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文化
據史料記載,早在公元5世紀魏代古籍中,就有腐乳生產工藝的記載,到了明代我國就大量加工腐乳,而今腐乳已成長為具現代化工藝的
發酵食品。
腐乳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為我國特有的
發酵製品之一。早在公元五世紀,北魏時期的古書上就有“乾豆腐加鹽成熟後為腐乳”之說。在《
本草綱目拾遺》中記述:“豆腐又名菽乳,以豆腐醃過酒糟或醬制者,味鹹甘心。”清代
李化楠的《醒園錄》中已經詳細地記述了豆腐乳的製法。著名的
紹興腐乳在四百多年前的明朝嘉靖年間就已經遠銷
東南亞各國,聲譽僅次於紹興酒。1910年,獲“
南洋勸業會”展覽金質獎章;1915年,在
美國舉辦的“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上又獲得獎狀。我國腐乳已出口到東南亞、
日本和美國、
歐洲等國家和地區。
品種分類
紅腐乳從選料、到成品要經過近三十道工藝,十分考究。腐乳裝壇後還要加入優質白酒繼續沁潤,數月後才能開壇享用,是最為傳統的一種腐乳。紅腐乳的表面呈自然紅色,切面為黃白色,口感醇厚,風味獨特,除佐餐外常用於
烹飪調味品。製造紅腐乳的原料除黃豆外還有芋類。其成分亦含有較多的蛋白質,以色正、形狀整齊、質地細膩、無異味者為佳品。
白腐乳以桂林腐乳為代表。桂林豆腐乳歷史悠久,頗負盛名,遠在
宋代就很出名。是傳統特產“
桂林三寶”之一。 桂林腐乳從磨漿、過濾到定型、壓乾、霉化都有一套流程,選材也很講究。制出豆腐乳塊小,質地細滑鬆軟,表面橙黃透明,味道鮮美奇香,營養豐富,增進食慾,幫助消化是人們常用的食品,同時又是享飪的佐料。1937年5月,在上海舉行的全國手工藝產品展覽會上,桂林腐乳因其形、色、香、味超群出眾而受到特別推崇,並從而暢銷國內外。1983年,被評為全國優質食品。白腐乳蜚聲海外,受到港澳、東南亞及日本人的歡迎。
青腐乳就是
臭豆腐乳,也叫
青方,是真正的“聞著臭、吃著香”,的食品,有的人就好這一口。以
北京百年老店王致和所產的為代表,發明人是安徽人
王致和,這裡還有個故事:王父在家鄉開設豆腐坊,
王致和幼年曾學過做豆腐,名落孫山的他在京租了幾間房子,每天磨上幾升豆子的豆腐,沿街叫賣。時值夏季,有時賣剩下的豆腐很快發霉,無法食用。他就將這些豆腐切成小塊,稍加晾曬,尋得一口小缸,用鹽醃了起來。之後歇伏停業,一心攻讀準備再考,漸漸地便把此事忘了。秋天,
王致和打開缸蓋,一股臭氣撲鼻而來,取出一看,豆腐已呈青灰色,用口嘗試,覺得臭味之餘卻蘊藏著一股濃郁的香氣,雖非美味佳肴,卻也耐人尋味,送給鄰里品嘗,都稱讚不已。 流傳至今已有300多年。
臭豆腐曾作為御膳小菜送往宮廷,受到
慈禧太后的喜愛,親賜名“御
青方”。
特殊品種
腐乳品種中還有添加糟米的稱為糟方,添加黃酒的稱為醉方,以及添加芝麻、
玫瑰、
蝦籽、
香油等的花色腐乳。江浙一帶,如
紹興、
寧波、
上海、
南京等地的腐乳以細膩柔綿、口味鮮美、微甜著稱;而
四川大邑縣的唐場豆腐乳川味濃郁,以麻辣、香酥、細嫩無渣見長;另外四川
成都、遂寧、
眉山等地所產的
白菜豆腐乳也很有特色,每塊腐乳用白菜葉包裹,味道鮮辣適口;
河南柘城的酥制腐乳則更是醇香濃厚,美味可口。
茶油腐乳是腐乳的一種,屬紅腐乳一類 ,產地集中在湖南
永州、廣西桂林等地,茶油腐乳以大豆為主料,以辣椒、食鹽為輔料,加入茶油浸泡,加天然
香辛料醃製而成,顏色鮮艷、味美可口、香濃細嫩。
