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學(研究生教育學科專業)

公共管理學(研究生教育學科專業)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1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公共管理學是研究公共事務管理現象和規律的學科。公共管理學學科主要以政府和其他公共組織的管理活動為研究對象,研究內容主要涉及公共組織的權力、結構、過程、功能、行為、規則及公共組織與社會環境之間的關係。公共組織、公共價值、憲法與行政法、公共倫理、公共經濟、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等,是公共管理學學科體系的有機組成內容。

公共管理學研究具有跨學科的特點,其核心課程包括:公共管理學、公共政策分析、公共經濟學、政治學、公共倫理學、組織行為學、憲法與行政法學、研究方法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公共管理學
  • 外文名:Public Administration
  • 類別:管理學
  • 專業代碼:120400 
  • 學位類別學術型碩士學術型博士 
  • 門類:公共管理類 
(一)學科概況,(二)學科內涵,(三)學科範圍,1.行政管理,2.公共政策,3.衛生政策與管理,4.教育政策與管理,5.社會保障,6.土地資源管理,7.應急管理,8.社會組織管理,9.數字公共治理,10.城鄉公共治理,11.全球治理,(四)培養目標,1.碩士學位,2.博士學位,(五)相關學科,

(一)學科概況

公共管理學作為一個專門的學術研究領域,從公共行政學演變而來,經歷了百餘年的發展歷程。對於公共部門的專門研究始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1887年威爾遜(Woodrow Wilson)在“行政之研究”一文中,確定了公共行政學的基本研究方向,以懷特(Leonard D. White)的《公共行政學研究導論》和威洛比(William F. Willoughby)的《公共行政原理》兩本著作的出版為學科建立的主要標誌。從建立到現在,公共管理學經歷了以下三個主要階段。
第一個階段(20世紀10—60年代):公共行政學階段。研究對象側重政府,目標主要是提高行政效率,重點研究領域包括行政組織、行政決策、行政領導、人事行政、公共預算與財政管理、行政監督等。
第二個階段(20世紀60—70年代):公共政策階段。研究對象從行政組織擴大到公共政策和部門行政管理,包括社會保障、公共衛生、環境與資源、科技、教育等領域。
第三個階段(20世紀70年代之後):公共管理學階段。研究對象進一步擴展到社會組織對公共事務的管理和社會自主治理。強調政府角色的合理定位,讓市場和社會在公共事務管理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突出公共服務中市場機制的引入,通過競爭和選擇提高公共服務效率和質量。提倡積極吸收私人部門的有效管理模式和技術改進公共部門的管理。
公共管理學產生於西方國家,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被逐漸地引入中國,80年代中期少數高校設立了行政管理系,21世紀初各重點院校陸續成立了公共管理學院。該學科與中國的改革發展特別是國家治理現代化息息相關,對我國公共管理人才培養和實踐活動產生了積極影響。在引進西方學術成果的過程中,我國研究人員根據中國社會的特點和實際,進行了學科本土化的改造。
隨著人類社會進入全球化、知識經濟和數位化時代,在政府職能及其實現體制機制、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關係等方面,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如何在遵循學科自身發展規律的前提下,正確把握這些變化及其對公共管理學學科的影響,是公共管理學學科發展的重要任務。

(二)學科內涵

公共管理學是研究公共事務管理現象和規律的學科。公共管理學學科主要以政府和其他公共組織的管理活動為研究對象,研究內容主要涉及公共組織的權力、結構、過程、功能、行為、規則及公共組織與社會環境之間的關係。公共組織、公共價值、憲法與行政法、公共倫理、公共經濟、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等,是公共管理學學科體系的有機組成內容。
公共管理學研究具有跨學科的特點,其核心課程包括:公共管理學、公共政策分析、公共經濟學、政治學、公共倫理學、組織行為學、憲法與行政法學、研究方法等。

(三)學科範圍

公共管理學是管理學門類下的一級學科,下設行政管理、公共政策、衛生政策與管理、教育政策與管理、社會保障、土地資源管理、應急管理、社會組織管理、數字公共治理、城鄉公共治理和全球治理等11個二級學科。

