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簡介,由來發展,主要內容,發展過程,穆斯林公社,帝國的統一,領土的擴張,國家的扶持,翻譯運動,文化淵源,阿拉伯人固有文化,吸收外族的文化,伊斯蘭教文化,主要特點,包容性,繼承性,開創性,實踐性,區域性,政治理念,知識,穩定,財富,康樂,重大貢獻,哲學領域,自然科學,人文學科,文學藝術,宗教科學,古典科學,物理,化學,藝術建築,文化推廣,文化多元性,在中國發展,評價,恩格斯,黑格爾,英國,美國,總結,傳播,交流,
文化簡介
由來發展
伊斯蘭文化(Thaqafa Islamiyya) ,是中世紀
阿拉伯帝國的各族人民在吸收融匯東西方古典文化的基礎上,共同創造出的,具有濃鬱伊斯蘭特色的新文化。
伊斯蘭文化以伊斯蘭信仰為靈魂,兼容並蓄多民族多樣性文化為一體,在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實踐中不斷發展創新,進而形成多學科、立體化的知識形態和體系。
阿拉伯人以阿拉伯語為母語,具有顯明的阿拉伯伊斯蘭特點,故又被稱為“
阿拉伯一伊斯蘭文化”。與中國文化、印度文化、希臘文化及羅馬文化並稱世界五大文化體系,在人類歷史發展進程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主要內容
伊斯蘭文化內容豐富,涉及科學、宗教、政治、經濟、法律、哲學、文學、等諸方面。
2.
自然科學(數學、天文學、醫學、化學、物理學)。
3.
人文學科(歷史學、地理學、語言學、文學、藝術)。
發展過程
伊斯蘭文化形成於
伍麥葉王朝(661~750),
阿拔斯王朝(750~1258)達到鼎盛。其發展過程是:
穆斯林公社
8世紀中葉,隨著
阿拉伯人的向外征服,形成了地跨亞、非、歐三洲、幅員廣大、人口眾多的
阿拉伯帝國,伊斯蘭教伴隨阿拉伯人的擴張逐漸成為世界性宗教。
帝國的統一
帝國政治的統一,封建生產關係的確立和完善,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經濟的繁榮為文化的發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質基礎。社會生產和經濟發展的需要同時又推動了科學文化的發展。
領土的擴張
帝國東西交通的暢通,各地區民族之間的活動範圍擴大,
阿拉伯商人、旅行家、
航海家、傳教師到達各地,世界
穆斯林到達
麥加朝覲及學者遊學,為各民族之間的融合和多樣性的文化相互交流提供了契機。
國家的扶持
國家對發展科學文化採取大力倡導和贊助的政策。
他們遵照
先知穆罕默德關於“求學乃男女穆民之天職”,“學問雖遠在中國,你們亦當求之”的遺訓,
哈里發為適應國家政治、經濟和宗教發展的需要,將發展多學科的文化事業作為重要的國策之一。
國家投入大量資金在首都和各主要城市廣建
清真寺、學校、圖書館、天文台、醫院和翻譯機構,並以重金蒐集珍本書籍予以收藏和研究。
哈里發宮廷招賢納士,
巴格達學者薈萃,成為文化中心。
對
異教徒採取寬容的政策,廣羅各族及不同信仰的人才從事教育和研究工作。
大力獎掖學者著書立說,倡導學術自由討論,對於有卓越貢獻的學者獎以重金,並擢升為官吏。從而使大批有學識的“麥瓦里”(即
釋奴)投入學術文化活動,為伊斯蘭文化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翻譯運動
