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遼(西遼帝國)

西遼

西遼帝國一般指本詞條

西遼(1124年~1218年)是中國歷史上由契丹族在中國新疆和中亞地區建立的政權,歷三世三帝二後,享國八十八年。

西遼的建立者耶律大石是遼朝開國皇帝耶律阿保機的八世孫。耶律大石原本效力於天祚帝,在遼朝即將滅亡之際出奔。1124年,耶律大石稱王,到達可敦城(今蒙古國布爾乾省青托羅蓋古回鶻城)建立根據地。1132年,耶律大石在葉密立城登基稱帝,號“菊兒汗”,群臣又尊漢號為“天祐皇帝”,建元延慶,西遼正式建立。

隨後耶律大石向西域漠北中亞等地區擴張,建都於虎思斡魯朵(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瑪克東南布拉納)。在1141年的卡特萬之戰,擊敗塞爾柱帝國聯軍後稱霸中亞,威名遠播至歐洲。突厥語和西方史籍稱之為哈剌契丹(Qara -Khitay)或喀喇契丹。高昌回鶻、西喀喇汗國東喀喇汗國花剌子模先後臣服於強盛期的西遼。耶律大石死後,歷經蕭塔不煙耶律夷列耶律普速完三代君主後,到耶律直魯古時期,由於長期對外戰爭,使西遼的國力走向衰落,最終被屈出律篡國。蒙古帝國崛起後,於1218年西遼被大蒙古國所滅。

西遼滅亡後,契丹貴族波剌黑前往波斯克爾曼,於1224年建立了起兒漫王朝,又被稱為“後西遼”,這也是契丹人在歷史上建立的最後一個政權,於1306年被伊爾汗國所兼併。

基本介紹

國號,歷史,遼國餘暉,可敦稱王,西征擴土,西遼建國,對外擴張,東征金國,西向擴展,中期統治,鼎盛與衰落,走向滅亡,後續,疆域,領土範圍,行政區劃,政治,屬國,南北官制,軍事,經濟,農業畜牧業,手工業,文化,漢化,宗教,建築,民族,外交,帝王世系,

國號

西遼的建立者是遼國餘部耶律大石等在新疆中亞地區建立的契丹政權,亦稱哈剌契丹黑契丹,第二個契丹王朝。耶律大石建國號為“遼”以此表示繼承遼朝,因區別於耶律阿保機所建的遼國,故被稱為西遼,或西遼國

歷史

遼國餘暉

西遼的創建者耶律大石,是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八代孫。幼年時受過很好的契丹族的傳統騎射訓練和文化教育,又接受過漢族的文化教育。曾授翰林院編修一職。契丹語把翰林稱為林牙,所以人們稱他為大石林牙,或林牙大石。
而此時的遼國開始覆沒,統治集團內部因皇位繼承問題,黨爭不已。1114年女真族首領完顏阿骨打起兵反遼。1116年金軍占領遼東京,1120年遼失上京中京陷入危機,北宋也想趁機收復燕雲十六州,耶律大石調任遼興軍節度使,守衛南京道
1122年金軍大舉進攻,攻下中京、澤州天祚帝從南京撤退,途中受到金軍的偷襲,倉皇逃奔,“乘輕騎入夾山”,與外界訊息隔絕。當天祚帝出走南京時,詔留宰相張琳李處溫與秦晉國王耶律淳守南京。至是,數日命令不至,李處溫便與南京都統蕭乾、遼興軍節度使耶律大石等立耶律淳為帝,據有燕、雲、平及上京、中京、遼西六路,史稱這一短命政權為“北遼”。耶律大石被耶律淳視為肱骨之臣,官至太師。夢想收復燕雲十六州的北宋也與金朝締結了海上之盟,南北夾擊遼朝,但被耶律大石、蕭乾兩次率軍擊退。同年,耶律淳病死,其妻蕭德妃臨朝稱制
1123年春,金軍攻破居庸關,北遼王朝危在旦夕,耶律大石決定挾持蕭德妃投奔天祚帝。天祚帝因耶律淳被立之事殺蕭德妃及外甥耶律常哥,由於耶律大石的辯解,才使天祚帝赦免了其餘眾人。
耶律大石在遼天祚帝帳下任都統一職,
1123年,率遼軍進攻奉聖州,駐軍於龍門山東二十五里處。金朝都統完顏斡魯派完顏照立、完顏婁室、馬和尚等率軍攻打,耶律大石戰敗被完顏婁室俘虜,所部投降。完顏宗望用繩子綁著耶律大石,強迫他作為嚮導,率軍襲擊了天祚帝位於青冢濼(今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南)的大營,俘獲了天祚帝之子秦王耶律定、許王耶律寧和嬪妃、公主、從臣多人,獲取輜重車萬餘輛。
1123年秋九月,耶律大石隨金朝西征,帶領家眷自金營逃出,率領一支部隊投奔天祚帝。
1123年,耶律大石率軍襲擊金朝軍隊,戰敗被俘。
1124年,耶律大石逃歸,並帶回一支軍隊。天祚帝得到這支軍隊,又得到陰山室韋謨葛失的支持,自謂天助,再謀出兵,收復燕雲。大石認為不可,說:“向以全師不謀戰備,使舉國漢地皆為金有,國勢至此,而方求戰,非計也。當養兵待時而動,不可輕舉。”但是天祚帝不能採納,堅持出兵。耶律大石知其不可能成就恢復大業,便殺掉悻臣蕭乙薛和坡里括,自立為王,設定北南面官屬,率鐵騎二百,夜間離開天祚帝大營,投奔中亞的喀喇汗王朝。據《遼史》載,耶律大石在西遷過程中,曾給高昌回鶻君主寫信:“是與爾國非一日之好也。今我將西至大食,假道爾國,其勿致疑”,這裡的大食即喀喇汗王朝。他走後,天祚帝出兵,先取得了一些小勝利,但很快被金軍打敗。
1125年春,天祚帝在逃亡西夏的途中在應州被金軍俘虜,遼亡,此時距耶律大石出走只有半年。