1.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是研究公共事務和公共組織管理規律的一門學科,它綜合運用社會科學的相關理論、方法和手段,為公共問題的解決和公共利益的實現提供科學方案。行政管理的理論既包括傳統政府管理的思想,也包括現代國家(政府)治理和公共組織管理的理論。行政管理學具有政治性和科學性相統一,基礎性與套用性相統一,綜合性與獨立性相統一、規範性和經驗性相統一的特點。行政管理二級學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行政管理理論與方法,主要包括中外行政管理思想及其演變、行政管理的方法及其創新等;
(2)行政管理體制與改革,主要包括行政體制、行政職能、行政監督、行政改革、公共財政與預算、行政法等;
(3)公共組織管理與發展,主要包括公共部門的戰略決策、行政領導、人力資源管理、績效管理、行政倫理、信息技術管理等;
(4)比較行政管理,內容主要包括行政管理的國際比較等。行政管理也涉及其他有關國家治理的專門問題,比如公共服務、流域治理等。

2.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是一門綜合運用跨學科知識和研究方法探討公共政策行為的最佳化、公共政策系統的完善,進而提高政策制定質量和政策執行效果的公共管理學二級學科。它既包括政策科學理論、政策分析方法與技術、制度分析與戰略規劃等基礎理論,也包括政策實驗與創新、認知決策、經濟社會政策等功能活動。本學科系統運用案例研究、行為研究、實驗研究、預測研究、人工智慧、數據挖掘等方法和技術,探討公共政策系統及其運行機制和方式,檢驗政策方案,評估政策執行效果。公共政策二級學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公共政策的理論與方法,主要研究政策科學的經典理論、政策過程的體制機制和政策分析的前沿方法等;
(2)比較公共政策,研究不同國家的政策過程及其決策和執行的體制和機制,為推動我國政策過程最佳化特別是決策質量和執行效果的提升尋求有益借鑑;
(3)國際公共政策,研究主權國家、國際組織等為解決全球公共問題、實現全球公共利益而制定和實施的政策備選方案;
(4)中國公共政策實踐與理論創新,探討中國公共政策的思想智慧、實踐經驗和理論創新。

3.衛生政策與管理

衛生政策與管理是一門研究衛生健康領域政策與管理活動及其規律的學科。本二級學科旨在以公共管理學、公共經濟學、公共政策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政治學、法學等為主要理論基礎,運用科學的研究方法,發現、分析和解決衛生健康領域的政策和管理問題,為政策制定和管理實踐提供指導,促進醫療衛生體系和醫療保障制度發展,維護和增進人群健康。衛生政策與管理二級學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衛生政策,重點關注衛生健康事業的發展規律,針對衛生健康領域相關問題,研製和評估衛生政策,分析衛生政策與其他公共政策的關係;
(2)衛生管理,重點關注衛生體系與組織的特點和發展規律,衛生體系的構建、組織結構與功能,衛生服務組織的運營與管理,以及衛生服務的研究、評價和管理等;
(3)衛生經濟,重點關注衛生健康領域經濟現象和規律,研究衛生資源籌集、配置與使用,衛生服務的需求與供給,衛生服務市場與政府作用,醫療保障制度等;
(4)社會醫學,重點關注影響人群健康的社會決定因素,分析健康與社會、經濟、人口、教育、環境等因素之間的關係。衛生政策與管理還涉及全球衛生治理、衛生監督、衛生技術評估等相關研究方向。

4.教育政策與管理

教育政策與管理是研究教育領域公共政策一般理論及方法、教育行政與管理活動及規律的學科。政府及其他公共部門對各級各類教育管理的體制機制、政策系統、管理過程是主要研究對象。教育政策與管理和其他相關學科研究領域具有密切聯繫,如教育學、管理學、經濟學、社會學、政治學、人口學等。教育政策與管理所採用的研究方法是社會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針對特定的研究問題,可從一切可以利用的研究方法中,選擇適當的方法或方法組合,進行系統和深入的分析。教育政策與管理二級學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教育政策;
(2)教育領導與管理;
(3)教育財政;
(4)教育評價;
(5)教育統計與測量。

