承擔的損失;過於保守的投資者的資產組合可能過分傾向於低風險的固定收益證券,在資本市場高速發展時,將喪失資產快速增值的機會,且可能影響其未來的大額支出計畫和退休計畫。

目標錯位

“在今年底保證30%的收益,總資產突破百萬。”類似痴人夢語的收益預期不是玩笑,很多人在2007年股市向好時都有過類似的豪言壯語。“我要求的投資收益是多少?理財計畫所能達到的投資收益是多少?”這是所有投資者關注的核心問題,也是一個理財計畫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需要注意的是,投資者希望達到的收益率和能夠達到的收益率是有區別的。
很多投資者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希望找到一個提供高收益、低風險的產品,但當問及收益率目標時,又很少有人能提供確切的數字,都回答越高越好。這就是收益和風險偏好嚴重脫節的例子,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也幾乎不存在高收益、低風險的產品。
投資者在確定了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後,將在市場中尋找基於該風險程度的金融工具。如果我們假設該金融工具的價格基本合理,基本反映其風險程度,那么該金融工具的收益率將是一個比較穩定的數值。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在預期收益和理財計畫所能達到的收益之間尋找平衡點。基本原則很簡單:高風險,高收益。如果您覺得理財計畫所能達到的收益率符合您的風險偏好,那就請您忘卻諸如“越高越好”一類的想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