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集鄉(安徽省肥東縣下轄鄉)

陳集鄉(安徽省肥東縣下轄鄉)

陳集鄉位於安徽肥東縣東北部,地處江淮分水嶺脊地,多丘陵、崗地,縣,東、東南面與古城鎮接址,西南、西面與八斗鎮和響導鄉接址,北部與定遠縣二龍鄉、大橋鄉、界牌鎮相鄰,為省定江淮分水嶺重點治理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陳集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安徽肥東縣
  • 地理位置安徽省肥東縣東北部
  • 面積:84.6平方公里
  • 人口:29000人(2007年)
  • 氣候條件: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吳復墓
行政劃分,經濟狀況,資源特產,名勝古蹟,鄉鎮建設,畜牧業,農業發展,新農村建設,信訪工作,計生工作,旅遊資源,

行政劃分

肥東縣陳集鄉人民政府距縣城店埠鎮55公里。全鄉轄陳集、肖圩、前後張、大魏、竹灘、山頭、稻香、吳集、秦湖、9個村委會,162個自然村,218個村民組,據當地政府官方網站資料顯示,該鄉有6182戶,29000人,2007年人均收入為4428元。鄉黨委下設13個黨支部,黨員827名。

經濟狀況

2006年人均收入為3248元,距縣城店埠鎮55公里,東、東南面與古城鎮接址,西南、西面與八斗鎮和響導鄉接址,北部與定遠縣二龍大橋鄉、界牌鎮相鄰,為省定江淮分水嶺重點治理鄉。
陳集鄉陳集鄉
陳集鄉地處江淮分水嶺脊地,多丘陵、崗地。
該鄉幅員面積近84.6平方公里,全鄉共有可耕地面積約4.9萬畝,林地0.54萬畝,,有小Ⅰ、小Ⅱ型水庫21座,當家塘壩500口,生產生活用水基本自給,農民收入主要為種植業、養殖業和務工收入,種植業主要以生產水稻、小麥、玉米、油菜、花生、芝麻為主;養殖業主要有生豬、雞、鴨等,年出欄5000隻以上雞的養殖大戶有15戶,年出欄20000隻以上鴨的生產基地有4處,務工收入占農民人均收入的40%。
主要企業有:肖圩靈運制粉有限公司、陳集鄉輪窯廠等,投資後發展優勢明顯。

資源特產

該鄉鄉地處江淮分水嶺脊地,多丘陵、崗地,有小Ⅰ、小Ⅱ型水庫21座 ,當家塘壩500口,生產生活用水基本自給,農民收入主要為種植業、養殖業和務工收入,種植業主要以生產水稻、小麥、玉米、油菜、花生、芝麻為主;養殖業主要有生豬、雞、鴨等,年出欄5000隻以上雞的養殖大戶有15戶,年出欄20000隻以上鴨的生產基地有4處,務工收入占農民人均收入的40%。

名勝古蹟

吳復墓位於肥東縣陳集鄉秦家湖村。吳復字伯啟(1327—1383),八斗鎮大吳村人。元末率群雄揭竿而起,隨朱元璋南征北戰,屢建戰功,官封安陸侯。死於普安(今貴州安順市),死後封為黔國公,謚威毅。吳復墓,採用東西向,墓向坐東向西,墓前是一條寬10米的神道,享堂、神牆不復存在。存神道上有一組石灰岩立體雕塑位於神道兩邊。自東向西相對排列有石人、石虎、石羊、石馬及控馬人、華表。刻工採用鏤空為浮雕相結合,刀法精湛,為元末明初風格,形象栩栩如生。該鄉政府已將神道石像生復原位,墓冢已圈砌修復,享堂規劃已做好。“十一五”期間,該鄉對該墓石刻申報經費,進一步修復吳復墓三期工程,更好地發揮其石刻藝術和歷史作用,已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陳集鄉陳集鄉

