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圖(耐辱居士)

司空圖(唐代文學家)

耐辱居士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司空圖(837~908),河中虞鄉(今山西運城永濟)人。晚唐詩人、詩論家。字表聖,自號知非子,又號耐辱居士。唐懿宗鹹通十年(869年)應試,擢進士上第,懿宗朝時曾被召為殿中侍御史。

天復四年(904年),朱全忠召為禮部尚書,司空圖佯裝老朽不任事,被放還。後梁開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弒,他絕食而死,終年七十二歲。司空圖成就主要在詩論,《二十四詩品》為不朽之作。《全唐詩》收詩三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司空圖
  • 別名:司空表聖、知非子、耐辱居士
  • 國籍:唐朝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河中虞鄉(今山西運城永濟)
  • 出生日期:公元837年
  • 逝世日期:公元908年
  • 職業:詩人、詩論家
  • 信仰:道家
  • 代表作品:《二十四詩品》、《司空表聖詩集》
  • 官職:官至知制誥、中書舍人
  • 祖籍:河中虞鄉(今山西運城永濟)
新唐書之司空圖列傳,人物生平,仕宦,隱退,殉唐,詩論成就,詩論主張,美學思想,二十四詩品,人物評價,代表詩作,漫書五首,二十四詩品,相關著作,

新唐書之司空圖列傳

司空圖,字表聖,河中虞鄉人。父輿,有風乾。圖,鹹通末擢進士,禮部侍郎王凝特所獎待,俄而凝坐法貶商州,圖感知己,往從之。凝起拜宣歙觀察使,乃辟置幕府。召為殿中侍御史,不忍去凝府,台劾,左遷光祿寺主簿,分司東都。盧攜以故宰相居洛,嘉圖節,常與游。攜還朝,過陝虢,屬於觀察使盧渥曰:“司空御史,高士也。”渥即表為僚佐。會攜復執政,召拜禮部員外郎,尋遷郎中。
司空圖司空圖
黃巢陷長安,將奔,不得前。圖弟有奴段章者,陷賊,執圖手曰:“我所主張將軍喜下士,可往見之,無虛死溝中。”圖不肯往,章泣下。遂奔鹹陽,間關至河中。僖宗次風翔,即行在拜知制誥,遷中書舍人。後狩寶雞,不獲從,又還河中。龍紀初,復拜舊官,以疾解。景福中,拜諫議大夫,不赴。後再以戶部侍郎召,身謝闕下,數日即引去。昭宗在華,召拜兵部侍郎,以足疾固自乞。會遷洛陽,柳璨希賊臣意,誅天下才望,助喪王室,詔圖入朝,固陽墮笏,趣意野耄。璨知無意於世,乃聽還。
圖本居中修山王官谷,有先人田,遂隱不出。作亭觀素室,悉圖唐興節士文人。名亭曰休休,作文以見志曰:“休、美也,既休而美具。故量才,一宜休;揣分,二宜休;耄而聵,三宜休;又少也惰,長也率,老也迂,三者非濟時用,則又宜休。”因自目為耐辱居士。其言詭激不常,以免當時禍災雲。豫為冢棺,遇勝日,引客坐壙中賦詩,酌酒裴回。
客或難之,圖曰:“君何不廣邪?生死一致,吾寧暫游此中哉!”每歲時,祠禱鼓舞,圖與閭里耆老相樂。王重榮父子雅重之,數饋遺,弗受。嘗為作碑,贈絹數千,圖置虞鄉市,人得取之,一日盡。時寇盜所過殘暴,獨不入王官谷,士人依以避難。朱全忠已篡,召為禮部尚書,不起。哀帝弒,固聞,不食而卒,年七十二。圖無子,以甥為嗣,嘗為御史所劾,昭宗不責也。

