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政府工作報告
——二〇一三年一月二十五日在內蒙古自治區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
各位代表:
本屆政府2008年1月就職,五年任期即將結束。現在,我代表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自治區政協委員和列席會議的同志們提出意見。
正文
一、過去五年工作的回顧
自治區十一屆人大一次會議以來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在黨中央、國務院和自治區黨委的正確領導下,自治區政府團結帶領全區各族幹部民眾,堅持科學發展,推進富民強區,經受住了各種困難和風險的嚴峻考驗,勝利完成了“十一五”規劃,順利實施了“十二五”規劃,使這五年成為自治區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邁出堅實步伐的重要時期。
——綜合經濟實力提升最快的時期。全區生產總值從2007年的64232億元增加到2012年的16萬億元,增加近萬億元,年均增長151%。人均生產總值由3300美元提高到10189美元,跨過1萬美元大關,進入全國前列;地方財政總收入由8355億元增加到24973億元,增長2倍,年均增長245%。人均地方財政總收入突破萬元大關,人均一般預算收入和人均財政支出水平進入全國前列;固定資產投資由4405億元增加到13萬億元,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長241%。五年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6萬億元,占自治區成立以來投資總量的72%。
——經濟社會結構調整最佳化最顯著的時期。三次產業結構由2007年的119∶497∶384調整為2012年的91∶565∶344,工業比重由433%提高到498%,工業化進程明顯加快;非公有制經濟占GDP的比重由40%提高到50%左右,所有制結構進一步最佳化;城鎮化率由502%上升到577%,城鎮人口穩定成為居民主體;大企業、大項目以及先進技術、裝備、人才和資金的引進,使要素流入區地位不斷鞏固。
——生態和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最大的時期。五年累計投入生態建設資金2951億元,生態環境總體惡化趨勢趨緩,重點治理區明顯改善,草原植被平均覆蓋度和森林覆蓋率分別提高54個和24個百分點;累計完成公路、鐵路、電網建設投資41668億元,新增公路里程25萬公里、高速公路里程1342公里、鐵路里程3780公里和5條500千伏電力外送通道。
——城鄉居民得到實惠最多的時期。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7年的12378元提高到2012年的23150元,年均增長134%;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由3953元提高到76113元,年均增長14%,城鄉居民收入從嚴重滯後於經濟成長轉變為逐步與經濟同步增長。各級財政民生投入累計達到7657億元,占財政總支出的634%。
——社會建設成效最為明顯的時期。五年累計教育投入1605億元,年均增長21%,建立起從國小到高中的十二年免費教育體系和覆蓋各教育階段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體系。醫療衛生事業累計投入3862億元,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從10元提高到25元,覆蓋城鄉的公共醫療衛生體系建設取得新突破。文化事業繁榮發展,文化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8%以上。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健全,基本實現了低保、醫保和養老保險等制度的城鄉全覆蓋。
五年來,本屆政府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富民強區為己任,攻堅克難,紮實工作,在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和實踐。
(一)努力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五年來,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衝擊,自治區堅決貫徹中央的決策部署並結合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啟動了總投資18萬億元的重大項目建設,制定了促進農牧業、工業、第三產業、中小企業發展等一系列政策,實施了電力多邊交易等針對性措施,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的企穩回升、持續向好,走出了一條三次產業協調發展的路子。農牧業連年豐收。2012年糧食總產量突破500億斤,達到5057億斤,較2007年增產1435億斤;牲畜頭數連續八年保持在1億頭只以上,牛奶、毛絨、羊肉產量居全國首位。工業主導地位確立。工業增加值達到79666億元,年均增長188%,占全區經濟總量的一半。工業企業利潤由642億元增加到17542億元,年均增長223%。原煤產量106億噸,電力總裝機7800萬千瓦,均居全國首位,鋼鐵、有色金屬等產品產量大幅度增長。服務業發展水平提高。商貿流通、交通運輸等傳統服務業規模進一步擴大,旅遊、金融、物流等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旅遊業收入由469億元增加到1060億元,年均增長177%;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餘額均突破萬億元,分別達到13612億元和112842億元,年均增長224%和245%,貸款不良率由107%下降到16%。第三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3%,對地方稅收和城鎮就業的貢獻率分別達到498%和70%。
(二)大力推進經濟結構調整。積極構建多元發展、多極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在鞏固提升傳統優勢產業的同時,大力發展非資源型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煤制油、煤制烯烴等新型煤化工示範項目全面推進,形成520萬噸甲醇、106萬噸煤制烯烴、140萬噸煤制油、366萬噸聚氯乙烯的生產能力;併網風電裝機容量1670萬千瓦,發電量280億千瓦時,均居全國首位;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年均增長30%以上,雲計算、生物製藥等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啟動實施“雙百億”工程,新增營業收入超百億元企業27戶、超百億元園區19個,總數分別達到46戶和38個。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城鎮體系和服務功能進一步完善,綜合承載能力和輻射帶動能力顯著增強。五年累計新增城鎮人口204萬人,新增建成區面積5583平方公里,擴大了366%。加大統籌區域發展力度。加快構建以呼包鄂為核心的西部經濟區,打造沿黃沿線產業帶,產業集約集聚發展邁出新步伐。東部盟市及其他基礎薄弱地區發展明顯加快,鄂爾多斯市對口支援興安盟、北京市對口幫扶烏蘭察布市和赤峰市取得積極成效。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和節能減排。實施了100多項重大科研項目,集中攻克了一批具有全局性、帶動作用大的關鍵技術,擁有30多項世界首台套技術、工藝和設備,全區高新技術企業從32戶發展到158戶。狠抓節能減排,下大力淘汰落後產能,強化重點流域和區域污染治理,超額完成了國家下達的節能減排目標任務。
