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集鎮(山東省聊城市江北水城旅遊渡假區下轄鎮)

於集鎮(山東省聊城市江北水城旅遊渡假區下轄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於集鎮位於江北水城旅遊度假區、陽穀、東阿三縣區交界處,屬革命老區和引黃入衛沉沙池區,地處山東省聊城市南部,胡錦濤總書記曾至於集鎮視察三農問題,現題“世紀潮”石碑一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於集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地理位置:引黃上游
  • 建築面積:8059m
位置,下轄,歷史,景點,王廟,無名山,教育,基礎設施,經濟,河流,

位置

於集鎮
於集鎮位於江北水城旅遊度假區陽穀東阿三縣區交界處,屬革命老區和引黃入衛沉沙池區,地處山東省聊城市南郊,鎮域面積70平方公里,轄53個行政村,4.1萬人,5.2萬畝耕地。2003年12月13日,胡錦濤總書記到於集鎮視察三農問題時,對該鎮因地制宜搞調整、全力促進農民增收的做法給予了充分肯定。先後被授予“山東省信訪工作先進單位”、“聊城市文明鄉鎮”、“聊城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範鄉鎮”、“聊城市發展民營經濟明星鄉鎮”、“聊城市招商引資明星鄉鎮”、“聊城市農業結構調整明星鄉鎮”“聊城市農田水利建設先進鄉鎮”等多項榮譽稱號。
於集鎮在中國位置於集鎮在中國位置

下轄

林廟村
王莊村
東靖村
西靖村
劉子元村
劉池子村
郭老虎村
姚集村
刁海村
李海村
董莊村
連海村
韓莊村
前高村
席廟村
付莊村
於集村
東白村
趙莊村
牛莊村
藺皋村
西太平村
魏莊村
任寨村
劉皋村
東太平村
東杜村
中西杜村
姚於村
祝柴村
王寨村
裴寨村
後高村
孫堂村
梁莊村
郭莊村
閆莊村
衣莊村
陳莊村
徐莊村
姜官屯村
南郭村
金呂村
沙店集村
邢莊村
李古泉村
冷莊村
前白村
鹽屯村
牟莊村
白堌堆村
梁堂村

