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提督

廣西提督

廣西提督全稱提督廣西軍務總兵官,建制於順治八年,世稱“軍門”。是廣西全省最高軍事長官,武職從一品。順治十七年省,尋復故,駐柳州。順治十八年四月(1661年5月) 移駐梧州,十二月(1662年1月) 遷南寧,康熙十九年(1680年)七月移駐柳州,中法戰爭結束後於光緒十二年八月(1886年9月) 移駐龍州,三十二年七月(1906年)遷至南寧廣西提督年俸銀81.694兩,薪銀144兩,心紅銀200兩,蔬炭銀180兩,養廉銀2000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西提督
  • 全稱:提督廣西軍務總兵官
  • 時間:順治八年
  • 朝代:清代
廣西提督簡介,廣西提督蘇元春,簡介,生平,重要事跡,

廣西提督簡介

廣西提督職權為:統轄全省水陸軍務,包括本標兵及分防各營,節制省內各鎮(左江鎮,康熙元年改右翼總兵置。右江鎮,雍正二年改泗城副將置。柳慶鎮,嘉慶十二年置。光緒三十年省,移右江鎮駐柳州,左江鎮駐百色。宣統三年復移百色駐龍州)。光緒十二年廣西提督衙門移駐龍州後,兼統轄邊防軍。
廣西提督直接聽令於總督,還受廣西巡撫節制,對軍隊有管轄權而無調遣權。
註:
提督是明清武職官名。其制始於,但當時並非固定之職官名稱,不設員額,亦不常置。
大體上每省置提督軍務總兵官一員(福建設兩員,陸路、水師各一,另晚清加江北、長江水師二提督),簡稱提督,為一省綠營兵的最高長官,秩從一品,而仍受總督或巡撫節制。

廣西提督蘇元春

簡介

蘇元春中文名稱:蘇元春
廣西提督蘇元春戎裝廣西提督蘇元春戎裝
性別: 男
所屬年代: 清代
民族: 漢族
生卒年: 1844—1908
相關事件:中法戰爭
相關人物:馮子材

生平

蘇元春,字子熙,1844年2月8日生於蒙山鎮城北街,1908年病逝於烏魯木齊市,終年64歲。1863年,他19歲時,隨胞兄蘇元章投湘軍統領席寶田部,從此,走上軍旅生涯。1867年,席寶田告休,蘇元春接統中軍,開赴黔東,鎮壓苗民起義有功,授廣西提督

重要事跡

1884年,中法戰爭爆發,蘇元春率毅新軍駐越南之谷松。由於蘇元春抗法有功,被清朝廷任命為廣西關外軍事幫辦,時年四十歲。
1885年1月,侵略軍頭子波里糾集兩個旅團16000多兵力,發動諒山戰役。在馮子材蘇元春率領下,向侵略者發起進攻,激戰兩天兩夜,斃傷法軍2000多名,繳獲大批槍炮彈藥,取得了震驚中外的“鎮南關大捷”。取得中法戰爭的勝利。
1889年,蘇元春由於搞戰有功,獲清朝廷賞賜,晉封為二等輕車都尉,及額爾德蒙巴魯勇號,賞加太子少保銜。時年45歲。
中法戰爭結束後,蘇元春被清廷授以提督軍職督辦廣西邊防軍務10多年。統軍鎮守邊疆,分頭部署兵力,嚴加整頓,督飭操練。
為了便於軍事調度,蘇元春奉命將廣西提督府從柳州移至邊關龍州,修築了龍州城,並建兩個提督行署——龍州城西北4000米處的小連城(又名“小壘城”)和憑祥東郊的大連城,使之成為廣西全邊軍事指揮中心。
同時,蘇元春還修復被法軍轟毀的鎮南關,之後又修水口、平而兩關,以振國門。並在千裡邊境線上修建165座炮台和碉台、109處關隘、66個關卡,構成龐大宏偉的軍事防禦體系,有“烏鴉飛不過,老鼠鑽不進”之稱。這些設施位於今北海、防城、東興、寧明、憑祥、龍州、大新、靖西、那坡等市縣沿邊地區,因其多以城牆相連,故有“南疆小長城”之譽,2006年被定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本著分兵把守的原則,蘇元春防軍分為若干部分,分守邊防線:以王孝祺唐景崧所部駐彬橋、水口關等地,拱衛龍州大本營;以陳嘉所部鎮守鎮南關,以方友升、蔣宗漢所部把守關前隘,是為中路;以王德榜所部駐紮油隘,為守軍東路;以馬盛治所部駐平孟、龍邦各隘;以蔡簡宸駐紮百南、那坡,構成西路防軍;將馮子材所部撤回欽廉(時屬廣東),守備當地海陸邊防。
蘇元春還以龍州為中心,沿邊境線修築軍用道路,並疏浚明江,通過官商合股形式組建邕龍車渡公司(旋更名“邕龍利濟局”),保障軍用物資運輸暢通,同時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在龍州創辦製造局、火藥局、軍裝局等,就地加工,以解決邊防軍需。進行軍事建設的同時,蘇元春還鼓勵邊防官兵將親屬遷往邊疆,撥款營造住房。這既可使親人團聚,又能解決邊疆開發所需勞動力問題。
蘇元春還在南疆開煤礦,增強邊疆經濟實力。加強對汛督辦工作,開闢貿易市場,以促進商品經濟流通。此外,他組織捐資設立同風書院,發展邊疆文教事業。
蘇元春為保衛祖國邊疆作出了重大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