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介紹
現在,我代表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
自治區政協委員和列席會議的同志們提出意見。
內容主體
一、2008年的工作回顧
2008年是本屆
政府的
開局之年,也是經受嚴峻考驗並取得顯著成績的一年。在黨中央、國務院和自治區黨委的正確領導下,自治區政府團結帶領全區各族人民,深入貫徹落實
科學發展觀,積極應對各種困難和挑戰,實現了
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初步預計,全區
生產總值完成7600億元以上,增長17.5%;地方
財政總收入完成1107.3億元,增長32.5%;城鎮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牧民
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4480元和4650元,均實際增長11%;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6%;城鎮登記失業率4.1%;節能減排完成了國家下達的指標。
一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努力促進
經濟較快發展。農牧業基礎地位得到進一步加強,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900億元,增長8%。糧食生產獲得大豐收,總產量420億斤,增產58億斤,創歷史新高;牧業年度牲畜頭數保持在1億頭只以上,肉類產量220萬噸,增長6.6%。現代農牧業全面推進,優質高產高效作物和良種牲畜比重分別提高5個和1.5個百分點,設施蔬菜和馬鈴薯面積分別增長34%和127%。產業化經營水平穩步提高,農畜產品加工率達到63%。工業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全部工業增加值3620億元,增長23%,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400億元,增長24%。能源基地建設不斷加強,煤炭產量44億噸,發電量2100億度,分別增長24.3%和8.7%。裝備製造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加快,增加值分別增長30%和18%。第三產業平穩運行,實現增加值2600億元,增長14%。交通運輸、批發零售等傳統服務業穩步發展,金融、保險等現代服務業發展加快,
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餘額4700億元,增長25%。消費對經濟成長的拉動作用明顯增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60億元,增長24%。區域發展進一步協調,東部盟市發展步伐加快。
(二)積極轉變發展方式。加快自主創新帶動產業升級步伐,實施了18個重大科技專項,在資源利用等重點領域取得了一批技術創新成果,一批具有國內外先進水平的重大工業項目開工建設。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力度。全年完成林業生態建設面積1050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710萬畝,草原建設規模7500萬畝,禁牧休牧輪牧面積7.9億畝。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可利用草原植被蓋度提高1.1個百分點。加強資源保護和節約利用,堅持最低開採規模製度,提高資源利用率,煤炭綜合回採率提高到60%。狠抓節能減排,下大力氣淘汰落後產能,預計單位GDP能耗下降5%以上,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在消化增量的基礎上,分別削減1.44%和2%。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工作,煤炭百萬噸死亡率下降到0.055,全區安全生產狀況保持穩定。
(三)不斷增強發展後勁。加大投資力度,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600億元以上,增長29%,其中工業投資2890億元,增長30%,建成230個、新開工301個億元以上工業項目。新增煤炭產能1.1億噸,電力裝機660萬千瓦,其中風電120萬千瓦,全區風電裝機容量突破300萬千瓦,居全國第一位。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新增農田有效灌溉面積116萬畝、節水灌溉面積313萬畝。交通建設投資創歷史新高,公路建設完成投資261億元,新增公路里程8678公里;鐵路建設完成投資160億元,開工建設10條鐵路,新增鐵路里程795公里,在建里程5300公里;開工建設二連浩特和阿爾山機場,巴彥淖爾機場項目獲得國家批覆。加快推進城鎮化,城鎮化率達到51.6%,提高1.4個百分點。加大資源勘探力度,煤炭、天然氣、石油、有色金屬等勘探工作取得新進展,資源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
(四)深入推進改革開放。國有企業改革不斷深化。穩步實施包鋼集團戰略重組,全面啟動了森工集團所屬企業改制和剝離辦社會工作。東部盟市增值稅轉型改革全面推開。農村牧區綜合改革深入推進。完成了農村牧區義務教育債務化解任務,累計化解債務39.2億元。完善農村牧區基本經營制度,全面啟動了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加大金融改革創新力度,開展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試點工作,支持農村牧區、中小企業等薄弱環節發展。著力在“東聯、北開、西出”上下功夫,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進出口總額達到90億美元以上,增長18%,口岸過貨量達到3300萬噸。引進國內(區外)資金到位2000億元,增長16.8%。加大“引智”力度,一些地區和行業出現了人才流入大於流出的可喜局面。