歷史

1999年12月撤鄉設鎮。
1950年9月,成立於集鎮公社,1984年7月成立於集鄉,

景點

王廟

王廟位於西董村的正南,曾名王官寺、王官鎮、梁王城,為梁王城舊址,系唐朝後五代時梁王朱溫所建,距今已有數千年歷史。
古梁王城有四門四寺:東門為胥寺、西門為高寺、南門為趙寺、北門為清涼寺(在沙店集村,也叫青龍寺,青龍鎮,是宋朝一百單八鎮之一),四門相距5公里。
王廟[1]寺院舊址座北朝南,南北約80米,東西約140米,總面積約12000㎡。在1937年以前有72會神,古寺院並列分為五部分:
▪ 玉皇閣(亦稱玉皇皋)。為重檐高翹,斗拱承托的二層樓閣,樓三面環廊,南面有石柱凸棚相連。下層正中是玉皇大帝塑像,兩旁為十二師塑像,上層為三清塑像。閣前有兩道山門。第一山門內有四大天王塑像。院裡偏東有城隍廟一座,廟後有鐘樓一座,懸有大鐘一口。在路西與城隍廟相對為土地廟。第二山門內有青龍、白虎塑像。在二山門院裡路東有香池一座。在玉皇閣後面有奶奶廟一座。
▪ 大雄寶殿(亦稱佛爺殿)是明朝萬曆19年(公元1591年)重修,此碑尚存。為飛檐翹角、斗拱承托的古代建築。殿內中間有如來佛塑像,佛主頭上有萬仙人子。兩旁為十八羅漢塑像。佛爺殿前有兩道山門:第一山門內有四大金剛塑像。院裡路東、路西各有喇嘛僧廟1座。第二山門內有千手千眼塑像。佛爺殿後有二層樓一座,為和尚住房。
▪ 天齊殿。是明朝萬曆九年(公元1581年)重修(此碑尚在)。殿中有天齊塑像(即黃飛虎像,是陰間的皇帝,為逍遙王)。殿前有一道山門,門前有哼哈二將塑像。第一山門院內路西有姑娘廟一座,路東有石碑數通。二門為普通門,院裡即天齊殿前東西為兩座閻王殿各五間,殿內有十殿閻君塑像,並有形像逼真,神態各異的泥塑。如:鋸解惡人、油炸壞人、過金銀橋,開膛挖心等塑像。閻王殿內牆壁上,四周繪畫著全車楊家將,從歸宋到征西。天齊殿後有娃娃殿一座,殿內有觀音菩薩塑像,菩薩坐檯上塑有形態逼真的泥娃娃數百個。
▪ 聖人殿(亦稱大成殿、文廟,此殿尚在)(原樣是出廈的,前面是木格板隔)。殿內中間有孔子塑像,兩旁有顏回,曾參、子思、孟柯四個塑像。殿前有並列石碑四通,並建有碑樓。
▪ 龍王廟。王廟東臨黃河,在此修建龍王廟以鎮之,發生旱災時也向龍王求雨。廟內有龍王塑像,廟前有東西配房。
另外,寺院南有大廣場,有戲樓一座,戲樓前檐有“海市蜃樓”四個大字,舞台上方懸掛清朝任克溥寫的“遏雲”匾額。馗星樓位於戲樓西北60米。樓內有右手執筆,左手提斗的“鐘馗”塑像。西有萬神坑。王官廟是當時方圓百里內面積最大,塑像最多的寺廟。每年農曆三月二十八日是廟會,北至德州,東至泰安,南至梁山斑鳩店,西至館陶等地客商雲集王廟,是當時重要的經濟文化交流中心。
王廟的大部分建築已在解放初期和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拆除。現僅存聖人殿一座,屋脊上精美的淺浮雕依然栩栩如生,清晰可見,屋頂有一部分已經損壞。1951年拆除玉皇閣,其磚與木料修建於集區公社;碑石大部分被運至牛王村西南部四新河修建水利大閘一座;東阿縣趙寺村運走部分石碑;西董村某商鋪的倉庫牆根內還存有部分石碑;聖人殿前僅殘留五通石碑。於集鎮是革命老區,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文化內涵,王廟就是其中的重要標誌。結合王廟社區開發建設,修復王廟,對於提升本地區形象,凝聚民心,增強對外吸引力等方面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西董村東部是黃河,北宋仁宗年間,因黃河常在此決口,故又增修龍王廟鎮之,發生旱災時,官民也在此求雨。廟內戲樓前檐有“海市蜃樓”四個大字,舞台上方懸掛清代朝廷命官任克溥書寫的“遏雲”匾額。當時王廟是聊城一帶方圓近百裡面積最大、塑像最多的寺院。每年農曆三月二十八日,前來趕赴廟會、進香拜神的人們絡繹不絕。
王廟大部分建築已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被拆除,八十年代因南部修建沉沙池大量石碑被毀壞敲碎運至當地被用作建築材料,現僅存聖人殿一座和石碑三十餘通﹐深埋地下石碑數量未知,希望考古工作者早日發掘維護。

無名山

無名山位於連海村後綠色原野上。舊時萬頃碧波中,一巨型青石突兀而立,如天外飛來。這就是民間傳說中的“無名山”。
據當地老人回憶,在50年多前,“無名山”高約兩米,周圍二、三人合摟不過來,後來不斷下陷。今天地表能看到的無名山,僅是一塊重約百多公斤的青石。“山不在高,有仙則靈。”無名山雖小,但有一段動人的傳說流傳至今。
傳清康熙年間,朝中一位大臣名任克溥,山東聊城人。任克溥有一副愛民心腸,視百姓為父母,為人清正耿直。康熙十八年(1679年),任克溥被除職回鄉。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山東一帶洪水泛濫,良田被水淹沒,莊稼顆粒無收,老百姓衣不蔽體,食不果腹,許多人背井離鄉,四處逃難。然而官府無視災民苦難,依然強徵稅賦,稍有怠慢,便遭酷刑毒打,一時民怨四起。睹此情景,任克溥對百姓寄予了深深地同情。
這年夏天,康熙皇帝駕舟南巡,途經聊城。任克溥聞知,遂悄悄將一塊巨石安放於連海村後,並在周圍百姓中傳播民謠:“無名山占地千頃,牛耳窪萬年不乾。”民謠很快傳到康熙耳中,康熙帝便召見賦閒在家的任克溥問明究竟。為救百姓於水火,任克溥便將聊城百姓遭受水害之苦、民不聊生的真情一一陳述於康熙。康熙帝立即頒詔免除了山東一帶的皇糧賦稅,使百姓幸免於難。
後來,人們以為是無名山給老百姓帶來了吉祥,便把無名山當作神靈予以供奉,乞求祛病消災、賜福保佑。民國期間,無名山香火鼎盛,前來供奉朝拜者絡繹不絕。1960年代“文革”時期,各地破除封建迷信、拆掉寺廟佛塔,曾有人組織民工在無名山下深挖10餘米,仍未見根底。據分析,無名山可能是古代的巨大山石。由於歷代洪水泛濫淤積,滄海桑田,人們今天所見的,僅為地表的一小段青石而已。

