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

2010年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

2010年1月20日在內蒙古自治區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自治區主席巴特爾所作的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0年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
  • 時間:2010年1月20日
  • 發表者:巴特爾
  • 性質:政府工作報告
  • 發表地點: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
  • 發表機構:內蒙古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
2009年工作回顧,努力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大力促進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切實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著力加強社會建設,2010年主要工作,擴大內需為重點,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加大結構調整力度,提高發展質量效益,做好“三農三牧”工作,加快發展服務業,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進改革開放,加強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和政府自身建設,

2009年工作回顧

2009年是新世紀以來我區經濟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也是取得顯著成績的一年。一年來,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衝擊,在黨中央、國務院和自治區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全區上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落實中央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從實際出發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實現了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初步統計,全區生產總值9725.8億元,增長16.9%;地方財政總收入1378.1億元,增長24.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49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4938元,分別增長9.8%和6.1%;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05%以內;節能減排完成了年初確定的目標。
一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努力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堅持把擴大內需作為保增長的重要著力點。全年完成50萬元以上項目固定資產投資7381億元,增長33.8%,對經濟企穩回升、持續向好發揮了重要作用。著力最佳化投資結構,引導資金投向基礎產業、基礎設施、社會事業和改善民生等領域。開工建設了大唐40億立方米煤制天然氣、中石油500萬噸煉油擴能改造等一批有利於產業升級的重大項目。進一步改善基礎設施條件,新增公路里程34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00公里。新開工鐵路里程2600公里,呼和浩特至北京、通遼和赤峰至北京快速客運通道等重大項目前期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完成了二連浩特機場新建和通遼、滿洲里、錫林浩特機場擴建項目。海勃灣水利樞紐項目獲得國家批覆。農牧業、社會事業、節能減排、生態建設和民生領域投資力度明顯加大。充分發揮消費對經濟成長的拉動作用。認真落實家電、汽車、農機下鄉等刺激消費政策,積極培育消費熱點,拓展城鄉消費市場。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2855億元,增長19.2%。
堅持把保工業、保企業作為保增長、保就業的關鍵。制定並實施了促進工業增長的12項政策措施,在較短時間內遏制了工業增速大幅下滑的勢頭,呈現出逐月加快、穩定向好的態勢。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4400.5億元,增長24.2%。及時制定實施了電力多邊交易、大用戶直供、易貨貿易聯動、生產適銷對路產品等有針對性的措施,幫助企業改善了生產經營狀況。採取聯合重組、逐一幫扶等措施,使符合產業政策、產品適應市場需求的停產半停產企業基本恢復生產。實施了一系列力度大、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有效緩解了“融資難”等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突出問題。2009年末,全區中小企業貸款餘額1800億元,增長41%。取消了一批行政事業性收費,緩繳、減繳困難企業社會保險費,減輕了企業負擔。

大力促進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

積極發展現代農牧業。面對多年不遇的旱災和農產品市場異常波動的不利影響,採取措施確保農牧業生產獲得較好收成。糧食總產量達到396億斤,是歷史上第二個高產年;牧業年度牲畜總頭數連續5年穩定在1億頭(只)以上,牲畜出欄數和肉產量明顯增長。現代農牧業加快發展,設施蔬菜、設施馬鈴薯種植面積雙雙突破百萬畝,優質高產作物、良種牲畜比重繼續提高,新增有效灌溉面積和節水灌溉面積均創歷史新高。農牧業產業化穩步推進,乳業生產銷售基本恢復正常,羊絨臨時收儲政策初見成效。強化惠農惠牧政策,落實各類補貼資金75.9億元,比上年增加15.4億元。補貼資金全部實現“一卡通”發放,受到農牧民的歡迎。
調整最佳化工業結構。煤炭、電力等傳統產業穩步增長,原煤產量6億噸,電力裝機6100萬千瓦,分別增長22.8%和22.7%;外送電量960億千瓦時,連續5年居全國首位。新能源、裝備製造、現代煤化工等新興產業快速發展,新增風電裝機200萬千瓦,總裝機突破500萬千瓦,居全國首位;裝備製造業增長40%以上;開工建設了一批具有較高技術水平的煤炭轉化項目,煤化工形成產能560萬噸甲醇當量。積極推進自主創新,在大口徑厚壁無縫鋼管制造、粉煤灰提取氧化鋁等領域,取得了一批國內領先的技術成果。大力淘汰落後產能,關停小火電機組20萬千瓦,淘汰水泥產能360萬噸。煤炭安全生產水平繼續保持全國前列。
加快發展服務業。完成第三產業增加值3695.4億元,增長15%。商貿流通業繁榮活躍,交通運輸業穩步回升,旅遊、物流、房地產等現代服務業發展加快。金融機構積極支持地方經濟建設,全年新增貸款1784億元,是上年的2倍。小額貸款公司等地方金融機構發展迅速,引進區外金融機構工作取得新進展。