國家倡導的翻譯運動,促進了伊斯蘭文化的整體繁榮和發展。在伍麥葉王朝時,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就開始從古敘利亞語翻譯史學、醫學和文學的典籍。從8世紀中葉起,阿拔斯王朝哈里發大力倡導和贊助翻譯活動,蒐集和研究古典文化遺產,出現了所謂“
百年翻譯運動”(公元750~850)。哈里發麥蒙於公元830年在首都巴格達率先創辦了綜合性學術機構“
智慧館”。來自世界各地的著名學者、作家、翻譯家將古希臘、羅馬、波斯和印度的哲學及自然科學等古典著作數百種譯成
阿拉伯文,並作了大量考證、勘誤、增補、注釋和評論等工作。
在翻譯吸收古典文化的同時,開展了多學科的研究工作,湧現出大批各民族的學者,其著述豐富多彩,涉及學科廣泛,很多領域出現了重大發展和創新。公元9世紀中葉起,
阿拉伯帝國開始分裂解體,境內各地先後出現了各種獨立的伊斯蘭王朝,但經濟、文化仍繼續發展,形成以
布哈拉、撒馬爾罕、伊斯法罕、
設拉子、圖斯、
德里、阿格拉、布爾薩、
伽茲尼、大不里士、
大馬士革、麥地那、
庫法、巴斯拉、薩那、拉巴特、開羅、凱魯萬、非斯、馬拉喀什、廷巴克圖、科爾多瓦、西西里等地成為與巴格達相媲美的伊斯蘭文化多中心。13世紀蒙古人的西侵滅阿拔斯王朝,中世紀伊斯蘭文化才逐漸趨向衰落。
文化淵源
阿拉伯人固有文化
阿拉伯人本身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阿拉伯語言、文字、詩歌、諺語、故事傳說、星相、音樂,共同構成伊斯蘭文化的基料。
吸收外族的文化
希臘的哲學、自然科學,羅馬的政治學、法學,波斯的歷史、文學、藝術,印度的數學、天文學、醫學、
宗教哲學,以及中國的
四大發明構成伊斯蘭文化的基本養料。
伊斯蘭教文化
《古蘭》《
聖訓》相互詮釋、融合,兼收並蓄,共同構成伊斯蘭文化的靈魂。
伊斯蘭文化在長期的生產實踐和社會生活中不斷創新發展,最後形成了知識形態多樣、具有多學科、立體式特點的文化整體構架而傳承至今。
主要特點
伊斯蘭文化之所以聞名於世,是因為她的
包容性和強大的同化能力。當然,這些都是以伊斯蘭文化本身的先進性為前提的。伊斯蘭文化的特點是:
包容性
對各種文化兼收並蓄,經過加工改造賦予伊斯蘭特色。
伊斯蘭教義不同程度地滲透在各個學科領域,宗教文化和世俗文化既互相吸收、互相影響,又各自獨立,競相發展。
繼承性
伊斯蘭文化吸收和繼承了古代東、西方寶貴的科學文化遺產,把
東方科學注重經驗描述和
古希臘文化注重邏輯推理的不同傳統有機結合,成為中世紀古典科學的集大成者。
開創性
繼承和創新相結合,在繼承的基礎上,根據生產發展所提供的新事實,觀察實驗所取得的新資料,經過創造性的理論綜合,確立了新的學科概念、定理、理論,完善和創立了新的學科。
實踐性
它注重實地考察和觀察,蒐集掌握第一手資料,經反覆實驗和綜合研究,得出假說和結論,並將自然學科的研究成果廣泛運用於社會實踐,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
區域性
不同區域的伊斯蘭文化體現不同的特點。
政治理念
知識
人民必須接受普及教育,才能是非分明。《古蘭》要求每個人都有生存責任感。伊斯蘭教育信士們說:〃敬畏真主,就是有知識的開始。〃
穩定
