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楚廉能

此匾額屬四牌樓匾額之一,為明朝知縣顧士奇立。 “ 冠楚廉能”匾額曾被毀於1966年文革劫難中。後於1990年由我國當代著名書法家錢君陶先生親書再立。錢先生86歲時題字,任上海市書協常務理事和中國書協會員,系華東師範大學藝術教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 冠楚廉能
  • 國籍中國
  • 時代:明
  • 性別:男
顧士奇簡介,歷史溯源,

顧士奇簡介

顧士奇,字伯常。天啟元年(1621)、四年、七年三次鄉試皆副榜。於是不再進取朵端妹,以副榜大挑,任湖廣江華縣知縣。
鄉試副榜亦稱備榜,即在正榜舉人外,附加錄取。其優者“大挑”錄用,任基層官吏。顧士奇雖非進士出身,但他博學工文、砥礪名節,以廉能之聲震於兩湖,在三楚知縣中最富盛名,故匾曰“冠楚廉能”。

歷史溯源

初仕江熱驗華,縣城被饑民危圍。舊令吁援不至,顧士奇直接向督撫報警求兵,圍乃解去。受事後,內撫民眾、外措兵餉,威惠大行,保證了一方安定。且無私無畏、判案如神。一次,府中一親吏手持知府公文至江華縣,說是他的祖墳田被別人侵占了,趾高氣昂,立令顧士奇判歸旋悼榆煮。甩糊戰顧士奇凜然不為所動,親臘故去坑自踏勘現場。從土中掘出府吏預埋的偽碑與其它石塊一齊剖開,云:“此燥彼濕,殆爾煮妹漏埋之!”府吏大驚失色,跪地求饒。諸如此類的案件,士奇一一明判。由是聲名大振。巡按至楚,查得寧遠、永明兩縣令貪拙,立喚至,解印授士奇。顧士奇一令而署三縣事,確屬罕見。會母喪去任,三邑父老泣別,馳送數百里。
改任浙江太平縣,未任,因病卒於京。士奇清廉,卒後囊中空空,幸虧親友資助才得以斂歸。清貧如白體判許,令他官汗顏。鄉人嘆之,遂立匾以志。著有《檀兮樓集》傳世,已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