可敦稱王

耶律大石率軍從夾山出發,北行三日渡過黑水(愛畢哈河),途中遇到白韃靼人首領床古兒,床古兒給予耶律大石四百匹馬,二十頭駱駝,若干只羊的援助。耶律大石一路向西北,於1124年到達遼朝北疆重鎮——西北路招討司駐地可敦城,召集威武、崇德、會蕃、新、大林、紫河、駝等七個軍州的長官和大黃室韋、敵剌、王紀剌、茶赤剌、也喜、鼻古德、尼剌、達剌乖、達密里、密兒紀、合主、烏古里、阻卜、普速完、唐古、忽母思、奚的、糾而畢十八個部族的首領舉行大會。在大會上,耶律大石慷慨激昂的指出先祖創建遼朝的艱難以及由於金朝對於遼朝侵略,造成天祚帝流亡在外、生靈塗炭,號召各軍州和部族驅逐仇敵,復興大遼。耶律大石慷慨陳詞:“我祖宗艱難創業,歷世九主,歷年二百。金以臣屬,逼我國家,殘我黎庶,屠剪我州邑,使我天祚皇帝蒙塵於外,日夜痛心疾首。我今仗義而西,欲借力諸番,剪我仇敵,復我疆宇。惟爾眾亦有軫我國家,憂我社稷,思共救君父,濟生民於難者乎?"耶律大石安置官吏,整頓兵馬,磨礪武器,得到精兵萬餘人。
耶律大石像耶律大石像
由於可敦城是遼朝的西北邊防重鎮,邊防軍隊不得隨意徵調,軍隊在戰亂中得以保存,並且此地還擁有可騎乘的戰馬數十萬匹。
耶律大石在可敦城建立根據地後,積攢實力,不斷派使者聯絡白韃靼人、西夏以及南宋,從外交上孤立金朝。
1125年夏,西夏聯絡耶律大石攻取金朝的山西諸郡。1125年末,耶律大石派使者聯絡南宋,提議合力攻打金朝。1127年,白韃靼人與耶律大石通好,拒絕將馬匹賣給金朝。金太宗派使者問罪,雙方關係緊張。1129年,耶律大石率軍攻取了金朝的北方二營。1130年,金太宗派耶律余睹石家奴拔離速征討耶律大石,但由於諸部落不同意出兵,大軍行進至兀納水後收兵。

西征擴土

耶律大石在可敦城掌握實權後,並未像他所說的那樣,去“救君父、濟生民”,而是貫徹他的既定方針——“養兵待時而動”。這塊根據地有水草豐茂的牧場,廣有牛羊,給人們提供了主要食品,同時又有一定的糧食作物,補給人們一些澱粉食品。這為耶律大石政權提供了經濟基礎。其南部有寬闊的沙漠地帶,成為自然防線,便於耶律大石政權休養生息。在這期間,耶律大石積極展開外交活動,爭取金國的敵國,同南宋、西夏都有聯繫。
耶律大石政權經過五年,實力已經相當強大,決定向外發展。重建遼國,固然是耶律大石和臣下最嚮往的,但是新興的金國處於全面上升時期,實力很強。此時,耶律大石想到了同遼國素有通商聯姻且與自己有遠親關係的喀喇汗王朝。於是耶律大石政權決定先向西發展,擴大領域,建立更為雄厚的物質基礎,然後再來消滅金朝,光復遼國。
契丹族英雄耶律大石西征圖契丹族英雄耶律大石西征圖
1130年2月22日,耶律大石按照契丹族傳統,殺青牛白馬祭告天地、祖宗,整旅西行。他率軍隊進入葉尼塞河上游的突厥吉利吉思地區,向這裡的部族發動進攻,這些部族反過來也襲擾耶律大石的軍隊。耶律大石率軍離開這裡,向西征進,進入翼只水(今新疆額爾齊斯河)和也迷里河(今新疆額敏河)地區。
1132年,耶律大石西征軍到達葉密立(今新疆額敏縣),這裡已經是喀喇汗王朝境內,阿赫馬德汗將大石部眾安排在葉密立,大石遂在此修築城池,招撫當地突厥部族,從當地突厥遊牧民的口中得知,喀喇汗王朝如今也是內憂外患,無法派遣軍隊光復遼國。耶律大石便改變了計畫,試想通過謀略在中亞打出一片新天地。葉密立這裡水草豐美,氣候涼爽,宜於放牧;但是處於高山、沙漠包圍之中,地面狹小,不可能長期供養一支強大的軍隊,成為一個威攝中亞的國家。於是耶律大石決定通過高昌回鶻王國,向西擴展。他率軍出發之前給回鶻畢勒哥送去書信,說遼朝“與爾國非一日之好”“今我將西至大食,假道爾國,其勿致疑”。回鶻王收到這封信後,耶律大石的軍隊已兵臨城下,只好大開城門,把耶律大石迎進宮中,大宴三日,在耶律大石臨行時又獻馬六百匹、駱駝一百頭、羊三千隻,並表示願送質子孫,作為附庸,並一直把耶律大石及其軍隊送到境外。
耶律大石率領軍隊翻過天山後,向西推進。東喀喇汗王朝的阿赫馬德汗集合軍隊進行抵抗。耶律大石的軍隊被擊潰,退至高昌回鶻王國。但這次回鶻王畢勒哥卻再不迎接,而是掩殺、追襲,俘虜了耶律大石的將領撒八迪里、突迭等。耶律大石帶領敗兵回到葉密立後,接受了這次出征的教訓,繼續“養兵待時而動”。 耶律大石率領主力部隊西征後,金朝西北前線很快得到情報。第二年,即1131年,金軍元帥粘罕發燕雲漢軍和女真軍一萬人令右都監耶律余睹率領,北攻可敦城;又發燕雲、河東夫運糧隨行。金軍的這次進攻卻因為沙漠的阻擋而以失敗告終,《大金國志》記載:“可敦城自雲中由貓兒莊銀瓮口北去,地約三千餘里,盡沙漠無人之境。是行也,三路之夫,死不勝計,車牛十無一二得還。”

西遼建國

耶律大石在東線擊敗了金軍的進攻,取得了巨大的勝利,西征喀喇汗王朝雖遭慘敗,但及時調整了方針,與民休息,得到了當地突厥各部族的擁護,戶數達到四萬,疆域空前擴大,東起土兀刺河(今土拉河),西至也迷里河。1132年2月5日,耶律大石在文武百官的擁戴下,在葉密立城登基稱帝。號菊兒汗(或譯為古兒汗),突厥語意為“大汗”或“汗中之汗”。群臣又上漢尊號“天佑皇帝”,建元“延慶”。至此,西遼王朝創立完成。
西遼建立後,由於深受漢文化和中原政權典章制度的影響,雖然僻處西域,耶律大石依然仿照遼國舊制,上尊號為“天佑皇帝”,並改元為“延慶”,冊立皇妃蕭氏為“昭德皇后”;同時規定王朝官方語言為漢語。作為附屬國的喀什噶爾東部喀喇汗王朝也深受影響。由於西遼統治者對伊斯蘭教的寬容優待政策,喀什噶爾在西遼統治期間,在經濟、文化方面也有相當的發展。據12世紀末期阿拉伯史學家依賓·艾爾阿梯爾記載,西遼在征服喀什噶爾後,並不干涉當地的治理,僅徵收當地百姓每戶每年一個迪納爾的金幣,各地首領只要在衣帶上系一個西遼頒發的銀制腰牌,就算西遼政權派駐當地的官吏了。