教育

於集鎮中學原名於集鎮第一中學,始建於1971年,是一所具有30多年輝煌歷史的老校,其中由董梁中國國學大師參與創辦~於集是中國著名經濟學家董紅陽的故鄉。它地處於集鎮政府駐地東首,學校占地面積26640m,校舍建築面積8059m,生均12m,操場占地面積3990m,現有18個教學班,在校生670人,是一所區級規範化學校。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82人,專任教師69人,其中本科學歷教師50人以上,學歷達標率100%。學校教學設施和生活服務設施齊全,新建了容納24個教學班的教學樓和科技樓,配有先進的微機室、語音室、實驗室、音樂室、美術室、圖書室、閱覽室等功能教室。圖書室藏書18000餘冊,文體設施、器材先進齊全。
學校一貫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辦學宗旨,始終把握“規範加特色”的辦學理念。先後被評為“特級校園經濟學校”、“區、市級文明單位”、“電教示範學校”、“電教工作先進單位”、“職教先進單位”、“聊城市德育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並被指定為“國防教育基地
”。
多年來,於集鎮中學全體教職員工兢兢業業、努力工作,為國家輸送了一批又一批的優秀人才,他們正在各行各業為國家奉獻著自己的光和熱。
在教育改革蓬勃發展的今天,於集鎮中學以她光榮的歷史、輝煌的業績、一流的質量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認可和讚譽。她正以嶄新的姿態,踏著堅實的步伐,昂首闊步走向美好的明天。
於集第二中心幼稚園座落在於集第二中心國小院內,環境幽雅,場地開闊,是幼兒生活生長的美好天地。本園於2006年9月正式招生,招生範圍為服務區內的3—5周歲兒童。園內有教室6間,辦公室1間,配有開發學生智力的玩具若干宗,遊樂場有滑梯轉椅等玩具。園內有大、中班兩個班,大班為學前一年兒童28人,中班為3—4周歲的適齡兒童18人,總計46人。現有專職幼兒教師3人,為專科學歷,學歷達標率為100%。

基礎設施

農業農業
於集鎮交通條件優越,基礎設施齊全。距京九鐵路、濟邯鐵路、濟聊館高速公路乘車只有十分鐘路程,1小時上天(經100公路高速公路至濟南國際機場),4小時下海(經400公里高速公司至青島港),4小時進京、26小時達香港(經京九鐵路)。轄區位於引黃上游,水利條件優越,地下優質煤、天然氣和礦泉水的貯藏量極為豐富。3150KVA變電站、5000門程控電話的裝機容量、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的通訊站以及金融文都衛生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

經濟

於集鎮以蔬菜畜牧水產林果為主的農業支柱產業可提供豐富的農產品資源。越冬蔬菜面積3萬畝,大牲畜存欄1萬餘頭,水產養殖3000畝,凱特杏中華壽桃、黑紅提葡萄等優質果品栽植5000餘畝。尤以“江北小油菜第一鎮”聞名北方各大城市。鎮龍頭民營企業----昌魯公司以生產草坪割草機、小拖主機、汽拖配件為主,年銷售收入一億元以上,是國家大型二級企業。鎮辦民營工業園一期規劃1000畝,水、電、路設施齊全,入園企業已有8家,投資額8000餘萬元。
麥收麥收
越冬蔬菜是於集鎮農民的主要經濟支柱,種植面積已達3.5萬畝之多。尤以“江北小油菜第一鎮”聞名北方各大城市。主要種植菠菜油菜青梗菜香菜等綠葉蔬菜品種。現還在積極發展一些蔬菜新品種。每年的11月中旬至來年的清明節前。全國各地的蔬菜收購商雲集於此。
西瓜在於集鎮的種植面積也非常大。種植的品種主要有京欣,無籽,黑皮等西瓜。清明前後開始種植,5月中旬開始採收。另外,於集鎮還種有棉花玉米小麥等農作物。是聊城較有名氣的種植大鎮。

河流

東臨一條美麗的河流“四新河”,它靜靜地自南向北涓涓流至聊城橡膠大壩;該河流的起源已無從知曉,只知已經養育數輩聊城兒女,每當春秋灌溉田間急需大量用水之際,黃河水便會通過四新河流淌至周邊各地彎彎曲曲綿延數百公里,輕輕鬆鬆解決了灌溉問題,為經濟增收奠定了堅實基礎。
南臨沉沙池,為水利於堵提供了保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