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產生由來
原子序數
預測性
排序方式
意義
功能
化學元素周期表 - 記憶技巧
元素表順口溜
元素周期表
化學元素圖冊
我是氫,我最輕,火箭靠我運衛星;
我是氦,我無賴,得失電子我最菜;
我是鋰,密度低,遇水遇酸把泡起;
我是鈹,耍賴皮,雖是金屬難電離;
我是硼,有點紅,論起電子我很窮;
我是碳,反應慢,既能成鏈又成環;
我是氮,我阻燃,加氫可以合成氨;
我是氧,不用想,離開我就憋得慌;
我是氟,最惡毒,搶個電子就滿足;
我是氖,也不賴,通電紅光放出來;
我是鈉,脾氣大,遇酸遇水就火大;
我是鎂,最愛美,攝影煙花放光輝;
我是鋁,常溫里,濃硫酸里把澡洗;
我是矽,色黑灰,信息元件把我堆;
我是磷,害人精,劇毒列表有我名;
我是硫,來歷久,沉澱金屬最拿手;
我是氯,色黃綠,金屬電子我搶去;
我是氬,活性差,霓虹紫光我來發;
我是鉀,把火加,超氧化物來當家;
我是鈣,身體愛,骨頭牙齒我都在;
我是鈧,耐溫廣,高溫合金我來幫;
我是鈦,過渡來,太空梭我來蓋;
我是釩,酸鹼煩,如虎添翼鋼加釩;
我是鉻,正六鉻,酒精過來變綠色;
我是錳,價態多,七氧化物爆炸猛;
我是鐵,用途廣,不鏽鋼喊我叫爺;
我是鈷,藍色母,癌症要用六十鈷;
我是鎳,無銹鐵,鎳鈦合金能記憶;
我是銅,色紫紅,投入硝酸氣棕紅;
我是鋅,人必需,體內我立大功勳;
我是鎵,易熔化,六十七鎵是奇葩;
我是鍺,可晶格,紅外視窗能當殼;
我是砷,顏色深,三價元素奪你魂;
我是硒,補人體,口服液里有玄機;
我是溴,揮發臭,液態非金我來秀;
我是氪,保護氣,通電就顯橘紅色;
我是銣,鹼金屬,沾水煙花鉀不如;
化學元素
化學元素圖冊
我是鍶,天青石,八十七鍶幫醫生;
我是釔,難分離,我在特種合金里;
我是鋯,熔點高,石頭裡面很多鋯;
我是鈮,能吸氣,網路讓我當NB;
我是鉬,像石墨,提高再結晶溫度;
我是鎝,能放射,地殼裡面我沒得;
我是碘,升華煙,遇到澱粉藍點點;
我是銫,金黃色,入水爆炸容器破;
我是鎢,高溫度,其他金屬早嗚呼;
我是金,很穩定,扔進王水影無形;
我是汞,有劇毒,液態金屬我為獨;
我是鈾,濃縮後,造核子彈我最牛;
我是銦,軟如金,輕微放射宜小心;
我是鉈,能脫髮,投毒出名看清華;
我是鉛,能儲電,子彈頭裡也出現;
氫鋰鈉鉀銣銫鍅——請李娜加入私訪
鈹鎂鈣鍶鋇鐳 ——媲美蓋茨被雷
硼鋁鎵銦鉈 ——碰女嫁音他
碳矽鍺錫鉛 ——探歸者西遷
氮磷砷銻鉍 ——蛋臨身體閉
氧硫硒碲釙 ——養牛西蹄撲
氟氯溴碘砹 ——父女繡點愛
(0族)
氦氖氬氪氙氡 ——害耐亞克先動
一家請驢腳拿銀,(一價氫氯鉀鈉銀)
二家羊蓋美背心。(二價氧鈣鎂鋇鋅)
一價氫氯鉀鈉銀 二價氧鈣鋇鎂鋅
三鋁四矽五價磷 二三鐵、二四碳
一至五價都有氮 銅汞二價最常見
正一銅氫鉀鈉銀 正二銅鎂鈣鋇鋅
三鋁四矽四六硫 二四五氮三五磷
一五七氯二三鐵 二四六七錳為正
碳有正四與正二 再把負價牢記心
負一溴碘與氟氯 負二氧硫三氮磷
故事記憶法
根據一個小故事來背誦
侵害
從前,有一個富裕人家,用鯉魚皮捧碳,煮熟雞蛋供養著有福氣的奶媽,這家有個很美麗的女兒,叫桂林,不過她有兩顆綠色的大門牙(哇,太恐怖了吧),後來只能嫁給了一個叫康太的反革命。剛嫁入門的那天,就被小姑子號稱“鐵姑”狠狠地捏了一把,新娘一生氣,當時就休克了。
這下不得了,娘家要上告了。鐵姑的老爸和她的哥哥夜入縣太爺府,把大印假偷走一直往西跑,跑到一個仙人住的地方。
這裡風景優美:彩色貝殼藍藍的河,一隻烏鴉用一縷長長的白巾牽來一隻鵝 ,因為它們不喜歡冬天,所以要去南方,一路上還相互提醒:南方多雨,要注意防雷啊。
在來把這個故事濃縮一下:
第一周期:
氫 氦 ---- 侵害
第二周期:
鋰 鈹 硼 碳 氮 氧 氟 氖 ---- 鯉皮捧碳 蛋養福奶
第三周期:
鈉 鎂 鋁 矽 磷 硫 氯 氬 ---- 那美女桂林留綠牙(那美女鬼 流露綠牙)(那美女歸你)
第四周期:
鉀 鈣 鈧 鈦 釩 鉻 錳 ---- 嫁改康太反革命
鐵 鈷 鎳 銅 鋅 鎵 鍺 ---- 鐵姑捏痛新嫁者
砷 硒 溴 氪 ---- 生氣 休克
第五周期:
銣 鍶 釔 鋯 鈮 ---- 如此一告你
鉬 鎝 釕 ---- 不得了
銠 鈀 銀 鎘 銦 錫 銻 ---- 老把銀哥印西堤
碲 碘 氙 ---- 地點仙
第六周期:
銫 鋇 鑭 鉿 ----(彩)色貝(殼)藍(色)河
鉭 鎢 錸 鋨 ---- 但(見)烏(鴉)(引)來鵝
銥 鉑 金 汞 鉈 鉛 ---- 一白巾 供它牽
鉍 釙 砹 氡 ---- 必不愛冬(天)
第七周期
:鍅 鐳 錒 ---- 防雷啊!
國中常用元素:氫 氦 鋰 鈹 硼 碳 氮 氧 氟 氖 鈉 鎂 鋁 矽 磷 硫 氯 氬 鉀 鈣
(侵害臉皮盆,碳蛋養膚奶,那美女鬼人,牛肉要加鈣)
溶解性口訣
鉀鈉銨鹽溶 (鉀鹽鈉鹽銨鹽都溶於水和酸)
硝酸鹽相同 (硝酸鹽同上)
鉀鈉鈣和鋇 (氫氧化鉀 氫氧化鈉 氫氧化鈣 氫氧化鋇)
溶鹼有四種 (上面四種是可溶性的鹼)
氯除銀亞汞 (鹽酸鹽除了銀亞汞其他都溶)
硫酸除鉛鋇 (硫酸鹽除了鉛和鋇其他都溶)
(請注意,溶解性口訣中,所謂的溶解範圍只在初、高中的課本範圍內適用,也有一部分鉀、鈉、銨鹽,硝酸鹽,氯化物,硫酸鹽難溶而不在口訣中,除上述四種鹼外,也有其他可溶的氫氧化物。)
化學元素周期表
元素名稱 | 發現者 | |||
1 | H | 1.00794(7) | 1766年,英國貴族亨利.卡文迪西(1731-1810)發現 | |
2 | He | 4.002602(2) | 1868年,法國天文學家讓遜(1824-1907)和英國天文學家諾曼.洛克爾(1836-1920)利用太陽光譜發現。 | |
3 | Li | 6.941(2) | 1817年,瑞典人約翰.歐格思.阿弗韋森 (1792-1841) 在分析葉長石時發現 | |
4 | Be | 9.012182(3) | 1798年,法國人路易.尼古拉斯.沃克朗 (1763-1829)在分析綠柱石時發現 | |
5 | B | 10.811(7) | 1808年,法國人約瑟夫.路易.呂薩克 (1788-1850)與法國人路易士.泰納爾 (1777-1857)合作發現,而英國化學家戴維只不過遲了9天發表 | |
6 | C | 12.011 | 古人發現 1796年,英國籍化學家史密森.特南特 (1761-1815)發現鑽石由碳原子組成 | |
7 | N | 14.007 | 1772年,瑞典化學家卡爾.威廉.舍勒和法國化學家拉瓦節和蘇格蘭化學家丹尼爾.盧瑟福 (1749-1819) 同時發現氮氣 | |
8 | O | 15.999 | 1771年,英國普利斯特里和瑞典舍勒發現;中國古代科學家馬和發現(有爭議) | |
9 | F | 18.998 | 1786年化學家預言氟元素存在,1886年由法國化學家莫瓦桑用電解法製得氟氣而證實 | |
10 | Ne | 20.17 | 1898年,英國化學家萊姆塞和瑞利發現 | |
11 | Na | 22.9898 | 1807年,英國化學家戴維發現並用電解法製得 | |
12 | Mg | 24.305 | 1808年,英國化學家戴維發現並用電解法製得 | |
13 | Al | 26.982 | 1825年,丹麥H.C.奧斯特用無水氯化鋁與鉀汞齊作用,蒸發掉汞後製得 | |
14 | Si | 28.085 | 1823年,瑞典化學家貝采尼烏斯發現它為一種元素 | |
15 | P | 30.974 | 1669年,德國人波蘭特通過蒸發尿液發現 | |
16 | S | 32.06 | 古人發現(法國拉瓦錫確定它為一種元素) | |
17 | Cl | 35.453 | 1774年,瑞典化學家舍勒發現氯氣,1810年英國戴維指出它是一種元素 | |