鄉鎮建設

陳集屬溫帶濕潤季風氣候。全年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適中,春溫多變,秋高氣爽,梅雨濕著,夏雨集中。年平均氣溫15.7度,降雨量近1000毫米,日照2100多小時。
陳集集鎮街道1公里,街面商店林立,鋪面相連。廣(廣興)響(響導)油路貫穿全境,外接合埠路和梁古路,目前各村已修通村村通砂石路,“村村通”水泥路,交通條件便利。陳集、肖圩兩個傳統集鎮農產品貿易繁榮,大魏、吳集兩個農貿集市也初具規模。
陳集集鎮是陳集鄉政治、經濟、交通、文化中心,有初級中學一所,全縣一流的中心國小一所,衛生院,供電、電信所、信用社等服務機構齊全,自來水、有線電視、農貿市場、水泥大街、下水道、路燈等公共設施配套。
主要企業有:肖圩靈運制粉有限公司、陳集鄉輪窯廠等,投資後發展優勢明顯,我們將以一流的服務、一流的環境歡迎各界人士到陳集鄉投資興業。

畜牧業

陳集鄉相應上級號召,抓住有利時機,加大了對飼養業的保護和扶持力度,為飼養業保駕護航。該鄉建立了疫情預防機制,把防、控、治結合起來,減少了禽類出現大規模的發病率,並加大對養殖戶的扶持力度,為養殖戶做好服務。該鄉還成立了由畜牧站牽頭的幫扶小組,對養殖戶進行定期入戶幫扶,對反映的問題及時解決,並在“三農”服務站設立諮詢服務台,免費為養殖戶提供周全的服務。截至目前,該鄉的養雞、養豬戶數不斷增加,逐漸形成了“以點帶面”的養殖方式,現有養雞大棚5000個,存欄300萬隻,養豬場3個,生豬存欄1萬頭。
陳集鄉陳集鄉

農業發展

陳集鄉圍繞鄰近縣城的區位優勢,通過“牽起牛鼻子、捧起花盆子、挎起菜籃子”三產並舉,大力發展城郊現代農業,呈現出方興未艾的發展態勢。
牽起牛鼻子。該鄉依託豐富的飼草資源,實施“養牛致富工程”,走以村為單位建設飼養小區,適度規模發展的路子。王鳳軒村王建錄的奶牛數量達到60頭,年產鮮奶100萬公斤,年收入300多萬元。
捧起花盆子。從美化城鄉環境,提高生活品位的發展理念出發,陳集鄉在鄰近縣科技工業園的朱北村建起占地65畝的花卉苗木繁育場,每年供應城鄉市場的各種花木達1萬餘盆,各種綠化樹木10餘萬株,收入100多萬元。
挎起菜籃子。該鄉在發展高效農業中,以建設菜籃子定位,以規模發展起步,以優質服務雙贏,做大做強菜籃子工程。目前,全鄉發展起了胡莊、於北、李廟、曹屯、陳集5個村的瓜菜大棚基地,面積2000多畝,畝收入1.1萬元。

新農村建設

2008年陳集鄉被納入全縣新農村建設的試點後,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先後多次召開了鄉國土資源規劃建設部門的座談會和鄉村兩級幹部會議,貫徹落實相關會議精神,就全鄉的新農村建設選址和後續發展規劃,共謀話題,並擬定了實施方案和可行性計畫。成立了領導組和工作組,會上要求所有幹部要改變工作思路和理念,樹立大局意識,加強新農村建設業務的學習,要自求發展,自加壓力,尋求創新改革之策,雖然沒有先前的經驗,但要敢闖敢試,要探索和積累別人的好經驗、好做法。領導組成員要做到善於思考,科學決策,理論要與實踐相結合,要加強與同試點的交流。對可能引起的各種矛盾糾紛要做到防患於未然,要耐心細緻的做民眾工作,爭取民眾最大的支持和理解。陳集鄉作為試點鄉一點要先走一步,大膽實踐,做好示範創造經驗。隨後相關領導帶隊赴馬湖鄉小陶村和白龍鎮清水村新農村示範點進行了實地參觀考察。經過認真的分析研究決定將陳集村揚莊組作為新農村規劃點,由於事先宣傳工作到位,工作思路清晰細緻,目前整個搬遷動員工作開展順利,試點的200多農戶正陸續與村委會簽定協定。
陳集鄉陳集鄉