(五)切實加強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自治區財政用於教育、衛生的支出分別增長34%和35.5%。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辦學條件進一步改善,助學體系不斷健全,在促進教育公平和均衡發展方面邁出了積極步伐。公共衛生、醫療服務和醫療保障體系建設得到加強,醫療衛生條件明顯改善。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深入推進,低生育水平保持穩定。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健康發展,廣播影視、新聞出版、哲學和社會科學事業進一步繁榮,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不斷深入。圓滿完成了奧運火炬在我區的傳遞,競技體育實現了奧運會金牌零的突破。
加大民生工作力度。新增城鎮就業23.8萬人,其中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3.9萬人。加強“米袋子”、“菜籃子”工程建設,有效控制物價過快上漲,對低收入群體給予補貼。累計投入資金140多億元,加強“十項民生工作”,1100多萬民眾受益。解決了140多個
蘇木鄉鎮通油路、1600多個
嘎查村通公路、700多個自然村通電話、2.5萬農牧戶通電的問題。籌集資金3.4億元,專項用於茅草屋改造、採煤沉陷區綜合治理和棚戶區搬遷改造。投入資金71億元,落實“八件實事”,全面兌現了自治區黨委、政府的承諾。城鎮居民和農村牧區最低生活保障標準人均每月分別提高了35元和20元,保障範圍分別擴大到82.4萬人和113.4萬人,基本實現了應保盡保和分類施保;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全面啟動,參保人數達到214萬人;新型農村牧區合作醫療財政補助標準翻了一番,1180多萬農牧民受益;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標準人均每月提高了105元;教育資助標準有較大幅度提高,補助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在全國率先實現了“兩免”城鄉全覆蓋;新開工建設廉租住房65萬平方米,發放廉租住房補貼5.1億元,9.6萬戶家庭受益;解決了86.7萬人的安全飲水問題。
(六)認真抓好政府自身建設。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增強了科學發展的自覺性和堅定性。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
無黨派人士意見。加強政府法制工作,向自治區人大提交了6部地方性法規議案,制定、修訂、廢止了13部政府規章。認真貫徹黨的民族宗教政策,支持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加快發展。積極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究確定了政府機構改革方案。深入推進政務公開,電子政務建設得到加強。進一步強化審計工作,加大對重點領域、專項資金的審計監督力度。加強行政監察和政風建設,深入開展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大力整頓和規範市場秩序,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管理和質量技術監督,嚴厲打擊制假售假等違法行為。加強信訪工作,群體性上訪事件進一步下降。依法嚴厲打擊刑事犯罪,維護了社會治安穩定。積極支持軍隊和國防後備力量建設。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很不平凡,既有許多大事和喜事,也遇到許多困難和挑戰。我們牢固樹立大局意識,積極為國家分憂解難。及時組織電煤生產和外運,為抗擊南方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汶川特大地震提供了有力支持。積極開展對地震災區的救援,累計向災區捐贈款物8.1億元,支援四川省大邑縣災後重建資金3.3億元。全力做好各項保障工作,為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作出了積極貢獻。加強協調與配合,確保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的圓滿完成,成功舉辦了世界草原草地大會。同時,採取有效措施,化解了黃河冰凌嚴峻險情。面對突發奶粉事件,加強應急處置工作,保護奶農利益,幫助企業渡過難關,促進乳業健康發展。面對急劇變化的經濟形勢,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巨觀調控政策,迅速出台應對措施,確保了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和自治區黨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區各族幹部民眾頑強拼搏、共同奮鬥的結果,也是社會各界大力支持和幫助的結果。在此,我代表自治區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的各族幹部民眾,向所有關心支持內蒙古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一是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受國內外經濟環境急劇變化的影響,去年四季度以來,工業增速明顯回落,煤炭、鋼鐵、有色金屬等產品價格大幅下跌,電力負荷降低,企業訂單減少,經營困難加劇,不少企業停產或半停產,對財稅、就業等工作產生了較大影響。
