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拼音】zhū hóu
【基本解釋】the feudal princes;dukes or princes under an emperor。
諸侯之所亡與戰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宋·
蘇洵《六國論》
引證解釋
1、古代帝王所分封的各國君主。
在其統轄區域內,世代掌握軍政大權,但按禮要服從王命,定期向帝王
朝貢述職,並有出軍賦和服役的義務。《易·比》:“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
《帝王世紀》曰:
女媧未有諸侯,有共工氏
任智刑以強霸而不王,
炎帝世,乃有諸侯,風沙氏叛,炎帝修德,風沙之民自攻其君,則建侯分土自炎帝始也。”
明
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第一百二回:“(呂)不韋父死,四方諸侯賓客,吊者如市,車馬填塞道路,視秦王之喪,愈加眾盛。正是權傾中外,威振諸侯。”
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一編第三章第一節:“為了統治廣闊的被征服地區,周初曾大規模
分封諸侯,即‘封邦建國’……相傳武王、
周公、成王先後建置七十一國,其中,武王的兄弟十五人(一說十六人),同姓四十人。”
2、喻指掌握軍政大權的地方長官。
三國 蜀
諸葛亮 《前出師表》:“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
南史·循吏傳序》:“前史亦云,今之郡守,古之諸侯也。”
宋 王栐 《燕翼詒謀錄》卷三:“五代諸侯
跋扈,枉法殺人,主家得自殺其奴僕。”
明
黃道周《節寰袁公傳》:“公(袁可立)既至中朝,觀諸侯動靜,邑邑不樂也。”
清
吳偉業 《儒將》詩:“河朔功名指顧收,身兼使相領諸侯。”
3、星名。
《
史記·天官書》:“門內六星,諸侯。” 張守節 正義:“內
五諸侯五星,列在帝庭……又雲諸侯五星在東井北河,主刺舉,戒不虞。又曰理陰陽,察得失。一曰帝師,二曰帝友,三曰
三公,四曰博士,五曰太史。此五者,為天子定疑議也。”
基本含義
諸侯源自
分封制,最遲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當時土地和連同人民,分別授予王族、功臣和貴族,讓他們建立自己的領地,拱衛王室。
封國的面積大小不一,封國國君的
爵位也有高低。諸侯必須服從周王室,按期納貢,並隨同作戰,保衛王室。
公元前9世紀,由於
周厲王殘酷統治發生“國人暴動”,諸侯各國原來一直服從周王,暴動以後代表中央政權的周王室對諸侯的控制力很弱,實際控制區只剩下幾百里。後來
周幽王為了取悅美人,不惜燃起烽火,各地諸侯以為周天子有兵禍而急忙起兵
勤王,豈料只見幽王安然無恙,各諸侯自此便不理周室的烽火了。周室後來被
犬戎入侵,欲舉烽火但卻無兵來援,著名成語即“
烽火戲諸侯”就出自這個時代。
周幽王被殺,中國進入
春秋時代後,基本為混戰時期,北方有燕、
山戎;東邊有齊;西方有秦、
蜀、巴;南方楚、吳、越;中部從西至東依次為晉、衛、魯,另外還有鄭、陳、
蔡、宋。諸侯列國實力不均,強國齊、晉、秦、楚、吳、越,
春秋五霸在這一時期出現。客觀上促進了諸侯各國分裂和統一。這一時期產生對中國歷史影響深遠的哲學理論,如儒家學說、道家理論,學術氣息極為濃厚,湧現出中國歷史上少有的
百家爭鳴局面。
戰國時期以後,原來的
晉國被趙、魏和韓“
三家分晉”;吳被越所滅,越又被楚所滅;剩下的大國:秦、楚、齊、燕、趙、魏、韓被稱為
戰國七雄。
秦王政後來統一六國,自稱始皇帝,廢棄
分封諸侯制度,而把天下分為郡、縣,由朝廷任官治理。
諸侯是中國西周、春秋時分封的各國國君。周代初期實行將土地和臣民封給子弟、功臣以建立諸侯國的制度。西周的諸侯有同姓、異姓之別。同姓即
姬姓諸侯,在盟會時居於異姓的前面。異姓不少是曾與周王室有婚姻關係的,還包括褒封的前代後裔。在眾多封國中,最重要的有衛、魯、齊、宋、晉、燕等國,其國君地位較高。諸侯受封時要舉行冊封儀式,謂之錫命。周天子為受封者頒布
