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等離激元共振感測器(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ensor)是2018年公布的生物物理學名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表面等離激元共振感測器
- 外文名: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ensor
- 所屬學科:生物物理學
- 公布時間:2018年
表面等離激元共振感測器(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ensor)是2018年公布的生物物理學名詞。
表面等離激元共振感測器(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ensor)是2018年公布的生物物理學名詞。定義基於表面等離激元共振原理構建的感測器。用於檢測各種物質的特性、結構以及相互作用等,可用於抗原...
《新型表面等離激元共振材料及其生物感測晶片的研製》是依託吉林大學,由崔小強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金屬表面等離激元共振(SPR)材料具有非常特殊的光電性質,是發展新型超靈敏感測器件的理想基底。本項目瞄準高通量、易集成、高靈敏生物感測器件這一目標,研究基於納/微米周期結構耦合的SPR材料,創製新型生物...
《基於多波長共振的表面等離激元感測的研究》是依託北京大學,由陳建軍擔任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超高靈敏度、超小尺寸的感測器件是目前集成光學感測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表面等離激元是局域在金屬表面的電磁波,具有亞波長束縛和巨大的局部場增強效應,因此被廣泛套用於生物化學感測技術中。目前基於表面等離激元的...
具體研究內容分為以下三個方面:①研究金屬表面等離激元Fano共振感測器件,一是在圓形金屬圓腔中對腔芯引入對稱破缺,實現對Fano共振的波長和線形進行靈活調節;二種是研究利用金屬圓腔和矩形腔之間耦合效應形成的Fano共振,通過調節腔耦合效應實現Fano共振的獨立調控、線性調節問題;三是研究一種新型扇形耦合腔納米...
表面等離激元(Surface Plasmon)是金屬表面電子在外界電磁場作用下產生集體振盪的現象,分為局域表面等離子共振(Local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LSPR)和表面等離極化激元(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PPs)兩種。LSPR是在入射光激發下產生於正負介電常數材料界面處的傳導電子諧振現象。在共振波長處表現為近場場強增強...
表面等離子激元共振生物感測器 《表面等離子激元共振生物感測器》是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隋森芳,肖才德,楊軍。
本課題提出可用於生物化學檢測的新型的光纖SPR感測原理及結構,將金屬薄膜表面的SPR效應和金屬顆粒結構的局域表面等離激元共振(LSPR)相結合,利用這種顆粒-薄膜複合型金屬納米結構實現高靈敏度光纖SPR感測器。研究內容包括:建立用於計算金屬納米結構消光特性的理論模型;設計適合於光纖SPR感測的金屬納米結構;製備基於該結構...
《聚合物表面等離激元共振的光譜新效應及其套用研究》是依託中山大學,由陳旭東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中文摘要 本項目擬基於表面電漿激元共振光譜增強的特性,建立原位實時跟蹤大分子運動過程及聚合物結構變化的新方法,該方法具有無需標記、特異性強、靈敏度高、簡單快速的特點。在研究中,將深入研究聚合物表面...
3. 研究了螺旋結構單元和螺旋結構二聚體的局域表面等離激元共振形式和耦合規律,並用等離激元雜化理論加以解釋。利用人工表面等離激元的雜化效應可以顯著提高感測器的感測質量因子,這為基於超材料的高靈敏感測器的結構設計提供了新的思路。
表面等離激元共振 表面等離激元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是2018年公布的生物物理學名詞,出自《生物物理學名詞》第二版。定義 使金屬與介質交界面處電子集體振盪並沿交界面方向進行傳播的現象。出處 《生物物理學名詞》第二版。
本研究將利用時域有限差分法模擬體系近場和遠場分布特性,並採用分子點群理論分析產生多重Fano共振的機理。最後結合以上成果,研究其在多波長感測方面的套用。本項目將為開發基於Fano共振的多波長生物感測器提供基礎。結題摘要 本項目針對表面等離激元Fano共振效應進行了研究,重點解決了現有體系對稱性不高,多重Fano共振...
