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軍

即防汛兵。《官場現形記》第十二回:“上司也曉得該處營汛兵力單弱,不足防禦,就委 胡華若 統帶六營防軍,前往剿捕。” 沈從文《從文自傳·辛亥革命的一課》:“但防軍組織分配稍微不同了,軍隊所用器械不同了,地方官長不同了。”參見“ 防汛兵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防軍
  • 讀音:fánɡ jūn
  • 解釋綠營兵外另行招募的軍隊
  • 出處:《官場現形記》
fánɡ jūn
防軍
清代在八旗兵,綠營兵外另行招募的軍隊.其士兵稱"勇",以示與原有的"兵"有別.乾隆,嘉慶時鎮壓農民和少數民族起義時,暫募勇營,事後隨即撤消.太平天國運動失敗後,清政府在各地以勇營駐防,始有防 軍的名稱.其餉較綠營較高.同治年間,在額兵內挑選士兵,提高餉銀,採用新式武器,加以訓練,叫做練軍,實際上也就是防軍.光緒中葉後,防軍,練軍改稱巡防隊.
地名:浙江省東陽市防軍鎮
清末駐防地方的勇營軍隊。清制, 向以八旗兵、綠營兵為經制之師,迨乾隆、嘉慶年間,凡遇較大之用兵,始招募勇丁,別自成營,以助征剿,事定旋撤。嘉慶、道光之時,已有將勇丁充補提、鎮標兵之舉,但無防軍之稱。太平天國運動爆發後,各省官紳多募勇自保。鹹豐二年(1852),清政府命曾國藩招募湖南練勇,定湘軍營哨之制,是為防軍營制之始。太平天國被鎮壓後,各省險要之處,皆以勇營留防,遂有防軍之名。舊日綠營形同虛設,且月餉不及防勇四分之一,升擢擁滯,益辭兵就勇,防軍日增,同治、光緒年間凡二十萬餘人,各省衛戍之責,遂專屬於防軍練勇。但防軍自恃鎮壓太平軍、捻軍有功, 將驕兵惰, 很快走向衰落,光緒中葉以後遂改為巡防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