事物的平衡發展是達到穩定的基本因素,任何事不能超越特定的環境和條件。偏重任何一方都是走極端,破壞穩定,宗教也不例外。
財富
財富代表物質利益,伊斯蘭文化鼓勵人們創造財富,改善生活水平。
康樂
健康才能快樂。有病尋求治療,社會有保健體制;遏制不良習慣和傷害健康的毒品,如菸酒毒與色情。
考察早期穆斯林社會,阿拉伯人在先知領導下,創造了社會全面發展的奇蹟,使穆斯林社會在幾十年內民富國強,就是因為具備了以上這四個社會健康發展的條件。在穆斯林社會中,把禮拜、生產、鍛鍊身體和維護家庭幸福都看成“伊巴代特”,是敬畏真主的功修。伊斯蘭哈德海利的內涵就是社會全面平衡發展,每個人精神和物質全面進步,建設一個完美的社會,一個完美的人格。
重大貢獻
哲學領域
深受
希臘哲學和波斯、印度學術思想的影響,將東西方的哲學思想遺產同伊斯蘭教的真主獨一的教義思想結合,形成
伊斯蘭哲學。伊斯蘭哲學主要討論真主的獨一及其與被造物的關係、宇宙的生成、真主前定與人的意志自由、理性與信仰、宗教與哲學、肉體與靈魂的關係、《古蘭經》的地位等問題。伊斯蘭哲學包括自然哲學和宗教哲學。自然哲學以
阿拉伯亞里士多德學派為代表,他們推崇亞里士多德的哲學,重視自然科學知識,強調理性的作用,以自然科學的成就解釋哲學問題,具有強烈的世俗傾向。他們提出了自然泛神論和
雙重真理論,具有樸素唯物論和辯證法的因素,使
哲學擺脫
宗教教義的束縛而獨立發展。宗教哲學多吸收
新柏拉圖主義和其他宗教哲學,包括具有唯理主義傾向的
穆爾太齊賴派、神秘主義的
蘇菲派和正統經院哲學的
艾什爾里派,以及宗教哲學團體
精誠兄弟社等,這些派別雖在教義問題上有分歧,有的強調理性和知識的作用,有的強調直覺認識,有的強調啟示的作用,但在哲學上的共同點是調和宗教與哲學、理性與信仰,以哲學和邏輯學論證教義,使哲學為信仰服務。
自然科學
吸取古希臘、波斯、印度的科學成果,在自然科學的各部門取得輝煌成就。在天文學上,經過長期的大量天文觀測和研究,對天體運行的規律進行了理論探討。主要貢獻是:制定了天文表和較為準確的曆法,測定了太陽系已知星辰的位置,確立了各星座及300多個星宿的名稱,將幾何學的正割和正切概念及計算法引入天文計算,發現月球的“二均差”和地球的近日點運動,並證明了太陽對眾星辰最遠點的運動值(12.04),推論出地球繞太陽運轉,主張太陽中心說。
阿拉伯人在科學文化上的另一重大貢獻,是將中國的四大發明(造紙術、印刷術、
指南針和火藥)加以套用推廣並輾轉傳入歐洲,為西方科學文化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人文學科
穆斯林在歷史、地理研究的領域取得了重大成就。
伊斯蘭史學最初以記載穆罕默德及其門弟於的傳教事跡為主,撰有先知傳、聖戰史及貴族宗譜等著作,後來出現了編年通史或紀事本末通史、地方志、人物傳記、
國別史與歷史哲學等著作。
泰伯里的《歷代先知和帝王史》、馬蘇
迪的《黃金草原》、伊本·阿西爾的《
歷史大全》及伊本·赫勒敦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和
柏柏爾人的歷史》為著名的史學著作,代表了伊斯蘭史學的最高成就。