切實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

生態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完成林業生態建設面積1300多萬畝,較常年增加300萬畝。草原建設總規模達到5610萬畝,依法將8.4億畝草原劃定為基本草原,新一輪草原普查全面展開。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723萬畝。節能減排取得明顯進展,初步核定:單位GDP能耗下降7%左右,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比上年淨減0.8%和2.58%,均超額完成年度目標。全區火電機組全部完成脫硫改造,新增污水日處理能力22.93萬噸,重點流域、重點城市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煤田火區、沉陷區和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作穩步推進。
(四)不斷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國企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引入國電集團注資40億元對蒙能公司實施重組,使蒙能公司重獲新生。呼興電網整體劃轉國家電網公司,成立了內蒙古東部電網公司,擴大了外送電量,對自治區電力外送通道建設和東部盟市煤電資源開發將產生重要推動作用。資源領域改革實現新突破。依法開徵了煤炭價格調節基金,為資源開發的合理補償、礦區生態保護恢復等進行了初步探索。進一步完善了煤炭資源配置政策,有力地促進了產業最佳化升級。金融領域改革明顯推進。組建了內蒙古銀行,對促進地方金融業發展具有重大意義。農村信用社產權制度改革基本完成。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深入推進,大興安嶺國有林區剝離辦社會和輔業改製取得重大突破。土地草牧場適度規模經營和農牧民合作組織發展明顯加快。積極推進水利管理體制改革,搭建了水利建設投融資平台。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啟動實施。文化體制改革邁出重大步伐,組建成立了內蒙古出版集團和影視集團。政府機構改革全面展開,基本完成自治區政府部門“三定”工作。事業單位全員聘用制穩步推進,在義務教育學校實施了績效工資制度。

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積極應對就業工作面臨的嚴峻挑戰,制定實施了穩定就業崗位、以創業帶動就業、擴大就業培訓規模、開展就業援助、強化就業服務等一系列積極的就業政策,有效地推動了就業工作。全年城鎮新增就業21.6萬人;農村牧區勞動力轉移就業235萬人,其中轉移就業6個月以上的168萬人;培訓城鄉勞動者65萬人。組織實施了高校畢業生服務基層、人才儲備、擴大公務員考錄、事業單位招聘等促進大學生就業的專項計畫,使8萬多名高校畢業生落實了就業去向。積極開展對“零就業家庭”、“零轉移家庭”、“4050人員”及其他就業困難人員的就業援助。
社會保障工作紮實推進。各項社會保險覆蓋面不斷擴大,基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參保人數分別增加21.3萬人和193.2萬人,將國有關閉破產企業退休人員全部納入城鎮醫保。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基本實現自治區級統籌,啟動了國家和自治區新型農村牧區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參保人數達到100萬人。新型農村牧區合作醫療參合人數達到1200萬人。城鄉低保水平進一步提高,202萬低收入民眾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積極推進醫療救助、教育救助、臨時救助工作,加快社會福利項目建設,優撫對象、農村五保戶生活補助標準進一步提高。
加快實施民生工程,努力為民眾辦實事。“十項民生工程”完成總投資377億元,比上年增長1.7倍,1500多萬民眾受益。其中農村牧區公路投資97億元,新增60個蘇木鄉鎮通油路、1004個嘎查村通公路;解決了1.23萬戶農牧民通電問題;投入各類扶貧資金14.4億元,15萬低收入農牧民得到扶持;開工建設國有林區、墾區、煤礦棚戶區改造項目401萬平方米。安排資金104億元,比上年增長46%,全面落實了“十件實事”。城鎮低保標準每人每月提高45元;農村牧區低保補助標準每人每月提高18元;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標準人均每月提高125元;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到395萬人;新型農村牧區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96.4%;教育資助政策使36萬困難大中專學生受益;農牧業保險實保面積6041萬畝,增長34%;解決了120萬人的安全飲水問題;取消地方制定的收費項目108項,累計為企業和民眾減負1.6億元;籌集廉租房源5萬套,其中新開工建設4.2萬套,城鎮人均住房建築面積13平方米以下的低保家庭實現應保盡保。

