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
出身行伍,一路升遷
蘇元春(1844—1908年),字子熙。
廣西永安人。其父蘇保德曾任
永安州團總,被
太平軍殺害。其兄蘇元璋為報父仇,於1855年加入
張高友領導的
天地會。12歲的蘇元春無依無靠,因偷竊遭官府捉拿,遂投奔蘇元璋而去。
1863年1月,
張高友在戰鬥中身亡,群龍無首,一盤散沙。時湖南巡撫
駱秉章命席保田募兵,蘇元春與長兄蘇元璋、堂弟
蘇元瑞即率百餘人投
湘軍席寶田部,蘇元春被任命為百夫長。
為剿滅
太平軍餘部,蘇氏兄弟隨席保田轉戰江西東南部。1864年12月22日,
太平天國乾王
洪仁玕、幼天王
洪天貴福在江西石城被俘,蘇元春因作戰勇敢擢升
管帶。後繼續在江西、廣東圍剿太平軍和天地會餘部,蘇元春戰功卓著,於1866年升任參將。
1867年,蘇元春奉命到貴州鎮壓
苗民起義,殺苗民領袖
張秀眉,相繼擢升副將、
總兵。1871年5月,蘇元春獲記名
提督,1878年奉調回湖南
永州駐防。
出關抗法,立功受獎
6月,蘇元春被任命為廣西
提督,統領在越南北圻的
桂軍。10月,蘇元春在尼村抗擊法軍,得清廷嘉獎,充任幫辦關外軍務。12月16日,蘇元春率部在紙作社伏擊法軍。1885年2月,法軍進占越南北圻重鎮
諒山,
潘鼎新不戰自潰,蘇元春率軍退回
憑祥。2月25日,法軍從
諒山北上,奪得
鎮南關後將其炸毀,揚長而去。
潘鼎新潰敗後,清廷命原
廣西提督馮子材幫辦廣西關外軍務。蘇元春協助主帥馮子材指揮戰鬥,團結陣前桂、湘、鄂、淮各軍,在關前隘(位於
鎮南關內10里處)構築長牆,分兵三路,擇險扼守,隨時準備迎擊來犯之敵。當法軍仗著優良裝備,從越南
文淵北上進犯
鎮南關,直逼關前隘時,清軍分路出擊,與法軍
短兵相接,血戰兩晝夜,斃敵上千,法軍主帥
尼格里率敗軍狼狽逃出關外。清軍如風掃殘雲,乘勝南下追擊,連戰皆捷,攻克文淵、
諒山諸城,取得了近代中國抗擊列強入侵戰爭中最重大的勝利,扭轉了戰局。蘇元春因功晉封三等
輕車都尉及額爾德額
巴圖魯稱號。後加銜兩級,並獲賞
太子少保、二等輕車都尉。
督辦邊防,興築工事
中法戰爭結束後,越南淪為法國
殖民地。與強國為鄰,清政府有如馬蜂蜇背,惶恐不安,遂命蘇元春以廣西提督兼任廣西邊防督辦。爾後18年,蘇元春統軍鎮守邊疆,分頭部署兵力,嚴加整頓,督飭操練。
為了便於軍事調度,蘇元春奉命將廣西提督府從柳州移至邊關龍州,修築了龍州城,並建兩個提督行署——
龍州城西北4000米處的
小連城(又名“小壘城”)和
憑祥東郊的
大連城,使之成為廣西全邊軍事指揮中心。
同時,蘇元春還修復被法軍轟毀的
鎮南關,之後又修水口、平而兩關,以振國門。並在千裡邊境線上修建165座炮台和碉台、109處關隘、66個關卡,構成龐大宏偉的軍事防禦體系,有“烏鴉飛不過,老鼠鑽不進”之稱。這些設施位於今
北海、
防城、
東興、
寧明、
憑祥、龍州、
大新、
靖西、
那坡等市縣沿邊地區,因其多以城牆相連,故有“
南疆小長城”之譽,2006年被定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本著分兵把守的原則,蘇元春將
防軍分為若干部分,分守邊防線:以
王孝祺、
唐景崧所部駐彬橋、水口關等地,拱衛龍州
大本營;以
陳嘉所部鎮守鎮南關,以
方友升、
蔣宗漢所部把守關前隘,是為中路;以
王德榜所部駐紮油隘,為守軍東路;以
馬盛治所部駐
平孟、龍邦各隘;以蔡簡宸駐紮百南、那坡,構成西路防軍;將
馮子材所部趕回欽廉(時屬廣東),守備當地海陸邊防。