18 | Ar | 39.94 | 1894年,英國化學家瑞利和萊姆塞發現 | |
19 | K | 39.098 | 1807年,英國化學家戴維發現並用電解法製得 | |
20 | Ca | 40.08 | 1808年,英國化學家戴維發現並用電解法製得 | |
21 | Sc | 44.956 | 1879年,瑞典人尼爾遜發現 | |
22 | Ti | 47.9 | 1791年,英國人馬克.格列戈爾從礦石中發現 | |
23 | V | 50.94 | 1831年,瑞典瑟夫斯特木研究黃鉛礦時發現,1867年英國羅斯特首次製得金屬釩 | |
24 | Cr | 51.996 | 1797年,法國路易.尼古拉.沃克蘭在分析鉻鉛礦時發現 | |
25 | Mn | 54.938 | 1774年,瑞典舍勒從軟錳礦中發現 | |
26 | Fe | 55.845 | 古人發現 | |
27 | Co | 58.9332 | 1735年,布蘭特發現 | |
28 | Ni | 58.69 | 中國古人發現並使用。1751年,瑞典礦物學家克朗斯塔特首先認為它是一種元素 | |
29 | Cu | 63.54 | 古人發現 | |
30 | Zn | 65.38 | 中國古人發現 | |
31 | Ga | 69.72 | 1875年,法國布瓦博德朗研究閃鋅礦時發現 | |
32 | Ge | 72.5 | 1885年,德國溫克萊爾發現 | |
33 | As | 74.922 | ||
34 | Se | 78.9 | 1817年,瑞典貝采尼烏斯發現 | |
35 | Br | 79.904 | 1824年,法國巴里阿爾發現 | |
36 | Kr | 83.8 | 1898年,英國萊姆塞和瑞利發現 | |
37 | Rb | 85.467 | 1860年,德國本生與基爾霍夫利用光譜分析發現 | |
38 | Sr | 87.62 | 1808年,英國化學家戴維發現並用電解法製得 | |
39 | Y | 88.906 | 1789年,德國克拉普魯特發現 | |
40 | Zr | 91.22 | 1789年,德國化學家克拉普羅斯在鋯石中發現 | |
41 | Nb | 92.9064 | 1801年,英國化學家哈契特發現 | |
42 | Mo | 95.94 | 1778年,瑞典舍勒發現,1883年瑞典人蓋爾姆最早製得 | |
43 | Tc | 鎝* | 97.907 | |
44 | Ru | 161.0 | 1827年,俄國奧贊在鉑礦中發現,1844年俄國克勞斯在烏金礦中也發現它並確認為一種新元素 | |
45 | Rh | 102.906 | 1803年,英國沃拉斯頓從粗鉑中發現並分離出 | |
46 | Pd | 106.42 | 1803年,英國沃拉斯頓從粗鉑中發現並分離出 | |
47 | Ag | 107.868 | 古人發現 | |
48 | Cd | 112.41 | 1817年,F.施特羅邁爾從碳酸鋅中發現 | |
49 | In | 114.82 | 1863年,德國里希特和萊克斯利用光譜分析發現 | |
50 | Sn | 118.6 | 古人發現 | |
51 | Sb | 121.7 | 古人發現 | |
52 | Te | 127.6 | 1782年,F.J.米勒.賴興施泰因在含金礦石中發現 | |
53 | I | 126.905 | 1814年,法國庫瓦特瓦(1777-1838)發現,後由英國戴維和法國蓋.呂薩克研究確認為一種新元素 | |
54 | Xe | 131.3 | 1898年,英國拉姆塞和瑞利發現 | |
55 | Cs | 132.905 | 1860年,德國本生和基爾霍夫利用光譜分析發現 | |
56 | Ba | 137.33 | 1808年,英國化學家戴維發現並製得 | |
57~71 | La~Lu | |||