著力加強社會建設

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免除了義務教育學校寄宿生住宿費。實施了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和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各類學校生均財政撥款標準進一步提高,辦學條件繼續改善。組織實施了中等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對農村貧困家庭和牧業旗中職學生實行免費教育。高等教育規模穩步擴大,普通本專科在校生達到35萬人。高度重視人才工作,人才流入區建設取得新進展。基層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得到加強。開工建設了42所旗縣綜合醫院、110個蘇木鄉鎮中心衛生院和59個社區衛生機構項目。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穩步推進。加大計畫生育獎勵扶助力度,低生育水平保持穩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完善,規劃建設了一批重大文化設施項目。藝術創作繁榮活躍,文化遺產保護得到加強,啟動了元上都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農家(草原)書屋、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紮實推進。體育事業穩步發展,我區健兒在第十一屆全運會上取得較好成績。
社會保持和諧穩定。全面落實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各民族共同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發展的局面進一步鞏固。深入開展平安內蒙古建設,圓滿完成了國慶60周年安全維穩任務。國防動員建設、人防工作穩步推進,軍地軍民關係更加和諧。信訪工作得到加強,矛盾糾紛調處機制不斷健全。著力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堅持依法行政,嚴格履行職責,自覺接受人大、政協監督,認真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意見。政務公開取得積極進展,法制宣傳教育深入推進。加大行政監察力度,確保了中央和自治區擴內需、保增長等重大決策的有效落實。加強預算執行、政府投資和專項資金審計,資金運行進一步規範。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為自治區又好又快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我們經受住了國際金融危機和各種不利因素的嚴峻考驗,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了新的重大進展。這些成績的取得,是黨中央、國務院和自治區黨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區各族幹部民眾頑強拼搏、共同奮鬥的結果,也是社會各界大力支持的結果。在此,我代表自治區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的全區各族幹部民眾,向所有關心支持內蒙古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一是經濟持續向好的基礎還不穩固。部分行業和企業生產經營還比較困難,經濟效益尚未明顯改善。在基數比較大的情況下,實現投資增長難度加大。二是結構性矛盾依然比較突出。產業結構單一,優勢特色產業發展不協調,非資源型產業發展滯後,多元發展、多極支撐的產業體系尚未建立;產業延伸不足,“原字號”和初級產品比重高,資源精深加工能力不強;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不足;農牧業基礎仍然比較薄弱;服務業發展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三是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成長不協調,城鄉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不斷下降,收入水平仍低於全國平均水平,部分民眾生活還比較困難,涉及民眾切身利益的許多問題亟待解決。四是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水平需要進一步提高。城鄉差距不斷擴大,地區間發展差距明顯,社會事業有待加強;生態脆弱的局面沒有根本改變,部分地區生態環境仍在退化,生態保護建設任重道遠。五是政府自身建設需要進一步加強。政府工作與形勢的要求和人民民眾的期望還有不小差距,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到位,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比較薄弱,還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虛報浮誇、形式主義、鋪張浪費、以權謀私、消極腐敗等現象。我們一定要以高度負責的精神,認真解決好這些問題,決不辜負各族民眾的期望和重託!

2010年主要工作

今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最後一年,我們面臨的任務繁重而艱巨。隨著世界經濟逐步復甦、我國經濟企穩向好,我區發展的外部環境有所好轉,但不確定因素依然很多,發展中還有不少深層次問題亟待解決。我們既要堅定發展信心,又要增強憂患意識,更加奮發有為地做好各項工作。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的思想不動搖,繼續推進“三化”進程和生態文明建設,著力擴大內需,鞏固經濟回升向好勢頭;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提高經濟成長的質量和效益;著力推進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深入實施科教興區和人才強區戰略,增強經濟成長的活力和動力;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真正做到富民與強區並重。加強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和政府自身建設,保持社會和諧、邊疆穩定,努力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區生產總值增長13%以上,地方財政總收入增長1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11%,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10%,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3%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漲幅控制在3%左右,節能減排完成“十一五”規劃確定的目標。
這些目標的確定,充分考慮了各方面因素。總的原則是積極穩妥,突出重點,發揮預期目標的導向作用。在實際工作中,我們要把握好以下幾點:一是堅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與調結構、促轉變並舉。近年來我區經濟發展雖然取得重大進展,但欠發達的基本區情沒有根本改變,發展不足仍然是我們面臨的主要矛盾。因此在堅持發展上決不能有絲毫動搖,必須牢牢把握髮展這個第一要務,努力加快發展步伐;同時積極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不斷提高經濟成長的質量和效益,切實做到好字當頭、又好又快。二是堅持富民與強區並重。改善民生既是發展的目的,也是發展的動力。要通過發展改善民生,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廣大人民民眾;同時要強化富民措施,通過保障和改善民生,有效促進消費,拉動經濟成長,實現富民與強區協調推進。三是堅持自我發展與爭取國家支持相統一。準確把握內蒙古在國家整體格局中的定位,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培育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同時積極爭取國家支持,在服務國家發展大局中努力加快自身發展步伐。
今年要重點抓好以下八個方面的工作:

擴大內需為重點,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保持投資穩定增長。發揮政府投資的引導作用,調動各方面投資的積極性,拓寬投融資渠道,全年力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700億元。一是積極爭取中央投資。落實好資金配套等各項條件,加快推進中央投資項目建設。積極籌劃新的建設項目,繼續爭取中央新增投資、國債項目和專項資金。二是調動企業和社會投資積極性。大力最佳化投資環境,完善投資政策,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凡是國家法律法規沒有明文禁止的領域,都要向民間資本開放;凡是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項目,不論規模大小、企業性質,都要平等對待、積極爭取。三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完善信用擔保體系,最佳化金融環境,鼓勵金融機構拓寬信貸領域,增加信貸投放,支持地方經濟發展。大力發展資本市場,支持企業通過上市、發行債券等途徑,擴大直接融資規模。四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全年力爭引進區外資金2500億元。
努力擴大消費需求。一是提高居民消費能力。要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推進收入分配結構調整,擴大就業規模,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使民眾有能力、有信心消費。健全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完善公務員津補貼政策,在全區事業單位推行績效工資制度,提高低保、撫恤、養老金標準,努力縮小地區、城鄉、行業收入差距。二是落實刺激消費的政策措施。完善住房消費和調控政策,大力發展中低價位普通商品住房,抑制房價過快上漲。繼續實施家電下鄉、汽車以舊換新等政策,積極支持我區產品開拓區內外市場。繼續取消一批行政事業性收費,進一步最佳化消費環境。加大對關係民眾生活的商品和服務價格的監管,努力保持物價水平基本穩定。三是大力開拓農村牧區消費市場。加快農村牧區商貿流通體系建設,深入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雙百市場工程”。簡化家電、汽車、機車下鄉補貼手續,方便農牧民。大力培育農牧民改善性住房需求。

加大結構調整力度,提高發展質量效益

促進優勢特色產業升級。一是鞏固提升傳統資源型產業。煤炭工業要穩定產能,提高產業水平。嚴格落實煤炭資源就地轉化一半的要求,繼續推進煤制二甲醚、煤制乙二醇等煤化工項目建設。電力工業要堅持與市場需求和工業發展相適應並適度超前的原則,規劃布局電網和電源點建設。繼續推進大用戶直供試點和電力多邊交易,培育拓展區內用電市場。加快呼倫貝爾至遼寧外送通道建設,儘快啟動錫林郭勒至江蘇、鄂爾多斯至河北等電力通道建設,積極拓展區外用電市場。二是加快工業重大項目建設。力爭完成工業投資4560億元。自治區組織實施170個重點項目,其中續建項目85個、新開工項目85個。突出抓好500萬噸煉油、300萬噸煤制化肥、200萬噸聚氯乙烯、15萬輛轎車等重大工業項目。嚴格項目管理,嚴防低水平重複建設和產能過剩。全面完成“十一五”淘汰落後產能目標。三是努力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加強對工業運行的協調與服務,引導企業加強管理,著力通過整合資源降低生產成本,著力通過開拓新市場提高占有率,著力通過技術改造提高產品附加值,實現重點虧損企業減虧增盈。
大力培育新興產業。要把發展新興產業作為調整結構、培育新增長點的重要舉措,打造具有我區特色的新興產業體系。一是大力發展清潔能源產業。加快千萬千瓦風電基地規劃和建設,著力解決電網接入等制約風電發展的突出問題。抓好太陽能、生物質能發電項目建設。積極實施煤制天然氣、褐煤化學法提質等項目,著力提高煤的清潔利用、綜合利用水平。積極發展甲醇下游產品,延伸甲醇產業鏈,建設清潔能源醇醚基地。二是大力發展新材料產業。打造以多晶矽、單晶矽、太陽能電池為主的矽材料產業鏈,推進百萬千瓦光伏產業基地建設。加快發展稀土新材料,發揮包頭稀土高新區龍頭帶動作用,加強稀土原料戰略儲備和資源整合,積極研發稀土套用產品。三是大力發展裝備製造業。突出抓好煤礦機械、工程機械、汽車及其配套產業發展,積極承接先進制造業轉移。四是大力發展生物和環保產業。加快建設生物發酵產業基地,做大做強生物製藥產業。全面推進粉煤灰提取氧化鋁等循環經濟項目。
進一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在資源綜合利用、新能源、新材料等重點領域,組織實施一批重大科技專項,以技術突破帶動產業轉型升級。加大技術改造力度,投資280億元,組織實施重點技改項目100個。大力推動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推進“兩化融合”創新試驗區建設。強化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發揮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作用,推進產學研結合,加快科技成果產業化套用。深入實施人才強區戰略。著眼於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組織實施“草原英才”工程,強化人才儲備制度,加快建設人才流入區。
積極扶持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全面落實國家和自治區有關政策措施,為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創造更加寬鬆的環境。支持中小企業轉型升級,調整產品結構,進行技術改造和產品創新。以推進“雙百工程”為抓手,以工業園區為載體,鼓勵和引導中小企業圍繞大企業、大項目搞配套協作。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做大做強中小企業擔保機構。建立金融機構中小企業貸款獎勵和擔保機構風險補償激勵機制,鼓勵金融機構擴大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投放。加快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破除體制障礙,推進公平準入,鼓勵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國企重組、新興產業、基礎設施和農村牧區建設。