(三)著力改善經濟社會發展條件。加快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五年來,公路建設投資2027億元,公路運營里程達到163萬公里;鐵路建設投資1497億元,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0340公里,成為全國首個超萬公里的省區;電網建設投資6428億元,全區外送電能力達到2600萬千瓦,增長248%。建成二連浩特、阿爾山和巴彥淖爾機場,全區機場總數達到14個,民航機場集團客運量突破1000萬人次。建成油氣主幹管道3850公里。加大生態保護和建設力度。把生態建設作為最大的基礎建設來抓,實施了退耕還林等重點生態建設工程,全面落實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草原建設總規模53555萬畝,階段性禁牧和實施草畜平衡面積102億畝,林業生態建設面積56232萬畝,28億畝風沙危害面積和3450萬畝水土流失面積得到了初步治理,草原植被平均覆蓋度達到431%,森林覆蓋率達到20%。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建成和開工建設海勃灣水利樞紐等21項重點水利工程,完成209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任務,新增節水灌溉面積1747萬畝。全面提升資源保障能力。加大資源勘探力度,煤炭、有色和黑色金屬等資源探明儲量大幅增長,其中煤炭探明儲量由65381億噸增加到80807億噸。
(四)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實施惠民政策。堅持不懈地為民眾辦實事、實施民生工程,五年累計投入資金40586億元,年均增長573%。較大幅度提高了企業最低工資標準和機關事業單位津補貼標準,提高了個體私營企業營業稅起征點和個人所得稅費用扣除標準,120多萬納稅人直接受益,年人均收入增加近7000元。實施“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14萬個,覆蓋6344個嘎查村,農牧民普遍受益
在全國率先實施惠牧補貼政策並積極爭取國家建立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共落實草原生態補獎資金81億元、惠農惠牧資金1676億元。實施人畜飲水工程,解決了598萬農村牧區人口的安全飲水問題。建立了社會救助、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鈎的聯動機制,惠及230多萬低收入民眾。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五年累計新增城鎮就業1228萬人,安置就業困難人員285萬人,515萬名高校畢業生實現就業或落實了就業去向,零就業家庭基本實現了“動態歸零”的目標。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失業保險金、城鄉低保等補助標準大幅度提高,達到或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城鄉低保標準、五保對象集中供養標準和孤殘兒童供養水平進入全國前列,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實現制度全覆蓋,三項基本醫保參保率達到95%。大力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累計投入1582億元,年均增長43%,建設保障性住房130萬套。完成農村牧區危房改造317萬戶,走在了全國前列。全面推進扶貧開發。五年減少貧困人口103萬人,貧困人口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56%。從2012年起,將扶貧開發作為頭號民生工程,大幅度提高扶貧標準,自治區本級扶貧投入由19億元增加到10億元,增長4倍多。
(五)加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大力推動文化建設。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強公共文化設施建設,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初步建立。加快文化產業發展,建成5個國家級、34個自治區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重視民族文化保護、傳承和發展,創作出一批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藝術精品,元上都遺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大力推進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組建了電影、出版、發行、廣電網路和報業五大集團,文化體制改革邁出重大步伐。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制定實施了自治區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率先在全國實行高中階段免費教育,累計投入236億元實施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並實現全覆蓋。中等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得到加強。高等教育質量穩步提高,全區普通本科高等院校生均財政撥款達到13700元,比國家標準高1700元,化解高校債務41億元。啟動實施民族教育發展工程,獲第二屆全國教育改革創新特別獎。深入實施“草原英才”工程,人才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加快發展醫療衛生事業。公共衛生、醫療服務和醫療保障體系建設得到加強,蒙中醫藥事業快速發展。啟動和建設了國際蒙醫醫院等11項自治區本級重大公共衛生項目,總投入超過50億元。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穩步推進,開展了公立醫院和旗縣醫院綜合改革試點,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部落實了基本藥物制度。認真做好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低生育水平保持穩定。民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協調發展,競技體育實現了奧運會金牌零的突破。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事業取得新成績,社會科學、新聞出版、方誌、氣象、地震、人防等各項事業邁出新步伐。
(六)深入推進改革開放。國有企業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引入國電集團重組蒙能公司,組建了內蒙古東部電網公司和中國國際航空內蒙古有限公司,積極推進稀土專營、稀土上游企業整合淘汰和煤炭企業兼併重組。資源領域改革步伐加快。實行居民生活階梯式電價和水價制度,依法開徵了煤炭價格調節基金,完善了煤炭資源配置政策,探索建立了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健全了征地占用草牧場補償機制。深入推進財稅金融領域改革。以共享稅實行差別化分享比例為重點,進一步完善了自治區與盟市財政體制。成功組建了內蒙古銀行,農村信用社資產效益大幅增長,村鎮銀行和小額貸款公司發展迅速。農村牧區綜合改革穩步推進。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發證基本完成,城鄉統籌的土地產權制度得到鞏固。推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327億畝集體林地明晰產權、承包到戶任務基本完成,國有林區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實施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不斷深化區域和部區合作,與16個省區市、30多個國家部委簽訂了戰略合作協定,引進40多家中央大企業,與香港建立了經貿合作周的引資平台,累計引進國內(區外)到位資金15萬億元,實際利用外資1458億美元。對外貿易穩步增長,進出口總額從775億美元增加到1126億美元。設立境外企業144家,4個口岸實現對外開放,滿洲里被列為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
(七)全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加強社會管理創新。重視基層基礎建設,投入139億元為蘇木鄉鎮幹部建設集體宿舍和食堂,大幅提高了嘎查村、社區經費和幹部、工作人員報酬。完善社區工作機制,加強社區管理,推進和諧社區建設。建立健全應急管理體系,提高預防和應對突發公共事件能力。加強網際網路建設與管理,網路輿情應對處置能力明顯增強。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生產形勢保持平穩。積極構建食品藥品監管長效機制,有效保障了廣大民眾生命與健康。深入開展社會矛盾化解,全區信訪總量大幅度下降。堅持嚴打整治鬥爭,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積極支持國防動員和後備力量建設,紮實開展雙擁共建活動,軍政軍民團結進一步鞏固發展。