二是產業發展的深層次矛盾依然存在。農牧業基礎比較薄弱,現代農牧業仍處於起步階段;優勢特色產業發展不均衡,資源精深加工能力不強;非公有制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不足,服務業比重偏低。
三是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水平還不高。農村牧區公共服務水平比較低,地區間發展不平衡的問題還比較突出,浪費資源和破壞環境的現象仍然存在,節能減排任務艱巨。
四是涉及民眾切身利益的問題有待進一步解決。城鄉居民收入仍然低於全國平均水平,收入增長與經濟成長不夠協調,部分民眾生活還比較困難。就業、物價、住房、社保、教育、衛生、產品質量、安全生產、社會治安等方面,還存在不少民眾反映突出的問題。
五是政府自身建設和管理需要進一步加強。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鋪張浪費、虛報浮誇、以權謀私、腐敗墮落等現象還不同程度存在。對於這些問題,我們要採取有力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2009年的主要任務
今年是我區經濟發展面臨嚴峻挑戰的一年。國內外經濟形勢急劇變化,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尚未見底,不確定因素和風險隱患明顯增加,外部經濟環境異常嚴峻,我們可能面臨進入新世紀以來最為複雜困難的局面。在嚴峻的挑戰面前,我們既要把困難估計得更充分一些、把應對措施考慮得更周密一些,防止由於估計不足和準備不夠而陷入被動;又要善於從變化的形勢中捕捉和把握髮展機遇、發現和培育有利因素。應當看到:經過改革開放特別是近年來的快速發展,我區綜合實力和抵禦風險能力明顯增強。國家實施擴大內需、促進經濟成長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對基礎設施、農牧業、社會事業、民生工作的投入,有利於我區加強薄弱環節建設,提高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水平;隨著一批重大建設工程的啟動,對能源、原材料的需求將逐步擴大,為我區優勢特色產業發展創造了良好機遇;國內外企業重組、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有利於我區承接先進生產力轉移;市場約束加劇,要求我們必須苦練內功,提升產業層次和核心競爭力,從而為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創造新的契機。我們堅信:挑戰蘊含機遇,困難激發潛能,壓力催生動力。只要我們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自治區黨委的要求,堅定信心、冷靜思考、積極應對,充分利用各種有利條件和因素,堅持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困難和問題,就一定能夠把國內外經濟環境的不利影響減少到最低程度,繼續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全會和中央、自治區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為首要任務,以擴大內需為根本途徑,以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為主攻方向,以深化改革、提高開放水平為強大動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推進“三化”互動和“七個轉變”,著力提高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水平,著力解決涉及民眾利益的難點熱點問題,深入實施科教興區和人才強區戰略,進一步加強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和政府自身建設,努力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以優異成績迎接新中國成立60周年。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13%,地方財政總收入增長1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11%,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1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增長2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4%,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6%以內,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4%左右,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5%以上,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控制在27.9萬噸和141.12萬噸以內,完成“十一五”任務總量的90%和80%。