做好“三農三牧”工作

加快發展現代農牧業。一是提高農牧業綜合生產能力。積極爭取國家糧食增產工程建設任務,啟動實施自治區新增百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深入開展高產創建活動,建設糧油高產示範田150萬畝以上。加快重點旗縣肉牛、肉羊生產基地建設,繼續實施畜牧業高產創建工程。積極推進規模化養殖,加快建設奶牛、生豬標準化養殖小區。二是轉變農牧業發展方式。積極推廣良種培育、高效栽培等適用技術,推進農牧業機械化作業。大力發展設施農牧業,繼續擴大設施蔬菜和設施馬鈴薯種植面積。加快防災減災體系建設,積極發展避災型農牧業,提高農牧業抵禦自然災害能力。三是提高農牧業產業化水平。堅持培育和引進相結合,做大做強龍頭企業。加快建設一批集中連片的農畜產品生產基地,培育一批各具特色的專業蘇木鄉鎮和嘎查村,創建一批具有地理標識的自主品牌,實現規模化、標準化生產。四是加強現代農牧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最佳化整合現有資源,建立完善適合我區特點的農牧業科技創新與推廣體系。加快建設農村牧區新型流通網路,不斷健全農畜產品市場體系。加強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做好動物防疫、飼料安全和農畜產品質量監管工作。
改善農村牧區生產生活條件。加強農田草牧場水利建設,大力發展節水灌溉,加快大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在井灌區加快推廣噴灌、管灌、滴灌等灌溉模式,以旱地改水澆地為重點實施中低產田改造,加強節水灌溉人工草牧場和飼草料基地建設。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積200萬畝以上、節水灌溉面積300萬畝以上。加快農村牧區危舊房改造,解決1.3萬戶農牧民通電問題,新增30個蘇木鄉鎮通油路、300個嘎查村通公路,基本實現鄉鄉通油路、村村通公路。
努力增加農牧民收入。提高主要糧食品種最低收購價格,擴大農牧業補貼規模,特別是對牧民和牧業的補貼,增加農牧民政策性收入。加強對涉農涉牧補貼資金的管理。完善產業化利益聯結機制,使農牧民從農畜產品加工轉化增值中更多受益。大力發展農村牧區二三產業,拓展農牧民就業增收渠道。加強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有序組織勞務輸出,努力增加農牧民工資性收入。加大扶貧開發投入,繼續組織實施各項扶貧工程。

