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建築

伊斯蘭建築

伊斯蘭建築(阿拉伯語:عمارة إسلامية‎),是伊斯蘭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主要表現形式之一,涵蓋了從伊斯蘭教興起至21世紀在穆斯林地區和伊斯蘭文化圈內形成的各種建築風格與樣式。伊斯蘭建築的基本類型包括清真寺、陵墓、宮殿、要塞、學校和各類文化設施,其風格影響並帶動了伊斯蘭文化圈內各種建築結構的設計與建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伊斯蘭建築
  • 外文名:عمارة إسلامية‎
  • 屬於伊斯蘭藝術
  • 包括:清真寺、陵墓、宮殿、要塞
  • 宗教:伊斯蘭教
基本概況,組成結構,典型特徵,建築共性,知識信仰,建築樣式,建築案例,陵墓建築案例,其它建築,未來趨向,

基本概況

伊斯蘭教於公元7世紀中葉興起於阿拉伯半島,隨之由阿拉伯商人和波斯工匠傳入中國內地,其建築藝術主要影響了維吾爾建築和回族建築兩種。
公元十世紀初伊斯蘭教傳入中國新疆地區後,在維吾爾人和哈薩克人中得以廣泛傳播。具有伊斯蘭風格的維吾爾伊斯蘭建築主要包括清真寺、聖徒陵墓和經堂,其造型方式與中原漢族建築迥然相異。維吾爾清真寺幾乎每村都有,其布局自由,特色鮮明,禮拜殿必須座西朝東,以利信徒在面向禮拜殿後牆聖龕祈禱時,朝向阿拉伯麥加克爾白。維吾爾人的聖徒陵墓稱為“麻札”(意為墳冢),一般埋葬對伊斯蘭作出貢獻的人。
公元十四世紀元、明之交,一些唐、宋以來來自中亞和阿拉伯的商人與兵士在與中國其他民族融合中,逐漸形成了回回民族,回回民族在保持伊斯蘭信仰德同時,其禮拜寺(又稱清真寺)則採取了漢式佛寺建築式樣,但又有其自身的特點。如寺內建築組成包括禮拜殿、浴室、經學教室、教長室和宣禮塔等,這與佛寺道觀完全不同;漢式佛寺大殿一般是座北向南,而清真寺禮拜殿則座西向東;禮拜殿面積要求較大,普遍採取將兩三座漢式屋頂平行串連在一起的方式解決;裝飾圖案大多由阿拉伯經文、植物紋和幾何紋構成。

組成結構

伊萬(Iwan)
伊萬(波斯語ايوان,源自巴列維語的Bān。意為房子)是指圓頂的大廳或場所,三面牆,另外一面完全開放。
伊萬是波斯薩珊王朝建築的一個標誌,後來才被引入到伊斯蘭建築中。在塞爾柱帝國時期,這種引入達到頂峰同時伊萬也成了伊斯蘭建築中的一個基本元素。典型的伊萬對著中間的庭院,並被廣泛用於公共建築和住宅。
伊萬清真寺以圓頂的房間和伊萬而聞名,在伊萬清真寺,有一個或多個伊萬對著作為禮拜廳的庭院。這種風格是從伊斯蘭教前的蒙昧時期波斯建築中所借用來的,並在伊朗幾乎只用於清真寺。一些伊萬建築被用到瑣羅亞斯德教的火神廟中,而庭院往往用來存放聖火。伊朗清真寺已經不再修建伊萬。
庭院(Sahn)
在阿拉伯世界,幾乎每個清真寺和每棟傳統住宅都會有一個叫做en:sahn(阿拉伯語صحن)的庭院。庭院的四周環繞著房間或是拱廊。庭院的中央經常都會有個天井,稱為en:howz。
清真寺里的sahn是用來進行洗禮的地方,而傳統住宅和私人庭院的sahn則是為了美觀及夏季降溫。
花園
古蘭經用花園來比作天堂。同時伊斯蘭文化對花園設計也起了很重要的影響。
為一個常常可以在清真寺及穆斯林房屋牆壁的裝飾上看到的伊斯蘭藝術的元素,阿拉伯式花紋通過對幾何圖案的重複形成了精美的圖案。這些圖案往往是植物和各種圖形,有時候也有動物(特別是鳥類)。他們根據伊斯蘭的世界觀來決定用什麼圖案以及怎么用。對穆斯林而言,這些圖案放在一起組成了無限的風格並超越了肉眼見到的物質世界。他們將無限進行了符號化,並將唯一的神安拉所創造的大自然去中心化。另外,伊斯蘭的阿拉伯式花紋藝術家也傳遞準確的精神性,而不是基督教藝術的象徵化。阿拉伯式花紋在穆斯林世界廣泛用於清真寺和建築,同時也是用漂亮、美觀、反覆的伊斯蘭藝術來進行裝飾的一種方法,同時也取代了人類和動物圖片的使用(伊斯蘭教禁止)。
書法
阿拉伯書法同幾何化的伊斯蘭藝術(阿拉伯式花紋)相結合併繪於清真寺的牆壁及天花板以及紙上。伊斯蘭世界的現代藝術家也在他們的作品中使用了書法的歷史遺產來進行題字或抽象化。
穆斯林書法是精神概念的可視化表達。書法為伊斯蘭信仰的不同語言之間提供了連結,可以說是伊斯蘭藝術最高尚的形式。伊斯蘭教經典《古蘭經》在阿拉伯語言以及阿拉伯書法的發展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很多伊斯蘭書法仍用於書寫古蘭經的格言或整段文字。