對外擴張

耶律大石稱帝後,開始大規模地對外擴張。十年間,先後歸併了高昌回鶻王國、東喀喇汗王朝、西喀喇汗王朝和花剌子模國,以及康里部,建成一個疆域遼闊的帝國
1132年,當耶律大石在葉密立鞏固住地位之後,開始擴大領域,他首先率領軍隊南下,再次進入高昌回鶻王國。國王沒有組織抵抗,便歸順了西遼。耶律大石把高昌回鶻王國併入西遼版圖,但仍讓它繼續統治這一地區。1130年耶律大石進攻東部喀喇汗王朝的喀什噶爾地區失敗之後,把進攻目標轉向七河地區
早在耶律大石西征之前,在喀喇汗王朝的邊境上已住著一萬六千帳從遼朝來的突厥—契丹人,東部喀喇汗王朝委派他們守衛邊疆,賜給他們份地和獎賞。以後東部喀喇汗王朝與這些突厥—契丹人發生矛盾,強迫他們與妻子隔離,想使他們從此絕後。這些突厥—契丹人自然不願意,雙方多次發生衝突。後來這一支突厥—契丹人與耶律大石的部隊會合,但耶律大石並沒有率領軍隊向前挺進,而是駐紮在邊境上等待時機。
東部喀喇汗王朝阿赫馬德汗死後,兒子易卜拉欣繼位,他是一個無能的人,葛邏祿康里不再服從他,而且經常欺凌他,襲擊他的部屬和牲畜,他也無法控制局勢。
1134年初,易卜拉欣聽說耶律大石率領大軍駐紮在邊境,便派出使臣,請求他到他的都城巴拉沙袞去。耶律大石接到請求後,便率領大軍開進巴拉沙袞。耶律大石把易卜拉欣汗降封為王,保存了東部喀喇汗王朝對喀什噶爾與和田的統治,作為附庸國;同時也對這些地區派出軍隊。巴拉沙袞地區,是可耕可牧的“善地”。於是耶律大石決定建都巴拉沙袞,後將其改名為虎思斡耳朵,改延慶三年為康國元年。他把沙黑納(意為監督官)派往各地,康里人也服從了他的統治。

東征金國

在兵不血刃而歸併東部喀喇汗王朝的1134年3月,耶律大石以六院司大王蕭斡里刺為兵馬都元帥,敵刺部前同知樞密院事蕭查刺阿不為副元帥,茶赤刺部禿魯耶律燕山為都部署,護衛耶律鐵哥為都監,率領七萬騎兵東征金國。出征部隊舉行誓師大會,以青牛白馬祭天。但是東征部隊“行程萬里,無所得,牛馬多死,勒兵而還”。
西遼的這次東征再次引起了金朝的注意,金熙宗繼位後,1135年,命粘罕再征西遼。金軍進入沙漠後,被西遼的伏兵多次攻擊,共三晝夜,勝負未分。金軍糧草斷絕,人馬凍死很多。副將外家得本來是契丹人,得知父兄妻子都在西遼軍中,率部下起義。金軍在西遼軍和起義軍的夾擊下,大敗而歸。
西遼在西方的擴展取得了巨大的勝利,在東方也擊退了金軍的進犯,王朝的疆域進一步擴大和鞏固。根據穆斯林史籍的記載,西遼對其歸併的地域的城鄉居民的所有權沒有做任何改變,耕地仍歸居民耕種。居民只交很輕的稅,每戶納一個狄納爾(中亞地區金幣,重約7~8克)。不久,百姓興旺,牲畜肥壯。在政治上,西遼對歸屬他的國王讓他們繼續統治本土,發給他們一塊銀牌做為歸順的標誌;西遼政府滿足於徵收一小筆年貢和把一名沙黑納派駐在那裡。這些附庸國王一般都受到菊兒汗的禮遇。因此西遼整個社會安定,“軍勢日盛,銳氣日倍”。

西向擴展

1137年西遼又開始了第二階段的向外擴展。它首先進入費爾乾納谷地,在這裡大概沒有遇上什麼抵抗;繼續向西推進,到達忽氈。在這裡遇上西部喀喇汗王朝的馬赫穆德汗的抵抗。兩軍交戰,喀喇汗王朝軍隊被擊潰,馬赫穆德汗逃回首都撒馬爾罕。“事件嚴重地震驚了它的居民,恐慌和沮喪加重,單等著早上或晚上災難[的降臨]。布哈拉和河中其他城的居民也是這樣。”然而西遼軍隊卻沒有乘勝前進,而是停下來鞏固新地盤,等待更好的戰機。
1141年,喀喇汗王朝又爆發了康里人與葛邏祿人之間的民族衝突。喀喇汗王朝馬赫穆德汗向自己的宗主塞爾柱突厥人的蘇丹桑賈爾求援。在此之前,馬赫穆德汗被西遼軍隊打敗逃回撒馬爾罕後,已經蘇丹桑賈爾派出使臣求援,說穆斯林遇上了災難,鼓動他保衛穆斯林。呼羅珊、西吉斯坦、伽茲納(裏海西南),馬贊蘭德(裏海南岸)和古爾(阿富汗中南部)的國王們都帶兵加入。桑賈爾集中了十萬多騎兵,1141年7月渡過阿姆河。當他聽到馬赫穆德汗關於發生衝突的情況後,便向葛邏祿人進攻。
葛邏祿人派人向耶律大石求援。耶律大石給桑賈爾寫信,為葛邏祿說情。不可一世的桑賈爾不但沒有接受說情,反而要耶律大石接受伊斯蘭教,否則就要武力解決。耶律大石下令進軍,他率領軍隊在撒馬爾罕以北的卡特萬與敵相遇。耶律大石在達爾加姆狹谷立營,並派六院司大王蕭斡里刺、招討副使耶律松山等領兵二千五百攻桑賈爾軍隊的右翼,樞密副使蕭查刺阿不,招討使耶律術薛等領兵二千五百攻其左翼,自率其餘部隊攻其中軍。桑賈爾軍隊的右翼是將軍庫馬吉,左翼是西吉斯坦國王,中軍由自己親率。
1141年9月9日會戰。桑賈爾軍雖先聲奪人,取得了一些勝利,但西遼軍隊越戰越猛,桑賈爾的妻子、兩翼指揮官及著名伊斯蘭法學家胡薩德·奧瑪爾被俘,桑賈爾僥倖逃脫。桑賈爾軍隊傷亡慘重,死亡總數達三萬人。耶律大石以少勝多,獲得大勝並占領了西喀喇汗都城撒馬爾罕。
塞爾柱王朝蘇丹桑賈爾帶著喀喇汗王朝馬赫穆德汗,倉皇逃奔忒耳迷(今烏茲別克斯坦的捷爾梅茲),渡過阿姆河,進入呼羅珊,從此塞爾柱王朝退出河中地區。耶律大石領兵進入撒馬爾罕。耶律大石讓西部喀喇汗王朝繼續統治河中地區,並封馬赫穆德汗的弟弟伊卜拉欣為桃花石汗,留下一名沙黑納,監督其統治。耶律大石把西部喀喇汗王朝變為自己的附庸之後,便派大將額兒布思進軍花剌子模國。額兒布思進入花剌子模後,大肆屠殺平民,洗劫村落,迫使花剌子模的沙阿即思投降。阿即思向他表示願效忠菊兒汗和交納年貢三萬金狄納爾及其他貢品。締結條約後,額兒布思從花剌子模撤軍。
康國十年(1143年),耶律大石去世,在位二十年,廟號德宗。耶律大石是遼國歷史上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起初為挽救遼朝覆亡,轉戰長城內外,盡心竭力,後來審時度勢,率眾西征。建立起另一個新的帝國。疆域東起土拉河,西盡鹹海,左右中亞形勢近百年;在戎馬倥傯中,總結遼朝衰亡教訓,吸收土著統治經驗,創建和制定了一套體制和政策,對中亞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起了積極作用。穆斯林史學家稱讚耶律大石是“一位公正的君主,因為公正和才幹而受到崇敬。”在蒙古征服中亞時,隨成吉思汗來到這裡的耶律楚材說:耶律大石“頗尚文教,西域人至今思之”。
耶律大石的西征事跡被傳到歐洲,正逢第二次十字軍東征,於是在歐洲流傳著東方世界有一位神秘的祭司王約翰,是基督教的捍衛者。俄語、阿拉伯語、拉丁語和古英語中中國的發音類似於“契丹”,都是受耶律大石西征的影響。而耶律大石的名字也成了西遼帝國的代稱,在耶律大石死後,金、西夏、南宋等國家對西遼的後代君主皆稱為“大石”。