加快發展服務業

提高服務業發展水平。堅持市場化、產業化、社會化方向,促進服務業增量提質。加快發展金融業,積極引進區外金融機構,做大做強地方金融骨幹企業,重點支持內蒙古銀行、包商銀行等地方商業銀行擴大覆蓋範圍。穩步推進小額貸款公司試點,實現旗縣全覆蓋。積極發展現代物流業,建設一批重點物流園區和物流配送中心。發揮民族和草原文化特色,加快文化產業發展。打造優秀傳統民族文化精品,培育發展新興文化業態,推進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建設。大力發展旅遊業,合理開發旅遊資源,改善基礎設施條件,加強重點旅遊景區、線路建設。改造提升商貿流通、住宿餐飲等傳統服務業,加快發展會展業、社區服務和市政公用事業,滿足民眾多層次、多樣化需求。
提高城鎮化水平。把推進城鎮化作為擴大內需和調整經濟結構的戰略重點來抓,增強城鎮綜合承載能力,穩步推進農牧民向城鎮轉移,今年全區城鎮化率要達到55%左右。一是突出抓好區域中心城市發展。以盟市所在地為重點,加快人口、產業集聚,增強區域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能力。二是提高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水平。科學制定並嚴格落實城市建設總體規劃,提高控制性詳細規劃覆蓋率。加快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完善城市功能。加強城市治安、市容衛生、交通秩序綜合整治和水電氣熱配套服務,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三是穩步推進農牧民向城鎮轉移。有計畫、有步驟地解決農民工進城後的就業和生活問題,逐步實現在勞動報酬、子女就學、醫療、社保、住房等方面與城鎮居民享有同等待遇。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放寬城市落戶條件,在有條件的地區開展試點並逐步在全區推開,使在城鎮穩定就業和居住的農牧民有序轉變為城鎮居民。
提高區域協調發展水平。研究制定推進呼包鄂經濟一體化規劃,爭取在交通通訊、信息資源、金融服務等一體化發展上取得新突破。加快東部盟市發展步伐,加強與周邊省市的經濟協作,積極培育自治區新的增長極。繼續對基礎薄弱地區給予傾斜支持,改善發展條件,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加大資金投入,扶持革命老區、邊境地區和人口較少民族地區發展。高度重視縣域經濟發展,不斷增強縣域發展活力和綜合實力。進一步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加大對財政困難旗縣的均衡性轉移支付。

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加大生態保護和建設力度。認真編制並向國家上報自治區生態建設總體規劃,保持生態建設投入穩定增長,促進生態環境持續恢復。堅持草畜平衡、禁牧休牧輪牧和基本草原保護制度,積極推進退耕還林、京津風沙源治理、退牧還草、“三北”防護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啟動實施黃土高原綜合治理工程試點,完成林業生態建設1000萬畝,治理水土流失650萬畝,深入開展荒漠化治理,繼續擴大保護性耕作面積。嚴肅查處開墾草原、破壞生態的違法行為。加快建立草原生態恢復補償機制,適時出台草原資源恢復補償管理辦法。大力發展林、沙、草產業。加強野生動植物和濕地保護。發揮我區森林、草原碳匯資源優勢,積極開展碳匯核算、碳匯交易等方面的研究,探索發展低碳經濟的現實途徑。
大力推進節能減排。今年是完成“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的最後一年,要明確責任,分解目標,確保全面完成。切實加強節能工作。加快實施建築節能、綠色照明等重點節能工程,在重點領域和重點行業推廣節能技術。打好減排治污攻堅戰。加強燃煤電廠脫硫設施運行監管,推進非電行業減排工程建設。加快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確保“十一五”規劃確定的污水處理廠全部建成並正常運行。做好松花江等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
加強資源保護和管理。加大資源開發管理力度,切實做到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進一步完善煤炭資源配置政策,以資源配置促進產業結構最佳化調整和資源集約開發、節約利用,嚴格控制向產能過剩行業配置資源。建立健全資源開發利益分配和生態補償機制,做好煤炭價格調節基金的徵收、使用和管理。加大地勘工作力度,增強資源接續保障能力。超前謀劃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和接續產業發展,促進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深入開展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和煤田滅火工作,年內煤田火區要有三分之一達到熄滅標準。加強土地資源管理,加大土地整理力度。規範土地市場行為,清理處置批而未用土地。高度重視水資源的保護節約,大力調整用水結構,全面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
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水利方面,開工建設海勃灣水利樞紐等重點水利工程,加強黃河、遼河、嫩江等大江大河及重要支流治理。按期完成規劃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任務。鐵路方面,在抓好續建項目的同時,力爭新開工呼和浩特至張家口快速客運等12個重點鐵路項目,做好通遼和赤峰至北京快速客運通道開工準備工作。公路方面,突出抓好與周邊省區市連通的高速公路、呼包鄂通暢工程和農村牧區公路建設,建設總規模1.7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790公里、一級公路1740公里。機場方面,開工建設霍林河機場、阿拉善通勤機場,建成巴彥淖爾機場和阿爾山機場。城鎮建設方面,力爭三年內完成城鎮供熱管網二次改造。以棚戶區改造為重點,綜合運用廉租住房和經濟適用住房的相關政策,統籌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

