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技術與精準醫學

《納米技術與精準醫學》是2020年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納米技術與精準醫學
  • 作者:崔大祥
  • 出版時間:2020年
  •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 ISBN:9787313204783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納米技術與精準醫學》為“精準醫學出版工程·精準預防診斷系列”圖書之一。
  《納米技術與精準醫學》結合作者長期研究成果,圍繞納米精準醫學的前沿熱點方向,重點介紹了納米技術在精準醫學方面的研發現狀、發展趨勢與存在的挑戰,以期促進納米精準醫學的發展。具體內容涵蓋基於納米技術的核酸及蛋白質提取、分離、純化技術,基於納米技術的PCR檢測技術,納米效應基礎上的超敏感感測檢測技術,納米粒子標記的層析晶片技術,拉曼光譜在生物醫學中的套用,二維納米材料在腫瘤標誌物檢測中的套用,巨磁阻感測器及其在生物醫學領域的套用,基於納米技術的循環腫瘤細胞檢測,基於納米技術的ctDNA分離捕獲與定量檢測技術,活體原位生物合成納米簇探針多模態精準成像,數字全息顯微鏡技術用於細胞成像,納米孔測序技術,腫瘤手術邊界示蹤成像技術,基於原子力顯微鏡的單分子操縱及相關技術,基於納米探針的診療一體化技術,納米診療技術的臨床轉化,納米精準醫學面臨的挑戰與前景等。
  《納米技術與精準醫學》將為從事納米技術與精準醫學研究及套用的臨床及科研人員提供重要的指導。

圖書目錄

1 基於納米技術的核酸及蛋白質提取、分離、純化技術
1.1 納米粒子的製備及表征技術
1.1.1 納米粒子的製備
1.1.2 納卷粒子的表征技術
1.2 基於磁性納米粒子的核酸提取、分離、純化技術
1.2.1 磁分離的基本原理
1.2.2 用於生物分離的磁性納米粒子的特點
1.2.3 磁性納米粒子在核酸提取、分離與純化中的套用
1.3 納米粒子的標記與染色技術
1.3 半導體納米粒子的標記與染色技術
1.3.2 貴金屬納米粒子的標記與染色技術
1.3.3 複合型納米粒子的標記與染色技術
1.3.4 稀土螢光納米粒子的標記與染色技術
1.4 基於納米粒子的蛋白質標誌物分離技術
1.4.1 基於磁分離技術的蛋白質標誌物分離
1.4.2 基於微流控晶片技術的蛋白質標誌物分離
1.5 小結與展望
參考文獻
2 基於納米技術的PCR檢測技術
2.1 量子點的製備及表面功能化
2.1.1 量子點的製備
2.1.2 量子點的表面功能化
2.2 基於量子點螢光淬滅的定量PCR技術
2.2.1 實時螢光定量PCR技術
2.2.2 基於量子點螢光淬滅機制的定量PCR技術
2.3 數字PCR技術
2.3.1 數字PCR技術的原理及發展
2.3.2 數字PCR技術的分類
2.4 小結與展望
參考文獻
3 納米效應基礎上的超敏感感測檢測技術
3.1 等離激元共振效應基礎上的檢測原理
3.1.1 表面等離激元
3.1.2 等離激元共振效應基礎上的套用和檢測
3.2 表面增強拉曼散射檢測原理
3.2.1 拉曼散射
3.2.2 表面增強拉曼散射的原理和增強基底
3.2.3 表面增強拉曼散射的套用
3.3 金納米三角基礎上的超敏感感測檢測技術
3.3.1 金三角納米顆粒的製備和套用
3.3.2 金三角納米顆粒的超敏感感測檢測技術
3.3.3 三角形金屬納米結構感測特性的優點分析
3.4 空心銀微球基礎上的超敏感感測檢測技術
3.4.1 空心銀微球的合成及表征
3.4.2 空心銀微球超敏感感測檢測技術的表面增強拉曼散射套用
3.5 整體柱的加工製備及集成
3.5.1 基於整體柱的表面增強拉曼光譜檢測
3.5.2 整體柱的加工製備方法
3.6 納米感測技術及其在精準醫療臨床檢測中的套用
……
4 納米粒子標記的層析晶片技術
5 拉曼光譜及其在生物醫學中的套用
6 二維納米材料在腫瘤標誌物檢測中的套用
7 巨磁阻感測器及其在生物醫學中的套用
8 基於納米技術的循環腫瘤細胞檢測
9 基於納米技術的循環腫瘤DNA分離捕獲與定量檢測技術
10 活體原位生物合成納米簇探針多模態精準成像
11 數字全息顯微鏡技術在細胞成像中的套用
12 納米孔測序技術
13 腫瘤手術邊界示蹤成像技術
14 基於原子力顯微鏡的單分子操縱及相關技術
15 基於納米探針的診療一體化技術
16 納米診療技術的臨床轉化
17 納米精準醫學面臨酌挑戰與前景
縮略語
索引

作者簡介

  崔大祥,1967年出生。第四軍醫大學(現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軍醫大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專業博士,國家納米重點研發計畫項目首席科學家,上海交通大學轉化醫學研究院副院長、納米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所長、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儀器科學與工程系主任,上海智慧型診療儀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上海納米技術及套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講席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納米功能材料的製備與表征、基於納米效應的胃癌預警與早期診斷系統、智慧型回響的納米機器與感測器技術、智慧型回響的納米免疫治療與幹細胞治療技術等研究。2001-2004年在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科學促進學會從事博士後研究;20072008年在日本早稻田大學任訪問教授與客座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人選,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上海市技術發明獎一等獎等多項獎勵和榮譽。同時擔任中國抗癌協會納米腫瘤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精準與數字醫學專業委員會常委、精準醫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光學學會生物醫學光子學專業委員會常委、全國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Nano Biomedicine and Engineering雜誌主編。在Advanced Materials、ACS Nano、Nature Protocol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Cancer Research曲等國際知名期刊發表SCI收錄論文380多篇,論文被Science、Nature Nanotechnology、Chemical Reviews等期刊引用與評論,他引超過15000次。主編專著2部,參編專著8部。多次受邀在國際學術會議上作報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