阿拉伯海陸交通的發展,禮拜正向的確定和朝覲制度的確立,促進了地理學的發展。穆斯林學者通過旅行、實地考察測量,從自然、歷史、人文、經濟、考古等方面對地理學進行了綜合研究,積累了大量資料,撰有大量著作,從理論上闡發了灼見,套用經緯線於地理學,測量了地球的子午線長度,計算了地球的體積和圓周,推斷了地球是橢圓的理論,繪製了當時已知世界的地形、氣候等地圖,測定了主要城市、要道、航線的位置,提出了關於潮汐成因的學說。阿拉伯語藉助《古蘭經》的廣泛傳播而發展起來,形成語言學、語法學、韻律學等學科。它吸收東西方各民族語言的語彙,並對各民族的語言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成為國際性的語言和世界穆斯林通用的宗教語言。阿拉伯帝國時期的地理學內容極為豐富而詳實,既有繪圖學與海上探測的知識,也有旅行家對山川地貌的記錄,還包括測地學如對地理學坐標甚為精確的數學測量與定量的地貌研究。學者的地理學知識不僅借鑑古巴比倫、印度、波斯與希臘的成果,而且建樹頗多,對之後航海時代的到來具有重要意義。他們繪製的地圖是繼
希臘人之後對世界的最重要的認知,並具有質的進步,與中世紀歐洲基督教世界通行採用的以耶路撒冷為中心的“寰宇圖”則有天壤之別。另外:阿拉伯人當初征服北非的時候,到達了大西洋,他們認為到了世界最西方,因此稱當地為“
馬格里布”,我們今天仍然稱呼北非諸國為“馬格里布”。
文學藝術
阿拉伯人在文學藝術上也有突出成就。文學作品包括諺語、詩歌、散文、寓言、故事等,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多彩,多富於哲理。如《一千零一夜》、《卡里萊和笛木乃》等文學作品,膾炙人口,堪稱
世界文學的瑰寶。
伊斯蘭藝術是穆斯林形象思維、審美觀念和生活實踐相結合的產物。它包括建築、繪畫、雕刻、裝飾、工藝、音樂、舞蹈、書法等。伊斯蘭建築藝術,以其宏偉壯麗及獨有的風格譽滿世界。清真寺的群體建築是伊斯蘭建築藝術的最高體現,其拱形的構架、突出的圓頂、高聳的尖塔、連環的拱廊、獨具匠心的造型、莊嚴肅穆的裝飾、因地制宜的布局,它反映了穆斯林在繪畫、雕刻、鑲嵌等方面的高超技藝,也是信奉伊斯蘭教各民族高度的藝術才能結合的產物。
宗教科學
伊斯蘭教的宗教學科是伊斯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古蘭》和聖訓為依據;在探討基本信仰、宗教制度、立法的根本原則問題上,逐步形成各門相對獨立的宗教學科。各學科的建立和發展,豐富和完善了伊斯蘭的教義學,鞏固了穆斯林的基本信仰。以正確的理解和誦讀《古蘭經》為中心,形成了經注學和誦經學。經注學主要研究經文的內容和詞義(即明義和隱義)、經文“下降”的背景和原因、停經的原因、章節結構、語法規則、修辭格式等。它的研究推動了阿拉伯語言學科和宗教各學科的迅速發展,從理論上確立了《古蘭》在信仰、立法和道德規範方面的最高權威地位。聖訓學是探討穆罕默德言行的傳述世系的真偽並由此判定該傳系中傳述內容的可靠性和真實性。從而確立
聖訓僅次於《古蘭》的地位,為立法提供依據。教義和教法是伊斯蘭教理的兩大基柱。
教義學(即凱拉姆學)是研究伊斯蘭的基本信仰及認主的有關問題,其主旨是以“認主獨一”為核心,對伊斯蘭教的基本信仰問題給予系統論證,以維護基本信仰,反對“異端邪說”。
伊斯蘭教法學以經訓及教義學為基礎,探討教法的根源、立法的準則和方法,它規定了信仰的最高原則、宗教制度(禮儀)、民事律法、刑事法以及應恪守的行為道德規範,它被視為
安拉意志的體現,具有法律的強制力,使信仰同社會生活相結合成為穆斯林的宗教職責,起著強化信仰、捍衛伊斯蘭教的作用。伊斯蘭教法其內容和形式不同於一般世俗法,它是宗教、律法、倫理道德的合而為一。