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千方百計擴大就業。紮實推進新一輪就業政策的落實和完善,健全促進就業的長效機制,確保城鎮新增就業22萬人以上,農村牧區勞動力轉移就業240萬人,其中轉移就業6個月以上180萬人。堅持面向高校畢業生、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和新增勞動力、轉移就業農牧民三大群體,分類施策,完善措施,強化服務,努力增加就業。積極開展對“4050人員”、“零就業家庭”、“零轉移家庭”及其他就業困難群體的就業援助,形成常態化工作機制。積極扶持自主創業,落實好小額擔保貸款、稅費減免等各項優惠政策,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大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加強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
提高社會保障水平。繼續做好社會保險擴面工作。全年基本養老、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415萬人和880萬人,新型農村牧區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60萬人以上。健全養老保險省級統籌辦法,初步實現基本醫療保險盟市級統籌。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在保持城鄉低保人數適度增長的基礎上,提高保障標準,制定按標施保辦法。加強醫療救助、教育救助和臨時救助工作,重視發展社會福利、慈善和殘疾人事業,做好老齡工作,如期完成婦女和兒童發展綱要的各項達標任務。
辦好“十件實事”。預計各級將投入資金116億元,比上年增加12億元。建設農村牧區戶用沼氣10萬戶;解決100萬農牧民的飲水安全問題;加大種養業保險保費補貼力度,其中種植業參保面積達到6750萬畝;籌集廉租住房5萬套,其中新建3.6萬套,為7.8萬戶困難家庭發放租賃補貼;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每人每年補助標準提高到120元;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標準月均提高120元以上;完善教育資助救助體系,使32萬名大中專生得到資助;加大資金投入,加強城鄉商貿流通網路建設;安排專項資金,用於補種B肝疫苗、白內障患者手術補助等公共衛生項目;適度推進“一杯奶”健康工程,使農村牧區低收入人群中政策內孕期婦女受益。
實施“十項民生工程”。預計各級將投入資金396億元,比上年增加19億元,重點是覆蓋面大、帶動力強、周期較長的民生項目。一是改善農村牧區生產生活條件。做好整村推進、產業化扶貧、生態移民等扶貧工程;繼續推進農村牧區公路建設,年內計畫完成投資70億元;擴大農村牧區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試點範圍。二是組織實施促進牧民增收工程。對實施階段性禁牧項目區的牧民,每人每年補貼金額不低於3000元,連續補貼五年;在草場資源較好的牧區開展劃區輪牧補貼試點;加大對牧民購置良種牲畜、牧業機械的補貼力度;在牧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方面給予傾斜。三是加大社會保障力度。健全城鄉低保水平增長機制;做好新型農村牧區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解決好關閉破產企業退休人員醫療保障問題。四是實施城鄉居民安居工程。計畫改造國有煤礦棚戶區3.1萬戶、林區棚戶區1萬戶、墾區危舊房6000戶,實施農村牧區危房改造3.7萬戶,解決4000戶遊牧民定居問題。五是強化教育經費保障。繼續推進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提高義務教育保障經費補助標準;繼續增加職業教育投入。六是促進就業和再就業。加大就業資金投入,加強創業扶持、技能培訓和就業援助;拓寬高校畢業生就業渠道。七是強化城鄉社會救助。繼續對困難民眾實施醫療救助;提高部分優撫對象生活補助標準和“五保”對象供養標準。八是加強城鄉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提高新型農村牧區合作醫療補助標準;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九是推進社會公益事業發展。繼續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加強農村牧區通信和郵政設施建設,新建300個移動通信基站;建設2000個農家(草原)書屋。十是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完成礦山地質治理恢復面積25平方公里;建成23個城鎮污水處理廠;完成既有居住節能改造200萬平方米;建設和改造城鎮供熱管網150公里;支持新能源和環保產業發展。
優先發展教育。保持教育投入穩定增長。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各類教育協調發展和教育公平。積極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繼續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工程,組織實施中等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工程,深入推進高等職業教育特色院系建設。加強重點學科和專業建設,提升高等教育辦學質量,加快建設高水平大學。認真研究化解高校債務問題。優先、重點發展民族教育,改善民族教育辦學條件,加強“雙語”師資隊伍建設,逐步在民族語言授課高中階段和民族幼兒教育階段實現免費教育。鼓勵社會力量辦學,引導民辦教育健康發展。重視特殊教育發展。
大力發展衛生事業。加快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有效預防和控制重大疾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繼續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加快發展社區衛生服務,引導衛生資源向社區流動,重點建設盟市所在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在農村牧區建設一批旗縣級綜合醫院、蘇木鄉鎮中心衛生院,努力實現每個蘇木鄉鎮有一所標準衛生院、每個嘎查村有一所標準衛生室的目標。大力推進蒙、中醫藥事業發展,加快自治區蒙醫醫院建設。繼續實施食品藥品放心工程,確保民眾飲食用藥安全。加強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深入開展出生人口缺陷干預和生育關懷行動,提高出生人口素質,穩定低生育水平,統籌解決人口問題。
加快發展文化事業。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進一步繁榮發展少數民族文化事業的意見,充分挖掘民族文化資源,豐富發展草原文化,加快建設民族文化大區。改善公共文化服務基礎設施條件,推動內蒙古演藝中心等重大文化項目建設,全面完成蘇木鄉鎮綜合文化站工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實現旗縣全覆蓋。廣泛開展文化惠民活動,推動圖書館、科技館、美術館等公益性文化單位免費向社會開放。加大文化遺產保護力度,做好元上都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各項工作。繼續實施無線覆蓋、農村牧區電影放映工程。認真貫徹國務院《全民健身條例》,促進民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協調發展。