典型特徵

伊斯蘭建築最典型的特徵,既不是它們沒有遮蔽的地點,也不是它們的建築風格,而是其傾向於隱藏在高牆後面以及將注意力集中在室內的安排上。但是伊斯蘭建築在早期發展階段表現出一種傳統性。伊斯蘭建築不可避免地發展出地區性的差異,它們融和敘利亞、波斯和撒馬爾罕的韻味,也融和了麥加麥地那的風格。但其中沒有任何一個地方的建築可單獨說明伊斯蘭建築的特色。伊斯蘭建築的發展,如同其宗教儀式一樣,是直接從信徒的日常生活而來;它是一種綠洲建築。
位於伊朗伊斯法罕的Shah清真寺位於伊朗伊斯法罕的Shah清真寺
對於伊斯蘭建築的常見象徵包括:通過反覆使用萬能的主題來表現安拉萬能的概念。由於安拉被認為是無與倫比的,人和動物很少在裝飾藝術中出現。葉子是常見的紋飾,但由於同樣的原因樣式都較典型或簡單。
建築內部的古蘭經經文常使用阿拉伯書法書寫。由於美麗的景觀往往都在從外面(街道)看不到的內部(庭院和房屋),伊斯蘭建築也被稱為“面紗建築”。另外,像大圓頂、高聳的叫拜樓及大的庭院之類的誇張手法也被用於表達無窮的威力。

建築共性

建築是民族和文明的個性體現。建築藝術伊斯蘭藝術中重要的藝術形式之一。因而,伊斯蘭建築風格這一視角有助於加深了解伊斯蘭文明。伊斯蘭建築由於地區和年代的不同而形式各異,覓其共性是比較困難的,可是下述各項是較為明顯的。
伊斯蘭建築
變化豐富的外觀:歐洲古典式建築雖端莊方正但缺少變化的妙趣;哥德式建築雖峻峭雄健,但韻味不足。而伊斯蘭建築則奇想縱橫,莊重而富變化,雄健而不失雅致。
宣塔:清真寺常有的建築,用以召喚信眾禮拜,最早期的伊斯蘭清真寺中並無此建築,約在先知穆罕默得去世80年前後才得以出現。
穹隆:伊斯蘭建築儘管散布在世界各地,但幾乎都以穹隆而聞名,和歐洲的穹隆相比,其風貌、情趣完全不同。歐洲建築的穹隆如同機器製品一樣,雖精緻但乏缺韻味。伊斯蘭建築中的穹隆往往看似粗漫但卻韻味十足。
開孔:所謂開孔即門和的形式,一般是尖拱、馬蹄拱或是多葉拱。亦有正半圓拱、圓弧拱,僅在不重要的部分使用。
紋樣:伊斯蘭的紋樣堪稱世界之冠。建築及其它工藝中供欣賞用的紋樣,題材、構圖、描線、敷彩皆有匠心獨運之處。動物紋樣雖是繼承了波斯的傳統,可脫胎換骨產生了嶄新的面目;植物紋樣,主要承襲了東羅馬的傳統,歷經千錘百鍊終於集成了燦爛的伊斯蘭式紋樣。
泰姬陵的阿拉伯書法泰姬陵的阿拉伯書法
說到幾何紋樣,那是斷然獨創的東西,由於無始無終的折線組合,轉瞬間即現出了無限變化,與幾何紋和花紋結合更構成了特殊的形態。並且以一個紋樣為單位,反覆連續使用即構成了著名的阿拉伯式花樣。
另外還有文字紋樣,即由阿拉伯文字圖案化而構成的裝飾性紋樣,用在建築的某一部分上,多是古蘭經的句節。

知識信仰

伊斯蘭建築很多都表現出穆斯林對知識和信仰的熱忱。在伊斯蘭早期,椰棗樹的樹頂既是呼喚穆斯林兄弟禮拜的登高點,也是觀察異教徒發起進攻的瞭望塔。後來即形成了椰棗樹狀的電信塔。在沙特阿拉伯,書的形狀被選做大學大門的基本圖案,圖案由兩本書構成,代表著知識和信仰。它們被安排得如此之緊密,顯示了信仰和知識之間的密不可分的關係。阿拉伯人常常將美麗的阿拉伯語書法《古蘭經》寫在書的封面上。
埃迪爾內的Selimiye清真寺內部設計埃迪爾內的Selimiye清真寺內部設計
凱塔布清真寺最初的設計方案是根據一種五邊形的刺激神經的儀器設計的。後來的方案則是從《古蘭經》經書的形式得到啟發而設計的。清真寺的五面,每一面都是一本打開的有裝訂線的書,寫有不同書法的“索勒爾”(《古蘭》的一章);宣禮塔被設定在書的裝訂線交匯之處。撒馬爾罕城的比比·哈努姆清真寺,廣場的書架型噴泉與《古蘭經》的書架極其相似。
穆斯林通過每日五次禮拜來來淨化心靈,堅定對安拉的信仰,恢復對真理追求的信念。潔淨和衛生是最基本的,也是保持健康身體的最重要的手段。穆斯林禮拜之前必須沐浴淨身,因此穆斯林家庭和清真寺必須設有沐浴室。土耳其式浴室是伊斯蘭沐浴室的典範。
在穆斯林地區,無數壯觀的清真寺宣禮塔與其說它們是用以召喚人們禮拜的,不如說是信仰力量的最好表達。清真寺宣禮塔往往很高,有一兩個突出的陽台,那是宣禮員所站立的地方,以召喚穆斯林去做禮拜。宣禮塔最初是矮牆,方形的石塔。後來,一種通用的塔被設計出來,其底層是方形的,第二層變成多邊形,後又成為圓柱體的塔身,在形式上冠以浮圓頂或錐形頂。奧斯曼帝國時期的宣禮塔的高度就已超過70米。伊斯蘭建築家擁有的另一個突出特點是,即使是最宏大的清真寺工程,也總是在短得驚人的時間內完成。穆斯林建築師常為他們的建築速度而驕傲。