中期統治

耶律大石去世後,兒子耶律夷列年幼,依據遼朝的傳統,“遺命皇后權國”。皇后蕭塔不煙攝政。她不僅“稱制”,而且改元鹹清,號稱 “感天皇后”。
1144年,回鶻遣使向金朝進貢,說耶律大石已死。金朝加粘割韓奴武義將軍銜,出使西遼。
出使西遼的武義將軍粘割韓奴出使西遼的武義將軍粘割韓奴
1146年,粘割韓奴經由高昌回鶻王國到達西遼直轄領地,正值感天后蕭塔不煙到野外,粘割韓奴對感天后十分無禮,粘割韓奴回答說:“我上國使也,奉天子之命來招汝降,汝當下馬聽詔。”感天后說:“汝單使來,欲事口舌耶!”叫人拉下馬來,命他下跪。韓奴大罵:“反賊,天子不忍於爾加兵,遣招汝。爾縱不能面縛請罪闕下,亦當盡敬天子之使,乃敢反加辱乎?”感天后怒,殺粘割韓奴。感天后怒殺金朝使臣是不對的,但是這件史實卻能告訴我們,西遼當時是國力相當強大的王朝,非南宋、西夏之可比;而金朝及其使臣仍以“上國”的態度對待它,那粘割韓奴碰壁以至遭殺都是咎由自取。
感天后“權國”七年,在蕭塔不煙執政期間,西遼社會安定,經濟繼續發展。
1150年,蕭塔不煙將執政大權交還於兒子耶律夷列。夷列即位後,改元“紹興”。
紹興元年(1151年)西遼進行人口普查,“籍民十八歲以上,得戶八萬四千五百戶。”這充分表明了西遼的強盛。後來,西遼還令東部喀喇汗王朝出兵支援西部喀喇汗王朝平定葛邏祿首領的叛亂。
耶律夷列在位十三年,於1163年去世,廟號仁宗。兒子都年幼,“遺詔以妹普速完權國”。耶律普速完也“稱制,改元崇福,號承天太后”。
遼仁宗遼仁宗
西遼王朝發現隨身攜帶武器的葛邏祿人始終是河中地區不安定的因素,決定給予徹底解決。
1164年,菊兒汗耶律普速完命令西部喀喇汗王朝把布哈拉撒馬爾罕兩地區的葛邏祿人遷往東部喀喇汗王朝領地喀什噶爾,他們到那裡後不準再攜帶武器,從事農業或其他勞動。西部喀喇汗王朝執行命令,逼迫葛邏祿人遷徙,結果引起暴動,但很快被殘酷地鎮壓下去。從此,葛邏祿人在河中地區的勢力衰落。
1165年,西遼軍隊進入呼羅珊,劫掠了巴爾赫。巴爾赫臣服於西遼,並向西遼繳納土地稅。
1170年,西遼和喀喇汗國集結軍隊對花剌子模展開進攻。花剌子模沙阿伊爾·阿爾斯蘭派葛邏祿人阿亞爾伯克迎戰,雙方在阿姆河畔遭遇,花剌子模戰敗,阿亞爾伯克被俘。不久伊爾·阿爾斯蘭去世,其幼子蘇丹·沙赫繼任,其兄阿拉丁·塔乞失投奔西遼。塔乞失以花剌子模的財寶和按時繳納年貢為條件,換取了耶律普速完的支持。
1172年,耶律普速完命丈夫蕭朵魯不率軍護送塔乞失回國,蘇丹·沙赫和其母圖兒罕聞訊逃走,西遼加強了對花剌子模的控制。但菊兒汗頻繁派使者到花剌子模,每次都索要大量貢金,有些使者甚至不遵守外交禮節,這都讓塔乞失大為惱火。塔乞失下令處死一位對他無禮的契丹貴人,並與契丹使者相互謾罵。在得知這一訊息後,蘇丹·沙赫投奔西遼,向耶律普速完解釋說自己得到了花剌子模百姓和軍隊的擁護。耶律普速完命蕭朵魯不率軍護送蘇丹·沙赫回國,塔乞失下令決阿姆河河堤,放水沖毀道路,阻止西遼軍隊的前進。蕭朵魯不將蘇丹·沙赫護送至呼羅珊,蘇丹·沙赫攻下梅爾夫、薩拉赫斯和圖斯,在此立足,至1193年才被塔乞失吞併。
耶律普速完執政時期,西遼與金朝也有接觸。
1175年,粘拔恩部首領寅特斯和康里部首領孛古率3萬戶背叛西遼,投靠金朝,使西遼對謙河(今葉尼塞河上游)一帶的控制力減弱。
1177年,金熙宗派監察御史完顏覿古速巡邊,隨行的契丹人挼剌、招得、雅魯、斡列阿四人投奔西遼。