全面推進改革開放

推進重點領域改革。深化農村牧區改革。穩定和完善農村牧區基本經營制度。在依法自願有償的基礎上,推進土地、草牧場承包經營權流轉,積極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扶持發展農牧民專業合作組織。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穩步推進集體公益林和國有林場改革。加快水利和水務管理體制改革。積極發展農村牧區金融組織,加快普及惠農惠牧基本金融服務。推進城鄉統籌一體化發展綜合配套改革試點。深化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完善公共財政體系。加快投資體制改革,對自治區本級投資非經營性項目開展代建制試點,切實解決工程建設“超規模、超標準、超概算”問題,發揮政府投資的最大效益。積極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擴大基本藥物制度實施範圍,做好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加快文化體制改革步伐,完成演藝集團組建,推進“全區一網”有線電視網路整合,認真做好廣播電視制播分離和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工作。
提升開放水平。鞏固傳統出口市場,開拓新興市場,促進對外貿易恢復和增長。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深入開展與俄蒙在礦產資源開發等重點領域的合作。加強邊境公路、鐵路和口岸通關能力建設,大力發展口岸加工貿易。抓住國內外產業加快轉移的機遇,加強與發達地區和周邊省區市的經濟技術合作與交流。在資源延伸加工、裝備製造業配套、農畜產品深加工等重點領域,積極承接先進生產力轉移,堅決防止低水平、高污染項目向我區轉移。積極引進有利於擴大就業、改善民生的各類項目,注重引進先進技術和高端人才。

加強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和政府自身建設

做好維護社會穩定工作。嚴格落實維穩工作責任制,加強政法基層基礎建設,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嚴厲打擊違法犯罪活動。進一步強化信訪工作,做好群體性事件預防處置。完善應急管理體制機制,提高預防和處置突發公共事件能力。重視和加強國家安全工作,確保邊疆穩定。抓好人防工作和國防動員體系建設,深入開展雙擁共建和優撫安置工作,鞏固軍政軍民團結。
切實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健全各項安全生產制度,落實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和各級政府部門安全監管責任,切實抓好重點行業、重點地區、重點企業的安全治理,加大對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道路交通和人員密集場所的安全監管力度,堅決排除安全隱患。加強救援體系和應急預案體系建設,提高及時有效施救能力。
加強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加快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廣泛開展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鞏固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成果,不斷增強幹部民眾科學發展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全面貫徹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大力開展黨的民族理論、民族政策宣傳教育和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繼續推進興邊富民行動,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發展。加強民主法制建設。深入開展普法教育,做好對困難民眾的法律援助工作。堅持依法治區方略,切實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和決定,認真接受人大監督,自覺接受政協民主監督,積極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各人民團體的意見,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完善基層民主管理制度,提高村民自治水平。加大社區建設和管理力度,更好地發揮社區在就業、社保及維護穩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嚴格依法行政。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規範行政行為。加強行政立法,提高立法質量。進一步精簡行政審批事項,簡化審批程式,下放審批許可權。健全政府部門協調配合機制,堅決杜絕推諉扯皮現象,提高行政效能。加快電子政務建設,深入推進政務公開,保障人民民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加強作風建設。大興調查研究、真抓實幹之風。堅持深入實際、深入基層,切實解決好關係民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強化行政監察,確保政令暢通。堅持求真務實,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和弄虛作假、虛報浮誇行為。加強廉政建設。強化對政府投資項目、預算執行情況和民生領域資金的審計,確保資金安全規範運行。繼續壓縮政府部門經常性項目支出,嚴格控制會議、差旅、出國、接待等費用。堅持廉潔從政、從嚴治政,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樹立為民、務實、清廉的良好形象。
明年是“十二五”的起步之年。要組織開展好重大問題研究和調研論證,認真做好“十二五”規劃的編制工作,為自治區經濟社會長遠發展提供巨觀戰略指導。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的工作,任務艱巨而繁重,責任重大而光榮。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解放思想,銳意進取,紮實工作,努力完成今年經濟社會發展和“十一五”規劃的各項目標,不斷開創自治區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