(八)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認真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和創先爭優活動,全面加強政府建設。深入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係鞏固發展。嚴格執行自治區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主動接受政協民主監督,認真做好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辦理工作,主動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和人民民眾的意見建議。五年來,共提請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審議地方性法規34件,制定出台自治區政府規章38件。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力度加大,自治區許可權內的行政審批事項和行政事業性收費均減少1/3以上。嚴格執行重大事項調查研究和集體決策制度,認真貫徹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積極推進懲防體系建設。嚴格執行中央關於厲行節約的各項規定,基本公用經費預算連續幾年保持零增長,“三公”經費支出持續下降。大力推行政務公開,加強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深入開展糾風專項治理,切實解決損害民眾利益的突出問題。
五年來,自治區成功舉辦了世界草原與草地大會、國際那達慕大會等重大活動,積極參與上海世界博覽會,圓滿完成了北京奧運會、共和國成立60周年慶典和黨的十八大各項保障任務,成功處置了奶粉事件和由錫盟兩起刑事案件引發的群體性事件,爭取國務院出台了支持內蒙古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這些都極大地增強了全區各族幹部民眾推動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剛剛過去的2012年,我們牢牢把握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全力保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經濟繼續平穩較快增長,經濟結構調整邁出新步伐,生態和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民生工作力度繼續加大,改革開放不斷深入,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經濟社會呈現又好又快發展局面。全區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117%,地方財政總收入增長10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34%,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46%,城鎮新增就業26萬人以上,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31%,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5%左右。在區內外形勢複雜嚴峻、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的情況下,較好地完成了自治區十一屆人大五次會議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也為本屆政府工作劃上了圓滿的句號。
五年的實踐使我們深深體會到,推動內蒙古科學發展,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必須始終立足於欠發達的基本區情,在全球化視野和全國大局中謀劃發展,創造性地把科學發展觀貫徹到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體現到工作的各方面,積極探索和完善符合自治區實際的發展思路和政策措施,努力做到穩中求進、好中求快,把經濟社會的良好發展勢頭長期保持下去;必須大力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推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牧業現代化,統籌經濟社會、區域、城鄉、產業協調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實現速度、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必須把以人為本作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核心立場,始終堅持富民與強區並重、富民優先,通過紮實工作,讓民眾得到更多實惠,使改革發展成果充分惠及各族民眾;必須著力構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不斷提高資源開發和環境保護水平,促進生產發展、生活富裕和生態良好的有機統一,實現美麗與發展雙贏;必須堅持改革開放,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創新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全面擴大對內對外開放,拓展發展空間,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和活力;必須倍加珍惜民族團結的大好局面,深入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走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之路,不斷鞏固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必須高度重視、全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不斷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深入開展平安創建活動,嚴厲打擊敵對勢力的滲透與破壞,築牢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
各位代表,過去五年成績的取得,是黨中央、國務院和自治區黨委堅強領導、科學決策的結果,是自治區人大、政協有效監督、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全區各族幹部民眾同心同德、團結奮鬥的結果,也是各方面關心、幫助的結果。在此,我代表自治區人民政府,向全區各族人民,向所有為自治區改革發展穩定作出貢獻的同志們,向關心和支持內蒙古工作的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儘管我區經濟實力有了較大提升,但欠發達的基本區情沒有根本改變,發展不足仍是主要矛盾,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依然突出。一是經濟結構不合理。產業結構單一,初級產品比重大,資源綜合開發利用水平不高。新興產業發育不足,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產業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較弱。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不充分,服務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二是區域、城鄉發展不平衡。區域性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力不強,地區發展差距還比較大,東西部發展不平衡。縣域經濟發展不足,城鄉發展差距仍在擴大,統籌城鄉協調發展任務繁重。三是基礎設施瓶頸制約嚴重。高等級出區公路、快速鐵路專線、能源外送通道建設仍然滯後,貨物外運、電力輸出能力嚴重不足。水利基礎設施薄弱,水資源保障能力不強。四是民生和社會建設比較薄弱。城鄉居民收入低於全國平均水平,部分低收入民眾生活還比較困難。基本公共服務水平不高,社會建設和管理還需加強。五是生態保護建設任務艱巨。生態惡化趨勢雖然趨緩,但生態環境仍十分脆弱。部分產業能耗、水耗和污染排放較高,環境保護壓力還很大。六是促進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對外開放水平需要進一步提高。此外,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到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奢侈浪費和消極腐敗等現象還不同程度存在。對於這些問題,我們一定要採取有力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今後五年總體思路和2013年的工作