鼎盛與衰落

耶律普速完與駙馬之弟蕭朴古只沙里通姦,封駙馬為東平王,又羅織罪名把駙馬處死。但駙馬的父親蕭斡里刺是西遼的元老,官拜六院司大王,是一位權勢人物。
遼末帝耶律直魯古遼末帝耶律直魯古
1178年,耶律普速完處死駙馬後,蕭斡里刺發動宮廷政變,殺死耶律普速完和蕭朴古只沙里。立仁宗次子耶律直魯古為汗,改元天穆。耶律普速完在位14年。
西遼在感天皇后和仁宗統治時期,基本上貫徹執行耶律大石制定的國策,對外派兵,對內生聚,到承天后統治時期國力已相當雄厚。耶律直魯古繼位後,西遼達到鼎盛時期。同時,西遼的統治集團奢侈,開始腐化,對外連年用兵,對內加重剝削。耶律直魯古在位期間,一味娛樂遊獵,不理政務,致使政治腐敗,社會矛盾激化。
卡特萬會戰之後,塞爾柱王朝的勢力不僅完全退出河中地區,而且在呼羅珊地區也日趨衰落,代之而起的是阿富汗古爾王朝。古爾王朝在12世紀末已是阿姆河以南的大國,它於1197年占領了巴里黑阿富汗馬扎里沙里夫之西北)。該城的統治者原來每年向西遼王朝送繳土地稅,古爾王朝占領巴里黑後,停止了該城向西遼王朝繳納貢賦。同時古爾王朝還與花剌子模發生衝突,花拉子模沙特克什向西遼王朝求援。使臣對耶律直魯古說,西遼王朝應該出兵報復,不然古爾王朝將像奪取巴里黑一樣奪取花剌子模,然後進攻西遼。西遼遂派塔陽古為統帥帶領大軍出征。
1198年春,大軍渡過阿姆河,進入呼羅珊地區,同時花剌子模沙特克什也率軍到達圖斯。西遼軍隊進入古爾王朝後,占領了許多地方,到處搶掠、殺戮。西遼軍隊向古爾王朝的巴里黑城長官發出最後通牒:或是放棄巴里黑城,或是送繳像從前一樣的貢賦。巴里黑城長官拒絕了,聯合呼羅珊的一些城堡襲擊西遼軍隊。結果西遼軍隊潰敗,被追逐至阿姆河,許多士兵被趕進河中淹死,損失一萬二千人。西遼軍隊慘敗的訊息傳到巴拉沙袞,耶律直魯古大為震驚,向花剌子模沙派出使臣索取損失賠償。特克什拒絕。菊兒汗派兵伐花剌子模,失敗而還;花剌子模軍追至布哈拉,並攻下該城。
1203年,古爾王朝與花剌子模又發生戰爭。特克什已死,他的繼承人摩訶末沙向西遼派出使臣求救。菊兒汗派塔陽古率領一萬軍隊救援,西部喀喇汗王朝蘇丹蘇丹·奧斯曼也率軍參加。古爾王朝蘇丹什哈布·丁聽到訊息後倉皇撤兵,在安都淮沙漠被西遼軍隊包圍,雙方展開激戰。古爾軍隊有五萬人死於戰場,古爾蘇丹逃脫,進入城堡。西遼軍隊又把城堡團團圍困,經奧斯曼說合,古爾蘇丹交出贖金,西遼軍隊釋放了古爾蘇丹。西遼軍隊雖然獲得勝利,但是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對西遼並沒有帶來實際好處,相反卻為花剌子模在呼羅珊的發展掃清了道路。
西遼西遼
與此同時花剌子模也開始逐步興起,顯露出擺脫西遼統治,在中亞地區稱霸的傾向。隨著花剌子模國力的增強,摩訶末沙不甘心於自己的附庸地位,便停止了給西遼的年貢。耶律直魯古派宰相馬赫穆德三依督責貢賦。當時摩訶末正準備對欽察發動戰爭,既怕西遼大興問罪之師,又不願以藩屬的身份接待使臣,便請母親圖兒罕可敦來處置。圖兒罕可敦以尊崇的禮節接待西遼的使臣,繳納了所欠的年貢,並派出幾名貴族隨馬赫穆德巴依朝見菊兒汗,表示遲納年貢的歉意,保證今後洛守藩屬的義務。但是,摩訶末沙征欽察勝利返回後,不僅停止了對西遼王朝的貢賦,而且開始征服整個河中地區。
1206年,布哈拉爆發了桑賈爾領導的人民起義,摩訶末沙認為這是征服河中地區的大好時機,便率軍進入河中地區,攻占布哈拉,鎮壓了人民起義。摩訶末同西部喀喇汗王朝的奧斯曼結成同盟,與西遼對抗,但被西遼打敗。摩訶末沙退回花剌子模。奧斯曼轉向西遼,並向菊兒汗的女兒求婚,但遭到拒絕,於是再轉向花剌子模。
1210年,摩訶末沙再次出兵,進入河中地,受到奧斯曼的熱烈歡迎;但他們再不是平權的盟友,而是宗主與附庸的關係。摩訶末沙為動員廣大穆斯林支持自己,煽起他們的宗教狂熱,宣布對西遼進行“聖戰”。他在怛邏斯附近打敗西遼軍隊,並俘虜了其主帥塔陽古。從此摩訶末沙威名大震。
西遼在對付帝國西部的花剌子模國和西部喀喇汗王朝的叛離而失敗的同時,西遼在各個屬國的官員也日趨腐化。
1209年,東部的高昌回鶻王國於殺死西遼王朝的監督官投靠蒙古國
1211年,葛邏祿部首領阿兒斯蘭汗投奔成吉思汗。
到此為止,西遼王朝只剩下東部喀喇汗王朝這一個附庸國。後來東部喀喇汗王朝也起兵造反,菊兒汗出兵鎮壓,並把喀喇汗王朝的穆罕默德俘虜,囚禁於巴拉沙袞,才穩定住局勢。但是這時西遼王朝的直轄領地,情況也已與全盛之時不可同日而語。西遼王朝氣數將盡,離滅亡已經不遠了。