5.社會保障

社會保障是針對年老、疾病、失能、護理、生育、工傷、傷殘、失業、貧困、死亡等各種社會風險應對和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研究通過政府、經濟組織、社會組織、家庭和個人等多元主體合作,為全民提供多層次生存與發展保障,增進民生福祉制度安排的學科。它以公共管理理論與方法為基礎,綜合運用管理學、經濟學、社會學、政治學、保險學、法學、人口學和現代技術科學,主要研究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軍人保障、公益慈善和基本社會保障服務等內容。社會保障二級學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社會保障理論研究,側重社會保障項目設定、權益保障、組織運行、制度效應、國際比較等;
(2)社會保障政策研究,側重社會保障法規、基金管理、實施評估、國內外模式與經驗等;
(3)社會保障實踐研究,側重社會保障服務對象、內容、標準、支出責任及經辦服務等。

6.土地資源管理

土地資源管理以管理學、經濟學及資源學為基礎,以人地關係為核心,研究土地資源的特性、區域差異、配置規律等,研究土地資源利用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係,研究產權機制、政府規制、經濟機制、政策措施等對實現特定土地資源利用目標的作用規律,研究人地關係可持續性的治理體系與政策工具。土地資源管理二級學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土地制度與政策,主要研究城鄉土地產權制度與政策,土地利用制度與政策,土地管理的體制與機制等;
(2)土地經濟管理,主要研究經濟發展過程中土地資源最佳化配置中的經濟關係及其管理的理論和方法,包括土地價格、土地市場、土地財政、土地稅收、土地金融等;
(3)土地權籍管理,主要研究地籍管理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包括土地權利流轉與變更、自然資源確權登記與所有者權益保護、土地資源監測與信息管理等;
(4)土地利用管理,主要研究土地資源開發利用保護和整治的過程最佳化與管理的理論與方法,包括土地規劃、土地用途管制、土地集約利用、耕地保護等;
(5)土地生態管理,主要研究土地的生態功能服務、生態安全、資源資產價值核算、生態保護與補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與機制等。

7.應急管理

應急管理是以政府和社會組織等在應對各類突發事件全生命周期中的政策與管理問題為研究內容的學科。它以公共管理學學科理論與方法為基礎,融合管理學、政治學、社會學、經濟學、法學、心理學、傳播學等多學科知識,綜合套用計算機科學、人工智慧、數據科學、虛擬仿真等方法與技術進行研究。應急管理二級學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應急管理基礎理論;
(2)應急管理政策制定與執行;
(3)風險管理與預防準備;
(4)應急回響與應急處置;
(5)恢復重建與危機學習。

8.社會組織管理

現代社會中,社會組織日漸成為公共服務和公共管理的重要主體,社會組織管理因此成為公共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組織管理是一門研究社會組織相關政策與管理活動及其規律的學科,它以公共管理學學科理論與方法為基礎,融合管理學、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法學等多學科交叉的學科理論,系統套用案例研究、行為研究、實驗研究、人工智慧、數據科學、虛擬仿真等方法與技術,探討社會組織管理理論及其實踐套用。社會組織管理二級學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社會組織管理理論與方法,主要研究社會組織基礎理論、社會組織管理方法等;
(2)全球社會組織比較研究,研究不同國家的社會組織管理的體制機制與運行邏輯,為推動我國社會組織管理最佳化與提升尋求有益借鑑;
(3)社會組織與政府、市場關係,研究作為第三部門的社會組織如何與第一部門、第二部門實現跨部門合作;
(4)社會組織與社會治理,研究社會組織參與公共服務供給、社會治理中的體制機制、方式途徑與創新模式;
(5)社會組織內部治理,研究社會組織法人治理、戰略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財務與稅務管理、項目管理等。

9.數字公共治理

數字公共治理是運用現代數位技術和系統方法,分析和解決公共問題,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公共管理學二級學科。它以公共管理理論為基礎,結合具體公共領域特徵與運行規律,研究綜合套用數據科學、算法技術和智慧型手段提升國家治理效能的原理、模式與方法。數字公共治理二級學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數字治理理論與方法,重點研究數字治理的基本原理、模式及方法;
(2)數字政府治理,重點研究政府部門運用信息技術改善政府內部運作和管理效能、提升公共決策效率和公共服務水平以及風險防控能力的模式與機制;
(3)數字社會治理,重點研究非營利組織、公眾等多元主體藉助信息技術協同開展智慧型治理和智慧型服務的模式與機制;
(4)數據安全與政策,重點研究數字治理過程中的失范行為形成機理,以及為解決其問題而設計的公共政策或制度安排。