今後五年,是我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我們既面臨著許多重要機遇和有利條件,也面臨著諸多風險和挑戰,必須清醒認識、準確判斷國內外形勢發展變化對我區的影響,全面把握機遇,積極應對挑戰,堅定信心,發揮優勢,紮實工作,不斷把我區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推向前進。根據黨的十八大、國務院關於進一步促進內蒙古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和自治區第九次黨代會精神,今後五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發展第一要務不動搖,堅持富民與強區並重、富民優先,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全面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牧業現代化,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深入推進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加強資源節約、生態環境保護,加快發展社會事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全面加強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奮力開創我區科學發展、富民強區新局面,為2020年與全國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會打下堅實基礎。按照這一要求,新一屆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務是:
——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始終把推動經濟發展作為首要任務,繼續保持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的增長速度,不斷增強綜合經濟實力,力爭經濟總量、人均生產總值再上一個新台階。充分發揮投資對經濟成長的關鍵作用,強化政府投資的引導帶動,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重大項目建設,促進民間投資較快增長,始終保持投資的足夠強度和適度規模;加快建立擴大消費的長效機制,提高消費能力,拓寬消費領域,最佳化消費環境,推動消費升級,強化消費對經濟成長的基礎作用。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堅持走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牧業現代化道路。積極構建現代產業發展新體系,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快發展非資源型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統籌城鄉發展,推動現代農牧業發展,加快新農村新牧區建設。大力推進城鎮化,完善城鄉規劃和產業布局,加快發展縣域經濟,引導生產要素向重點城鎮、重點園區和重點產業集聚,有序推進農牧民轉移。把發展現代服務業作為產業結構調整的重點,促進服務業發展提速、比重提高、結構最佳化。深入實施科教興區、人才強區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構建功能完善、保障有力的科技、人才支撐體系,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步入創新驅動、內生增長軌道。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提升支撐經濟社會發展能力。
——堅定不移地深化改革開放。堅持尊重市場規律與發揮政府作用相結合,加快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建立充滿活力、富有效率、促進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把非公有制經濟擺到重要位置,積極扶持引導,促進我區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取得新突破。努力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形成內外聯動、互利共贏的開放型經濟體系。
——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加大民生工作力度,堅持為民眾辦實事、實施民生工程,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加快推進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係,不斷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實現“兩個同步”、“兩個達到”目標。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加快衛生事業改革發展步伐,強化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服務體系,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豐富民眾精神文化生活。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提高文化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加大文化遺產保護力度。深入推進文化體制改革,積極開展文化對外交流,推動民族文化大區向民族文化強區跨越。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樹立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理念,建設我國重要的碳匯基地,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生活方式,加快建設“兩型社會”。健全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的長效機制,實施主體功能區規劃,加強節能減排,節約集約利用資源,發展循環經濟,推進防災減災體系建設,構築祖國北疆生態安全螢幕障。
——紮實推進和諧內蒙古建設。從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社會管理體制、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現代社會組織體制和社會管理機制,不斷創新社會管理模式,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法制化水平。建立健全社會矛盾化解長效機制,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引導社會組織健康發展。強化安全生產,保障食品藥品安全。全面貫徹黨的民族宗教政策,促進民族團結進步和宗教和順。鞏固軍政軍民團結,築牢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
各位代表,把內蒙古建設得更加繁榮富裕、和諧美好是全區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和追求。我們堅信,經過全區上下的不懈努力,內蒙古一定會在西部地區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力走進我國現代化進程的前列!