走向滅亡

蒙古興起後,乃蠻部被鐵木真部打垮,乃蠻部太陽汗屈出律(又稱古出魯克)及大量部民逃脫。他們奔往別失八里,從那裡又越過天山到達庫車。屈出律帶領部下在庫車山里東遊西盪,既無糧食又乏給養,而跟隨他的那些人已作鳥獸散。
1208年冬,屈出律只好去投奔西遼王朝的菊兒汗。屈出律到巴拉沙袞後,有一段時間為菊兒汗供職。當花剌子模的沙摩訶末起兵反對西遼時,東方的屬國、屬部也起來造反,西遼處境困難。這時屈出律提出讓他去糾集乃蠻舊部,以強大西遼的建議。耶律直魯吉接受了他的建議,賞賜他許多財寶並封他為可汗。
蒙古征西遼之戰蒙古征西遼之戰
屈出律到葉密立海押立一帶收集自己的族人,又同其他部落結成聯盟。他率領這支軍隊進入西遼直轄領地,大肆殺戮和搶劫。他向花剌子模沙派出使臣,約定夾攻菊兒汗,瓜分西遼土地。屈出律出兵擊敗西遼軍隊,遂劫掠烏茲乾,又進攻巴拉沙袞,但被菊兒汗打敗,士兵大半被俘。屈出律北走,重新集結兵力,等待時機。
1210年,怛邏斯戰役後,花剌子模和西遼各自退兵。西遼軍隊紀律敗壞,沿途燒殺搶劫,人民驚恐。當他們抵達巴拉沙袞時,居民們緊閉城門,拒絕他們入城。西遼軍隊的將領們告訴他們花剌子模已退兵。但居民們不相信,堅持戰鬥了十六天,最後被西遼軍隊用大象把城門攻毀。西遼軍隊入城後,屠殺三天三夜,有四萬七千人被殺。西遼軍隊同時大肆搶劫,得到大量財物。但是這時菊兒汗財政困難,國庫空空如洗。宰相馬赫穆德巴依怕菊兒汗徵收自己的財產,便建議把士兵搶劫的財物集中歸國庫。當將軍們聽到這一訊息後,便各自帶軍隊離開菊兒汗,煽動叛亂。
屈出律得知這一情況後,於1211年秋天趁直魯古外出狩獵的時候將其帶軍隊突襲菊兒汗,攫取了政權。《遼史》記載,“乃蠻王屈出律以伏兵八千擒之,而據其位。”屈出律攫取政權後,表面上對菊兒汗很禮敬“尊耶律直魯古為太上皇,皇后為皇太后,朝夕問起居”,實際上是利用他來穩定自己的統治。耶律直魯古在鬱抑悲意中生活了兩年,於1213年死去。耶律直魯古史稱末主。
屈出律為了取得契丹貴族的支持,娶了西遼王朝末代皇帝直魯古之女忽渾公主,並依公主勸告,他由基督教改信佛教。由於花拉子摸國摩訶謨打著伊斯蘭教旗號向東擴張,屈出律在全國大力推行佛教,打擊伊斯蘭教。屈出律要穆斯林改奉佛教,至少要穿戴契丹人的服裝,並強制推行,引起人民民眾的普遍不滿。
1218年,成吉思汗哲別率領兩萬騎兵征討西遼。哲別尚未到達哈失哈兒城(今新疆喀什),屈出律已逃之夭夭。哲別抵達後,曾派人向當地居民宣布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得到居民們的一致擁護,使屈出律所到之處,均遭到抵抗,被迫逃往巴達克山谷(今阿富汗境內)。因山谷崎嶇不平,行走困難,蒙古軍無法深入。因此,哲別跟當地獵戶達成協定;如果能捉住屈出律並交付於蒙古軍,蒙古軍不再向獵戶索取任何物品。獵戶因此包圍了屈出律及其部卒,將其捉拿後,送交了蒙古軍。哲別下令,將屈出律處死。同時,蒙古軍順利進入西遼都城巴拉沙袞(今吉爾吉斯布拉多內吉城),西遼—喀喇汗各地領主相繼歸附,西遼國滅亡。
篡奪西遼政權的乃蠻王子屈出律篡奪西遼政權的乃蠻王子屈出律

後續

西遼滅亡後,契丹貴族波剌黑前往波斯的克爾曼,被花剌子模蘇丹收用。
1224年,波剌黑建立起兒漫王朝,又稱後西遼。大約位於今天伊朗的克爾曼沙阿、呼羅珊一帶。這是契丹人在歷史上建立的最後一個政權。
1259年,投降蒙古,被授予庫魯汗稱號。
1306年,後西遼被伊爾汗國兼併。
1309年,西遼徹底滅亡。
時至今日,在原西遼故地生活的哈薩克柯爾克孜吉爾吉斯)這兩個民族中,都保留有獨立的乞塔(契丹)部落。甚至在柯爾克孜中,乞塔(契丹)是一個重要的部落,人口眾多,勢力較大。可以說在西遼滅亡後,喀喇契丹人依然生活在西遼都城巴拉沙袞(今吉爾吉斯布拉多內吉城)一帶,例如其王族後裔中有以“局兒罕”為漢化姓氏者,稱局氏。並在後來以完整的部落組織加入到了哈薩克和柯爾克孜這兩個民族實體中去。

疆域

領土範圍

西遼幅員遼闊,統治區域除直轄領地外,包括很多附庸國和附屬部族。西遼的直轄領地以虎思斡耳朵為中心,北至伊犁河,南至錫爾河上游,西至怛羅斯,東至巴爾思罕(今伊塞克湖東南)。其附庸國有西喀喇汗國、東喀喇汗國、高昌回鶻和花剌子模,附屬部族主要有粘拔恩部(乃蠻部)、康里部和葛邏祿部。
西遼的疆域東至土拉河,包括可敦城周圍地區。乃蠻部、克烈部遷至這一地區後,西遼的東部邊界退至附庸國高昌回鶻的東部邊界;東北至謙河,與吉爾吉斯為鄰。
1175年,由於粘拔恩部歸附金朝,退至阿爾泰山;西北越過巴爾喀什湖,包括康里人活動的地區;西至鹹海、烏斯提尤爾特高原和卡拉庫姆沙漠,包括花剌子模在內;南部西段以阿姆河為界,先後與塞爾柱帝國和古爾王朝為鄰。中段包括瓦罕走廊。東段以喀喇崑崙山崑崙山阿爾金山為界與吐蕃、黃頭回紇接壤;東南包括哈密若羌,隔塔克拉瑪乾沙漠與西夏為鄰。

行政區劃

  • 七州十八部
七州”分別為威武、崇德、會蕃、新、大林、紫河、駝,這七州之名不見於《遼史·地理志》,當為原來的頭下(投下)軍州。
“十八部”是大黃室韋、敵剌、王紀剌、茶赤剌、也喜、鼻古德、尼剌、達剌乖、達密里、密兒紀、合主、烏古里、阻卜、普速完、唐古、忽母思、奚的、而畢。

政治

西遼既繼承了喀喇汗王朝的基礎,又為遼朝的繼續,所以西遼的官制基本上是沿用喀喇汗王朝與遼朝的官制,而對附庸國則保存了其原有的制度。西遼王朝繼承遼朝的兩部制:“官分南、北,以國制治契丹,以漢制待漢人”。。“北面治宮帳、部族、屬國之政;南面治漢人州縣、租賦、軍馬之事”。定居的農業民族按地區管理,設定州縣,中央設南面朝官總理軍政事務;流動的畜牧民族,以部族為行政單位,設官統治,中央設北面朝官總領部族軍政事務。

屬國

除直轄領地外,西遼擁有很多附庸國。西遼保留了這些附庸國的獨立和制度,讓它們享有很大的自立權。西遼在附庸國基本不駐紮軍隊,只是應附庸國要求,幫助其鎮壓國內叛亂。菊兒汗發給他們一塊銀牌作為歸順的標誌。西遼根據這些國家的重要性和忠誠程度採取了不同的管理政策:如完全自治的布爾罕王朝;派沙黑納(負責監國的少監)常駐首府、監察軍政的東、西喀喇汗國、高昌回鶻;派官員按時了解情況,收取年貢的花剌子模。