57 | La | 138.9 | 1839年,瑞典莫山吉爾 (1797-1858)從粗硝酸鈰中發現 | |
58 | Ce | 140.1 | 1803年,瑞典貝采尼烏斯、德國克拉普羅特、瑞典希新格分別發現 | |
59 | Pr | 140.9 | 1885年,奧地利威斯巴 (1858-1929)拔從鐠釹混和物中分離出玫瑰紅的釹鹽和綠色的鐠鹽而發現 | |
60 | Nd | 144.2 | 1885年,同上 | |
61 | Pm | (147) | 1945年,美國馬林斯基、格倫德寧和科里寧從原子反應堆鈾裂變產物中發現並分離出 | |
62 | Sm | 150.3 | 1879年,法國布瓦博德朗發現 | |
63 | Eu | 151.96 | 1896年,法國德馬爾蓋發現 | |
64 | Gd | 157.25 | ||
65 | Tb | 158.9 | 1843年,瑞典莫桑德爾發現,1877年正式命名 | |
66 | Dy | 162.5 | 1886年,法國布瓦博德朗發現,1906年法國於爾班製得較純淨的鏑 | |
67 | Ho | 164.9 | 1879年,瑞典克萊夫從鉺土中分離出並發現 | |
68 | Er | 167.2 | 1843年,瑞典莫德桑爾用分級沉澱法從釔土中發現 | |
69 | Tm | 168.9 | 1879年,瑞典克萊夫從鉺土中分離出並發現 | |
70 | Yb | 173.04 | 1878年,瑞士馬里尼亞克發現 | |
71 | Lu | 174.967 | 1907年,奧地利韋爾斯拔和法國於爾班從鐿土中發現 | |
72 | Hf | 178.4 | ||
73 | Ta | 180.947 | 1802年,瑞典艾克保發現,1844年德國羅斯首先將鈮、鉭分開 | |
74 | W | 183.8 | 1781年,瑞典舍勒分解鎢酸時發現 | |
75 | Re | 186.207 | 1925年,德國地球化學家諾達克夫婦從鉑礦中發現 | |
76 | Os | 190.2 | 1803年,英國化學家坦南特等人用王水溶解粗鉑時發現 | |
77 | Ir | 192.2 | 1803年,英國化學家坦南特等人用王水溶解粗鉑時發現 | |
78 | Pt | 195.08 | 1735年,西班牙安東尼奧.烏洛阿在平托河金礦中發現,1748年有英國化學家W.沃森確認為一種新元素 | |
79 | Au | 196.967 | 古人發現 | |
80 | Hg | 200.5 | 古希臘人發現 | |
81 | Tl | 204.3 | 1861年,英國克魯克斯利用光譜分析發現 | |
82 | Pb | 207.2 | 古人發現 | |
83 | Bi | 208.98 | 1450年,德國瓦倫丁發現 | |
84 | Po | (209) | 1898年,法國皮埃爾.居里夫婦發現 | |
85 | At | (201) | 1940年,美國化學家西格雷、科森等人用α-粒子轟擊鉍靶發現並獲得 | |
86 | Rn | (222) | 1903年,英國萊姆塞仔細觀察研究鐳射氣時發現 | |
87 | Fr | (223) | 1939年,法國化學家佩雷(女)提純錒時意外發現 | |
88 | Ra | 226.03 | 1898年,法國化學家皮埃爾.居里夫婦發現,1910年居里夫人製得第一塊金屬鐳 | |
89~103 | Ac~Lr | |||
89 | Ac | (227) | 1899年,法國A.L.德比埃爾從鈾礦渣中發現並分離獲得 | |
90 | Th | 232.0 | 1828年,瑞典貝采尼烏斯發現 | |
91 | Pa | 231.03588(2) | 1917年,F.索迪、J.格蘭斯通、D.哈恩、L.邁特納各自獨立發現 | |