人物生平

仕宦

司空圖做過唐朝的知制誥,中書舍人。出生於一個中等官吏之家,其曾祖父、祖父和父親都官至郎中。史稱司空圖少有文才,但不見稱於鄉里,後來以文章為絳州刺史王凝所賞識。王凝回朝任禮部侍郎,知貢舉,司空圖於唐懿宗鹹通十年(公元 869年)應試,擢進士上第,時年三十三歲,受到王凝讚許,名聲益振。不久,王凝因事被貶為商州刺史,司空圖感於知遇之恩,主動表請隨行。唐僖宗乾符四年( 877年),王凝出任宣歙觀察使,召請他為幕府。第二年,朝廷授司空圖殿中侍御史,他因不忍離開王凝,拖延逾期,被左遷為光祿寺主薄,分司東都洛陽。當時盧攜罷相,正居於洛陽,對他的才華和為人很愛重,常相往來共游。有一次,盧攜經過司空圖的宅第,在壁上題了一首詩稱讚他說:“姓氏司空貴,官班御史卑。老夫如且在,不用念屯奇。”後來,盧攜回朝復相,召司空圖為禮部員外郎,尋遷郎中。
唐僖宗廣明元年( 880年),黃巢起義軍攻入長安。司空圖的弟弟有個奴僕叫段章,參加了黃巢起義,曾熱情地向他宣傳起義軍的各種好處,勸他往迎起義軍,他不肯,便回到故鄉河中。後來他聽說僖宗在鳳翔,便入拜見,被封為知制誥、中書舍人。廣明二年,僖宗逃到成都,他追隨未及,又回到河中。從這時起直到他去世的二十多年時間,司空圖基本上是過著一種消極的隱居生活,他的大部分詩歌和詩論也是在這一時期寫成的。

隱退

司空圖出身於官僚地主階級家庭,又處在黃巢起義和唐王朝行將覆滅的時代,在歷史的大動盪中,他沒有勇氣面對現實,就採取避世隱退的人生態度。回鄉以後,他既不同百姓往來,也不與官府聯絡,而是“將取一壺閒日月,長歌深入武陵溪”(《丁未歲歸王官谷》),“儂家自有麒麟閣,第一功名只賞詩。”(《力疾山下吳村看杏花》)當時王重榮兄弟鎮守漢中,很仰慕他的名聲,常多饋贈,他都拒絕不納,後騙他作碑文,並贈絹數千匹,司空圖就把絹堆放在虞鄉市上,任眾人取用。後來他定居在中條山王官谷的先人別墅,在這“泉石林亭,頗稱幽棲之趣”的“世外桃源”里,每日與高僧、名士吟詠為樂。唐昭宗即位,曾先後數次召他入朝,拜舍人、諫議大夫、戶部侍郎、兵部侍郎等職,他都以老病,堅辭不受。為此,他在王官谷莊園特地修了一個亭子,取名叫“休休亭”,並寫了一篇《休休亭記》以明其志:“休,美也。既休而美具。謂其才,一宜休也;揣其分,二宜休也;耄而聵,三宜休也。而又少而惰,長而率,老而迂,是三者皆非濟時之用,則又宜休也。”還自號“知非子”、“耐辱居士”,又作了一首《耐辱居士歌》,反覆詠嘆“休休休,莫莫莫”,表示自己“寧處不出”的心志。
其家有藏書7400卷,其中有不少是道家、佛家經文。根據其詩歌稱:“儂家自有麒麟閣,第一功名只賞詩”。其“麒麟閣”當為其藏書之所。

殉唐

天復四年( 904年),朱全忠扶持朝政,遷都洛陽,召司空圖為禮部尚書,他佯裝老朽不任事,被放還。開平二年(908年),哀帝被弒,他絕食,嘔血而卒,終年七十二歲。

詩論成就

詩論主張

司空圖的詩,大多抒發山水隱逸的閒情逸緻,內容非常淡泊。他還寫詩表白:“詩中有慮猶須戒,莫向詩中著不平。”在文學史上,他主要以詩論著稱。他的《二十四詩品》是唐詩藝術高度發展在理論上的一種反映,是當時詩歌純藝術論的一部集大成著作。《二十四詩品》把詩歌的藝術表現手法分為雄渾、含蓄、清奇、自然、冼練等二十四種風格,每格一品,每品用十二句形象化的四言韻語來比喻說明。對後世的文學批評和創作具有深刻的影響。
司空圖論詩發展殷璠、皎然之說,注重含蓄蘊藉的韻味與清遠醇美的意境,提倡“鹹酸之外”的“味外之旨”和“近而不浮,遠而不盡”的“韻外之致”(《與李生論詩書》);講究“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與極浦書》)。他推崇王維韋應物“趣味澄夐”的詩風,而批評元稹白居易為“力勍而氣孱”(《與王駕評詩書》)。他也讚美過李白、杜甫之作與韓愈歌詩的氣勢奔騰,“物狀奇變”(《題柳柳州集後序》),但並不專主一格。《與李生論詩書》中曾自引其得意詩句,有得於早春、山中、江南、塞下、喪亂、道宮、夏景、佛寺、郊園、樂府、寂寞、愜適等,大都屬於抒寫閒情逸趣而偏於靜美的。他的部分作品如《秋思》 、《喜王駕小儀重陽相訪》 、《狂題》 、《偶書》 、 《河湟有感》等,也流露了他別有傷心懷抱。
《二十四詩品》是他的論詩專著,簡稱《詩品》。其中把詩歌的藝術風格和意境分為雄渾、沖淡、纖穠、沉著、高古、典雅、洗鍊、勁健、綺麗、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縝密、疏野、清奇、委曲、實境、悲慨、形容、超詣、飄逸、曠達、流動等二十四品類,每品用十二句四言韻語來加以描述,也涉及作者的思想修養和寫作手法。與鐘嶸《詩品》以品評作家作品源流等第為內容是不同的。
《詩品》在開創文藝批評形式方面有廣泛影響。模仿之作,清代有袁枚《續詩品》、顧翰《補詩品》,還有馬榮祖的《文頌》、許奉恩的《文品》、魏謙升的《二十四賦品》、郭麐的《詞品》等。

