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是2014年公布的藥學名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蛋白–蛋白相互作用
- 外文名: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 所屬學科:藥學
- 公布時間:2014年
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是2014年公布的藥學名詞。
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是2014年公布的藥學名詞。定義導致蛋白質活性構象和信號轉導變化的蛋白質之間的作用。如多肽配體與蛋白酶、多肽激素與受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出處《藥學...
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在各種生命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網路的預測和研究對於闡明生物信息傳導過程以及發現重要藥物作用靶點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大量研究表明,在蛋白–蛋白相互作用中,有相當一部分是通過一個蛋白質中的結構域與其結合蛋白中的一段短肽的相互識別而實現。本課題擬通過發展可靠的...
蛋白質–蛋白質對接 蛋白質–蛋白質對接(protein-protein docking)是2018年公布的生物物理學名詞。定義 採用能量最小化等規則,獲得兩個或多個蛋白質分子形成複合物模型的計算過程。出處 《生物物理學名詞》第二版。
本項目主要針對現有抗腫瘤藥物毒性強、選擇性差的缺陷,開展了以 G3BP 為靶點,基於G3BP與Ras-GAP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的抗腫瘤多肽藥物設計。我們運用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和多種分子模擬方法(如蛋白–蛋白對接、虛擬突變、分子動力學模擬、結合自由能計算以及自由能分解等),結合化學及藥理學實驗技術(如固相多肽合成、...
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分析儀是一種用於物理學領域的分析儀器,於2013年9月9日啟用。技術指標 相互作用位點數:36 位點間參照數:42 回響一致性:<2% CV 折射率範圍:1.33–1.37 折射率單位 動態範圍:RU 1–40,000 樣品規格:72 x 1.5 ml 樣品管或 2 x 96 孔板。主要功能 蛋白-蛋白相互作用(抗原-抗體...
亞細胞蛋白質組學 亞細胞蛋白質組學(subcellular proteomics)是2018年公布的生物物理學名詞,出自《生物物理學名詞》第二版。定義 大規模研究亞細胞蛋白質組的組成、結構與功能、蛋白質翻譯後修飾、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的學科。出處 《生物物理學名詞》第二版。
蛋白質相互作用分析是一種用於生物學、食品科學技術領域的分析儀器,於2009年2月1日啟用。技術指標 通過等離子表面共振技術分析DNA-蛋白質,蛋白質-蛋白質等大分子間的相互作用特性,經分析後可以得到結合、解離、平衡常數,含六通道流體流路。折射率範圍:1.33–1.37 折射率單位,動態範圍:1–40,000RU。主要功能...
《TMEFF2與SHP-1結合的結構機制及其在胃癌發生髮展中的作用》是依託上海交通大學,由杜婉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項目摘要 胃癌的發生髮展涉及基因調控失常和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異常。本課題組用基因表達譜晶片篩選出TMEFF2基因(由一個表皮生長因子類似結構域和兩個卵泡抑素類似結構組成)。前期...
可提供有關蛋白質相互作用的親和性、特異性和動力學的實時數據。能同時分析最多 6 個分析物和 6 個配體之間的相互作用。一次實驗,在一塊晶片上可分析多達 36 個不同的蛋白相互作用,能高通量地篩選樣品。可用於抗體的特徵和研發、大分子和小分子藥品研發、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分析、蛋白質結構和摺疊的分析等。
蛋白-蛋白相互作用調控著細胞的代謝及行為學特徵。研究細胞內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及其相關信號傳導系統有助於從分子角度理解人體生理及病理過程。我們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充分利用交叉學科知識及手段闡明某些關鍵蛋白的相互作用對細胞代謝及其相關疾病發生髮展的機理,從而為開發這類疾病的治療性藥物提供行之有效的策略及分子靶點。
多數臨床候選小分子、大分子出現溶解度低、靶向性差、副作用大等臨床轉化缺陷,而傳統製劑手段往往無法有效改變這些候選分子的成藥性。針對此問題,本課題組以生物大分子為載體,通過納米成型理論和技術,研究小分子-蛋白,蛋白-蛋白之間的相互作用,提出藥物遞送的新理論,並開發出藥物遞送的新技術。3、新型工業化...
近年有關端粒酶與腫瘤關係的研究進展表明,在腫瘤細胞中端粒酶還參與了對腫瘤細胞的凋亡和基因組穩定的調控過程。與端粒酶的多重生物學活性相對應,腫瘤細胞中也存在複雜的端粒酶調控網路。通過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在翻譯後水平對端粒酶活性及功能進行調控,則是研究端粒酶調控機制的熱點之一。合成 端粒的存在是為了維持...
他隨後表明,無生物物質出現於生物系統中,即代謝網路和蛋白質 - 蛋白質相互作用網路。在2001年的一篇關於RékaAlbert和Hawoong Jeong的文章中,他提出了無標度網路的致命弱點,表明這樣的網路對於隨機故障而言具有魯棒性,但是對蓄意攻擊卻具有脆弱性。巴拉巴西對網路生物學和網路醫學的貢獻包括引入疾病或疾病網路的概念...
其基本原理是將細胞在非變性條件下裂解,在細胞裂解液中加入特異性的抗體,這樣抗體可以和已知的抗原形成抗原–抗體複合物,如果在系統中存在與已知抗原相互作用的蛋白質,該蛋白質也會以複合物的形式沉澱下來,經過洗脫就可以得到與已知抗原相互作用的蛋白質,然後進行SDS-PAGE及Western blotting分析。該技術研究的相互...