蘇元春還以龍州為中心,沿邊境線修築軍用道路,並疏浚明江,通過官商合股形式組建邕龍車渡公司(旋更名“邕龍利濟局”),保障軍用物資運輸暢通,同時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在龍州創辦製造局、火藥局、軍裝局等,就地加工,以解決邊防軍需。進行軍事建設的同時,蘇元春還鼓勵邊防官兵將親屬遷往邊疆,撥款營造住房。這既可使親人團聚,又能解決邊疆開發所需勞動力問題。
蘇元春還在南疆開煤礦,增強邊疆經濟實力。加強對汛督辦工作,開闢貿易市場,以促進商品經濟流通。此外,他組織捐資設立同風書院,發展邊疆文教事業。
租廣州灣,廣受指責
廣西邊防建設工程結束後,蘇元春於1899年5月9日奉命進京覲見,受到在
紫禁城騎馬的禮遇。沉浸在殊榮之中的蘇元春,接著又奉命辦了一件窩囊事。
19世紀末,西方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領土的高潮。法國占領越南後,瞄準了華南。他們知道
廣州灣(今廣東湛江港)是個天然良港,便虎視眈眈,強行“租借”。正在京城的蘇元春,被任命為欽差大臣,與法國談判。
清政府一味滿足法國的野心,反覆強調“可了則了”。蘇元春暗喜,於1899年11月16日與法國簽訂《廣州灣租界條約》,將大好河山租借給法國,且租借地大大超出廣州灣範圍,面積達廣州灣的10多倍,租借期為99年。
廣州灣(今廣東省
湛江市前身,曾是法國殖民地)被租借,根子在清廷。但作為當事者,蘇元春被釘在恥辱柱上,遍遭唾罵,
有口難辯。1925年,
聞一多先生有感於七處國土被列強搶掠,比之於《
詩經·
邶風》中七子求母,在
美國紐約寫下催人淚下的《
七子之歌》。誦讀其中
如泣如訴的《廣州灣》篇,有良知的中國人都會指摘蘇元春。
鋃鐺入獄,客死異鄉
簽約租地,背上罵名後,蘇元春便一蹶不振,大禍臨頭了。
蘇元春在廣西任職時間太長了。為防
尾大不掉,清廷欲將其調
江南訓練新軍,後又與湖北
提督夏毓秀對調,均因當時廣西
會黨、
游勇洶湧澎湃,需要久歷戰陣的蘇元春彈壓,調動未成。
1902年,
王之春就任廣西巡撫後,與蘇元春不睦,便彈劾蘇元春“日久玩忽,侈然自大……通匪濟匪,弊難數舉,游匪之亂,蘇始釀之”。未幾,
御史周樹模亦劾蘇元春征剿會黨、游勇不力。於是,清廷諭令新任
兩廣總督岑春煊查辦蘇元春案。
岑春煊本與蘇元春有過節,在“縱兵殃民”的基礎上,奏蘇元春剋扣兵餉、題詩造反。蘇元春遂被革職,
鋃鐺入獄。
入獄後,蘇元春自我辯白申冤,還有不少人為之上書辯誣,清廷均未採納,僅將其死罪改為發配
新疆充軍。
蘇元春服刑期間,有人狀告岑春煊“冤屈能員”,清廷令新任
兩廣總督張人駿覆核,結果證明蘇元春系蒙冤受誣。1908年6月13日,已服役4年多的蘇元春獲釋,歸途中新病舊疾並發,醫治無效,死於
迪化(今
烏魯木齊)。1909年,清廷為蘇元春平反,開復原官,並將生平戰功付史館立傳。
蘇元春服刑時,年屆花甲,尚無子嗣,拜把兄弟
袁世凱送一婢女王氏給他為妻。蘇元春去世後,王氏攜未滿周歲的兒子蘇承賜扶柩歸葬於貴州
鎮遠羊坪(今
岑鞏縣新興城區對面羊坪蘇家坡上)。
清史稿本傳
蘇元春,字子熙,廣西永安人。父德保,以
廩生治鄉團,禦寇被害,州人建祠祀之。元春誓復仇,從
湘軍。同治初,隨席寶田援贛、皖、粵,累功至參將,假歸。六年,領中軍征黔苗,破荊竹園,賜號健勇巴圖魯。連克要隘,更號銳勇。八年,統右路軍,值思州苗犯鎮遠,復擊卻之,進復清江,擢總兵。黃飄之役,黃潤昌戰死,元春馳救,亦敗退,幹吏議。克施秉,復故官。九年,攻施洞,拔九股河,又改法什尚阿勇號。薄台拱,苗遁走,晉提督。明年,復
丹江、凱里,軍威益振,賞黃馬褂。以次下黃飄、白堡,驛道始通。逾歲,循清水而南,所至輒靡,惟烏鴉坡猶負固。復自東南破
張秀眉砦。殘苗將北走,黔軍遏之河乾。元春麾軍馳之,截寇為二,斬數千級,降三萬餘人,苗砦悉平。元春留頓其地,撫降眾。論功,予雲騎尉。全黔底定,賜頭品秩。光緒初,平六硐及