古典科學
中亞大數學家
花拉子密把代數學發展成一門獨立的數學分支,他寫的《還原與對象的科學》成為數學歷史上的名著,他本人也被稱為代數之父,他的著作到16世紀的時候還是歐洲個主要大學的教科書。其他的阿拉伯數學家在三角幾何等方面都有重大成就,他們把三角學發展成一門獨立的學科,並把
圓周率算到17位數值,打破了中國數學家
祖沖之保持了一千年的記錄。在幾何學方面,他們把圖形和代數方程式聯繫起來,成為解析幾何的先驅,後來的
笛卡兒的解析幾何也是在阿拉伯人的基礎上實現的。阿拉伯人對科學的最大貢獻是以
阿拉伯數字為工具,結合古希臘的邏輯學發展出完善的代數學,今天的“代數(ALGEBRA)”一詞即來自阿拉伯語(JABR)。
波斯人奧瑪爾·海亞姆是《代數問題的論證》(簡稱《代數學》)一書的作者,在數學尤其是代數學歷史上堪稱最傑出者之一。另外,奧瑪爾·海亞姆還進一步發展了二項式定理。阿拉伯人將印度10個數字和十進位制加以運用和推廣,成為人類知識領域最有用的計量手段,將代數發展成數學的專門學科,確立了代數、已知數、未知數、根、有理數、無理數等代數術語,在量度幾何中套用了數值代數,系統地提出了用圓錐曲線圖解求根的理論,建立了平面三角形和球面三角形體系,計算出精確和完整的三角函式表,使
三角學脫離天文學,成為獨立的學科。
在中世紀時阿拉伯人在醫學方面積累很豐富,阿拉伯統治下的西班牙有全歐洲最好的醫院。現在西班牙還保留有很多清真寺。當時阿拉伯人的醫學已經達到了現代水平,用酒精消毒,用鴉片麻醉,並進行
外科手術。
阿拔斯王朝在帝國境內建立了34所醫院,內部分成外科、內科、骨科、眼科、神經科、婦科。阿拉伯人在關節炎和脊髓結核診斷方面領先歐洲700年,在綁紮大動脈止血方面領先600年,阿拉伯人伊本·納菲斯在
哈維三百多年前就發現了血液循環的道理。大量阿拉伯名醫的醫學著作,拉齊的24卷《醫學集成》,伊本.西納的5卷《醫典》,宰
赫拉維的《醫學寶鑑》,被翻譯成多種歐洲文字,多次再版,在歐洲醫學界做了400到600年的教科書。
物理
阿拉伯人在物理學上的貢獻,主要成就是光學和力學。在光學上提出了光線來自觀察的客體,光是以球面形式從光源發射出來,從而推論出‘物體光線反射和折射定律。在力學方面,討論了拋物體運動和引力作用,提出了動量概念,認為物體之間的引力大小是二者之間距離的函式,為爾後經典力學的創立鋪平了道路。穆斯林在光學上,對球面相差,透鏡的放大率,月暈,月虹等都有精湛的研究,還研究了人眼的構造,提出了現代視覺理論。
化學
在化學上,阿拉伯人改良了許多實驗器具,運用蒸餾,升華,過濾,溶解,結晶等方法,實驗各種鹼和酸的差別與化合力,製造出酒精,蘇打,硝酸,硫酸,鹽酸,硝酸銀,氧化汞,並運用它們發展了藥品和玻璃的製造工藝以及印染技術。現代西方大量的化學名稱,化學術語都來自阿拉伯語。阿拉伯人還將古代東西方“鍊金術”與化學實驗相結合,提出了金屬可通過某種媒介物質實現相互轉化和四元素相剋的理論,對金屬的煅燒和還原以及提煉中的純化、熔化和結晶過程作了科學的解釋,將已知的物質分為植物、動物、礦物和衍生物4大類,確立了套用化學的基本概念,製造了大量化學品,總結了化學的工藝方法,製造了化學實驗的儀器設備,為近代化學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理論資料。