(23)如用於檢測,在Sepharose中加入15–20µL 1×SDS蛋白上樣緩衝液,沸水煮3分鐘,15 000×g離心1分鐘,取上清做SDS-PAGE電泳;(24)如用於Pull-down檢測,繼續後續操作。注意事項 (1)細胞裂解需採用溫和的裂解條件。為了不破壞細胞記憶體在的蛋白與蛋白之間的相互作用,多使用非離子變性劑(NP-40或Triton X-...
DS目前的主要功能包括:蛋白質的表征(包括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同源建模、分子力學計算和分子動力學模擬、基於結構藥物設計工具(包括配體-蛋白質相互作用、全新藥物設計和分子對接)、基於小分子的藥物設計工具(包括定量構效關係、藥效團、資料庫篩選、ADMET)和組合庫的設計與分析等。DS可以套用於生命科學以下研究領域...
(1)單分子(單顆粒)波動光譜與成像: 發展單分子(單顆粒)波動光譜與成像新方法,與微流控晶片技術結合,研究活細胞內生物分子、藥物分子的動力學以及分子間(藥物分子與靶標、蛋白-蛋白)的相互作用。(2)光學探針設計與合成:設計合成新型的納米光學探針和螢光分子探針,發展活細胞內生物分子的標記新方法。(3...
多肽與蛋白質化學。包括多肽的化學與生物合成、修飾多肽的合成、蛋白質的半合成、蛋白翻譯後修飾、蛋白質標記、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疾病相關蛋白的功能研究等。 [1] 代表論文 播報 編輯 Lei Zhao, Christiane Ehrt, Oliver Koch, Yao-Wen Wu*.One-Pot N2C/C2C/N2N Ligation To Trap Weak Protein-Protein...
3.將Bayes方法套用到蛋白質相互作用預測方法的整合中,克服了各種方法所具有的局限性和偏好性,提高了預測的覆蓋度和準確性,並將整合的方法套用到擬南芥全基因組範圍內的蛋白質相互作用預測中,建立了擬南芥蛋白質相互作用的套用平台。4. 將改進的Bayes算法 – 模組網路(Module Network)套用到小鼠腦中各個區域的功能...
SH結構域(Src homology domain)是真核生物蛋白結構域,能夠與受體酪氨酸激酶磷酸化殘基緊密結合,從而形成蛋白的複合物來進行信號轉導SH3結構域是最初在Src(一種癌基因)的研究中鑑定到的蛋白組件,它能夠識別富含脯氨酸和疏水殘基的蛋白質並與之結合,從而介導蛋白與蛋白的相互作用,SH3結構域參與了多種細胞內生化...
6.NSFC-群體,化學小分子調控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研究,課題骨幹,2008.1-2013.12 7.NSTMP,化學創新藥物研發體系建設—天然產物,課題骨幹,2009.1-2010.12 8.SKLDR,南海軟體動物及其食源生物的化學,化學生態學和生物活性研究,項目負責人,2012.4-2014.4 代表論著 1. Jiang CS, Mueller W, Schroder C...
代表性成果有對蛋白-配體相互作用打分函式的研究、蛋白-配體複合物資料庫、配體分子的自動設計方法等。學習工作經歷 1989年—1994年,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物理化學專業,理學學士 1994年—1999年,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物理化學專業,理學博士 1999年—2000年,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化學系,博士後 2000...
在近幾年的科研工作中,曾先後主要從事過液晶態生物分子在分析化學中的套用、蛋白質合成及蛋白質與核酸相互作用的調節研究、苯並A芘與紫外光誘發皮膚癌的研究、染料木黃酮抑制黑色素瘤的研究等項目。正主持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啟動基金、校博士科研啟動基金等多個項目的研究。研究...
表面等離激元共振感測器(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ensor)是2018年公布的生物物理學名詞。定義 基於表面等離激元共振原理構建的感測器。用於檢測各種物質的特性、結構以及相互作用等,可用於抗原–抗體相互作用,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DNA與蛋白質相互作用等的分析檢測。出處 《生物物理學名詞》第二版。
生物分子分析系統是一種用於生物學、農學、食品科學技術領域的分析儀器,於2005年12月1日啟用。技術指標 通過等離子表面共振技術分析DNA-蛋白質,蛋白質-蛋白質等大分子間的相互作用特性,經分析後可以得到結合、解離、平衡常數,含六通道流體流路。折射率範圍:1.33–1.37 折射率單位,動態範圍:1–40,000RU。主...
在組學數據的綜合分析,蛋白質相互作用的預測和轉錄調控網路的構建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1)發展了一種改進的基於協同進化譜的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預測方法。首次提出不同基因組間基因的同源性分析的比對分值、基因組的數量和如何選取基因組對於提取物種的協同進化信息,進而預測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的...
多年來,在蛋白-蛋白/膜相互作用的研究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也期待與實驗課題組交流合作,共同解決交叉學科中的難題。學術論文 1. Yu, H., Wang, L., Wei, Y., Xue, M., Xiao, J., and Song, C. (Preparation)2. Zhang, X.,Yu, H., and Song, C. (Preparation)3. Fan, X.-X., Liu, Z...
申請人的前期工作發現,CVB3感染同步化細胞後,細胞周期主要停滯在G1/S期,並且利用酵母雙雜交技術從人心臟cDNA文庫中篩出了與CVB3 VP1相互作用的一種新蛋白- - MAT1。現已知MAT1作為亞單位,與CDK7和Cyclin H共同形成三聚體複合物CAK,且對CAK的活性起著分子開關的作用,調控細胞周期由G1期進入S期以及細胞的起始...
吳川六,男,畢業於廈門大學,博士,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師。個人經歷 博士(廈門大學,2005-2010)學士(廈門大學,2001-2005)研究助理(新加坡國立大學,2008-2009)博士後(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2010-2012)ETH Fellow(2010)研究興趣 多肽分子探針;螢光探針;多肽/蛋白遞送系統;蛋白質–多肽分子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