本課題主要研究了生物分子在金膜和納米膠體金顆粒等載.體表面的組裝和修飾,利用金膜的表面激元共振現象和納米金的超瑞利散射.現象,發展高靈敏度的免疫生物感測器。並對生物分子間的特異性結進行原.位、實時的動態監測。研究抗原-抗體結合的分子動力學過程。研製了基於.表面等離激元共振原理的高靈敏度生物分子測量...
《金屬納米體系表面等離激元共振及套用》是2013年12月國防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紹鼎。內容簡介 本書是作者從事表面等離激元相關科研工作的總結和凝練,介紹了表面等離激元研究的發展現狀及基本特性,詳細闡述了金屬納米環形生物感測器、線性表面等離激元標尺、表面等離激元Fano共振、表面等離激元波導等套用。本...
本項目從量子信息技術實用化需求出發,探索表面等離激元、金剛石NV色心和微腔等微納結構在在量子信息領域的套用,發展量子信息處理新方法和新技術。在表面等離激元方面,我們研究了微納米人工結構下Fano共振等特性,提出了基於Fano共振和雙共振模的表面等離激元納米感測器方案。我們還提出了基於微腔、金剛石NV色心和量子...
單顆粒等離子激元共振耦合感測器 對於等離子激元,其表面自由電子被限制在納米尺度的區域內振盪。當兩個金屬顆粒相互接近時,其界面電荷分布間產生強烈的相互作用,導致界面電荷發生重排,因此顆粒間電磁場被顯著增強,這一現象稱為電磁耦合效應。當作用電場與顆粒的徑向平行時,其耦合效應將導致等離子散射光譜發生紅移。電磁...
7倍。利用LB膜技術,在氣液界面組裝有序的二維抗體蛋白膜或抗體磷脂混合膜。探討了用SpA-磷脂混合膜作為抗體IgG誘導膜的可能性並使用化學修飾技術將合成的硬脂酸修飾到天然的SpA表面提高了成膜的穩定性。建立了基於表面等離激元共振原理的高靈敏度感測器系統。實現了對生物分子結合的實時,原位檢測。
其在非線性光學,光學感測器,全光集成迴路器件等方面有著重要的套用前景。在本項目中,我們研究了本工作組早期從理論提出的一種全新的電磁場聚焦增益模式——表面等離激元塔姆態。相比傳統的依賴減小波導橫截面積實現聚焦的方式,表面等離激元塔姆態結合了表面等離激元的空間尺寸壓縮和塔姆態共振增強兩种放大特性,可以...
我們研究了利用光學天線調控表面等離激元相位和強度的方法,實現了納米感測器、表面等離激元霍爾效應器件、表面等離激元偏振分光器、行波天線等,實現了電驅動表面等離激元互聯器和三維表面等離激元與電子學集成。波導中表面等離激元二次諧波的產生在表面等離激元集成器件中有著重要的套用,表面等離激元雷射腔中的自...
1960年,E. A. Stren和R. A. Farrel研究了此種模式產生共振的條件並首次提出了表面等離激元(SurfacePlasmon,SP)的概念 。在納米技術成熟之後,表面電漿受到了人們極大的關注,從20世紀90年代起成為研究的熱點。它已經被套用於包括生物化學感測,光電子集成器件多個領域。基本原理 表面電漿(Surface Plasmons...
《飛秒等離激元相干控制與近場表征》可作為光學或微電子學等專業本科生的參考書籍或學習資料,也可作為雷射與物質相互作用、納米光子學以及光電子學等領域研究生和專業研究人員的參考書。圖書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引言 1.2 局域等離激元及其套用 1.2.1 增強太陽能電池轉化效率 1.2.2 增強感測器件靈敏度...
