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才子

基本信息,詳細介紹,

基本信息

“中原才子”明朝憲副宗臣立於四牌樓匾額。
明朝弘治,正德時期出現過李夢陽、何景明、徐楨卿、邊貢、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等七名文學家。主張“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結成一個文學流派,史稱“前七子”。嘉靖、隆慶間又出現了李攀龍、王世貞、宗臣、謝榛、梁有譽、徐中行和吳國倫七位文學家,聲勢很盛,史稱“後七子”。
後七子中的宗臣(1525-1560),字子相,一字方城,興化人。幼時聰穎異常,在縣學考試每次都是第一名。25歲中舉,26歲中進士。被授以刑部主事,又調任吏部考功司,謝病歸,築室百花洲上,讀書其中。
中原才子中原才子

詳細介紹

百花洲,又名才子花洲。在邑之小南門外,今之機具廠處,舊時四周環水,有“通文”橋通陸。東連龍舌津,西南接滄浪河。原為宗子相父親宗周所築。宗周官至四川馬湖知府,辭歸後讀書百花洲上,撰著多種,其中《就正錄禮記會要》6卷被載入《四庫全書》。嘉靖廿九年(1550),宗臣病歸,於洲上再築芙蕖館,曲濱構欄,遍植奇花異木、修竹怪石,亦讀書其洲,被後人稱為“宗子相讀書處”。歷代名人如王世貞、李春芳、王士禎、鄭板橋等都曾吟喔其上,成邑中名勝。後年久失修,先毀於戰火,後湮於文革,今已成平陸。
未幾,宗臣升任文選司稽勛員外郎。時嚴嵩柄政,冤殺了直臣楊繼盛,朝官噤若寒蟬。唯宗臣與王世貞等人直赴菜市口,解袍覆屍,撰文痛哭。嚴嵩聞之大怒,遂將宗臣貶出京都,任福建布政參議。
嘉靖卅七年(1558),倭寇犯閩。宗臣親率將士抗倭。“親犯矢石,畫無遺策,為八閩倚重。”守福州發火炮中敵,使賊不敢犯;倭犯興化府,宗臣統二千人馬馳援,將海上之敵斬獲殆盡,並沉賊般數十;倭攻歸化,宗臣調兵遣將,並親率數百騎徑趨敵營,賊駭而宵遁。其間,撰成《海防二三策》,悉合時宜。戰後因功升福建按察副使、提督學政。按察使別稱“憲台”,故副使稱“憲副”。
嘉靖卅九年(1560),36歲的宗臣積勞成疾,書成絕筆三首,“長嘯一聲歸去來”,擲去斗筆,卒於武夷山止止庵中。祀於閩中名宦寺,先厝金陵,後移葬故里百花洲芙蕖館西側,並築祠於墓後。
一百多年後的一天,鄭板橋踱過通文橋,憑弔在宗臣墓前,百感交結,寫下了《宗子相墓》:“寥落百花洲,老屋破還在。遠水如帶環,東風吹野菜。”又過了一百多年,任大椿佇立洲上,搖頭慨嘆:“得茲一抔土,足以埋高文”。
百花洲湮沒在歷史長河中。時至文革,宗子相墓隨同四牌樓“中原才子” 匾額一齊被“砸爛”。1990年,8 9歲的我國當代著名書畫家謝瑞階先生懷著對“七子”的景仰之情,重書“中原才了”匾額,再懸四牌樓上。如今,西門外一座稱為“宗府”的古宅仍保存著,那是宗臣的故宅;儒學西街近“任大椿讀書樓”處原先的“中原才子”牌坊仍然殘存,橫木雖然朽蝕,石柱仍指青天。被編入《四庫全書》的15卷《子相集》中的《報劉一丈書》,被收入《古文觀止》,解放後一直被編入高中語文教材,至今仍有警世之功。
志書稱宗臣“一代偉人,負文武才”。其才氣橫溢中原大地,光照千古。正所謂“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湖萬古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