在大量吸收東西方醫學遺產的基礎上,總結長期的臨床經驗,開創了新的醫療體系和方法,對醫學進行分科,提出了血液小循環的理論,並對各科的病症、病理、生理、臨床、診斷、治療、藥物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見解,在外科、眼科、精神病及傳染病方面為近代醫學的發展提供了經驗事實和理論素材。
藝術建築
阿拉伯世界對於藝術美有獨特的追求。由於伊斯蘭教反對
偶像崇拜,排斥具象,因此阿拉伯藝術作品中缺少對人物和動物造型的塑造。藝術家們的才思智慧都集中在書法藝術、幾何圖案和巧妙別致的構思中,具有明顯的抽象法和形式化的特徵。
伊斯蘭建築別具一格,包括清真寺、伊斯蘭學府、哈里發宮殿、陵墓以及各種公共設施、居民住宅等,是
世界建築藝術和伊斯蘭文化的組成部分。它同印度建築、中國建築並稱東方三大建築體系。穆斯林仿照希臘和波斯式建築形式,創立了風格獨特優美的新樣式,阿拉伯建築以其宏偉、壯麗著稱於世,它的外觀是巍峨的穹頂和高聳的尖塔,精美樸素的內飾雕塑和花卉鳥獸等。
麥加的禁寺,麥地那的
先知寺,大馬士革的倭馬亞清真寺,
科爾多瓦的
大清真寺和印度的紅堡、烏茲別克斯坦的
布哈拉古城建築群被喻為伊斯蘭
古典建築的典範。
文化推廣
文化多元性
在中國青少年中推廣伊斯蘭文化,可以促進中阿跨文化傳播,對中國與阿拉伯的文化交流和中國本土的文化發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使中國青少年享受
阿拉伯文化獨特的魅力,對阿拉伯文化有更為全面了解,對世界文明有更為全面的認識,並增進中阿青少年間的交流和了解,從而推動中阿的政治、文化、經濟各方面交流的實質性發展。這在強調多元文化相互融合今天,意義十分重大。
在中國發展
中國嚴重缺乏阿拉伯語高級人才。直到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才開始重視阿拉伯文化在國內的傳播。也就是從那時起,阿拉伯文化才被正式引入中國。經過短短几十年的努力,雖然我們在這一領域已經取得了突出的成績,翻譯和引進了大量
阿拉伯國家的文學著作,也成立了一些阿拉伯文化研究機構,但依然面臨阿拉伯語人才嚴重匱乏的問題。隨著中阿合作日益廣泛,阿拉伯語人才呈現嚴重供不應求。由於社會對阿拉伯文化的重視程度不夠,宣傳不到位,致使阿拉伯文化沒有引起中國民眾的廣泛重視。僅就阿拉伯語的推廣而言,中國現在僅有幾所高等院校開設有
阿拉伯語專業,這在全國近1300所高校中所占比例實在是少之又少。中國傳統阿拉伯語教學多屬經堂式教育,宗教色彩濃厚,實用性偏弱,導致傳統學員中真正能夠適應行業和
企業需求的阿拉伯語人才數量極少。其他零散的阿拉伯語教育機構亦不能完全勝任阿拉伯語系統化高級教學。
評價
阿拉伯伊斯蘭文明對近現代歐洲文明發展的重要影響與貢獻是舉世公認的。馬克思等經典作家和西方許多作家、學者、政界人士都認可這一點。
恩格斯
在《
自然辯證法》一書中指出:“阿拉伯留傳下十進位制、代數學的發端、現代數字和
鍊金術;基督教的中世紀什麼也沒有留下。”
恩格斯指出:“在羅曼語諸民族那裡,一種從阿拉伯那裡吸取過來並從新發現的希臘那裡得到營養的明快思想,愈來愈根深蒂固,為十八世紀的
唯物主義作了準備。"
黑格爾
指出:“阿拉伯人之獲知亞里士多德的哲學,這件事具有這樣的歷史意義:最初乃是通過這條道路,西方才知悉了亞里士多德。對