冊命,宣布疆土範圍、土地數量,以及所封給的屬臣、奴隸、禮器和儀仗的數量。受封的諸侯必須為周天子承擔鎮守疆土、出兵勤王、繳
納貢賦、朝覲述職等義務。周初的諸侯由中央統一控制。春秋時,諸侯強大,周王室衰微,諸侯脫離了
周天子的控制並出現割據紛爭的局面。漢以後也稱分封的諸王和
列侯為諸侯。
諸侯國:
狹義上指中國歷史上秦朝以前
分封制下,由中原王朝的最高統治者天子對
封地的稱呼,也被稱為“諸侯列國”、“列國”;封地最高統治者被賜予“諸侯”的封號。現代多數情況,“諸侯”和“諸侯國”混淆使用。
廣義上指封建時代(封建社會)及其以前人類文明時期
共主(天子、皇帝)對其家族、功臣給予的封地,中國直至中華民國成立以後取消分封制。中國自漢朝開始直至清朝,均不同程度實行分封制,其中漢朝郡縣制和封國制兩種行政制度並存,但“國”屬於行政區劃,和郡行政地位相同,期間伴隨中央政府的強弱,權利發生變化,大多數情況下,只是作為行政區劃,少數時期成為與中原朝廷對抗的割據勢力,如五代時期的“十國”。
諸侯源自分封制,最遲可以追溯到
西周時期。當時土地和連同人民,分別授予王族、功臣和貴族,讓他們建立自己的領地,拱衛王室。封國的面積大小不一,封國國君的爵位也有高低。諸侯必須服從周王室,按期納貢,並隨同作戰,保衛王室。
史料記載周滅商後,周天子分封天下,是諸侯國林立之時,《
呂氏春秋·觀世》謂“周之所封四百餘,服國八百餘”;《荀子·儒效》謂“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
姬姓獨居五十三人”,《
左傳》昭公二十八年謂西周分封“兄弟之國十有五人,姬姓之國者四十人”。
相關典故
‘古公有長子曰太伯,次曰虞仲。太姜生少子
季歷,季歷娶太任,皆賢婦人,生昌,有聖瑞。古公曰:“我世當有興者,其在昌乎?”長子太伯、虞仲知古公欲立季歷以傳昌,乃二人亡如
荊蠻,文身斷髮,以讓季歷。’---
周本紀
封尚父於
營丘,曰齊。封弟
周公旦於曲阜,曰魯。封召公於燕。封弟叔鮮于管,弟叔度於蔡。餘各以次受封。--周本紀
‘武王追思
先聖王,乃褒封
神農之後於焦,黃帝之後於祝,帝堯之後於薊,帝舜之後於陳,
大禹之後於杞。’---周本紀
‘成王少,周初定天下,
周公恐諸侯畔周,公乃攝行政當國。
管叔、蔡叔群弟疑周公,與
武庚作亂,畔周。周公奉成王命,伐誅武庚、管叔,放
蔡叔。以微子開代殷後,國於宋。頗收殷餘民,以封武王少弟封為衛康叔。晉唐叔得嘉穀,獻之成王,成王以歸周公
於兵所。’---周本紀
第七《衛康叔世家》
其它相關
周代諸侯國信息
魯--
姬姓,
侯爵。系
周文王第四子周(姬)公旦,佐文王、武王、成王有大勳勞於天下。後成王命為大宰,
食邑扶風雍縣東北之
周城,號宰
周公,留相天子,主自陝以東之諸侯。乃封其長子
伯禽於曲阜,地方七百里,分以寶玉、大弓,而俾侯於魯,以輔周室。
齊--
姜姓,侯爵。系
炎帝裔孫
伯益為四岳,佐禹平水土有功,賜姓曰姜氏,謂之呂侯。其國在南陽宛縣之西南。自太公呂望起自渭水,為
周文、武師,號為師尚父,佐文、
武定天下,有大功,封營丘,為齊侯,列於
五侯九伯之上。即今山東青州府是也。
燕--姬姓,
伯爵。系周同姓功臣,曰召公奭,佐文、武定天下,有大功,為周太保,食邑於召,謂之召康。留相天子,主自陝以西之諸侯。乃封其子為
北燕伯,其地乃幽州
薊縣是也。
魏--
姬姓,伯爵。系周同姓功臣,曰
畢公高,佐文、武定天下,有大功,封鎮魏國。即今河南開封府高密縣是也。
管--姬姓,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鮮,以監武庚封於管。即今河南
信陽縣是也。
蔡--姬姓,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度,以監武庚封於蔡。即今河南汝寧府
上蔡縣是也。
曹--姬姓,伯爵。系武王弟,曰姬
叔振鐸。武王克商,封於曹。即今濟陽
定陶縣是也。
郕--姬姓,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武。武王克商,封於郕。即今山東
兗州府汶上縣是也。
霍--
姬姓,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處。武王克商,封於霍。即今山西
