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興化四牌樓
- 地理位置:興化
- 舊稱:四攢坊
- 建成時間:明朝嘉靖三十八年(1559)
牌坊來歷,四牌樓匾額,部分匾額的意思,景區交通,
牌坊來歷
牌坊、牌樓是一種門洞式的紀念性建築物。在興化,明清兩朝建於府第、寺觀、祠堂、陵墓以至橋頭、路口的各種牌坊不下百座,一般都是四柱三門式或雙柱單門式,唯獨建於明代的四牌樓為四柱四門的亭閣式。它兩層重檐,八角飛翹,頂上“五嶽朝天”,顯得十分莊重而典雅。興化四牌樓的沿革
興化四牌樓建於明代嘉靖三十八年後、萬曆十九年以前,即1559年至1591年約30年間。如果我們再從最初出現的“狀元宰相”和“極品封君”兩塊匾額來分析,四牌樓的建成時間又當在李春芳升任首輔、李鏜被蔭封少師之後,那么,最早也只能是明代隆慶二年(1568)。如其再早,李春芳雖已入閣,但不能稱“宰相”,只能與高谷同入“國朝省閣”,李鏜也封不了少師,稱不上“極品”。因此,可以認為,興化四牌樓的建成時間應當在1568年至1591年約20年間,距今約有430年。430年間,四牌樓曾兩次被毀。第一次被毀事載於梁志,云:嘉慶元年為公元1796年,毀前只有過一次修理記錄,即康熙二十三年(1684),知縣張可立重修,至被毀已相隔112年。一百多年來,尤其是乾隆一朝,大興文字獄,興化連出兩起大案,誰還膽敢倡修這前明的遺物﹖於是年久失修,就這么自然圮廢了,所幸僅隔二年也就重複舊觀。第二次被毀是距離第一次被毀170年的1966年,“文化革命”破“四舊”,立“四新”,四牌樓在劫難逃。那時它身負兩重罪名;一是“封資修”的黑貨,屬於應被掃蕩之列的“四舊”;二是它曾是屠殺革命先烈的刑場,懸掛過革命烈士的頭顱經查,這一條罪名無憑無據。於是兩罪並罰,主體建築被拆除,大部分匾額被肢解,那砸不爛的幾根石柱至今仍深埋在小南門補鍋塘的舊河沿下。自24年後,直至1990年,興化人民政府順應民意,全市人民積極捐資,四牌樓才得以重見天日。
歐志記為“太平橋”即縣橋,1958年廢圮,張志記為“縣前”,梁志記為“縣橋北”,其實都指同一位置,即舊縣衙以南與舊城內東西大橋交叉點的正中央,四柱四門,四向皆通。它與北去的舊縣衙、曼園柳園、海子池、拱極台,南去的縣橋、益恭坊、中正門小南門成一軸直線。東去可達八字橋,西去直通西城樓,成為舊城中心的標誌性建築。1990年恢復重建時,考慮到舊城改造等諸因素,略作挪動,建原址之東北,與博物館渾然成一體。
四牌樓匾額
47塊匾額旌章興化籍歷史人物75人81人次,上自南宋開科第一,下迄民初仁壽之徵,跨越五個朝代。但立匾的時間卻不以歷史先後為順序。根據記載,明代初建時只有4塊,後加“東海賢人”和“中原才子”不過6塊,基本上都是為當時明代的人物所立。康熙二十三年以後才逐步增加,出現了宋元時期人物的匾額。嘉慶三年才形成“上下四旁皆立匾,可以覘文物之華焉”。47塊匾額,絕大多數為地方官府或士紳名流發起公立。其中御賜之“性靜情逸”以及民初大總統徐世昌特頒之“仁壽之徵”也只是地方上複製或仿製。因而,家大勢大者盡點上風,一些在歷史上很有地位的如成元竹、胡獻、陸西星、宗元鼎、禹之鼎等卻無人問津,更不要說張士誠、施耐庵之輩了。至於武士、閨閣、藝匠、方外本受歧視,當然一概摒之。因此,四牌樓的匾額可以反映興化部分歷史,但不能以偏概全。
舊匾的題字書家,除“詩畫名家”為鄭板橋所題、“性靜情逸”摹鹹豐御書外,其餘皆不詳。舊時習俗,書家為專人立匾題書時,從不署書家名號,這既是表示書家的謙遜,更是為了避免喧賓奪主,相沿成俗。今日重建之四牌樓,47塊匾額,除1塊舊匾、6塊仿舊外,其餘40塊分別由我國當代40位大書法家題書,使興化四牌樓不僅成為歷史文物,而且成了當代中國書法藝術的瑰寶。四樓牌上面懸掛著的47塊頌揚興化歷代名人的匾額;始建於宋代的八字橋和長安橋坐落在廣場東側,讓人仿佛回到當年的“小橋、流水、人家”。上懸表彰興化歷史名人47塊81人次,除7塊舊匾外,其餘40塊均按《縣誌》所載內容,請全國知名書法家趙朴初、啟功、沙孟海等40人重新題寫,書體各異流派紛呈,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國內也十分罕見。
部分匾額的意思