建築樣式

伊斯蘭建築樣式在先知穆罕默德時期後不久,就在羅馬、埃及、拜占庭及波斯/薩珊等建築的基礎上發展起來並成形。
早期的伊斯蘭教建築可能始於公元691年耶路撒冷的圓頂清真寺的完成。它有很豐富的圓頂並使用了風格化的重複裝飾花紋,即阿拉伯式花紋)。
伊拉克的薩邁拉大清真寺完成於公元847年,這個建築在叫拜樓的基礎上結合了多柱式建築(hypostyle)。
伊斯坦堡的聖索非亞大教堂也對伊斯蘭教建築產生過影響。當奧斯曼從拜占庭手中奪得這座城市後,他們將巴西利卡元素添加到了清真寺(現在的博物館),並將拜占庭式建築的元素融合到他們自己的建築中(如,圓頂)。聖索非亞大教堂現在也是很多奧斯曼清真寺的典範,如Shehzade清真寺、蘇萊曼清真寺以及魯斯坦帕夏清真寺等。
令人注意的是,伊斯蘭教建築的母題(motif)總是圍繞著重複、輻射、節律和有韻律的花紋。從這個角度看,分形成為了一個重要的工具,特別是在清真寺和宮殿。母題包含的其它重要細節包括高柱、墩柱和拱門,並輪流交織在壁龕和柱廊。[2]圓頂在伊斯蘭教建築中的扮演的角色也是非常重要的,它的使用橫跨了幾個世紀。圓頂首次出現在691年圓頂清真寺的建築上,並在17世紀的泰姬陵再次出現。19世紀,伊斯蘭圓頂被融合到西方的建築中。
波斯建築
波斯是伊斯蘭教誕生後第一次傳播的地區之一。公元7世紀,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東岸是波斯的首都。因此這附近早期的伊斯蘭教建築不只是借用,而是直接採用了沒落的波斯帝國的建築傳統和方法。
伊斯蘭教建築大量借用了波斯建築的方法,甚至在很多方面可以說是波斯建築的擴展和進一步進化。
一些城市如巴格達,是以波斯的Firouzabad為範例來建設的。事實上,現在認為曼蘇爾僱傭來設計這座城市的兩個設計師Naubakht (نوبخت)和Mashallah (ماشاء‌الله)分別曾是波斯的瑣羅亞斯德教教徒和來自伊朗呼羅珊的猶太人。
波斯式波斯式
波斯風格的清真寺主要風格有錐形的磚柱、大的拱廊以及大量磚頭堆成的拱門。在南亞,採用了印度建築的風格,但在後期被波斯風格所取代。
突厥(帖木兒)建築
帖木兒建築使伊斯蘭藝術在中亞達到頂峰。由帖木兒及其繼任者在撒馬爾罕和赫拉特建起的莊嚴壯觀的建築幫助了印度的伊兒汗藝術學校影響的傳播,也因此帶來了著名的莫臥兒建築學校。帖木兒建築始於現哈薩克斯坦的霍賈·艾哈邁德·亞薩維陵墓,並終於撒馬爾罕的古爾·艾米爾陵。這種建築樣式源自波斯建築。軸對稱是所有主要帖木兒建築的特別,特別是馬什哈德的Shah-e Zendah和麥什德的Gowhar Shad。由大量不同的形狀組成了雙圓頂,並在外面布滿明亮的顏色。
帖木兒式帖木兒式
法蒂瑪建築
在建築上,法蒂瑪繼承了圖倫王朝的技術並使用了相似的工具,但他們也發展了一些自己的東西。在開羅,他們的第一個公共清真寺是愛資哈爾清真寺(意為“光明”)。這個清真寺和鄰近的高等學府(艾資哈爾大學)一起都是隨著這座城市(969–973)建立起來的,並成了伊斯瑪儀什葉派的精神中心。
阿爾哈金清真寺The Mosque of al-Hakim (r. 996–1013)是法蒂瑪建築和建築裝飾的一個重要典範,在法蒂瑪的儀式和遊行時起到重要的作用,並強調了法蒂瑪哈里發的宗教和政治地位。除了精美的墓碑外,其它存世的法蒂瑪建築還包括阿克馬爾清真寺the Mosque of al-Aqmar (1125)以及強權的法蒂瑪埃米爾及維齊巴德·加馬里Badr al-Jamali (r. 1073–1094)委託建造的開羅城牆征服門與凱旋門。
法蒂瑪式法蒂瑪式
開羅的阿爾哈金清真寺 (990-1012) 由Al-Jame-al-Aqmar建於1125年並由Syedna Mohammed Burhanuddin 醫生(Dawoodi Bohra社區的首領)進行整修。埃及加上了其法蒂瑪哲學及符號使建築重新煥發生命。
馬木留克建築
馬木留克 (公元1250-1517)統治期間代表了伊斯蘭藝術的繁榮,在老開羅就尤為明顯。奮銳黨對建築和藝術方面的貢獻也十分慷慨。在馬木留克下的貿易和農業都十分繁榮,而首都開羅則成為近東地區最富有的城市之一及藝術和思維的中心。用伊本·赫勒敦的話來講,這也讓有著華麗圓頂、庭院和叫拜樓不斷劇增的開羅成為“宇宙的中心和世界的花園the center of the universe and the garden of the world”