201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新一屆政府工作的起步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實現良好開局,意義重大。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區生產總值增長1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地方財政總收入增長1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12%,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2%,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控制在35%左右。實現上述目標,要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保持投資穩定增長。促進投資主體多元化,全力擴大投資規模。把握國家產業政策和投資方向,做好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節能減排和保障性住房等領域項目的組織申報工作,爭取更多的國家投資。加強銀企對接,大力發展資本市場,擴大銀行信貸投放和直接融資規模。落實好鼓勵民間投資的各項政策,進一步拓寬民間投資的領域和範圍,引導民間資本進入實體經濟,促進民間投資健康發展。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更大範圍地吸引國內外投資。
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全年爭取新開工項目總規模達到17萬億元左右。突出抓好已列入國家規劃的煤炭深加工、包鋼550萬噸稀土鋼、大唐50萬噸粉煤灰提取氧化鋁等重點工業項目,爭取完成工業投資7600億元。加強高等級公路建設,貫通30條出區通道,新增高速公路975公里、一級公路900公里。重點推進呼準鄂快速鐵路等在建項目,開工建設呼張高速客運鐵路等19個項目,鐵路建設里程達到5600公里。突出抓好小型支線、通勤通用機場建設,爭取開工建設扎蘭屯、烏蘭察布支線機場和新巴爾虎右旗、莫力達瓦旗通用機場,改擴建通遼和赤峰機場。加快推進“引綽濟遼”、黃河防洪工程二期等重大工程前期工作,爭取開工文得根水庫、扎羅木得水庫和尼爾基水庫下游灌區等重點工程。
積極擴大消費需求。落實和完善鼓勵消費的政策措施,進一步最佳化消費環境。激活農村牧區消費市場,擴大城市消費,發展新型消費模式,促進消費結構升級。拓展電子信息、教育培訓、文化娛樂、休閒旅遊、家政服務和體育健身等消費,積極培育新的消費熱點。打擊商業欺詐、制假售假等違法行為,維護市場秩序和消費者權益,讓民眾安心、放心消費。
(二)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不斷提升產業整體素質
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堅定不移地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促進傳統產業新型化、新興產業規模化、支柱產業多元化,加快形成現代產業發展新體系。著力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和產業精深加工度,採用高新技術和加強技術改造,加快能源化工、冶金建材、農畜產品加工等傳統產業升級改造步伐,促進產業向高端化、產品向終端化發展。大力發展新興產業,走依煤而電、依煤而化、依煤而冶的路子,突出抓好新型煤化工示範、稀土鋼生產、鋁後加工、工程塑膠的延伸加工,推進優勢產業向長鏈條、高附加值方向轉變。大力培育發展具有比較優勢的新能源、新材料、先進裝備製造、生物科技等非資源型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稀土產業健康發展。推動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延伸雲計算產業鏈,加快信息產業發展。繼續推進“雙百億”工程,加大百億級、千億級企業的培育力度,促進產業集約集聚發展。
加強創新能力建設。更加注重發揮科技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的支撐作用,加強科技基礎設施、創新平台和創新載體建設,推動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強化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地位,加快建設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推動地方為主導的區域創新體系協調發展。加強企業技術創新平台建設,在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積極爭取與國家共建一批工程研究中心和國家質檢中心。繼續實施自治區科技重大專項,力爭突破一批關鍵共性技術。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套用,以技術跨越帶動產業升級。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加大品牌培育和保護力度。大力實施人才強區戰略,深入推進“草原英才”工程,加強人才培養、引進和使用工作,組織實施百名高層次創新型科技人才計畫,積極支持各類高新科技園和“留學生創業園”建設。
大力發展服務業。認真落實相關政策,擴大服務業引導資金規模,支持服務業示範項目建設、品牌培育和人才培訓,重點推動30—50個特色鮮明、規模較大、輻射帶動力強的服務業集聚區建設。加快發展物流業,完善現代市場流通體系,推進物流樞紐、基地和園區建設,形成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物流業發展格局。大力發展金融業,支持地方法人機構增資擴股和跨區域經營,加快發展村鎮銀行、擔保公司和小額貸款公司,培育發展資本市場,完善現代金融服務體系。最佳化地區金融生態環境,規範金融秩序,防範金融風險。積極發展旅遊業,加快呼包鄂都市旅遊圈、海額滿阿休閒生態旅遊圈等8個重點旅遊區域建設,扶持發展農村牧區旅遊。打造知名旅遊品牌,加強旅遊宣傳促銷,提升旅遊文化內涵。推動會展、信息諮詢、社區服務等新興服務業發展,促進房地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三)轉變農牧業發展方式,加快建設現代農牧業