南北官制

“北面”官:主治遊牧部族。其下分為:“朝官”(中央政府機關)、“御帳官”、“皇族帳官”、“諸帳官”、“宮官”、“部族官”、“坊場局冶牧廄等官”、“軍官”、“邊防官”、“行軍官”、“屬國官”;
“南面”官:主治農業居民,分官設職基本依據唐制,根據國情略有變通,有“朝官”、“宮官”、“五京官”、“方州官”、“軍官”、“邊防官”。
隨著政權擴展,南、北面官的內涵發生變化。基於統治地域和民族構成的不同,西遼統治者堅持因俗而治的基本原則,實行直轄部族制和間轄羈縻制兩種統治模式。
另外具有漢族特點的尊號廟號也一直保留。

軍事

西遼的軍事體制直接繼承喀喇汗王朝,又對其中的某些地方進行了改良。原喀喇汗王朝軍隊仍然是西遼軍隊的主力,葛邏祿、康里等族在喀喇汗王朝時代就構成近衛軍的主力,由伊克塔地主組成的封建騎兵也是重要的組成部分。
為防止軍隊叛亂,耶律大石禁止將軍直接控制100騎以上的軍隊,軍隊都由西遼皇帝直接控制,只是在戰爭期間臨時調派若干士兵給某位將軍指揮。西遼限制已定居的遊牧民族攜帶武器,參與戰爭。
西遼的軍隊在對外擴張、守衛邊疆、鎮壓叛亂和維護西遼統治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西遼的附庸國也擁有各自的軍隊,負責維護治安及維持國家統治。附庸國的軍隊有時協同西遼作戰,有時受西遼的調遣執行任務,但有時也與西遼直接對抗。

經濟

西遼從一支遊牧民族轉變為定居農業民族,並且在吸收土著統治者統治經驗的基礎上,創建和制定了自己的統治體制和政策,對促進中亞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起了積極作用。

農業畜牧業

西遼在直轄地區實行中央集權制,禁止分封土地,但在附庸國保留了封建采邑制(伊克塔制);輕徭薄賦,不收取土地稅,只向每戶收取1個第納爾的戶賦;宗教開放,信仰自由;對附庸國採取羈縻的政策。
西遼統治的直轄地區隨著經濟的發展,城鎮的數量和規模都得到大規模的發展,據統計,僅伊犁河谷地區,在12世紀城鎮數目就達到56個。原有的城鎮除虎思斡耳朵外,如怛羅斯、烏茲根、訛答剌(今哈薩克斯坦奇姆肯特阿雷思河和錫爾河交匯處)等,規模都得到成倍的擴大。七河及附近地區灌溉系統發達,當地居民使用鐵鏵木犁和砍土鏝耕作,使用鐮刀收割。西遼的農業不僅有穀物種植,還有園藝業、棉花種植和養蠶業,這些行業又帶動了糧食加工業和葡萄釀酒業的發展。此外,畜牧業和狩獵業也在西遼直轄地區占有重要的地位。

手工業

西遼直轄地區的手工業主要以制陶業、玻璃製造業、礦冶業、制鐵業、銅器製造業和石料加工業為主。貿易的貨物主要是金、宋的女奴、古玩、絲綢和白氈等;中亞和西亞的珠寶、玉器和香料等。此外,西遼的直轄地區存在奴隸貿易,奴隸主要來源於北方遊牧部落(特別是欽察人),多運往河中和西亞地區充當馬木路克
西遼曾按中國內地錢幣的形式鑄造過自己的錢幣,如蕭塔不煙時期的感天元寶,《古泉匯》中記錄的康國通寶。但西遼始終未統一貨幣,原喀喇汗國的貨幣仍被繼續使用和鑄造,稅收以金第納爾為計算單位。
由於西遼對附庸國的經濟很少干預,附庸國的經濟水平要高於西遼的直轄地區。在河中地區、喀什噶爾、和田地區和高昌回鶻都有發達的農業,畜牧業、狩獵業、捕魚業也是主要行業。
西遼附庸國的手工業主要有河中地區、喀什噶爾和和田地區的玻璃製造業;喀喇汗國的制陶業、金屬製作業、織造業和造紙業;高昌回鶻的織造業、五金業、礦業、冶煉業、製藥業和香料製作業。喀喇汗國和高昌回鶻位於中西交通的要道,與東方的宋、金,西方的印度、阿富汗以及西亞、北非和東南歐都有貿易關係。
西遼附庸國的經濟以河中地區的撒馬爾乾和布哈拉最為發達,其他城市包括喀喇汗國的察赤、忽氈等;高昌回鶻的喀什噶爾、斡端、別失八里、哈密力(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市)、唆里密(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焉耆回族自治縣)、仰吉巴里(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瑪納斯縣)等。

文化

漢化

西遼的創建者耶律大石是一位文化修養很高的契丹貴族。在遼國滅亡後,西遼以契丹民族的正統自居,典章制度除作必要的變通和修改外,始終頑強地保持著自己的傳統,在各方面都強烈地表現出自己的文化特色。西遼王朝的統治者為了把西域建成“光復舊物”的根據地,把當時最先進的文化推行到自己新建的國家。這時西域正處於封建社會發展的前期,這種推行適應了這種發展趨勢,促進了當地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
西遼的建立,結束了東西喀喇汗動亂紛爭的局面,大一統的出現,使社會秩序比其前其後的朝代都為安定。西遼王朝統治者以早期喀喇汗王朝治國思想與儒家思想作為指導,對人民“輕搖薄賦”;對屬國屬部“柔遠懷來,羈縻安撫”;對宗教信仰“循俗寬容”。因此,當地比較緊張的階級關係、民族關係、宗教關係都有所緩和,形成了一種比較安寧、寬鬆的社會政治環境。為文化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境。
西遼統治下的中亞文化的顯著特點就是東西方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加強。西遼官方使用契丹語、漢語和波斯語,民間多使用回鶻語。各民族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學習不同民族的語言,促進了文化的融合。
西遼時期,由於受阿拉伯文化的影響,原來使用的回鶻文字母,逐漸被阿拉伯字母所代替。這一時期西遼的回鶻語部族誕生了多位有影響力的詩人,如阿赫馬德·亞塞維、阿赫馬德·本·馬赫穆德·玉克乃克、阿馬克·布哈拉伊、蘇扎尼·撒馬爾罕迪等。
西遼統治時期,漢文化在中亞地區得到了廣泛的傳播,由於耶律大石西征的軍隊中有大批漢人,在西遼定居後,他們與契丹人一起在傳播漢文化方面起了很大作用。《長春真人西遊記》載,伊犁河谷地區“土人推以瓶取水,戴而歸。及見中原汲器,喜曰:‘桃花石諸事皆巧。’桃花石,謂漢人也。”這裡雖然只舉出漢人把中原“汲器”(轆轤)傳入西域這一事例,但是當地人民明確指出,漢人“諸事皆巧”,足見傳入的先進技術是很多的。長春真人一行在撒馬爾罕見到“漢人工匠雜處城中”,在農村也有漢人,或為地主,或為農民。常德出使西域也見到許多漢人,與當地人民雜居。
此外,西遼的君主使用漢文年號和廟號,官方語言中也有漢語。在行政、軍事、賦稅、生產技術、建築藝術、宗教信仰和生活習俗方面,漢文化從多方面影響著當時的中亞地區。考古資料證明,在西遼王朝的直轄領地上有很發達的冶煉和兵器製造業,箭簇、斧、刀、短劍、鎧甲各地都有發現,工匠們使用了中原地區先進的鍛造技術,生產鋼製武器。