馬木留克在他們的建築上套用了明暗對照法和斑駁的光效。
由於存在不同的朝代,馬木留克歷史分為兩個時期:來自俄羅斯南部欽察土耳其的巴哈里·馬木留克Bahri Mamluks (1250–1382),以他們在尼羅河的兵營所在地進行命名和來自高加索切爾卡西亞的布爾吉·馬木留克Burji Mamluks (1382–1517)。
巴哈里的統治標誌著馬木留克藝術和建築的開端。馬木留克的裝飾藝術——特別是搪瓷和鍍金玻璃、鑲飾的金屬製品、木製品和織物——在整個地中海地區及歐洲都得到盛讚,他們對當地的製造業也造成了深遠的影響。例如,馬木留克玻璃製品對威尼斯玻璃工業作出了獨一無二的影響。
拜伯爾斯Baybars同盟及繼任者卡拉恩Qala’un (r. 1280–1290)統治期間,出現了很多捐贈的公共建築和宗教機構對伊斯蘭學校madrasas、陵墓mausolea、叫拜樓minarets及醫院進行修建。這些捐贈的建築不僅保留了資助者的財富,也永久地記上了捐贈者的名字。這些也導致了家庭財產繼承和沒收相關的法律問題。除了卡拉恩的建築,巴哈里蘇丹的貢獻還包括了納綏爾·穆罕默德al-Nasir Muhammad (1295–1304)和哈桑Hasan (始於1356年)的宏大建築。
布爾吉·馬木留克延續了巴哈里時代建立的藝術傳統。馬木留克的織物和地毯在國際貿易中都深受表揚。在建築上,捐贈建築和一些宗教機構仍然很受歡迎。埃及早期布爾吉的主要貢獻包括巴爾庫克Barquq (r. 1382–99)、法拉吉Faraj (r. 1399–1412)、穆艾亞德·謝赫Mu’ayyad Shaykh (r. 1412–21)和巴爾斯拜Barsbay (r. 1422–38)的建築。
馬穆魯克式馬穆魯克式
在地中海東部的省份,一些人在伊朗和歐洲之間進行織物貿易並獲利也使經濟得到復甦。另外,麥加和麥地那市途中朝聖者的商業活動也十分明顯。同時,一些大的倉庫也被建立以滿足猛增的貿易數量,如汗·卡迪Khan al-Qadi (1441)。這一地區其它的公共機構還包括Aqbugha al-Utrush (阿勒坡Aleppo, 1399–1410)和Sabun (大馬士革Damascus, 1464)以及Madrasa Jaqmaqiyya (大馬士革Damascus, 1421)的清真寺。
15世紀後半期,在Qa’itbay (r. 1468–96)鼓勵政策之下藝術得到了蓬勃發展,並在後期的馬木留克蘇丹領導下發展到頂峰。在他的統治下,麥加聖地和麥地那市得到了很好的修復。在主要城市,很多商業建築、宗教機構和橋樑得到捐贈。在開羅,北方墓園Northern Cemetery (1472–74)時Qa’itbay是這一時期最著名的建築,並得到人們的稱頌。
到了最後一任馬木留克蘇丹Qansuh al-Ghawri (r. 1501–17)時,建築也仍在繼續發展。Qansuh al-Ghawri的主要貢獻是他自己的建築(1503–5)。但是其建築方法影響到了整個國家的財政。雖然馬木留克王國很快被合併到奧斯曼帝國(1517),馬木留克的視覺文化仍繼續影響著奧斯曼和其它伊斯蘭教藝術傳統。
摩爾式建築
公元785年開始建設的科爾多瓦清真寺標誌著伊比利亞半島和北非(參見摩爾人)伊斯蘭教建築的開始。這個清真寺以其引人注目的內部拱門而聞名。摩爾式建築在格拉納達巨大的宮殿/城堡阿爾罕布拉宮的建築時達到了頂峰,阿爾罕布拉宮用紅色、藍色和金色構造出了開放和活潑的內部裝飾。牆面裝飾了樣式豐富的植物圖案、阿拉伯文碑銘和阿拉伯式花紋作品,並貼有釉面磚。摩爾式建築根源於阿拉伯建築傳統的建立,而設計而建立於約公元660年累范特的倭馬亞王朝的第一個哈里發時期。當時的首都大馬士革很好地保存了一些精美的阿拉伯伊斯蘭建築的設計和圖案的例子,包括典型大馬士革房屋、房屋中間有一個噴泉的開放空間的卡門。即使在收復失地運動完成後,伊斯蘭教建築仍然長期影響著西班牙建築。特別是,中世紀西班牙使用的穆德哈爾風格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伊斯蘭設計的影響。摩爾式建築長期影響西班牙建築的一個最佳例子是Alcázar of Seville。
摩爾式摩爾式
印度伊斯蘭(莫臥兒)建築