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以發展高效節水農業為重點,繼續組織實施百億斤糧食增產工程,全面推進“四個千萬畝”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加快實施中低產田改造和節水增糧工程,全年新增節水灌溉面積400萬畝,其中以噴滴灌為主的高效節水種植面積200萬畝,確保糧食總播面積穩定在8000萬畝以上、糧食總產穩定在500億斤左右。進一步加大設施農業建設力度,抓好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建設,設施蔬菜面積達到200萬畝以上。
做大做強畜牧業。堅持走建設型畜牧業發展路子,科學合理開發利用天然草原,加快建設人工草場,推廣苜蓿等優質牧草種植,充分利用秸稈等資源發展農區畜牧業,確保牲畜頭數繼續穩定在1億頭只以上,主要畜產品產量實現穩定增長。堅持產業化帶動,發展畜牧業龍頭企業和農牧民專業合作社,推進畜產品精深加工和標準化生產,不斷拉長產業鏈條,提高產品附加值。堅持規模化經營,繼續實施“雙百千萬”高產創建工程,推廣專業大戶、家庭牧場、聯戶牧場等經營模式,全面推進奶牛、生豬、肉羊標準化養殖場建設,大力發展肉牛產業。堅持品牌化引領,發揮綠色和特色優勢,培育更多馳名商標、名牌產品和生態產品。進一步完善基層動物防疫體系,強化重大動物疫病和布病等人畜共患病防治,加強畜禽飼料添加劑管理。
創新農牧業生產經營體制機制。在穩定和完善農村牧區基本經營制度和尊重農牧民意願的基礎上,依法推進土地和草牧場經營權有序流轉,大力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提高農牧業規模化、集約化、現代化水平和農牧民組織化程度。加大農牧業科技推廣力度,加強科技服務體系、基層推廣體系和科技試驗示範基地建設。積極推進農牧業、林業保險工作,加強農牧業生產政策性金融保險體系建設。建設糧食倉儲、物流加工、質檢體系和農戶科學儲糧等基礎設施,提高糧食應急保障能力。建立農畜產品市場監測預警體系,積極推進農畜產品現代流通綜合試點工作。
加大扶貧開發工作力度。把扶貧攻堅擺在民生工作的首要位置,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解決40萬貧困人口的脫貧問題,貧困人口人均純收入增長15%以上。全面啟動國家和自治區確定的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扶貧攻堅規劃,以產業、項目和教育扶貧為抓手,因地制宜培育特色優勢產業,大力實施整村推進和扶貧移民工程。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扶貧開發,發揮好扶貧對象的主體作用,進一步增強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
(四)大力推進新型城鎮化,統籌城鄉、區域發展
提高城鎮化水平。科學修編、全面實施城鄉總體規劃。結合土地利用和產業布局規劃,引導城鎮合理布局,最佳化形態設計。組織實施呼包鄂城市群、烏海及周邊地區城鎮規劃和錫林郭勒南部區域中心城市總體規劃,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提高城鎮綜合承載能力。研究制定大力推進新型城鎮化的意見,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抓好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注重培育城市文化,提升城市品位,廣泛套用信息技術推動智慧城市建設,增強城鎮發展內涵和綜合服務功能。推動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完善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使農村牧區轉移人口平等享受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有序推進農牧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科學制定縣域產業發展規劃,合理布局項目,因地制宜地發展優勢特色產業,提高支撐縣域經濟發展和拓展就業空間的能力。打造一批市政設施完善、服務功能配套、產業特色鮮明的重點縣城,發揮其對縣域經濟的輻射帶動作用。統籌抓好建制鎮建設,完善交通路網結構,推進農村牧區電網改造升級,加強供排水和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立覆蓋城鄉的綜合信息服務體系,提高承載產業和服務生活的能力。
統籌區域協調發展。認真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最佳化國土空間開發。加快沿黃沿線經濟帶發展。積極參與呼包銀榆經濟區建設,推動呼包鄂一體化發展,最佳化區域內城市、園區和產業布局,加快基礎設施對接互通,引導生產要素合理配置和產業互補聯動,提升區域發展整體水平。支持東部經濟區加快發展。組織實施重點產業發展規劃,做好重點產業基金籌建工作,加強重大項目和相關政策的爭取,推進大小興安嶺林區生態保護與經濟轉型,建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長效機制。加大對基礎薄弱地區支持力度。深化北京市對烏蘭察布市和赤峰市的對口支援,繼續做好鄂爾多斯市對口幫扶興安盟工作。扶持革命老區、邊境地區和人口較少民族地區加快發展。
(五)維護好民眾切身利益,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
堅持就業優先戰略。繼續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確保城鎮新增就業25萬人以上。完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加強人力資源市場和服務平台建設,完善信息網路,強化職業培訓。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引導大企業更多吸納本地勞動力就業,進一步擴大中小微企業就業容量,適度開發公益性崗位,政府投資項目優先吸納當地勞動力就業。認真做好轉移進城農牧民、城鎮就業困難人員和退役軍人的就業工作,完善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並解決好蒙古語授課畢業生就業問題。大力推進全民創業,扶持更多有創業意願和創業能力的人自主創業,充分發揮創業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應。