宗教

西遼統治的地域是一個多民族多宗教的地區。生活在這裡的民族除契丹族外,還有漢、回鶻、葛邏祿、樣磨、塔吉克、栗特、吐蕃、蒙古等民族和操回鶻語的一些部落,還有波斯人、阿拉伯人、敘利亞、猶太人等。流行的宗教有佛教、儒教、伊斯蘭教、襖教、摩尼教、景教、道教、薩滿教、猶太教等等。其中伊斯蘭教和佛教是信仰民族和人數最多、影響最大的兩個宗教。
西遼是伊斯蘭教傳入中亞和新疆以來,在這一地區建立的第一個非伊斯蘭教政權。西遼的宗教政策是其統治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根據國內民族、宗教的 複雜情況,從有利於維護其統治的立場制定的,因此西遼時期的宗教呈現出多宗教並存的特點和格局。
西遼奉行宗教自由的政策,改變了過去喀喇汗國法定以伊斯蘭教為國教,限制其他宗教的政策,各種宗教都允許在西遼的境記憶體在和發展。佛教、伊斯蘭教、景教、薩滿教摩尼教猶太教在西遼都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契丹民族信仰薩滿教,仍保持著自己的信仰。佛教在遼朝時期已在契丹上層流行,在西遼時期也如此。佛教在附庸國高昌回鶻王國盛行。景教在巴拉沙袞地區流傳,在喀什噶爾設有教區。猶太教在撒馬爾罕和花剌子模也很流行。至於當地人民信奉的主要宗教——伊斯蘭教,更得到耶律大石的尊重。他用穆斯林方式給下屬寫信,叫他根據當地伊斯蘭宗教首領的意見辦事。屬國的宗教文化,特別是伊斯蘭文化,也得到了比較好的尊重。由於西遼王朝執行比較寬容的宗教政策,各種宗教信仰的人都得到保護。
伊斯蘭教和佛教的分布情況大致是:伊斯蘭教主要分布於新疆西部、南部至中亞地區,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主要有回鶻、葛邏祿、樣磨等一些操突厥語的民族,以及操東伊朗語的塔吉克、粟特等民族,還有除猶太人以外的西亞人。佛教主要分布在高昌回鶻王國和天山北部地區,信仰民族主要有漢、回鶻、契丹、吐蕃等。景教、道教、薩滿教等其他宗教則廣泛分布於上述伊斯蘭教和佛教流行的地區和民族中,形成多種宗教相互交錯和並存的複雜局面。
西遼是伊斯蘭教傳人中亞和新疆西部、南部地區以來,在這裡建立的第一個非伊斯蘭政權。西遼統治者面對複雜的宗教情況,制定了自己的宗教政策。他們“繼承了本民族對其他宗教信仰都能容忍的傳統”,沒有強制推行他們所信仰的佛教,更沒有把佛教定為國教,而是採取了對各種宗教一視同仁、不加歧視的宗教寬容政策。西遼的宗教政策是其統治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維護統治的立場出發,結合當時的實際情況制定的。實行宗教寬容政策,使種種宗教不分大小均享有平等的地位和權利,不設國教,也不允許任伺宗教坐大,自然會讓各宗教的信徒滿意。同時,也使伊斯蘭教失去了過去的獨尊地位,從而既有利於遏制伊斯蘭教上層勢力的膨脹,防止其以勢干政,又避免了同占居民絕大多數的穆斯林發生對抗和衝突。
西遼建立初期,採取了“敵者勝之,降者安之”的政策;在西遼統治的興盛時期,採取了較為寬鬆溫和的政策;在西遼末主耶律直古魯統治後期仍力圖利用伊斯蘭教來維持其統治;但到屈出律篡位時期,則對伊斯蘭教採取高壓政策,其結果導致了廣大穆斯林的強烈反抗,加速了西遼王朝的滅亡。

建築

在建築裝飾方面,體現了漢人藝術和漢文化與中亞文化融合的特點,如瓦、泥塑和暖炕等,在亞歷山大古城發現了有代表性的遠東建築材料:方磚、灰色的半圓瓦。在這裡還發現了瓦當。在瓦當上有圖案,中央坐著的是佛,四周是菩薩。廟宇中有漢族風格的繪畫裝飾牆壁,佛像不但有漢族藝術的模型,還兼具古代印度藝術的特點。此外,位於托克馬克附近的布蘭塔和烏茲根的兩座大型伊斯蘭陵墓,都是至今保存完好的西遼時期的伊斯蘭建築。這一時期河中地區的園林藝術也獲得了高度的發展,耶律楚材丘處機寫下了不少讚美當地園林藝術的詩歌。

民族

西遼是個多民族的國家,有從中國內地而來的契丹人、漢人和其他民族,有使用波斯語塔吉克人,使用回鶻語的回鶻人,遊牧民族有葛邏祿人、康里人、乃蠻人等,還有從西亞僑居而來的阿拉伯人波斯人敘利亞人猶太人等。作為人口少數的契丹人和漢人,與當地占多數的回鶻人、突厥人長期相處、通婚,適應了當地的習俗,逐漸融合於回鶻或其他突厥民族中。
西遼王朝對歸順的國家一律採取保存其原有王朝的政策,讓其繼續統治本土,享有相當的自主權,並擁有軍隊。西遼王朝在這些國家基本不駐紮軍隊。西遼王朝派出官員常駐或定期巡視屬國。他們的任務是監察情況和收取貢賦。西遼王朝的前期和中期與其他附庸國的關係也是良好的。但是西遼王朝後期,這種政策遭到破壞。
西遼王朝採取上述政策,在主觀上毫無疑問是為維護其封建統治,達到長治久安的目的,但在客觀上對社會的安定、經濟文化的發展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在西遼王朝統治時期,新疆和中亞社會經濟和文化藝術進一步向前發展,西遼的民族政策對此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外交

西遼和金國由於雙方隔著戈壁相距遙遠,金朝沒有能力滅亡西遼,於是從最初的征討逐漸轉向密切關注與防禦,尤其是關注西遼與西夏的關係,防止兩者之間勾結對金朝造成威脅。

帝王世系

廟號尊號姓名在位年號備註
德宗
天佑皇帝
1124年-1143年
延慶(1132年-1134年)
康國(1134年-1143年)
創立者
感天皇后
1144年-1150年
耶律大石妻,臨朝稱制
仁宗
1150年-1163年
紹興
耶律大石子
承天皇后
1164年-1178年
耶律夷列妹,臨朝稱制
1178年-1211年
耶律夷列子,乃蠻王子篡位
1212年-1218年
天禧(未改元)
耶律直魯古婿,乃蠻王子,滅於蒙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