另一個特別的風格是印度16世紀的莫臥兒帝國的建築,這些建築融合了阿拉伯、波斯和印度的建築元素。1500年代莫臥兒的皇帝阿克巴在阿格拉西面26英里的地方建造了皇城法塔赫布爾·西格里Fatehpur Sikri。
莫臥兒建築最著名的例子就是1648年完成的泰姬陵。印度著名詩人泰戈爾說,泰姬陵是“永恆面頰上的一滴眼淚”。印度皇帝沙賈汗為了紀念死於第14次分娩的妻子姬蔓·芭奴。陵墓鑲嵌了大量的貴重玉石並使用了大量的白色大理石,巨大的需要差點令整個帝國破產。泰姬陵完美地對稱,而沙賈汗的石棺則放在主地板下的地下室中央。主結構西面是面向麥加的用紅色砂石建成的清真寺,清真寺的完全對稱也對整個建築的對稱進行了延伸和補充。另一個顯示了莫臥兒建築水平的是位於拉合爾的夏利馬庭院Shalimar Gardens。
莫臥兒式莫臥兒式
奧斯曼土耳其建築
最多最大的清真寺都在土耳其,這些清真寺包含了來自拜占庭、波斯和敘利亞-阿拉伯的設計。土耳其建築實現了自己的Cupola圓頂樣式。[5]土耳其的奧斯曼帝國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建築風格,特別是希南風格的大清真寺,如16世紀中葉的蘇萊曼清真寺。在將近500年裡,拜占庭建築如聖索非亞大教堂成為了很多奧斯曼清真寺的典範,如Shehzade清真寺、蘇萊曼清真寺和魯斯坦帕夏清真寺。奧斯曼是此後伊斯蘭地區的建築最高成就。他們精通建築大量的圓頂的巨大內部空間,並在內外部空間、光暗之間達到很好的和諧。伊斯蘭教建築中簡單的建築加上大量的裝飾,被奧斯曼人賦於富有活力的辭彙拱頂、圓頂、半圓頂和高柱。清真寺從一個有著阿拉伯花紋牆面的狹窄、黑暗的小房間變成了一個藝術與技術相平衡、高貴典雅的聖地。
奧斯曼土耳其式奧斯曼土耳其式
非洲伊斯蘭建築
伊斯蘭征服北非的過程見證了伊斯蘭建築在這一地區的發展,包括像開羅薩拉丁城堡CairoCitadel在內的著名建築。
馬里的傑內清真寺對於伊斯蘭建築的常見象徵包括:通過反覆使用萬能的主題來表現安拉萬能的概念。由於安拉被認為是無與倫比的,人和動物很少在裝飾藝術中出現。葉子是常見的紋飾,但由於同樣的原因樣式都較典型或簡單。
GreatMosqueofDjenné是蘇丹-薩赫勒Sudano-Sahelian建築風格一個很好的範例。從加納帝國時代起,伊斯蘭商人就在西部薩赫勒地區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在昆比薩利赫KumbiSaleh城市的國王區,當地居民住在圓頂的房屋裡並圍成一個很大的範圍。商人住在一個有著12座漂亮清真寺的區域內(按阿布.阿卜杜拉.阿巴克里AbuAbdullahal-Bakri|al-bakri描述,有一座用於主麻拜)據說國王有很多行宮,其中有一個行宮有66英尺長,42英尺寬。這個行宮有七個房間,兩層樓高,裡面有樓梯,牆壁和臥室布滿了雕塑和油畫。薩赫勒的建築是從傑內Djenné和廷巴克圖Timbuktu開始發展的。廷巴克圖的桑科雷清真寺Sankore是由木料基礎進行的土
非洲式非洲式
中國的伊斯蘭建築
中國的第一個清真寺於唐朝(公元7世紀)在西安興建。現存西安大清真寺是明朝興建的,這座清真寺並沒有太多傳統清真寺的風格。相反,它帶有更多中國建築的風格。在中國西部的一些清真寺更可能融合叫拜樓和圓頂的元素,而中國東部的清真寺則更多像塔一樣的建築。[6]
中國建築的一個重要細節是重視對稱美,從宮殿到清真寺都是這樣。有一個需要注意的例外是,花園的建築卻又需要儘可能不對稱。像中國的捲軸畫一樣,花園的建築原則是創造無限的流動,並讓遊園者能不受規則限制的進行觀光。
中國的建築可能會使用紅色或灰色的磚,但木製結構最為常見。這種結構能更好地防止地震發生,但防火較差。典型的中國建築屋頂是弧形的。和歐洲的柱式相比,中國對山牆的類型有嚴格的分類。
中國式中國式
大多數清真寺都有特定的朝向,但中國的伊斯蘭教清真寺卻是反映了當地建築的特點。中國的清真寺以美觀聞名,大多數和寺廟很像。但在中國西部,清真寺則更多中東風格,有高細的拜叫樓、弧形的拱門和圓頂形的屋頂。而中國西北地區的回放則建造了自己的清真寺,將東西方的風格結合了起來。這些清真寺有著張開的佛教式屋頂,有圍牆隔著的庭院,通過拱道進入後則是微型的圓頂和拜叫樓。制建築,這和傑內清真寺GreatMosqueofDjenné的風格很像。