確定上述預期目標,綜合考慮了各方面的因素,力求體現既積極又穩妥的原則。考慮到國內外經濟環境的不利影響和各種不確定因素,適當下調了經濟成長預期目標,但在全國總體格局中,仍然保持領先水平。這不僅體現了中央“保增長”的要求,有利於穩定社會預期,增強發展信心,而且從我區的發展條件和面臨的現實機遇看,這些目標經過積極努力是可以實現的。
在具體工作中,我們要重點把握以下幾點:一是擴大內需保增長。堅持擴大投資與啟動消費相結合、政府投資與社會投資相結合、中間消費與最終消費相結合,千方百計擴大內需,形成拉動經濟成長的合力。二是調整結構促升級。加大產業結構、所有制結構、企業結構和產品結構調整力度,加快推進產業多元、產業延伸、產業升級步伐,增強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三是改善民生促和諧。越是在困難的時候,越是要高度關注民生。要把經濟成長的成效充分體現到民生改善上來,著力提高城鄉居民生活水平,認真為民眾辦實事、解難事,進一步凝聚力量,促進和諧。
今年要重點抓好以下八個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落實國家擴大內需政策,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加大投資力度。今年要通過推進投資主體多元化,力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100億元。
一是積極爭取國家支持。加強項目前期工作,落實好中央投資項目建設條件,加快項目實施進度。積極與國家有關部門對接,多方爭取國債及各類專項建設資金。
二是充分發揮金融支持作用。加強和改進金融信貸服務,引導和鼓勵金融機構增加信貸投放,拓展信貸領域,滿足合理資金需求。完善地方金融體系,逐步做大做強城市商業銀行等地方金融機構。加強對金融業發展的政策扶持,改善信用環境。
三是努力擴大社會投資。發揮政府資金的引導作用,吸引國內外大企業和民間投資。出台鼓勵引導社會投資的優惠政策,創新融資方式,積極培育資本市場,實現多元化投資、市場化運作。
四是管好用好項目資金。政府主導的公共投資主要投向基礎設施、重大民生工程等薄弱環節,嚴防低水平重複建設。加強資金使用和工程質量監管,切實提高投資效益。
最佳化投資結構。
一是加快農村牧區基礎設施建設。努力爭取國家千億斤糧食增產計畫份額,啟動我區糧食增產工程,加快標準化養殖基地建設。加強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和大型灌區骨幹工程建設,力爭新增有效灌溉面積200萬畝,節水灌溉面積300萬畝。積極推進海勃灣水利樞紐、錫林郭勒供水、綽爾河引水等重大調蓄水工程的前期工作。繼續改善農牧民生產生活條件,解決1.3萬戶農牧民的通電問題,建設鄉村道路2.4萬公里。進一步加大牧區基礎設施建設力度。
二是加強交通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公路建設力爭完成投資300億元,建設總規模2.2萬公里,公路總里程突破15.5萬公里,其中一級以上公路達到5000公里。鐵路建設力爭完成投資300億元,建設總規模達到7000公里,力爭新增鐵路里程1500公里,總里程突破1萬公里。民航機場建設力爭完成投資20億元,開工建設巴彥淖爾機場,改擴建通遼、鄂爾多斯機場,積極推進霍林河機場和阿拉善通勤航空試點的前期工作。電網建設力爭完成投資200億元,新建500千伏變電站6座。郵政、電信便民設施力爭完成投資50億元。
三是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繼續推進退耕還林、退牧還草、京津風沙源治理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完成1000萬畝造林、3000萬畝退牧還草任務,治理水土流失面積650萬畝。進一步加強濕地保護。大力發展沙產業、草產業等生態後續產業,解決退耕退牧和搬遷農牧民的長遠生計問題,鞏固和擴大生態建設成果。
四是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新建3萬套、135萬平方米廉租住房,組織實施煤礦、林區和農墾棚戶區改造,繼續推進農村牧區危房改造工程,加快“城中村”改造。五是加強社會事業基礎建設。完成農村牧區國中校舍改造工程,加快實施義務教育階段寄宿制學校學生宿舍建設工程,解決20萬中小學生的校外借宿問題;力爭開工建設內蒙古科技新館、擴建內蒙古幹部保健院,加快內蒙古蒙醫醫院建設;完成3個盟市級、11個旗縣級中蒙醫院、181個鄉鎮衛生院基礎設施建設;開工建設568個鄉鎮綜合文化站。
努力擴大消費需求。
一是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增強消費能力。認真落實自治區關於促進城鄉居民增收的政策措施,強化支農惠農政策,健全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水平和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完善公務員津補貼政策,抓好事業單位工資改革,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
二是改善消費預期,增強消費信心。健全社會保障體系,逐步擴大社會保障覆蓋範圍,提高保障水平,減少居民消費的後顧之憂,增加即期消費。
三是加快發展服務業,培育消費熱點。認真貫徹落實鼓勵支持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快發展商貿餐飲、文化健身、社區服務等生活性服務業,大力發展交通運輸、金融保險、信息諮詢、科技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發揮會展業和旅遊業拉動經濟、促進消費的作用,繼續改善旅遊基礎設施條件,挖掘旅遊資源的文化內涵,提升旅遊業發展層次。
四是完善消費政策,最佳化消費環境。制定出台鼓勵消費的政策,完善消費信貸,穩步擴大住房、汽車等大宗消費。精心組織實施“農牧機下鄉”和“萬村千鄉”市場工程,以財政補貼方式支持“家電下鄉”,拓展農村牧區消費市場。