信訪工作

當前信訪穩定已成為影響地方經濟發展和社會隱患的重要因素。為了確保地方經濟的發展和親善幹群關係,化階級矛盾為生產動力,使民眾自發的成為經濟發展的主力,陳集鄉黨委、政府不斷的創新工作思路和改變工作方式。提出三項基本原則:設定領導班子成員信訪接待日,每位班子成員對待信訪接待日排班表自覺到信訪辦值班,值班要有日記和上訪接待記錄,並且包案處理,直至結案。設定幹部信訪首問責任制。對重要緊急或特殊、重大的信訪事件,採取規定時間結案制。在最近發生的取締正三車輪活動中,鄉黨委書記魯厚宏同志事先吃透市縣檔案精神,連夜驅車前往上訪農戶家中,主動做該戶的思想工作,經過幾個小時耐心細緻的做工作,終於得到該戶及親屬的理解,並且表示是本人對政策的誤解,以後保證不再上訪,並且積極願意交車。正是由於領導一次次的重視,才將很多能夠滋生重大隱患的事件,扼制在了萌芽狀態。其次,鄉黨委、政府認為,民眾上訪的根本原因一方面在於基層工作的複雜性,另一方面在於我們工作的不紮實和工作上的疏忽,因此預防的關鍵在於做好每一項基礎工作,及時督察做好各項農業補助資金的發放,對民眾的諮詢及時給予答覆,要從心理上改變工作模式。再次,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信訪,政府一方面在發展的同時,要鼓勵民眾以工代農,走出土地,外出務工。幫助農民提供科學技術,改變農業產業結構。用經濟發展的眼光轉移信訪矛盾的發生。正是由於鄉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全體鄉村幹部的共同努力,陳集鄉信訪工作連續得到市縣信訪部門的認可,2005年全縣二等獎、2006年、2007年分別榮獲全縣一等獎。

計生工作

陳集鄉黨委政府就如何提高全鄉的計畫生育工作水平和現狀,要求全體鄉村幹部務必站在講政治的角度,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計生工作,用實際行動提高計畫生育工作的水平。該鄉制定了《陳集鄉2008年計畫生育目標管理責任制考評方案》,做到有章可循。切實轉變工作方式。所有孕檢婦女必須到鄉計生服務所婦檢,在外人員定期回鄉婦檢,確實不能回鄉的務必寄回有效的孕檢反饋單。根據農忙和季節反差,同時為了提高工作時效,由計生辦人員攜帶機器主動到村進行婦檢,並聯繫紅十字等醫療部門對廣大孕齡婦女做一次婦科病普查,做到人性化關懷。切實做到源頭上把好關,防患於全局。實行加大出生政策符合率、四鄉手術到位率、統計誤差率、性別比綜合治理、流動由鄉乾組成兩個督察組,模仿縣級計生檢查模式對全鄉9個村的計生工作不定期進行督察,並就查出的問題召開調度會,要求相關的村做出檢討,並定期糾正。同時規定,對在計生工作中玩忽職守,不思進取的幹部,組織提拔時一律不予推薦,人事變動時不予考慮,適當的時候調整工作崗位;對問題嚴重的給予黨紀政紀處分。

旅遊資源

吳復墓石雕群
吳復墓位於肥東縣陳集鄉秦家湖村。吳復字伯啟(1327—1383),八斗鎮大吳村人。元末率群雄揭竿而起,隨朱元璋南征北戰,屢建戰功,官封安陸侯。死於普安(今貴州安順市),死後封為黔國公,謚威毅。吳復墓,採用東西向,墓向坐東向西,墓前是一條寬10米的神道,享堂、神牆不復存在。現存神道上有一組石灰岩立體雕塑位於神道兩邊。自東向西相對排列有石人、石虎、石羊、石馬及控馬人、華表。刻工採用鏤空為浮雕相結合,刀法精湛,為元末明初風格,形象栩栩如生。我們已將神道石像生復原位,墓冢已圈砌修復,享堂規劃已做好。“十一五”期間,將對該墓石刻申報經費,進一步修復吳復墓三期工程,更好地發揮其石刻藝術和歷史作用,現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爭取申報國保。
吳復墓石雕群吳復墓石雕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