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虎屯鎮

斗虎屯鎮

斗虎屯鎮位於東昌府區西郊,地處東昌府區、臨清、冠縣三縣市區交界處,鎮域面積83平方公里,耕地7.8萬畝,轄62個行政村,人口4.12萬,人口出生率9.4‰,自然增長率3.5‰。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斗虎屯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東昌府區
  • 下轄地區:轄62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斗虎屯鎮駐地
  • 電話區號:0635
  • 郵政區碼:252039
  • 地理位置:山東省西部
  • 面積:83平方公里
  • 人口:4.12萬
  • 方言:聊城話
  •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堠堌冢
  • 機場:聊城軍民合用機場
  • 火車站:聊城站
  • 車牌代碼:魯P
經濟發展,經濟概況,區位優勢,發展一覽,歷史和傳說,旅遊資源,地圖信息,

經濟發展

經濟概況

國內生產總值7.4億元,其中一、二、三產業分別為3.8億元、2.5億元、1.1億元.地方財政收入468萬元,農民人均收入2900元。

區位優勢

斗虎屯交通條件優越,基礎設施齊全。京九鐵路、聊臨公路、德商高速在境內交叉穿過,德商高速上下道口在鎮南許廟村,並設有鐵路貨運站。地下石油、天然氣、地熱和礦泉水儲量豐富。全鎮實現村村通公路、村村通有線電視,通訊網路發達,生產生活基礎建設配套完善。

發展一覽

近幾年來,斗虎屯鎮實施“結構調整富民,民營經濟強鎮”戰略,以增加農民收入為中心,大力調整農業結構,形成了以蔬菜、畜牧、水產、食用菌、林果為主的農村支柱產業。蔬菜面積達1.8萬畝,大牲畜存欄量1.4萬頭,名優豬200頭以上飼養小區36處,名優雞存欄量10000隻以上飼養小區9處水產養殖面積達500畝,食用菌投料130萬公斤,速生林面積1.7萬畝,特色玫瑰種植2000畝。
實施大開發、大招商、促進大發展戰略,先後引進中大鋼購、金諾工貿、展化化肥等20家投資額500萬元以上企業。小城鎮建設日新月異,已經形成“三縱三橫”的城鎮大框架,水、電等硬體配套齊全,文教衛生、金融、市場、娛樂等設施完善。

歷史和傳說

堠堌冢位於堠堌村西過聊臨公路300米處,又名青龍山。遺址現殘存封土南北長110米,東西寬98米,高21米,底部周長410米,占地面積達10780平方米。封土為人工夯築而成,夯土層在13至18厘米不等。專家認定,堠堌冢為東漢清河王劉慶之墓。2006年12月被公布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文獻記載,兩漢時期,堠堌冢所在位置屬清河國,其所轄區域基本上是以今臨清為中心方圓約50公里的範圍內,都城位於臨清城東北約五、六公里處。因劉慶初為太子,死後又被追認為皇帝,因身份特殊,所以其墓葬規格高、封土大。堠堌冢在漢代清河國範圍內,是最大的墓葬。1990年代,台灣台北大學教授張蓬洲就認定:堠堌冢就是劉慶墓。
劉慶是漢章帝劉炟的第三子,生母宋貴人。生於建初二年(77年),翌年立為皇太子。因受竇太后排擠,建初七年(82年)被廢為清河王。初留居京師,延平元年(106年)就國,當年病死。永初元年(107年),劉慶之子劉祜即皇帝位,即漢安帝,追封劉慶為孝德皇帝。劉慶為人恭謙,漢和帝時,助朝廷誅滅外戚竇憲勢力,貢獻巨大。劉慶生有3子。長子劉祜,承繼帝位;次子劉虎威,嗣位,即清河愍王;少子劉常保,被封為廣川王。後劉虎威和劉常保絕嗣,國除。
據堠堌冢附近老百姓的傳說,堠堌冢是劉慶墓的可能性最大。老人們說,從前堠堌冢下曾有一個小村莊,名稱“小劉莊”。莊裡的人都姓劉,小劉莊的百姓就是劉慶的後裔。早年的堠堌冢要高大得多。用老輩人的話形容:“山頭頂著藍天,山腳站在四邊。東邊臨海、西邊靠山、南邊接水、北至荒林”。今天大致為:東邊是堠堌城護城河的大海子坑,在今堠堌村西南,1950年代初被填平;西邊是山莊村、山趙村和大山樹莊,今山莊、山趙兩村尚存,大山樹莊已改名為大桑樹莊;南面指後哨村護城河和吳家海子坑,今均被填平;北面指今劉家、張家的松樹林墳地。話雖有些誇張,但今人仍可據此描述體會到堠堌冢舊時壯觀景象。
從前堠堌冢上長著很多粗大的松樹和楊樹,後經大肆刨挖,原來生機盎然的綠丘變成了光禿禿的土疙瘩,土壤流失嚴重。後當地農民燒磚、蓋房、造田,都從堠堌冢大量取土。近些年,農民文物保護意識逐漸增強,已在堠堌冢上植樹種草,加以保護。
登臨堠堌冢,視野開闊,周圍方圓數十里的田地、村莊、道路和樹木盡收眼底。據傳,宋遼作戰時,穆桂英就曾用堠堌冢作過點將台。
千百年來,當地人圍繞這個神秘的土丘,流傳著許多傳奇故事。有的是說大禹治水時,在堠堌冢上用大印鎮住過一條青龍;有的說這是皇家陵寢;有的說是漢武帝修建的軍事設施。以堠堌冢為背景的“虛糧冢”傳奇故事,在民間流傳最廣。
據說春秋時期,諸侯混戰。晉、齊是當時兩大國,聊城一帶處於兩國交界處。晉國仗國勢強盛,想打敗齊國,稱霸諸侯,於是發兵偷襲齊國,並包圍了齊國的西部城池。晉國兵將猛打猛攻,齊國軍民英勇抗敵,相持多日,不分勝負,雙方傷亡巨大。時齊國城內,糧草殆盡,補給困難。晉國便轉變策略,在齊國城外安營紮寨,圍困城池,坐待良機。這時齊國的一個謀士識破了敵軍陰謀,號召城內軍民,連夜突擊,送磚運土,很快在城內堆起了一個大土堆,士兵裝扮作運糧隊伍,在土堆上面覆蓋了一層糧食,並掛出了醒目的“米糧堆”紅字牌子,四周寫上“防火防盜”。並修書一封,寫下十年戰表,給晉軍送去。晉國將軍派探子前去偵察,見齊國有這么大堆糧食,即使城池被圍困十年,也不愁軍民無糧!於是晉國無心戀戰,立即撤兵。

旅遊資源

堠堌漢墓位於聊城城西北35公里斗虎鎮堠堌村西,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堠堌漢墓冢為圓形,高16米,底圍長350米,占地約3000平方米。
斗虎屯鎮
《堂邑縣誌》曾載:“堠堌冢在城北五十里,大邱崛,土花斑斕,相傳是古冢。”
堠堌漢墓系人為堆積,其表面有多種陶片,可識器形有東周的陶罐,漢代的陶瓮、陶罐、板瓦、筒瓦,
唐代的蓮花瓣圓瓦當等。在堠堌漢墓南、西南側斷面上可看到夯土層,每層10—15厘米。據考證,堠堌漢墓應為東漢清河王劉慶之墓。

地圖信息

地址:聊城市東昌府區二五八省道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