(二)以促進農牧業穩定發展、農牧民持續增收為重點,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建設
大力發展現代農牧業。
一是最佳化農牧業結構。突出抓好糧食生產,穩定播種面積,最佳化品種結構,提高單產水平,繼續為維護國家糧食和食品安全作貢獻。加快發展現代畜牧業,進一步提高畜牧業特別是農區畜牧業在大農業中的比重。最佳化農牧業布局結構,加快東部玉米、中部馬鈴薯、西部農區肉羊和東部草原肉羊肉牛產業帶建設。
二是轉變農牧業發展方式。加快推進農牧業集約化生產,鼓勵發展規模化種養,扶持發展各類農牧民專業合作組織,加強中介組織和經紀人隊伍建設。著力推進農牧業科技創新,加快先進適用技術的推廣套用,提高農牧業設施裝備和機械化作業水平。大力發展設施農業,力爭設施蔬菜種植面積達到100萬畝。
三是提升產業化經營水平。做大做強龍頭企業,加快規模化、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加強對農牧業產業化的支持和服務,健全農村牧區市場流通體系,完善農畜產品行銷網路,切實解決好糧食主產區賣糧難問題。
四是著力抓好農畜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加強動物防疫、良種繁育和農畜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繼續加大對飼料生產企業、奶站和生鮮乳運輸環節的清理整頓力度。積極推廣奶聯社等新型合作養殖模式,力爭新建標準化奶牛養殖小區400個。完善奶農和企業的利益聯結機制,幫助乳製品企業解決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重塑企業和品牌形象,促進奶業持續健康發展。
加大農牧業投入,促進農牧民增收。增加財政對“三農三牧”的投入,保證各級財政對農牧業投入增長幅度高於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大幅度增加對農村牧區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的投入,大幅度提高政府土地出讓收益、耕地占用稅新增收入用於農牧業的比例,大幅度增加農村牧區公益性建設項目投入。今年自治區本級財政安排農牧林水專項資金增長50%以上。落實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的政策措施,完善農牧業補貼制度,擴大補貼範圍,提高補貼標準,促進農牧民政策性增收。加快發展農村牧區二、三產業,拓展農牧民就業增收空間。高度關注並認真解決好牧民的生產生活問題,採取有效措施促進牧民收入增長。地方財政各項支農支牧資金的30%以上要用於“三牧”,其中農牧業產業化資金和扶貧資金的60%要向“三牧”傾斜。整合各類涉農涉牧資金,發揮規模效益,集中財力辦大事。加大扶貧開發投入,解決10萬絕對貧困農牧民的溫飽問題,扶持15萬低收入農牧民增收。
深化農村牧區各項改革。
一是穩定和完善農村牧區基本經營制度。堅持依法、自願、有償原則,鼓勵農牧民以多種形式流轉土地、草牧場承包經營權,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鼓勵發展種糧養畜專業大戶、家庭農牧場、農牧民專業合作社等規模經營主體。
二是改革征地制度。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完善征地補償機制,妥善解決被征地農牧民的就業、社會保障等問題。
三是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今年要基本完成商品林及宜林地的確權工作。
四是繼續深化農村牧區綜合改革。擴大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試點,建立農村牧區公益事業投入新機制。全面實現財政補貼資金“一卡通”發放,確保資金及時、足額、安全發放到農牧民手中。
五是加快農村牧區金融體系建設。探索建立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向農村牧區金融機構批發貸款、農村牧區金融機構向農牧民發放小額貸款的資金傳導機制。完善信用社法人治理結構,加快推進村鎮銀行、資金互助社等新型農村牧區金融機構試點工作,規範和引導民間借貸行為。大力推進農牧業保險體系建設,建立風險分散機制。
(三)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加快轉變發展方式
千方百計促進工業經濟成長。保工業就是保發展、保就業、保穩定、保大局。要切實加強對工業經濟運行的組織、調度和協調,及時解決工業運行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確保工業經濟平穩發展。落實減免稅費、最佳化資源配置、電力多邊交易等政策措施,幫助企業減輕負擔、降低成本、渡過難關。著力抓好停產企業恢復生產,強化工作措施,逐級抓好落實,爭取符合產業政策、環保要求的停產半停產企業儘快恢復正常生產。落實國家重點產業振興規劃,加快企業技術改造步伐,做好技改項目的儲備和對接,積極爭取國家技改資金。加大工業投資和重點項目、工業園區建設力度,力爭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3500億元,組織實施重點工業項目150項,切實增強工業經濟發展後勁。
最佳化工業經濟結構。鞏固和發展優勢特色產業。合理安排煤炭和新建電源規模,穩步擴大風電等再生能源建設規模。積極爭取國家支持,加快外送電力通道建設。推進產業延伸升級。加快調整冶金工業產品結構,力爭深加工轉化量提高到50%左右。認真研究國家產業政策,根據政策導向和市場需求,加強對化工產業的調控,避免盲目發展,重點抓好化工續建項目和計畫開工項目建設,拓展煤化工領域,為儘快形成千萬噸級煤化工生產能力奠定基礎。加快發展非資源型產業。抓好以汽車、風電設備、煤礦機械、化工機械為重點的裝備製造業,著力擴大產業規模。大力發展以矽材料、稀土材料、生物製藥為重點的高新技術產業,突出抓好深加工和套用產品開發。