建築案例

克爾白天房
伊斯蘭教的最高聖地——麥加的卡巴神龕,又稱克爾白天房、卡巴天房,是一座立方體建築,保存著伊斯蘭教創教之前即已崇拜的黑色聖石,所有信徒在地球上任何地方必須面對它的方向祈禱。其由麥加附近山區的花崗石為材料,建立在約25厘米高的大理石平台上。整個構造物的邊長大約是:長12.62米,寬11.03米,高13.10米。建築的四個角面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大致上和指南針顯示的方向一樣。
東南邊的角稱為“黑石角”(Rukn-al-Aswad),鑲有一塊黑色的隕石,一般即稱之為“黑石”,是當年穆罕默德清除偶像後唯一得以保留的。
其餘三個角分別稱為“伊拉克角”(Rukn-al-Iraq)(東北)、“累范特角或稱敘利亞角”(Rukn-al-Shami)(西北)和“葉門角”(Rukn-al-Yemeni)(西南)。
麥加卡巴神龕麥加卡巴神龕
阿克薩清真寺
耶路撒冷,公元710年 其坐落在一個光溜溜的白色台基上,深綠色樹叢圍繞四周,台基的一面是古城擁塞的住宅和隧道似的市集,另一面則是橄欖山高起的台地。
阿克薩清真寺阿克薩清真寺
圓頂清真寺
耶路撒冷,公元688-692年 這座稱為“岩石圓頂”的黃金色小圓頂清真寺,高聳於耶路撒冷的西側城牆和整個城市淡黃棕色的開闊景觀之上。從結構上來看是拜占庭式,其八角形的俯視平面是依據聖陵教會的聖陵神龕而來,雙圈的柱列提供了一個外圍的步廊,步廊上方是個淺斜頂,同時提供一個連續的表面以利裝飾。
耶路撒冷岩石圓頂清真寺耶路撒冷岩石圓頂清真寺
大馬士革清真寺
公元706-715年大馬士革大清真寺是保存最完整、最早期的清真寺,保存了其他一些屬於清真寺發展階段的典型的特徵。另一方面,寺院窗格上鏤空的石頭圖案,展現了後來成為伊斯蘭建築標準幾何形細部。
大馬士革清真寺大馬士革清真寺
西班牙清真寺
伊斯蘭建築最妙的部分在於那極度簡明的配置和結構,竟產生各式各樣的形體和裝飾,其中許多部分都攜帶著未來的結構發展的種子。舉例來說,清真寺的連拱廊一開始不過是為了提供採光及涼棚式屋頂的支撐,這一點使其創造者得以自由發明出多樣化的拱圈形式:尖的、階梯狀的、圓形、馬蹄形、三葉形、荷葉邊形、蔥形或者像顛倒的船龍骨形,或雙邊層級形——例如西班牙哥多華那種具有色彩斑駁的楔形拱石的拱圈。有鑒於圓形拱圈是單中心點,上述這些設計較複雜的拱圈可能有2個甚或3箇中心。
西班牙科爾多瓦清真寺西班牙科爾多瓦清真寺
阿罕布拉宮
阿罕布拉宮獅子廳,地點在西班牙格拉納達,公元1370年-1380年 14世紀西班牙格拉納達的阿罕布拉宮予人夢幻洞穴的印象,使人驚奇又迷惑,精細的回紋浮雕和鐘乳石使我們忘了它的平面規劃相當簡單,只是以精巧的院落串聯起來的一系列亭閣單元。
阿罕布拉宮阿罕布拉宮
德爾湖庭園
德爾湖,建造於公元1605-1627年 它在三個不同的水平面以優美的水渠和水池聯繫著彼此,並且作為此花園的視覺焦點,水邊有黑色大理石涼亭,其周圍有許多噴泉。
伊朗國王清真寺
貼壁磚的內部,伊斯法罕,公元1612-1638年,伊朗國王清真寺是一座皇家的清真寺,所有的清真寺都有其某些必要的特徵,環繞在中庭三面的若非梁和木柱支撐的平屋頂,就是坐落在連拱廊上的和緩斜屋頂。
伊朗國王清真寺伊朗國王清真寺
星期五清真寺
亞茲德,伊朗星期五清真寺,公元1324-1364年 12世紀的時候,為強調主要的入口通道,而將它做得大一點,並在它的周圍以一個垂直的方形板圍住,成為鑲嵌流行的藍、綠、金色馬賽克磚片的極佳底面,這種做法源自波斯和美索不達米亞
星期五清真寺星期五清真寺
蘇萊曼清真寺
柯卡·錫南蘇萊曼清真寺。公元1551-1558年 任何清真寺的中庭必定有水的供給,通常是一座位於中央的噴水池,供飲用以及淨身。中庭入口的牆被巨大的穹窿門廳穿過,可能兩側各有宣禮塔或是只有一個宣禮塔位於中央,依各地區的模式而定。具有遮陽功能的連拱廊,深入地、典型地環繞在內部入口牆和中庭兩個鄰接的牆周圍。
蘇萊曼清真寺蘇萊曼清真寺
藍色清真寺
伊斯坦堡藍清真寺,遞升排列的圓頂,公元1606-1616年 構造物和流暢的裝飾一起出現在屋頂的輪廊中。圓頂安置在重要的地方,像入口上面或是在麥加朝向壁龕之前的一些開間上面。清真寺、伊斯蘭學院或宮殿的每一個開間都有自己的圓頂。
藍色清真寺藍色清真寺
中國清真寺
清真寺是伊斯蘭教建築的主要類型,它是信仰伊斯蘭教的居民點中必須建立的建築。清真寺建築必須遵守伊斯蘭教的通行規則,如禮拜殿的朝向必須面東,使朝拜者可以朝向聖地麥加的方向做禮拜,就是面向西方;禮拜殿內不設偶像,僅以殿後的聖龕為禮拜的對象;清真寺建築裝飾紋樣不準用動物紋樣,只能是植物或文字的圖形。由於中國各地的建築技術及材料的不同,因使用要求而引發建築規模、附屬建築、工藝特點、地方風格的不同,結果產生了形式各異的清真寺建築。從形制原則上可分為兩大類:回族建築與維吾爾族建築。