亞里士多德作品的譯註和亞里士多德的章句的彙編,對西方各國,成了哲學的源泉。"
英國
學者羅伯特·布雷福特說:“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沒有阿拉伯人,現代的歐洲文明就根本不會出現;如果沒有他們,歐洲就不會扮演那么一種超越所有先前進步階段的角色,“如果不是受阿拉伯文明的影響,在十五世紀,真正的文藝復興就不可能發生。"
英國學者蒙哥馬利·瓦特說:“因為西方抵制伊斯蘭教,輕視它的影響,誇大他們所依賴的希臘和羅馬的傳統,因此今天我們的一項重要任務是糾正這種錯誤認識和承認我們對於阿拉伯和伊斯蘭世界的虧欠。”
美國
前總統
尼克森在《抓住時機》中認為:“當歐洲還處於中世紀的蒙昧狀態的時候,伊斯蘭文明正經歷著它的黃金時代。……幾乎所有領域的關鍵性進展都是穆斯林取得的。……當歐洲
文藝復興時期的偉人們把知識的邊界往前開拓的時候,他們所以能眼光看到更遠,是因為他們站在穆斯林巨人的肩膀上。"
總結
傳播
中世紀的伊斯蘭文化為世界文化的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它將東西方古典文化熔為一爐並發揚光大,在古代科學文化向近代科學文化的發展中,它起了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歷史作用,對亞洲、非洲、歐洲和中國文化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隨著阿拉伯帝國的擴張,大批阿拉伯人遷居亞非各地,改變了這些地區的民族成分和語言結構,阿拉伯文(語言)成為通行的文字,伊斯蘭教成為亞非一些國家和民族占主導地位的宗教。
12世紀以後,伊斯蘭文化通過西班牙和西西里島傳入西歐後,促進了“文藝復興”運動的早日到來。阿拉伯人的醫學、天文學、數學、化學、光學等方面的著作傳入西歐後,至18世紀在自然科學領域占主導地位,為歐洲近代自然科學的興起奠定了科學思想基礎。阿拉伯的哲學著作傳人歐洲後,促進了基督教經院哲學內部唯名論反對唯實論的鬥爭,並形成了阿維羅伊學派。
交流
中國同阿拉伯有著長期的傳統友誼及經濟文化交流。自唐代以來,隨著中阿之間經濟貿易及使節、商人、旅行家、航海家、傳教師的互相往來,進一步促進了中阿之間的文化交流。伊斯蘭教於7世紀中期開始傳入中國,歷經唐宋元明時期的發展演變,中國有10個民族先後信奉了伊斯蘭教。伊斯蘭文化與中國的傳統文化相結合,豐富了中華民族的思想寶庫。同時,阿拉伯的天文學、曆法、數學、醫學等自然科學相繼傳入中國後,對中國自然科學的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中阿之間科學文化的交流不僅起了相互促進作用,而且互相輝映,溝通了東、西方文化交流,共同對世界文明作出了重大貢獻。
伊斯蘭是一個和平的宗教,和平來自今世生活的平衡和穩定,和平也保證了今世與後世的平衡,兩世吉祥如意。人類的弊病是急功近利。西方說伊斯蘭之中有極端主義,請問何為極端主義?那些急於求成,對外發動侵略戰爭或者只顧快速經濟發展而不擇手段的國家,難道就不是極端主義了嗎?伊斯蘭教面對的不是新“主義”,而是面對世界現實,看透了不平等的歷史和人類的錯誤,所以才提出回到真主的經典中去尋求解放人類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