加大收入分配調節力度。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收入分配體制改革有關政策,加快實施收入倍增計畫,完善相關配套措施,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係。深化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制度改革,進一步規範公務員津補貼,推進事業單位績效工資制度改革。健全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和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切實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多渠道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不折不扣落實好各項惠農惠牧政策,增加農牧民工資性和轉移性收入,促進城鄉居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
加強社會保障工作。堅持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方針,加快完善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養老和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提高社會保險統籌層次和各項社會保障標準,做好社會保障、社會保險和扶貧工作的銜接配套工作。健全城鄉困難群體、特殊群體社會保障機制,加大對低收入民眾特別是低保戶、五保戶、因災因病致貧家庭、貧困大學生等特殊困難群體幫扶救助力度,做好殘疾人護理和生活困難補貼發放工作。適應老齡化社會需求,積極構建結構合理、功能完善的養老服務體系。繼續實施保障性安居工程,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175萬套,強化工程質量監管,完善分配管理制度。進一步改善農牧民居住條件,農村牧區危房改造至少達到12萬套。
加快社會事業發展。堅持優先發展教育。積極推進教育重大改革和重點發展項目。多渠道擴大學前教育資源,提高義務教育普及水平和教師素質。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中職學生國家助學金補助範圍實現全覆蓋。加快中西部高水平大學及重點學科建設,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優先重點發展民族教育,提升民族教育發展水平。加快醫療衛生事業發展。鞏固擴大基本醫保覆蓋面,繼續提高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政府補助標準,加強醫療服務體系和農村牧區醫療救助體系建設,推進蒙中醫藥事業發展,啟動精神衛生中心、公共衛生大廈、康復療養中心等自治區本級重點衛生項目建設。深入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大力發展公共體育事業,提升競技體育水平。堅持計畫生育基本國策,全面加強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加快發展婦女、兒童和老齡事業。
(六)繁榮發展文化,加快民族文化強區建設步伐
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大力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深入開展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教育和治理,加強社會誠信體系建設,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廣泛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豐富廣大民眾精神文化生活。大力倡導全民閱讀,努力建設學習型社會。
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加強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項目建設,深入實施公共文化設施、草原(農家)書屋建設等重大文化惠民工程,進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大力弘揚主流文化和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和傳承民族文化遺產。繁榮哲學社會科學,做好新聞出版、文學藝術及方誌、文史等各項工作。
推動文化產業發展。制定實施文化產業發展總體戰略,認真落實自治區政府關於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50條意見。加快重點文化產業項目和園區建設,積極推進文化與科技融合,重點建設50家自治區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和產業園區。做大做強文化產業龍頭企業,扶持一批有潛力的中小型文化企業集中集聚發展,推動文化產業成為新的經濟成長點。加大投入力度,今年自治區本級財政支持文化產業專項投入將增長1倍。
深化文化體制改革。重點抓好非時政類報刊社、重點新聞網站的轉企改制,推動盟市、旗縣區兩級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實現“三局合一”。深化文化事業單位改革,對保留事業體制的文藝院團、公益性出版社實行企業化管理。選擇部分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進行三項制度改革試點,建立健全國有文化資產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實施文化“走出去”戰略,加強與國內外的文化交流與合作,塑造民族文化品牌,不斷提升我區文化軟實力。