金屬納米周期結構具有非常特殊的表面等離激元共振(SPR)特性,是發展高通量、高靈敏生物晶片的理想基底。本項目設計加工圖案化納米周期結構,通過沉積金屬納米薄膜激發SPR,研究用於微陣列分析的、易集成、高靈敏生物晶片的新型製造方法。項目包含四個主要內容:①結構設計;②性質表征;③構建新型感測器件;④建立納米壓印...
《基於光纖微泡結構的LSPR線寬壓縮方法研究》是依託深圳大學,由王冠軍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項目摘要 針對金屬納米粒子的局域表面等離激元共振(LSPR)存在的線寬較寬、品質因子較低的關鍵問題,本項目擬研究基於光纖微泡(fiber bubble)頂部薄膜層結構形成的FP窄線寬微腔模式調製LSPR,實現LSPR納米感測器線寬...
3. 提出基於金屬表面等離激元的場增強新機制和套用。包括利用表面等離激元Tamm態實現場增強(Sci. Rep. 6, 39152, JOSAB 31, 2796,JOSAB 35, 1368)和L-形等離激元腔(Opt. Express 24, 3849)等,同時實驗上提出了利用金屬納維結構的表面等離激元共振作為感測器的方案(Appl. Phys. Lett. 107, 091104, ...
第2 章 石墨烯光電生物感測器023 2.1 簡介025 2.2 石墨烯電化學感測器025 2.2.1 石墨烯電化學感測器檢測原理025 2.2.2 石墨烯電化學感測器的套用027 2.3 石墨烯場效應電晶體感測器031 2.3.1 石墨烯場效應電晶體簡介031 2.3.2 石墨烯場效應電晶體感測器的套用032 2.4 石墨烯表面等離激元共振感測器...
8.2.2光纖SPR感測器製備方法 8.2.3光纖SPR感測表面修飾方法 8.3微結構光纖表面等離激元共振感測器設計 8.3.1光纖及毛細管SPR感測器設計 8.3.2光纖圖像SPR感測器 8.3.3多通道光纖陣列SPR感測器 8.3.4毛細管自補償SPR感測器 8.3.5智慧型手機SPR感測器 8.4微結構光纖表面等離激元共振感測器套用 8.4.1毛細管...
7倍。利用LB膜技術,在氣液界面組裝有序的二維抗體蛋白膜或抗體磷脂混合膜。探討了用SpA-磷脂混合膜作為抗體IgG誘導膜的可能性並使用化學修飾技術將合成的硬脂酸修飾到天然的SpA表面提高了成膜的穩定性。建立了基於表面等離激元共振原理的高靈敏度感測器系統。實現了對生物分子結合的實時,原位檢測。
(1)表面等離激元共振感測器的研製;(2)生物分子光功能化研究(3)納米生物感測器研究。主要貢獻 相關的工作發表在國際儀器方面的權威雜誌Rev. Scitif. Instru.上和國際一流雜誌Nano. Lett. 和Appl. Phys. Lett.上。近5年來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省、部級基金2項,參加國防重大基礎研究項目1項,近年來...
1.光通信、光感測器件與技術科技創新團隊 2. 基於量子相干輔助的表面等離激元共振磁力儀(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3. 負折射率材料新型光量子特性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 新型人工電磁介質的理論與套用研究(基礎研究子項目)5. 電磁介質中量子相干光學特性及其在光子學器件設計上的套用(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6. 新型...
4.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面向生物感測的表面等離激元Fano共振增強光微流雷射研究,項目號:11574228 5.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集成微納光耦合結構提高上轉換納米顆粒發光效率的研究,項目號:11674239 6.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基於光熱效應和雷射背向散射干涉的水中重金屬離子定量檢測技術研究...
3.1 等離激元共振效應基礎上的檢測原理 3.1.1 表面等離激元 3.1.2 等離激元共振效應基礎上的套用和檢測 3.2 表面增強拉曼散射檢測原理 3.2.1 拉曼散射 3.2.2 表面增強拉曼散射的原理和增強基底 3.2.3 表面增強拉曼散射的套用 3.3 金納米三角基礎上的超敏感感測檢測技術 3.3.1 金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