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49年屬平原省濮陽專區觀城縣第三區,1953年屬山東省聊城專區觀朝縣,1956年劃歸山東范縣屬山東省范縣觀城區,1964年劃歸山東莘縣,1971年成立山東莘縣大張公社,1982年更名為山東莘縣大張家公社,1984年改山東莘縣大張家鄉,1987年設鎮。1997年,面積60餘平方千米,人口4.1萬,轄寨里、寨外、西倉、東倉、前倉、東大張、老窪張、道東、道西、安樓、郭馮海、後史樓、前史樓、雙廟、鄧東、鄧西、孫莊、蔣莊、李莊、紅廟、玉皇廟、馬莊、會河、車川口、西武莊、東武莊、西劉海、東劉海、韓廟、後夏溝、前夏溝、保東、保西、杜河、呂樓、東開、西開、陳莊、常莊、肖屯、張斯樓、北馬、南馬、錢莊、王莊寨、陳營、陳村47個村委會。
區域轄區
山東聊城市大張家鎮屬山東聊城市
莘縣轄鎮,位於山東聊城市莘縣縣境西南部,莘(縣)濮(陽)公路穿境,徒駭河穿過鎮境中部,東池乾渠自南向北由境內流過。轄寨里、寨外、西倉、東倉、前倉、東大張、老窪張、道東、道西、安樓、郭馮海、後史樓、前史樓、雙廟、鄧東、鄧西、孫莊、蔣莊、李莊、紅廟、玉皇廟、馬莊、會河、車川口、西武莊、東武莊、西劉海、東劉海、韓廟、後夏溝、前夏溝、保東、保西、杜河、呂樓、東開、西開、陳莊、常莊、肖屯、張斯樓、北馬、南馬、錢莊、王莊寨、陳營、陳村47個村委會。鎮農業以種養業為主。山東省特種鋼廠生產各種耐抗熱耐腐蝕
特種鋼,被國家機械電子部定為專業生產廠家,產品獲第36屆布魯塞爾尤利卡世界發明金牌獎。
該鎮區位資源優勢突出,油、氣、電、水、土地、勞動力豐富且價格低廉;金堤河、國家級引黃入魯彭樓工程穿境而過;地處兩省三縣之間,周邊市場巨大;交通便利、貨暢其流,緊靠超二級濮台路、臨冠路;該鎮有
中國移動、
中國聯通、中國電信微波通訊塔,通訊快捷方便;小城鎮建設已經初具規模,功能完備;社會秩序穩定,人民安居樂業,並連續五年榮獲山東省、聊城市“安全文明鄉鎮”稱號。
歷史景點
山東省大張家鎮馬陵之戰紀念館
馬陵之戰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最有影響、最為輝煌的經典戰例之一,發生在今山東省聊城市大張家鎮馬陵村一帶。據史書記載,古時這裡古丘遍地,溝壑縱橫,地形十分
複雜。《史記?魏世家》注引虞喜《志林》云:“山東濮州鄄城縣東北六十里,有馬陵,澗谷深峻,可以置伏。”虞喜是東晉人,其生活年代距馬陵之戰發生的時間僅600多年,他所描寫的馬陵地貌與馬陵之戰時的實際地貌更為接近。
戰國中期,魏攻韓,韓求救於齊,齊遂以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攻魏救韓,形成了齊魏兩國爭奪中原霸權的一場戰爭。在這場戰爭中,齊國孫臏創造性地運用和發展了孫子兵法中“避實擊虛”“攻其所必救”和“致人而不致於人”的戰略思想,實施“必攻不守”“營而離之,並卒而擊之”的戰略,設計逐日減灶示弱之假象,誘敵進入馬陵設伏戰場的策略,大敗魏軍,
龐涓自刎,魏太子被俘。此後,魏國由盛而衰,孫臏因善於用兵而名揚天下。
為紀念馬陵之戰,保護馬陵之戰古戰場遺址,2005年,於此修建了馬陵之戰紀念館。紀念館東瀕金堤河,西臨生態農業區,南依馬陵村,北靠馬陵道,風景秀麗,環境優美。紀念館坐北朝南,為一長方形獨立院落,南北長90米,東西寬60米,占地面積5400平方米。紀念館內立有“
孫臏龐涓馬陵之戰處”紀念碑和馬陵之戰紀念館建館紀念碑。大廳內有孫臏塑像,以及有關馬陵之戰的展板等,供遊人觀展憑弔。
中共冀魯豫(山東莘縣)分局舊址
中共冀魯豫(山東莘縣)分局舊址位於山東省聊城市莘縣大張家鎮紅廟村,是抗日戰爭中後期冀魯豫邊區黨委、中共冀魯豫(山東莘縣)分局所在地,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劉少奇、黃敬、楊得志、宋任窮、楊勇、蘇振華等同志都曾在這裡生活戰鬥過;冀魯豫邊區黨委依靠民眾,發動民眾,開展了民主民生運動,創造了抗戰時期貫徹民眾路線的典型經驗,至抗戰勝利前夕,邊區下轄12個軍分區、12個地委、12個專署,擁有人口近兩千萬,是當時全國最大也是唯一一個山東莘縣抗日根據地,被譽為“山東鋼鐵濮范觀、華北小延安”,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和新中國的解放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抗戰初期,時任黨的總書記張聞天就提出“得冀魯豫者得天下”,建國後陳雲副總理說:“新中國是從冀魯豫山東莘縣來的”,這是對冀魯豫邊區工作的最高評價。