天津清真大寺,建於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天津清真大寺,建於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
回族清真寺
回族清真寺是吸收漢族傳統建築的技藝而發展形成的,也可以說是最具東方情調的伊斯蘭教建築。首先,它採用了漢族建築的院落式布局原則,組合成封閉形的院落,並且有明確的軸線對稱關係。如四川成都鼓樓街清真寺、天津大夥巷清真寺。其次,大量套用了中國特色小品建築,如牌樓、影壁、磚門樓、屋宇式門房,甚至作為伊斯蘭教的特色建筑邦克樓,亦做成亭閣式樣。有些清真寺重複地套用上述小品建築於總體布局中,更強調出中國的傳統特色。如濟寧東大寺在大殿前布置了四道門才達到主體建築。再有,回族清真寺大殿的屋頂組合亦是一項有成就的藝術創造。由於一般禮拜殿的空間縱深很大,同時又要解決採光與防雨的問題,故回族禮拜殿多為組合式坡屋頂,多者達五座屋頂勾聯相接。這種形制實例很多,如北京牛街清真寺、寧夏同心韋州大寺、寧夏石嘴山清真大寺、山東濟寧西大寺等皆是。另外,清真寺為進一步強調屋頂的華美性,在組合屋頂之上再加上高峻的亭閣。如天津大夥巷清真寺的後殿部分並排設計了五座重檐方亭和六角亭亭閣比例瘦長,沖天挺拔之勢異常顯著,與阿拉伯伊斯蘭教建築中尖塔式邦克樓有異曲同工之妙。最後,回族清真寺的內檐套用了大量傳統的漢族建築的裝修裝飾手法,但又與伊斯蘭文化相結合,開創出具有清新情調的民族新藝術。如北京牛街清真寺禮拜殿的隔斷採用中亞形式的尖拱券及阿拉伯文字圖案的券邊,但券身上又布滿紅地瀝粉貼金的纏枝西番蓮圖案,產生一種融合的藝術風貌。此外,中國傳統的磚雕、木刻,也在清真寺中大量套用,有些雕刻品幾乎成為珍貴的藝術品。
北京牛街清真寺禮拜殿的隔斷裝飾北京牛街清真寺禮拜殿的隔斷裝飾
維吾爾清真寺
維吾爾族伊斯蘭教建築以南疆地區最為典型。由於這個地區乾旱少雨,冬夏分明,以及歷史上與中亞交往甚密等原因,當地建築多採用木柱密肋式平房或土坯拱及穹窿頂的建築,與內地建築有較大的不同。維吾爾族禮拜寺及禮拜殿是非對稱式的布
局,沒有嚴格的軸線對位關係。禮拜殿大都是橫長形狀,聖龕也不一定在中心。寺院內皆有較大的庭院。其入口多建有高大的穹窿頂拱門及邦克樓,建築華麗醒目,往往成為廣場上的主景建築。禮拜殿分為內殿與外殿,供冬季和夏季做禮拜時分別使用。內殿面積小,較為封閉;而外殿面積較大,使用時間也長,按照地區傳統風格,外殿作成密肋平頂橫長的敞口廳形式,空間變化少。禮拜殿的柱樑構架完全坦露,柱網排列規整,平面簡單。柱身高且細,故廳內柱列雖多,但無壓抑密實的感覺。柱身油飾顏色一致,常用綠色或赭色、藍色,天棚為白色,風格簡潔、明快、開敞、較少神秘感。禮拜殿的裝飾集中在聖龕、藻井、花窗、柱頭幾個部位。聖龕周圍一般用維吾爾族特有的石膏花飾裝飾起來,四方連續的幾何紋是主要的紋樣,線路間填繪彩色顏料,造成纖巧華麗的效果。天花的重點部位點綴著藻井。
喀什艾提尕爾清真寺門樓喀什艾提尕爾清真寺門樓
新疆喀什阿帕克和卓麻扎禮拜寺的大柱新疆喀什阿帕克和卓麻扎禮拜寺的大柱
禮拜殿的內外殿之間的門窗常裝配有欞花格窗,是較為細密的幾何紋樣。柱身明顯分出柱頭、柱身、柱裙三部份,柱頭多用放射狀的小尖拱龕點綴起來,形同盛開的花朵。維吾爾族禮拜寺建築裝飾中的型磚拼花技術亦有很高的成就,突出的實例為吐魯番的額敏塔。該塔高達40餘米,環繞塔身砌築出不同紋飾的拼磚圖案,同時隨著塔直徑的收縮率而調整磚的尺寸及砌築灰縫,以保持圖案的完整構圖。維族禮拜寺裝飾特點是大量運用幾何紋樣,採取並列、對稱、交錯、連續、循環等各種方式形成兩方或四方連續的構圖,變化無窮。這種剛直中又帶有纖巧的藝術風格,在中國的建築裝飾圖案中是獨具一格的。
新疆吐魯番東南郊的蘇公塔,又稱額敏塔。新疆吐魯番東南郊的蘇公塔,又稱額敏塔。
西安大清真寺
中國的第一個清真寺於唐朝(公元7世紀)在西安興建。現存西安大清真寺是清朝興建的,這座清真寺並沒有太多傳統清真寺的風格。相反,它帶有更多中國建築的風格。在中國西部的一些清真寺更可能融合叫拜樓和圓頂的元素,而中國東部的清真寺則更多像塔一樣的建築。中國建築的一個重要細節是重視對稱美,從宮殿到清真寺都是這樣。有一個需要注意的例外是,花園的建築卻又需要儘可能不對稱。像中國的捲軸畫一樣,花園的建築原則是創造無限的流動,並讓遊園者能不受規則限制的進行觀光。
中國的西安大清真寺中國的西安大清真寺
中國的建築可能會使用紅色或灰色的磚,但木製結構最為常見。這種結構能更好地防止地震發生,但防火較差。典型的中國建築屋頂是弧形的。和歐洲的柱式相比,中國對山牆的類型有嚴格的分類。
大多數清真寺都有特定的朝向,但中國的伊斯蘭教清真寺卻是反映了當地建築的特點。中國的清真寺以美觀聞名,大多數和佛寺很像。但在中國西部,清真寺則更多中東風格,有高細的拜叫樓、弧形的拱門和圓頂形的屋頂。而中國西北地區的回放則建造了自己的清真寺,將東西方的風格結合了起來。這些清真寺有著張開的佛教式屋頂,有圍牆隔著的庭院,通過拱道進入後則是微型的圓頂和拜叫樓。(參見BeytullahMosque)。