平陽府是也。
衛--姬姓,侯爵。系武王同母少弟,封為大司寇,食采於康,謂之
康叔,封於衛。即今北京冀州是也。
滕--姬姓,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繡。武王克商,封於滕。即今
山東滕州是也。晉--姬姓,侯爵。系武王少子,曰
唐叔虞。封於唐,後改為晉。即今山西平陽府降縣東
翼城是也。
吳--姬姓,
子爵。系
周太王長子泰伯之後。武王克商,遂封之為吳。即今之吳郡是也。
虞--姬姓,
公爵。系周太王子
仲雍之後。武王克商,求泰伯、伯雍之後,得章已為
吳君;別封其為虞。在河東太陽縣是也。
虢--
姬姓,公爵。系王季子虢仲,文王弟也。仲與
虢叔為文王卿士,勛在王室,藏於盟府;而文王友愛二弟,謂之二虢。武王克商,封仲於弘農。
陝縣東南之虢城。
楚--
羋姓,子爵。系顓帝之裔,曰
鬻熊。為周文、武師,有勤勞於王家,封之於荊蠻;以子男之上居之。即今
丹陽南郡枝江縣是也。
許--姜姓,
男爵。系堯四岳
伯夷之後。因先世有功,武王克商,封其裔文叔於許。即今之
許州是也。
秦--
嬴姓,伯爵。系顓帝之裔。因先世有功,武王克商,封其裔柏翳於秦。即今之陝西西安府是也。
莒--
嬴姓,子爵。系小昊之後。因先世有功,武王克商,封其後茲與期於莒城。即今之
莒縣是也。
紀--姜姓,侯爵。系太公之次子。武王念太公之功,分封於紀。即今東莞劇縣是也。
邾--
曹姓,子爵。系陸終第五子晏安之後。武王克商,封其裔曹挾於邾。即今之山東
鄒城是也。
薛--仕姓,侯爵。黃帝之後。因世有功,武王克商,封其後裔
奚仲於孽。即今山東泊州是也。
宋--
子姓,公爵。系商王
帝乙之長庶子曰
微子啟:因
紂王不道,微子抱祭器歸周。武王克商,封微子於宋。即今之睢陽縣是也。
已--
姒姓,伯爵。系
夏禹王之後。武王克商,求夏禹苗裔,得東樓公,封於?已,以奉禹祀。即今之開封府雍丘縣是也。
陳--
媯姓,侯爵。系帝舜之後。其裔孫閼父作武王
陶正,能利器用,
王實賴之。以元女大姬下嫁其子滿,而封諸陳,使奉虞帝祀。其地在太皞之墟,即今之陳縣是也。媯姓源於
姬姓,系
顓頊後裔,傳至子孫帝舜娶帝堯二女娥皇,女英,女英生子商均。商均後代媯滿娶周武王長女太姬,太姬生
陳申公,陳相公。陳系武王元女太姬之後。
焦--伊耆姓,侯爵。系神農之後。因先世之功,武王克商,封之於焦。即今之弘農陝縣是也。
薊--姬姓,侯爵。系帝堯之裔。武王克商,求其後,封之於薊,以奉唐帝之祀。即今之北京
順天府是也。
楊--姬姓,侯爵。系黃帝後裔。周武王分封其弟叔虞於唐邑 (山西翼城 )。出公子齊,生伯僑,天子封為楊侯。
高麗--子姓,乃殷賢臣,曰箕子,亦商王之裔。因不肯臣事於周,武王請見,乃陳《
洪範九疇》一篇而去之遼東。武王即其地以封之。至今乃其子孫,即朝鮮國是也。其餘如越封於會稽,向封於譙國,凡封於汲郡,伯封於東平,郜封於濟陰,鄧封於
賴川,戎封於陳留,芮封於
馮翊,極封為附庸,谷封於南陽,牟封於泰山,葛封於
梁國,?阝封為附庸,譚封於平陵,遂封於濟北,滑封於河南,章阝封於東平,邢封於
襄國,江封於汝南,冀封於皮縣,徐封於下邳,舒封於
廬江,弦封於
弋陽,鄶封於琅玡,厲封於義陽,項封於汝陰,英封於楚,申封於南陽,共封於汲郡,夷封於城陽等國,不悉詳記。
與此相關的有漢語著名成語即“
烽火戲諸侯、挾天子令諸侯就出自這個時代”。
公元前9世紀,由於
周厲王殘酷統治發生“
國人暴動”,諸侯各國原來一直服從周王,暴動以後代表中央政權的周王室對諸侯的控制力很弱,實際控制區只剩下幾百里。進入
春秋時期後,基本為混戰時期,北方有燕、山戎;東邊有齊;西方有秦、
蜀、巴;南方楚、吳、越;中部從西至東依次為晉、衛、魯,另外還有鄭、陳、蔡、宋。諸侯列國實力不均,強國齊、晉、秦、楚、吳、越,春秋五霸在這一時期出現。客觀上促進了諸侯各國分裂和統一。這一時期產生對中國歷史影響深遠的哲學理論,如儒家學說、道家理論,學術氣息極為濃厚,湧現了中國歷史上難得的百家爭鳴。
戰國時期以後,原來的晉國被趙、魏和韓“
三家分晉”;吳被越所滅,越又被楚所滅;諸侯國只剩下了韓、趙、魏、楚、燕、齊、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