10.城鄉公共治理

城鄉公共治理是一門以行政管理和公共政策理論為基礎,綜合運用多種社會科學理論和方法與技術手段,科學描述和分析城鄉發展規律,研究城鄉發展問題並致力於實現城鄉善治的學科。它包括城鄉公共治理理論與方法、城市公共治理、農村公共治理、城鄉融合發展與治理等研究領域。本學科運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方法和技術,主要探討城鄉公共治理體系及其運行機制和方式,測量城鄉公共治理效能,著力實現國家城鄉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城鄉公共治理二級學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城鄉公共治理理論與方法,主要研究城鄉公共治理經典理論和歷史演進過程,以及研究範式和科學方法;
(2)城市公共治理,主要研究城市發展中的公共問題,城市公共治理體制機制、政策實施及其影響,數位化城市治理,城市公共治理質量和最佳化過程;
(3)農村公共治理,主要研究農村公共治理和服務體制、運行機制的形成、發展和變革創新;
(4)城鄉融合發展與治理,主要研究城鄉融合發展歷程與趨勢,城鄉融合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治理問題,城鄉融合發展的國際比較,各級黨委和政府以及社會組織在城鄉融合發展過程中發揮的作用等問題。

11.全球治理

全球治理是主要研究地方、國家、區域和全球層面的不同類型主體,為了應對超越國家範疇的問題與挑戰,建立起的多層次規則體系,以及為了實施規則而進行的具有跨國影響力的行動總和的公共管理學二級學科。全球治理研究涵蓋基礎理論、具體議題、治理主體、規則體系、治理過程等多層次問題;全球治理綜合運用社會科學的相關理論、方法和手段;探索管理科學、國際關係、經濟科學等領域的交叉融合。全球治理二級學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全球治理基礎理論研究;
(2)全球治理具體議題研究,如全球經濟治理、全球環境治理、全球公地治理、全球科技治理、全球衛生治理等;
(3)多元全球治理主體研究,包括國家、區域組織、政府間國際組織、企業、其他公共組織、社交媒體以及個人等在全球事務中的角色及其相互關係;
(4)全球治理機制研究,既包括以國家為單位的傳統國際治理機制,也包括全球公私合作治理、私人部門治理、多部門協同治理等諸多新型治理機制;
(5)全球治理過程研究,包括議題塑造、規範建立、標準設定、治理行動的實施與調整、治理有效性評估等;
(6)中國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理念與策略研究及全球治理與中國治理的互動關係。

(四)培養目標

公共管理學學科以培養具備公共管理及其相關學科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基本管理能力,掌握相關研究方法,能夠勝任政府及其他公共部門管理和研究工作的複合型人才為培養目標,要求學生應具備正確的政治立場,深厚的愛國情懷和強烈的公共精神。
公共管理學學科具有實踐性和套用性的特點,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畢業後可以勝任政府及其他公共部門的管理工作或專門研究工作。教學工作要考慮社會發展變化趨勢,培養學生掌握寬廣知識基礎和紮實的方法技能,形成愛崗敬業、終身學習、批判創新等科學素養,畢業後能夠不斷地學習新知識,開展創造性的工作,適應學習型和創新性社會發展的要求,解決公共管理領域的實際問題。

1.碩士學位

掌握本學科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門知識,具有從事科學研究或高級專業工作的能力,形成初步的科學素養,並能比較熟練地運用一門外國語閱讀本學科的專業外文資料。

2.博士學位

掌握本學科堅實寬廣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門知識,了解學科發展前沿與方向,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能力,形成系統的科學素養,能在科學研究或專門工作中做出創新性的成果,並能熟練地閱讀本學科的外文資料,具有較強的外語溝通能力。

(五)相關學科

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學、農林經濟管理、信息資源管理、會計、審計、政治學、法學、理論經濟學、套用經濟學、社會學、教育學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