92 | U | 238.0 | 1789年,德國克拉普羅特(1743-1817)發現,1842年人們才製得金屬鈾 | |
93 | Np | 237.05 | 1940年,美國艾貝爾森和麥克米等用人工核反應製得 | |
94 | Pu | 244.06 | ||
95 | Am | 鎇* | (243) | 1944年,美國西博格和吉奧索等用質子轟擊鈽原子製得 |
96 | Cm | 鋦* | (247) | 1944年,美國西博格和吉奧索等人工製得 |
97 | Bk | 錇* | (247) | 1949年,同上 |
98 | Cf | 鐦* | (251) | 1950年,同上 |
99 | Es | 鑀* | 252.08 | 1952年,美國吉奧索觀測氫彈爆炸時產生的原子“碎片”時發現 |
100 | Fm | 鐨* | 257.10 | 1952年,同上 |
101 | Md | 鍆* | 258.10 | 1955年,美國吉奧索等用氦核轟擊鑀製得 |
102 | No | 鍩* | 259.10 | 1958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與瑞典諾貝爾研究所合作,用碳離子轟擊鋦製得 |
103 | Lr | 鐒* | 262 | |
104 | Rf | 261.11 | 1964年,俄國弗廖洛夫和美國吉奧索各自領導的科學小組分別人工製得 | |
105 | Db | 釒杜* | 262.11 | 1967年,同上 |
106 | Sg | 釒喜* | 263.12 | 1974年,俄國弗廖洛夫等用鉻核轟擊鉛核製得,同年美國吉奧索、西博格等人用另外的方法也製得 |
107 | Bh | 釒波* | 264.12 | 1981年發現,由丹麥物理學家波耳命名 |
108 | Hs | 釒黑* | 273 | 1984年發現 |
109 | Mt | 䥑* | 268 | 1982年8月聯邦德國達姆施塔重離子研究協會用鐵-58跟鉍-209在粒子加速器中合成了109號元素 |
110 | Ds | 鐽* | (269) | 1994年11月9日德國達姆施塔特的重離子研究所發現 |
111 | Rg | 錀* | (272) | 德國重離子研究中心西爾古德·霍夫曼教授領導的國際科研小組在1994年首先發現 |
112 | Cn | 鎶* | (277) | 於1996年被合成出來 |
113 | Nh | 鉨* | (278) | 於2004年9月28日,被日本理化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蘭州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高能研究所發現 |
114 | Fl | (289) | 俄羅斯弗廖羅夫核反應實驗室於2000年合成 | |
115 | Mc | 鏌* | (288) | 2004年2月2日,由俄羅斯杜布納聯合核研究所和美國勞倫斯利福摩爾國家實驗室聯合組成的科學團隊成功合成 |
116 | Lv | (289) | 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於2004年合成 | |
117 | Ts | 鿬(石田)* | (291) | 該元素於2010年首次成功合成,2012年再次成功合成。俄羅斯杜布納聯合核研究所合成 |
118 | Og | 鿫(奧氣)* | (294) | 由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與俄羅斯杜布納聯合原子核研究所的科學家聯合合成 |
119 | Uue | * | (319) | 來自俄羅斯斯維爾德羅夫州的一名工程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