陵墓建築案例

伊圖米敘蘇丹之墓
呈裝飾性的磚細工,庫瓦特·厄爾·伊斯蘭清真寺,印度,德里,1230年 象徵性的雕像塑像被禁止的情形,或許促進了形體的研究,並開發了一個豐富多樣的範圍,包括源於十字軍的堅固耐用的城垛建造、從書法發展出來的複雜但精美的交織阿拉伯圖紋等等。這種神奇部分源自於形體和圖案可以在不同用途或媒介之間互換的自由度,沒有其他地方是把墨水筆法或草寫筆跡轉化成磚石圖紋的。
古爾艾米爾陵墓
撒馬爾罕,古爾艾米爾陵墓,公元1404年 它的藍綠色圓頂狀似無花果,並具有特殊的圓模雕刻裝飾的稜線,矗立於群飛的鴿子之間,往上直指淡紫色的傍晚天空。這座專制君主的陵墓帶給觀看者許多平靜感覺,是由於建造者對於底部結構、鼓狀帶和圓頂的比例關係是依據嚴謹的美學標準而確定,那是完美的3:2:2的關係。
古爾艾米爾陵墓古爾艾米爾陵墓
泰姬瑪哈陵
印度,阿格拉泰姬陵,公元1630-1653年 在印度,陵墓複合體的圓頂顯示出一種沉靜、脫離現實的美,儘管它們在輪廊上更像球根狀。最好的例子是泰姬瑪哈陵,整個建築設定在傍河的花園正中,位於四座崗哨似的宣禮塔之間,整體組合有一種寂靜、令人屏息的完美,中心的亭閣是由四座八角形的塔支撐著。正立面有一個巨大敞開的穹窿門廳升高兩層樓到鼓狀帶和飄浮其上的圓頂位置。

其它建築

伊斯蘭建築在不同地區的伊斯蘭世界發展出了許多不同的形式。著名的伊斯蘭建築類型包括早期阿拔斯王朝的建築、T型清真寺和土耳其的中間圓頂清真寺。20世紀的石油財富那大量清真寺採用了最新的現代建築。
摩洛哥達爾貝達哈桑二世清真寺HassanIIMosque,210m高。一層的房間可以容納25,000名禮拜者“阿拉伯式”或“多柱式”是最早的清真寺類型,早在伍麥耶王朝UmayyadDynasty就已經出現。這些清真寺是方形或矩形的,處於一個封閉的庭院內並有一個室內的禮拜廳。歷史上,由於暖和的地中海和中東氣候,庭院由於用於給星期五參加主麻拜的禮拜者提供住宿用。最早的多柱式清真寺禮拜廳的屋頂是平頂的,也就需要使用大量的柱子來支撐。最著名的多柱式清真寺之一就是西班牙科爾多瓦的清真寺,使用了850根柱子。多數情況下,多柱式清真寺都有外部拱廊以便給禮拜者提供遮陰的地方。阿拉伯式的清真寺多數在伍麥耶王朝和阿拔斯王朝被建造。後來,由於阿拉伯式的簡單性限制了將來的發展空間,這些清真寺也逐漸退出主流。
15世紀的奧斯曼帝國引入了“中間圓頂清真寺”,這種清真寺在禮拜廳的屋頂中央有個大的圓頂。除了中央的大圓頂,禮拜廳及清真寺沒有人做禮拜的其它地方屋頂中央附近常常還會有一些小圓頂。[12]這種風格受到了使用中央大圓頂的拜占庭宗教建築很大的影響。

未來趨向

伊斯蘭建築藝術和特徵已自成體系。和諧是伊斯蘭建築藝術的理念。這一理念內涵與外延非常豐富,是伊斯蘭社會的關鍵因素。伊斯蘭建築與其周圍的人、環境非常和諧,沒有嚴格的規矩去左右伊斯蘭建築。世界各地眾多的清真寺,各自使用地方性的幾何模式、建築材料、建築方法,以自己的方式表達伊斯蘭的和諧。但是,在二十世紀伊斯蘭建築的和諧被遺忘了。當代伊斯蘭建築趨向概括有三種:
一是完全忽略過去,模擬西方式建築。這種建築忽略伊斯蘭精神和傳統文化。
二是混合式的建築。拱門和圓頂的傳統外觀嫁接於現代的高層建築之上。
三是理解伊斯蘭建築的本質,利用現代建築技術來表達這種本質。當今建築工程有很多利用新材料,新技術的探索、實踐的機會,以使伊斯蘭建築藝術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第三種實踐,將會使伊斯蘭建築保持和伊斯蘭本質信念相關聯的風格與特色。在伊斯蘭世界,為數眾多的人正在這條路上探索著。我們有理由相信伊斯蘭建築藝術將再度復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