加大自主創新力度。認真落實自治區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加快創新型內蒙古建設步伐。在化工、冶金、裝備製造、新材料及節能環保等重點領域,大力實施技術攻關,突破一批重大關鍵技術。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套用。自治區將在3年內組織實施100項工業自主創新產業化項目,加快建設50個自治區重點實驗室、50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100戶企業技術中心。支持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緊密合作,完善市場化導向的產學研合作機制。落實支持自主創新的政策措施,加大智慧財產權保護力度。完善人才激勵機制,加快培養、引進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高素質人才,為推動自主創新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加強科普工作,提高全民科學素質。
大力支持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繼續實施“一個產業帶動百戶中小企業”和“一個園區帶動百戶中小企業”的“雙百工程”,提高中小企業配套協作水平。健全中小企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突出解決融資難問題。擴大自治區支持中小企業發展資金的規模,通過信用擔保、貸款貼息、風險補償等方式,引導商業銀行加大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加快發展小額貸款公司,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完善扶持政策,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創造公平、寬鬆的環境。
加大節能減排攻堅力度。今年是完成“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的關鍵一年。要採取有力措施,“倒計時”地分解任務、安排進度,確保完成年度目標。繼續強化技術、工程和管理措施,突出抓好工業、交通、建築等重點領域和重點企業的節能技改,加快火電機組脫硫改造和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繼續淘汰落後產能。加強環境污染治理,做好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保護集中飲用水源地,確保城鄉居民的飲水安全。加強重點城市和工業園區的空氣污染防治,做好煤田火區、沉陷區治理和生態恢復工作。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和環保產業,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完善有利於節能減排的政策措施,嚴格落實項目建設節能審查和環保“三同時”制度,通過制度約束減少浪費和污染。強化政府主導和企業主體責任,健全統計、監測、考核體系,切實推進依法治理。
加強資源管理。一是規範資源配置行為。切實改變把配置資源作為招商引資唯一條件的做法,嚴格按照資源轉化項目的投資規模、技術水平、市場前景和轉化率配置資源,以合理的資源配置推動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二是完善資源開發利益分配機制。合理確定資源開發企業、地方政府和人民民眾的利益所得,切實提高資源開發的社會效益。三是建立資源開發生態補償機制。按照“誰受益、誰出資,誰破壞、誰恢復”的原則,督促企業落實環境保護、治理和恢復責任,決不允許把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代價留給社會、留給子孫後代。四是積極推進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加快培育接續替代產業。五是整頓和規範資源開發秩序。做好重要戰略資源儲備工作。嚴厲打擊倒賣礦權、亂采濫挖等違法行為。六是高度重視水資源保護。調整用水結構,推進水權轉換,實施引水工程,著力解決工業用水和地區缺水等結構性問題。
(四)統籌兼顧,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穩步推進城鎮化。按照統籌城鄉、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以大帶小的原則,完善城鎮體系,促進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科學制定並嚴格落實城市規劃,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增強城市綜合承載力。穩定發展房地產業,把改善民眾居住條件和發揮房地產拉動作用結合起來,加大政府對保障性住房特別是廉租住房的投資建設力度,確保資金、土地供應和優惠政策落實到位。調整住房供應結構,促進中小戶型、中低價位普通商品房開發建設。鼓勵各地因地制宜地採取措施,拉動住房消費,促進房地產市場穩定健康發展。
加快縣域經濟發展。大力發展以特色經濟為主導、以民營企業為主體、以縣城經濟為主角的優勢產業,突出發展縣域特色產業和與大中城市、工業園區配套銜接的產業,搞好產業分工協作。立足比較優勢,通過擴大開放,把外部的資金、技術、人才與當地資源要素有機結合起來,把潛在優勢轉化為現實優勢。鼓勵發展勞動密集型加工製造業,拓展農牧民就近就業空間。加強旗縣所在地和重點小城鎮建設,統籌城鄉建設規劃,促進公共服務設施向農村牧區延伸,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妥善解決進城務工人員子女上學、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問題,深化戶籍制度改革,促進農牧民向城鎮有序轉移。