忠孝同胞 為明朝孝子顧師魯、知州顧師勝立。顧師魯曾協助徐達攻克鹽城、寶應、興化、淮安,立下了功勞。江淮平定後,回歸故里侍奉祖母。其弟顧師勝於洪武十三年出任四川眉縣知縣,與叛軍作戰而死,後追贈知州官銜。題字書家為著名學者、圖書館學家、書法家顧廷龍先生,曾任上海圖書館館長、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顧問等職。
狀元宰相 為明朝首輔李春芳立。李春芳是明嘉靖二十六年進士,狀元,後任建極殿大學士、吏部尚書、忠極殿大學士。題字書家沙孟海先生,當代著名書法家,生前任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理事、浙江省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浙江省博物館名譽館長等職務。
中原才子 為明朝福建按察副使宗臣立。宗臣是明朝嘉靖二十九年進士,因觸怒嚴嵩出為福建參議。倭寇進犯,宗臣率眾抗擊,戰功卓著,升任福建按察副使、提督學政。宗臣是明朝嘉靖“七子”之一。題字書家謝瑞階先生,當代著名書法家,歷任中國書法家名譽理事、河南省書法家協會、美術家協會主席等職。
兩世炯卿 為明朝憲副趙宋立。趙宋是明朝嘉靖進士,官至山西寧武兵備副使、山西行太僕寺卿,歷經嘉靖、隆慶兩朝,剛正不阿,廉潔自持。題字書家何應輝先生,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四川省書法家協會主席、四川省文聯副主席、四川省詩書畫院副院長。
名宦傳芳 為明朝主事袁應琪立。袁應琪是明朝萬曆二年進士,戶部主事,有功於家鄉,家鄉曾建立祠堂祭祀他。此匾按舊匾複製,題字書家不詳。
右省名卿 為明朝侍郎魏應嘉立。魏應嘉是明朝萬曆進士歷任汝南糧官、太常卿、大理太僕卿、兵部右侍郎等職。題字書家徐一本先生,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創作評審委員會委員、學術委員會委員,湖北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書法報》副社長等職。
平章綸閣 為明朝大學士吳生生立。平章,古官名,即宰相之意;綸閣是為皇帝擬機要檔案之處。平章綸閣是讚譽吳生生位高權重。題字書家曹寶麟先生,中國書法家協會學術委員,暨南大學文化藝術中心研究員,書法篆刻研究室主任。
冠楚廉能 為明朝知縣顧士奇立。顧士奇曾任湖南江華等縣知縣,勤儉廉潔,聲名遠揚。題字書家錢君陶,當代著名篆刻家、書畫家,在詩、書、畫、印方面都有極高的造詣和貢獻,歷任上海市書協、美協常務理事,西泠印社副社長,華東師範大學教授。1998年去世。
瓊林世宴 為明清兩朝陳常道、陳愛輒、陳履中、陳以恂、陳廣道五進士立。陳氏一門歷經明清兩個朝代出了陳常道、陳愛輒、陳履中、陳以恂、陳廣道五個進士。瓊林,苑名,宋代興國八年曾經在此宴請新科進士,此後成為定例。所以參加瓊林宴也就是取得進士身份的標誌。題字書家張海先生,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學術委員會主任,河南省文聯主席、河南省書法家協會主席,國家有突出貢獻的專家。
九世一品 為明清兩朝的李秀、李旭、李鏜、李春芳、李茂材、李思誠、李祺、李楠等李氏世代九人而立,稱他們都是一品高官。題字書家高式熊,當代著名書法家,曾任上海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顧問,西泠印社副秘書長,上海文史研究館館員。
畿甸清霜 為清朝巡道吳元萊立。吳元萊是清順治十七年貢生,由中書歷任郎官等職,升至直隸巡道。畿甸指京都一帶,清霜形容其為官清正。題字書家朱貧田,當代著名書法家,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浙江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西泠印社理事。
萬邦總憲 為清朝左都御史李楠立。李楠是清朝康熙十二年進士,歷任翰林檢討、內閣學士、工部、戶部侍郎直至都察院左都御史。都察院掌管天下御史,左都御史為都察院主官,李楠於任上糾正許多錯案,故有萬邦總憲之稱。題字書家啟功先生是已故當代著名學者、書法家,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主任委員。
