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保護補償標準及其實施效應研究

《耕地保護補償標準及其實施效應研究》是依託北京師範大學,由周小平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耕地保護補償標準及其實施效應研究
  • 依託單位:北京師範大學
  • 項目負責人:周小平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當前,研究建立耕地保護補償機制,從而最大限度激發耕地保護主體的積極性,實現耕地保護長遠目標,已經成為我國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共識。然而,如何確定合理有效的補償標準是當前的技術難題。申請者對耕地保護補償的初步研究表明,補償標準不可能是一個均一的常量,而是一個存在地區差異的具有上下界限的區間。為此,本研究擬在耕地資源利用分區的基礎上,選擇4個縣(市)作為實證點,以機會成本理論、外部性理論及區位理論等為指導,綜合運用指標模型法、CE法及CVM等方法,探索耕地保護補償標準區域差異及補償額度的有效區間;進而採用多個體模擬法,對耕地保護主體在不同補償下轉變土地用途的傾向進行定量化模擬,分析預測補償標準實施的效應;最終歸納出核算地區補償標準的簡單易行的定量方法,為實際補償工作在量力而行的前提下達到預期的補償效果提供方法依據。

結題摘要

耕地保護補償對於提高耕保績效、維護農民土地權益、促進地區和社會群體間發展機會公平具有重要作用,其核心問題包括補償理由、補償依據、補償模式、補償標準、補償效力五項。本研究從耕地多元化價值的高競用性和低排他性分析入手,闡釋了耕地資源配置的市場失靈和政府失靈,並通過耕地價值外部性內部化經濟機理分析解釋了耕地保護補償的理由,得出耕地保護補償的土地價值分配調整的依據。進而,綜合考量各地耕地占用壓力、數量、質量,設計了“中央—省”,“省—縣”的補償資金縱向運行分配模式,並運用人均耕地閾值法設計了橫向補償分區方法;構建了全國耕地保護補償“雙縱雙橫”模式。同時,通過系統核算耕地多元化價值,構建全國耕地價值生產函式,計算耕地保護主體的機會成本損失和耕地資源外部性價值,得出全國耕地保護補償標準的有效區間。在此基礎之上,推導並證明了“邊際補償效力遞減原理”;根據其運行規律,綜合CVM法和CE法設計補償效力預測方法,在福建南平市、廈門市、福州市,山東省菏澤市、上海市、湖南衡陽、沅江市等代表地區開展實地調研,提出了“分區梯度補償”的基本思路。圓滿完成了設定的研究目標,發展、豐富了我國土地保護理論,並為全國耕地保護補償機制建立提供了系統、實用的前瞻性研究參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