統籌區域發展。鼓勵呼包鄂地區繼續率先發展,進一步提高產業發展、城市發展、和諧社會建設水平,更好地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加大對東部盟市支持力度,繼續在財政轉移支付、項目安排、資源配置等方面給予傾斜,改善發展條件,增強自我發展能力。統籌兼顧,積極支持其他盟市加快發展。繼續推進“興邊富民”行動,扶持革命老區、邊境地區和人口較少民族地區加快發展。
(五)著力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
切實抓好就業工作。把就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採取有力措施,全力維護就業形勢穩定。
一是加強失業調控和預警。建立企業裁員備案、農民工返鄉統計報告等制度,抓緊出台幫助企業減輕負擔、穩定就業崗位的政策措施。
二是鼓勵全民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放寬市場準入,減輕稅費負擔,較大幅度地增加各級貸款擔保基金的投入,營造鼓勵創業的良好環境。
三是擴大就業培訓規模。積極開展引導性培訓、職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改進培訓方式,提高培訓質量,增強勞動者特別是農牧民的就業和創業能力。
四是進一步加強對“零就業”家庭、4050人員及其他就業困難群體的就業援助和生活救助。統籌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復轉軍人安置工作,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或到農村牧區工作。對返鄉創業的農民工給予政策扶持,鼓勵農牧民進城創業。啟動對“零轉移”家庭的專項援助行動。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做好社會保險擴面征繳工作,研究解決個體工商戶、靈活就業人員和農民工的參保問題,努力做到應保盡保。提高養老保險統籌層次,推進農村牧區養老保險試點工作。繼續擴大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覆蓋面,將在校大學生納入參保範圍。落實政府補貼政策,解決好關閉破產企業和困難企業退休人員的醫療保障問題。增加城鄉低保補助,完善分類施保辦法,保障最困難群體的基本生活。加強社會福利機構建設,進一步提高重點優撫對象的生活水平。認真落實婦女兒童發展綱要,做好老年人和殘疾人權益保障工作,鼓勵和支持紅十字等慈善事業發展。
辦好“十件實事”,實施“十項民生工程”。近年來,自治區政府不斷加大民生投入,實施民生工程,努力為民眾辦實事,受到各族民眾的熱烈擁護。今年儘管財政增收難度加大,但自治區用於民生的投入將進一步增加,自治區本級財政將投入60多億元,新增18億元,著力為民眾辦好“十件實事”,實施“十項民生工程”。“十件實事”是:城鎮居民低保標準人均每月提高30元,保障水平進入全國前列;農村牧區低保標準人均每月提高15元,在此基礎上對牧民低保補助水平再適當提高;企業退休人員人均養老金標準提高10%以上;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實際參保人數達到380萬人以上;新型農村牧區合作醫療參合率按常住人口計算力爭達到95%以上,適當提高參合農牧民的住院報銷比例和牧民參加新型農村牧區合作醫療的補助標準;安排資金3.4億元,對困難家庭大中專學生進行資助;安排農牧業保險補貼資金6.6億元,惠及200多萬農牧戶;解決100萬人飲水安全問題;廉租住房實物配租比例力爭達到40%以上;取消地方制定的收費項目108項,減輕企業和民眾負擔1.6億元。此外,在改善農牧民生產生活條件、扶貧開發、教育保障、環境保護等方面,組織實施“十項民生工程”,推動民生工作由應急解難向建立長效機制轉變。
加強產品質量和安全生產工作。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切實維護人民民眾生命健康安全。深入開展食品藥品安全專項整治,加強對生產流通全過程的監管,堅決杜絕不合格產品進入市場。繼續整頓規範市場秩序,嚴厲打擊損害消費者利益的違法行為。狠抓煤礦和非煤礦山、尾礦庫、沉陷區、危險化學品、交通運輸、人員密集場所等重點領域的安全監管,堅決關閉不符合安全生產條件的企業,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強化安全生產責任制,嚴格落實事故報告、主要領導出現場、屬地管理和責任追究制度。進一步完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體系,全面加強應急管理,提高預防和處置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
全力維護社會穩定。加強信訪工作,完善信訪工作體制機制,強化領導責任制,妥善處理信訪突出問題及群體性事件。健全社會矛盾排查調處機制,認真解決民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維護民眾合法權益。深入開展平安創建活動,進一步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加強公安基層基礎建設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依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加強國家安全工作,確保邊疆穩定。積極支持軍隊和國防建設,完善國防動員體系。加大民族工作力度,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發展。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方針,充分發揮宗教界人士和信教民眾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