(七)著力構築“兩型社會”,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做好節能減排工作。制定出台控制能源消費總量方案及配套措施,研究開展節能量交易試點,加強重點領域節能工作,進一步淘汰落後產能。嚴格控制重點區域和主要流域污染排放,加強燃煤電廠、鋼鐵和水泥行業的脫硫脫硝改造,積極推進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下大氣力加快培育低碳經濟體系,建設森林草原碳匯基地,培育碳匯交易市場,推動開展碳匯交易,把我區豐富的碳匯資源充分利用起來。做好節能減排示範工程和新產品、新技術、新設備的推廣套用,完善節能減排政策措施和綜合服務體系,強化節能減排責任目標的落實,確保完成年度節能減排目標。
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抓好城市污水處理廠建設運營和垃圾無害化處理,認真解決重金屬、農業面源污染等損害民眾健康的突出問題。加大礦山地質環境、地質災害及煤田火區、沉陷區治理力度,實施生態環境治理修復工程,最大限度地減少產業發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加強自然保護區、生態功能區和草原、林地、濕地以及野生動植物保護,強化沙漠沙地和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大力發展林、沙、草產業。全年完成林業生態建設面積1000萬畝、草原治理面積2000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650萬畝。認真落實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嚴格實施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全面加強城鎮、農村牧區、林區、礦區和交通沿線環境綜合整治。
集約節約利用資源。全面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推行節水措施,調整用水結構,推進水權轉換。嚴格執行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和節約用地制度,建立耕地保護補償新機制,有序開發未利用土地。嚴格煤炭等礦產資源配置行為,整頓和規範資源開發秩序,完善資源開發利益分配和生態補償機制,做好重要戰略資源儲備工作。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延伸重要行業和特色產業循環經濟鏈條,抓好循環經濟示範工程、國家級和自治區級循環經濟試點單位建設,全力推動清潔發展。積極推進風能、太陽能等氣候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
(八)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增強發展的活力和動力
繼續深化各項改革。推進資源型城市改革。爭取將我區整體列為國家資源型地區可持續發展試點,積極推進鄂爾多斯市綜合改革配套試驗區建設,推動設立呼倫貝爾市發展經濟與保護生態環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穩步推進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協調國家批覆我區電力市場建設方案,推進重點電煤與市場煤價格並軌。積極落實國家成品油價格改革方案,繼續推行居民生活用水階梯價格和非居民用水超定額累進加價制度。加快組建內蒙古資源控股集團、能源集團和交通投資公司。進一步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將大病醫保納入全民醫保,建立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抓好旗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鼓勵有條件的地方開展全科醫生執業方式和服務模式改革試點。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認真落實國家取消和調整行政審批項目的決定,繼續減少收費項目。積極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加快國有林場改革步伐。
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把發展非公經濟作為改革發展、富民強區的戰略任務,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破除體制性障礙,在能源、鐵路、金融、市政及公用事業和社會事業領域吸引更多民間資本進入。全面落實中央促進非公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結合我區實際儘快出台實施意見,全面清理歧視性規定,加強服務平台建設,依法保護非公企業合法權益。把發展中小微企業作為促進非公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開展中小企業創新年活動,實施千戶創新型工業中小企業成長工程和生產性服務業領域中小企業發展工程,大力扶持小微企業發展。鼓勵引導中小企業圍繞大企業、大項目搞配套協作,以項目、品牌、產權等多種形式積極承接產業轉移,打造各具特色的中小企業集群,推動非公經濟發展取得新突破。
提高對內對外開放水平。加強區域合作,穩步推進與周邊省區和“長三角”、“珠三角”等地的橫向聯合,落實與東北三省、京津冀晉、陝甘寧等省區市簽署的合作協定。積極參加全國性投資促進活動,充分利用京蒙區域合作平台,發揮各類商會的聯絡協調作用,加強招商引資,
承接產業轉移。加強與發達地區、行業龍頭企業開展園區共建。深化與香港、澳門經貿合作。全年引進國內(區外)資金3800億元以上。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鼓勵我區大型企業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努力形成以技術、品牌、服務為核心競爭力的新優勢。加強外貿轉型升級基地、貿易平台和境外行銷網路建設。擴大利用外資規模,提高利用外資水平。認真實施沿邊開發開放經濟帶規劃,推進滿洲里開發開放試驗區建設,爭取將二連浩特列入國家開發開放試驗區。深化與俄蒙在礦產、文化、衛生、教育、旅遊等領域的合作,推動與美國、加拿大及歐洲國家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