江華瑤,被賞賚。
十年,和議中變,法人大舉攻
桂軍。
潘鼎新薦其才,詔署
提督。遂率毅新軍駐谷松,取陸岸,鏖戰五晝夜。上嘉其勇,命佐鼎新軍,再予騎都尉。規紙作社,敵緣江築壘,夜將半,師設伏誘之,其左樹木幽深,元春隱兵其中,敵至,於是夾擊,大破虜。既而法人犯谷松,師連戰失利。敵毀
鎮南關,元春出隴窯御之,不克,退幕府。當是時,自南寧至桂林,居民大震。鼎新罷免,遂命主廣西軍事。十一年,法人寇西路,元春趨艽封截之,乃引去。俄攻關前隘,失三壘,元春亟馳救。詰朝,助子材扼中路,大捷,語具《子材傳》。長驅文淵,元春踵至,詗知敵據驅驢墟,乘其未整列逐之,敵奪門走,進扼觀音橋,而停戰詔下,諸軍分頓關內,元春駐憑祥,居中調度。和議成,授
提督,晉三等
輕車都尉,又改額爾德蒙額勇號。
還龍州,其南曰連城,號天險,建行台其上,暇輒取健兒練校之,授以兵法。西四十里即關,崇山相崟,一道中達。元春相形勝,築炮台百三十所,囑統將馬盛治鎮之。鑿險徑,辟市場,民、僮懽忭。復自關外達龍州,創建鐵路百餘里,增兵勇,設製造局,屹然為西南重鎮。加
太子少保,晉二等輕車都尉。二十五年,入覲,命赴廣州灣劃界。
前後鎮邊凡十九年,閱時久,師律漸弛,兵與盜合而為一,蔓滋廣。朝命
岑春煊督兩粵治之,御史周樹模劾元春尅餉縱寇,敕春煊按覆。春煊謂不斬元春無以嚴戎備,詔奪職逮訊。初,湘軍舊制,軍餉月資衣食外,餘存主將所備緩急,歲餘乃給之,名曰“存餉”。元春蒞邊,凡所設施,不足,移十二萬濟之。刑部擬以斬監候,獄急,元春請以應領公款十六萬備抵償。於是部再疏其狀,謂其父死難,例得減,詔戍新疆。
元春軀幹雄碩,不治生產,然輕財好士,能得人死力。嘗與法人接,獨持大體。金龍峒者,安平土州地,為中、越要隘,法將據之,與爭不決。而
游勇萬人恆出沒為法患,法莫能制。其總督入關來求助,元春悉召至資遣之,金龍七隘卒歸隸。法商李約德為寇所掠,總署慮啟釁,以屬元春。元春簡騶從詣山下,寇聞,送之出。時元春已積逋二十萬,或勸其請諸朝,元春嘆曰:“吾任邊事,致外人蹈絕險,尚敢欺朝廷要重利乎?”卒不可。法感其義,贈寶星。既入獄,年已六十矣,無子,幕士董(喬羽)左右之。法總統聞其狀,急電公使端貴等謀緩頰。(喬羽)喜,具以告,元春曰:“法,吾仇也。死則死耳,藉仇以乞生,是重辱也!君為我謝之。”居戍四年,御史李灼華疏其冤,事下
張人駿,廉得實,請釋歸,而已卒於迪化。貧無斂,新疆布政使
王樹枏為治其喪。宣統改元,復官,子承賜,戍所生。
人物舊址
墓地
蘇元春墓地,原位於廣西防城港那良鎮宮保嶺,建於公元1900年前後,墓地後有個小山,前面地勢平坦,坐北向南,墓地建築頗具規模、雄偉壯觀,墓碑高約1.5米,碑頂用金字形花崗石瓦屋面覆蓋,墳前有四根直徑約25厘米高約一丈的花崗石雕花鐫龍石住,占地約400平方米,墓地因年久失修,殘缺不全,但主體建築仍存原貌,是廣西防城港那良鎮尚存規模較大的清代建築物。
後從防城港遷於羊坪蘇家坡。蘇元春親孫蘇守乾,蘇元春愛妾王氏的丫環向青蘭親自證實,
岑鞏新興城區對面羊坪蘇家坡上的墓,是蘇元春的骨墓,並出土指骨一節,實物存岑鞏縣文物部門。該墓封堆用糯米、碎瓷片,石灰和桐油等一次攪拌製作,十分堅硬。
公館
蘇元春公館在
台江縣城北40公里的
施洞鎮。公館坐南朝北,面臨清水江,為三進三幢五間單檐懸山頂木結構建築,四周風火牆圍砌,牆內依次為院壩,前廳,
中堂,後院,天井。通面寬20.5米,進深76.6米,占地1557平方米。前門有數十級台階直達清水江。正門為條石門框,雙門合啟閉。前有天井,後有花園。蘇公館因年久失修,殘缺不全,但主體建築仍存原貌,是台江尚存規模較大的清代建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