(六)大力發展社會事業,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堅持優先發展教育。加大教育事業投入,今年自治區本級財政安排教育支出比上年年初預算增加5.3億元。堅持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深入推進標準化中國小建設工程。大力發展城鄉職業教育,加快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組織實施中等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工程。職業院校專業設定要與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緊密結合,培養更多留得住、用得上的實用人才。教育資金安排要向中等職業教育傾斜,擴大辦學規模,改善辦學條件,今年要率先在牧區推行免費職業教育。最佳化高校布局,加強重點學科建設,提高高校生均撥款標準。優先重點發展民族教育,落實優惠政策,提高民族教育辦學水平。積極扶持民辦教育,鼓勵社會力量辦學。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健全激勵機制,全面落實國務院制定的義務教育學校績效工資制度,確保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水平,同時對義務教育學校離退休人員發放生活補貼。
推進衛生事業改革和發展。堅持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質,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積極開展公立醫療機構改革試點工作,推進政事分開、管辦分開、醫藥分開、營利性和非營利性分開。加強醫療服務管理,努力為民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服務,切實解決好看病貴、就醫難的問題。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抓好重大疾病防治,有效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進一步落實衛生事業預防為主的方針,把重點放在農村牧區和貧困地區,加快建設農村牧區三級衛生服務網路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加強人口規劃和人口理論研究。做好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穩定低生育水平。實施出生缺陷干預工程,推進優生優育。完善計畫生育獎勵扶助制度,啟動實施農村牧區政策內孕期婦女“一杯奶”生育關懷行動。
加快文化體育事業發展。加強草原文化研究,強化草原文化核心理念,充分挖掘、整合民族文化資源,著力打造一批富有地區和民族特色的文化藝術精品,提升文化軟實力。進一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進文化產業發展,加快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加強以“五大文化工程”為重點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改善農村牧區和基層文化基礎設施條件,加快建設一批圖書館、群藝館、博物館和文化館。繼續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無線覆蓋、農村牧區電影放映工程。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大力發展民眾體育,培育壯大體育產業,做好第十一屆全運會備戰工作。
抓好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加快內蒙古能源發電公司、烏蘭水泥集團等國有企業戰略重組步伐,推進產權多元化,壯大企業實力。加強國有資產監管,規範國企改制和國有產權轉讓,防止國有資產流失,保障職工權益。全面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減輕企業稅負。做好成品油稅費改革實施工作。推進財政管理體制改革,按照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要求,加大對困難旗縣轉移支付力度,建立縣鄉基本財力保障制度,提高基層財政保障能力。
提高開放水平,以開放引投資、促發展。全年力爭引進國內(區外)資金2200億元,實際利用外資25億美元。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抓住當前國際資源性產品價格回落的時機,鼓勵有實力的企業“走出去”,加強與俄羅斯、蒙古國在資源開發領域的合作。落實國家出口退稅政策,進一步最佳化進出口產品結構,擴大高附加值產品出口,增加能源、資源性產品進口,促進對外貿易穩定增長。大力發展口岸經濟,提高進口資源落地加工能力。加強口岸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和提升口岸服務功能。進一步提高對內開放水平。大力加強與長三角、珠三角和環渤海地區的經濟技術合作,承接先進生產力轉移。在招商引資工作中,一是堅持大中小並舉。加強與中央企業的溝通和協作,積極引進符合產業政策、產業鏈長、帶動力強、技術水平高的大項目、大企業;積極引進有利於擴大就業、開展延伸配套的中小項目、中小企業。二是堅持引資引智結合。加快引進先進技術、高層次人才和現代管理方法,提升發展水平。三是堅持政策、服務配套。增強政策透明度,精簡辦事程式,提高服務質量,最佳化投資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