美學思想

司空圖的美學思想包含多個層面。在其美學代表著作《二十四詩品》中,不僅有各類風格論的闡釋,而且蘊藏著創作方法的探索,還有詩人自身修養的指迷。這些對當代美學亦有著較強的指導作用和借鑑意義。
司空圖解說司空圖解說
司空圖《二十四詩品》以二十四種意境來闡述詩歌的二十四種風格,無疑是精細而微約的,但是深加思索,這二十四種風格之中也內蘊著司空圖一致的美學思想,如以老莊思想為底蘊的對自然、沖淡美學情趣的追求;司空圖“味外之旨”、“象外之象”等美學理論在《二十四詩品》中也有共同而鮮明的體現。“自然”是中國古代文學創作中最高的理想審美境界,它的哲學和美學基礎是在老莊所提倡的任乎自然,反對人為。劉勰在《文心雕龍》篇中說:“雲霞雕色,有逾畫工之妙;草木賁華,無待錦匠之奇;夫豈外飾,蓋自然耳。”因而此品首二句謂:“俯拾即是,不取之鄰。”其意就是真正美的詩境是任其自然而得,不必著意去搜尋,所以下二句接著說:“俱道適往,著手成春。”“俱道”,《莊子;天運》:“道可載而與之俱也。”道,即指自然,若能與自然而俱化,則著手而成春,無須竭力去追求。中四句進一步發揮此意,如花之開,如歲之新,皆為自然而然之現象,非依人力而產生。“真與不奪”之“真”,即指自然之真,與,同予,此二句謂自然賦予者不會喪失,欲憑人力而強得者反而會失去。後四句言“幽人”居於空山,不以人慾而違天機,雨後閒步,偶見苹草,隨意採拾,亦非有意。“薄言情悟”二句中之“薄言”,為語助詞,如《詩經》雲“采采芣苡,薄言采之。”“情”,情性,本性,即指自然天性。“悠悠天鈞”,乃指天道之自在運行,流轉不息。《莊子》云:“是以聖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鈞。”天鈞,別本作天均,成玄英疏云:“天均者,自然均平之理也。”意謂聽任萬物之自然平衡運行。這二句是說以自然之本性去領悟萬物之自在變化。李白《峨眉山月歌》云:“峨眉山月半輪秋,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舟行於月夜江中,與山水渾然一體,如自然造化之湧現,而無一絲人工斧鑿之痕跡。
司空圖藝術風格上體現了由陽剛、陰柔兩種基本風格美所發展出來的多種多樣的風格美。《四庫總目提要》說它“所列諸體畢備,不主一格”,許印芳在跋中也說“其教人為詩,門戶甚寬,不拘一格”。然而《詩品》在藝術風格理論上最大的貢獻,還是在從一般地論述文學的語言風格轉向研究文學的意境風格。唐代開始詩文分論,詩論中的風格論逐漸轉向詩歌的意境風格,這在皎然的十九字風格論中可以看得很清楚,而《詩品》則是純粹的詩歌意境風格論。這就和劉勰有了很大的不同。