舊址先後被山東省聊城市委黨校、山東省聊城市委宣傳部等單位確定為山東聊城市黨性教育的第二課堂,被山東省聊城市委確定為山東省聊城市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現場教學基地,是聊城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聊城市黨史教育基地、山東省關心下一代教育基地、山東省黨史教育基地。北平軍區原司令員李來柱將軍2013年11月為山東聊城莘縣紅廟村題詞:山東莘縣抗日戰爭模範村。截止目前,舊址已接待中央、山東省、聊城市、莘縣各級參觀團隊1600餘個,參觀人數20餘萬,成為黨員了解黨的歷史、加強黨性鍛鍊、開展黨性教育的重要陣地。2014年中共冀魯豫(山東莘縣)分局舊址成功加入西柏坡紅色旅遊聯盟;同年12月份山東聊城市莘縣大張家鎮紅廟村也被命名為山東省紅色旅遊特色村。2017年7月由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山東省文物局聯合對外公布了山東省第四批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的通知,山東省聊城市莘縣大張家鎮紅廟村被列為山東省歷史文化名村。
鄉鎮榮譽
山東省聊城市大張家鎮先後被授予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村鎮、全國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先進單位、山東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山東全省文明村鎮、山東全省平安山東建設先進基層單位、山東全省紀檢監察
信訪工作先進集體、山東全省計畫生育協會工作先進單位、山東全省"婚育新風進萬家"宣傳先進單位、聊城全市"五個好"鄉鎮黨委、聊城全市文明村鎮、聊城全市民營經濟明星鄉鎮、聊城全市招商引資明星鄉鎮、聊城全市農業結構調整明星鄉鎮、聊城全市信訪工作先進單位、聊城全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範鄉鎮、聊城全市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先進鄉鎮、聊城全市民營經濟十強鄉鎮等榮譽稱號。
經濟發展
現代農牧業
積極引導農民發展現代農牧業,實行標準化、規模化養殖,打造高效農業。重點發展了精品水果、大棚黃瓜、弓棚茄子、露地瓜菜四大主導產業,形成了前倉大棚黃瓜、西倉弓棚茄子、李莊露地西瓜等20多個高效農業專業村。流轉土地300畝、投資1000萬元的前倉高檔觀賞苗木現代化種植項目,實現了土地集約化經營。投資1500萬元的莘縣利忠養羊專業合作社,年存欄肉牛300頭、品種羊1500隻,已初具規模,正在延伸肉牛養殖。
民營經濟
山東省聊城市大張家鎮民營經濟發展迅猛,建有一處占地1500畝的工業園,入園企業享有封閉"漏斗"式管理、周到細緻的服務,形成了特鋼、編織、塑膠、麵粉、食品、化工等十幾個工業門類,是聊城全市民營經濟明星鄉鎮、聊城市
民營經濟十強鄉鎮。該鎮充分發揮地處油區的區位資源比較優勢,全力發展民營經濟,連續6年被授予聊城全市民營經濟明星鄉鎮、聊城市招商引資明星鄉鎮。全鎮共有民營企業200餘家,其中,投資過億元的企業5家,過千萬元的78家,累計固定資產投入達50億元,工業總產值45億元,形成了特鋼鑄鋼、塑膠編織、機械製造、塑膠管材生產、鈦材加工五大主導產業。2016年,完成國稅收入1731.5萬元,完成地稅收入3039.9萬元,財政收入254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2968元。
資源豐富
境內資源豐富,初步探明石油儲量3000多萬噸,天然氣儲量10億多立方米。該鎮有悠久的紅色文化資源、豐富的人文景觀、優美的自然風光,遊人到此可了解中共冀魯豫(山東莘縣)分局的革命歷史,瞻仰革命先烈,訪古馬陵之戰遺址,觀金堤河晨曉,覽油田風光。
人居環境
山東省聊城市大張家鎮聘請山東聊城建築設計院以山東省民營經濟強鎮為定位,高起點規劃設計了《山東聊城市大張家鎮2005-2020年城鎮建設總體規劃》,新城鎮區域面積達3平方公里,劃分了工業倉儲、居住生活、文化娛樂、行政辦公四個功能區域。積極採取措施搞好小城鎮建設,先後投入500多萬元安裝了自來水管道,鋪設了排水管道,改造了人行道,綠化了鎮駐地大街,安裝了80盞路燈,實現了小城鎮淨化、綠化、美化、亮化的整體目標。
山東省徒駭河濕地公園西岸新修公路5.2千米,栽植法桐3120棵,實現了道路的綠化、美化和硬化;投資1000萬元,流轉土地1240畝,建設了古櫻路綠化帶。道士路社區、金裕夢想家園、山東永順花園居住小區正在穩步推進,逐步形成了以鎮駐地為中心的千戶社區,逐步形成以鎮中心街和振興路為十字形主框架的五橫四縱一環的城鎮格局。
社會事業
山東聊城市大張家鎮先後投入300多萬元新建了鎮中心國中實驗樓和教學樓;投資350萬元、容納600人的中心幼稚園教學樓已投入使用,實現了全鎮義務教育和學前教育的規範化,教學成績名列山東聊城市莘縣前茅。投資50萬元,新建便民服務中心1處,實現了部門聯合辦公,為民眾提供了便捷服務。率先在山東省聊城市莘縣實現了村村通電話、公路、有線電視,完成村村通自來水工程。完善村級監控平台監控平台1個,在山東全省率先實現了視頻監控無縫隙全覆蓋的常態化運行。組建了 專業巡防隊伍,開展常態化綜治大巡防,有力地維護了山東省農村社會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