名賢鼎望 為清朝布政使徐火旦及其兄徐熹立。徐火旦由進士升至廣東布政使,很有政績。其兄徐熹因弟弟出門為官,甘願放棄科舉選拔回家照顧母親。題字書家瓦翁先生,當代著名書法篆刻家、金石學家、書法家,蘇州東關印社名譽社長,江蘇省文史研究館館員。2008年去世,享年100歲。
兄弟聯芳 為清朝知縣魏曰祁、魏曰郁立。魏曰祁、魏曰郁於康熙二十一年同時中進士,後分別任職四川高縣、福建潭平縣,都卒於任上。題字書家方傳鑫先生,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上海書法家協會理事,上海書畫出版社書法編輯組組長。
玉署清華 為清朝庶常趙秉忠立。趙秉忠是乾隆十年進士,入庶常館學習三年,散館後,任武英殿纂修。宋太宗曾賜翰林蘇易簡“玉堂清署”,後世亦因此稱翰林院為“玉署”,清朝庶常館與宋朝翰林學士院相類似,所以用“玉署清華”讚美趙秉忠。題字書家王學仲先生,當代著名書法家,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天津書協主席,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天津大學教授。
詩畫名家 為清朝詩畫家陸滄浪、陸震、李沂、李魚單、顧符真、顧於觀、李恢、李慧火、黎本淳、魏標、王國棟、顧錫爵十二人立。題字書家為上海已故著名書畫家、上海大學美術學院教授、上海文史研究館館員應野平先生。
才步七子 為清朝進士鄭燮立。鄭燮官山東時愛民如子,詩、書、畫俱佳,有“三絕”之稱。題字書家費新我先生,為我國著名左筆書法家,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江蘇省書法家協會顧問、江蘇省國畫院一級美術師。1992年去世。
詞林碩望 為清朝文學家黃本泰、黃本綸立。黃本泰、黃本綸姿質過人,黃本泰文章優美,成就後學甚眾,黃本綸文章犀利,鋒芒畢露,中乾隆三十二年經魁。兩人均不足二十歲就已有名氣,為時人所推重。題字書家蔣維崧先生,當代著名書法家,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山東省書法家協會主席、中國訓詁學研究會學術委員、《漢語大詞典》副主編、山東大學教授,2006年去世。
江左名元 為清朝知縣徐步蟾立。徐步蟾是清朝乾隆十二年解元(第一名舉人),乾隆十六年進士。題字書家謝稚柳先生,我國當代著名書法家、文物鑑定家,歷任原中央大學教授、中國美協理事、上海分會副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上海分會副主席,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全國古代書畫鑑定組組長,上海市文物保護委員會編纂、副主任,上海市博物館顧問。
經訓貽芳 為清朝進士任陳晉、御史任大椿立。任陳晉精於《易經》,著作收入《四庫全書》,其孫任大椿於乾隆三十四年中進士,後以主事參修《四庫全書》,乾隆五十四歲升至陝西道監察御史,不久病故。任大椿對經學訓詁頗有研究,主要成就在考證名物制度、輯錄國小軼書方面,著作豐富,是揚州學派的早期代表人物。題字書家陳大羽先生,當代著名書畫家,曾任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名譽主任、教授。
粵西召杜 為清朝知府王志廣立。乾隆年間王志廣先後任廣西梧州、柳州知府。“粵西召杜”比喻王志廣有召、杜兩位名宦的聲譽。題字書家伍純道先生生前任廣西師範大學藝術系教授,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廣西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景區交通
市內公交2路、4路乘至四牌樓下,8路、9路、10路、16路乘至八字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