二十四詩品

司空圖《詩品》的真偽問題,學術界有許多爭論,但是從有關研究發展的情況看,並無確切證據可以說明它不是司空圖所作,而從對司空圖的生平思想和詩論著作的深入分析,卻可以說明《詩品》是司空圖寫的可能性是很大的。《詩品》體現了“思與境偕”和“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特點則是非常明顯的,從這樣一個角度來認識它的文藝美學思想特點。曾對司空圖《二十四詩品》的含義作過一些分析文中所引郭紹虞《詩品集解》和孫昌熙劉淦《司空圖〈詩品〉二種》較多。
司空圖(耐辱居士)
《二十四詩品》主要是對陶、王一山水田園詩創作經驗的總結。從司空圖的詩論著作中,可以鮮明地看出他在評述唐代詩歌發展時,特別突出了王、韋一派的重要地位,並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而他自己的詩歌創作也是屬於這一派的。《詩品》的思想主要是體現了隱逸高士的精神情操,這和以陶、王為代表的山水田園詩派是完全一致的。《詩品》中所體現的一些主要審美觀念,例如整體的美、自然的美、含蓄的美、傳神的美、動態的美,也大都是從山水田園詩中概括出來,雖然這些審美觀念本身具有廣泛性,並不僅僅只是體現在山水田園詩中,然而,在《詩品》中是以自然景物、山水田園的形態表現出來的。清人許印芳在其《與李生論詩書》跋中說:“表聖論詩,味在酸鹹之外。因舉右丞、蘇州以示準的,此是詩家高格,不善學之,易落空套。”王漁洋標舉“神韻”,其精神與《詩品》是一致的,故其《唐賢三昧集》中不錄李、杜,而“獨推右丞、少伯以下諸家得三昧之旨”,“蓋專以沖和淡遠為主,不欲以雄鷙奧博為宗”(翁方綱《七言詩三昧舉隅》),顯然也是受《二十四詩品》影響之結果。
司空圖(耐辱居士)
二十四詩品》的重要性和遠大影響還體現在後人對它的摹仿上,歷代產生了許多續作,並已經不限於詩歌理論的範圍,如袁枚《續詩品》、顧翰《補詩品》、黃鉞二十四畫品》、郭麐《詞品》、楊夔生《續詞品》、江順詒《續詞品二十則》、魏謙升《二十四賦品》、於永森《諸二十四詩品》(含《新二十四詩品》、《後二十四詩品》、《續二十四詩品》、《補二十四詩品》、《終二十四詩品》、《贅二十四詩品》)、許奉恩《文品》、馬榮祖《文頌》等等,這些續作從另一個角度真實反映了《二十四詩品》的持久不衰的精品魅力。

人物評價

宋代蘇軾書黃子思詩集後》說:“唐末司空圖崎嶇兵亂之間,而詩文高雅,猶有承平之遺風。其論詩曰:梅止於酸,鹽止於鹹,飲食不可無鹽梅,而其美常在鹹酸之外。蓋自列其詩之有得於文字之表者二十四韻,恨當時不識其妙,予三復其言而悲之。"
清代王士禎《香祖筆記》中說:表聖論詩有二十四品,予最喜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八字,又雲“采采流水,蓬蓬遠春”二語,形容詩境亦絕妙,正與戴容州“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八字同旨。
《鬲津草堂詩集序》說:昔司空表聖作《詩品》凡二十四。有謂沖淡者曰遇之匪深,即之愈稀;有謂自然者曰俯拾即是,不取諸鄰;有謂清奇者曰神出古異,淡不可。是三者,品之最上。
四庫全書總目》說,詩品:所列諸體畢備,不主一格。
新唐書》評價:(司空圖)節誼為天下大閒,士不可不勉。觀皋、濟不污賊,據忠自完,而亂臣為沮計。天下士知大分所在,故傾朝復支。不有君子,果能國乎?德秀以德,城以鯁峭,圖知命,其志凜凜與秋霜爭嚴,真丈夫哉!
《唐五代詞境淺說》說:“表聖為唐末完人。”

代表詩作

漫書五首

長擬求閒未得閒,
又勞行役出秦關。
逢人漸覺鄉音異,
卻恨鶯聲似故山。
溪邊隨事有桑麻,
盡日山程十數家。
莫怪行人頻悵望,
杜鵑不是故鄉花。
海上昔聞麋愛鶴,
山中今日鹿憎龜。
愛憎止竟須關分,
莫把微才望所知。
世路快心無好事,
恩門嘉話合書紳。
神藏鬼伏能千變,
亦勝忘機避要津。
四翁識勢保全閒,
須為生靈暫出山。
一種老人能算度,
磻溪心跡愧商顏。

二十四詩品

  1. 自然

相關著作

今存《司空表聖詩集》,有《唐詩百名家全集》本、 《乾坤正氣集》本、《四部叢刊》影唐音統簽本; 《司空表聖文集》有《四庫全書》本、 《四部叢刊》影舊鈔本。《嘉業堂叢書》本文集與詩集附有繆荃蓀等撰校記。
二十四詩品》不載於今存的《司空表聖文集》和《司空表聖詩集》 ,但收於《全唐詩》 ,別有單行本多種,通行的有《津逮秘書》本、 《學津討原》本、 《說郛》本、 《歷代詩話》本、 《四部備要》本等。事跡見新、舊《唐書》本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