茶油腐乳質地細軟清香馥郁,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可增進食慾,延年益壽,同時茶油中含有
油酸及
亞油酸等對人體有益的物質。因此,
茶油腐乳深受廣大人民的喜愛。
營養成分
腐乳是我國獨創的
調味品,有紅腐乳、青腐乳、白腐乳、醬腐乳、花色腐乳等品種,它既可單獨食用,也可用來烹調風味獨特的菜餚。別看外觀不大起眼,若論起營養成分來,這些東西還真不簡單。
紅腐乳和
豆豉以及其他
豆製品一樣,都是營養學家所大力推崇的健康食品。它的原料——
豆腐乾本來就是營養價值很高的豆製品,蛋白質含量達15%~20%,與肉類相當,同時含有豐富的鈣質。腐乳的製作過程中經過了黴菌的發酵,使蛋白質的消化吸收率更高,
維生素含量更豐富。因為微生物分解了
豆類中的植酸,使得大豆中原本吸收率很低的鐵、鋅等
礦物質更容易被人體吸收。同時,由於微生物合成了一般植物性食品所沒有的
維生素B12,素食的人經常吃些腐乳,可以預防
惡性貧血。 腐乳的原料是
豆腐乾類的“白坯”。給白坯接種品種合適的黴菌,放在合適的條件下培養,不久上面就長出了白毛——黴菌們大量繁殖起來啦。這些白毛看起來可能有些可怕,實際上卻大可不必擔心,因為這些菌種對人沒有任何危害,它們的作用只不過是分解白坯中的蛋白質、產生
氨基酸和一些
B族維生素而已。對長了毛的白坯進行搓毛處理,最後再
鹽漬,就成了腐乳。
製作方法
製作原理
我國各地都有腐乳的生產,它們雖然由於大小不一,配料不同,品種名稱繁多,但製作原理大都相同。首先將
大豆製成豆腐,然後壓坯劃成小塊,擺在木盒中即可接上蛋白酶活力很強的
根霉或
毛黴菌的菌種,接著便進入發酵和醃坯期。最後根據不同品種的要求加以紅曲酶、酵母菌、米麴黴等進行密封貯藏。腐乳的獨特風味就是在發酵貯藏過程中所形成。
在這期間微生物分泌出各種酶,促使豆腐坯中的蛋白質分解成營養價值高的
氨基酸和一些風味物質。有些
氨基酸本身就有一定的鮮味,腐乳在發酵過程中也促使豆腐坯中的澱粉轉化成
酒精和有機酸,同時還有輔料中的酒及香料也參與作用,共同生成了帶有香味的酯類及其他一些風味成分,從而構成了腐乳所特有的風味。腐乳在製作過程中發酵,
蛋白酶和附著在菌皮上的細菌慢慢地滲入到豆腐坯的內部,逐漸將蛋白質分解,大約經過三個月至半年的時間,松酥細膩的腐乳就做好了,滋味也變得質地細膩、鮮美適口。
製作材料
豆腐乾:厚度為2cm,含水量控制在68%~70%,要求薄厚均勻、無蜂窩、無水泡、手感富有彈性、包澤白亮。食鹽:選用氯化鈉含量高、色澤潔白、雜質較少的加碘精鹽。
料酒:選用優質黃酒、50度白酒。
香辛料:採用一級品。
工藝流程
豆腐乾→切塊→(毛霉→孢子懸浮液→)接菌→搓毛→醃坯(紅曲醬鹵)→裝壇→兌湯→發酵→成品
操作要點
切塊
將豆腐乾用刀切成2×3×3cm的方塊,即豆腐坯。要求刀口順直、不歪不斜、不馬蹄、規格整齊。
毛霉孢子懸浮液的製備
先將毛黴菌活化,再製成毛霉麩曲,然後加適量無菌水製成孢子懸浮液。
接菌
將豆腐坯置於竹盤內,按“井”字型堆碼,每塊四周留有空隙,一般3~4層,層數過多會影響通風效果。然後將毛霉孢子懸浮液噴灑於豆腐坯上,放入28~30℃培養室內培養。
搓毛
將長滿菌絲的白坯用手扶抹,讓菌絲裹住坯體,以防腐乳爛塊。
醃坯
搓毛後加鹽醃坯,操作方法:層鹽層坯,逐層增加鹽量,即下少,中稍多,上多的原則放鹽,醃漬5~7天即可製成鹹坯。
紅曲滷的製備
先將紫紅麴黴活化,再接種於三角瓶液體培養基中,於28~30℃搖床培養48~72h,然後接種於已蒸好的秈米飯中拌勻,培養3~5天,待米粒呈紫紅色後,粉碎呈粉狀,即為紅曲。將紅曲、面醬、黃酒按1∶0.4∶4的比例混合均勻浸泡2~3天后,研磨成漿,並加適量砂糖水或其他香辛料。
紅曲醬滷的製備
將蠶豆醬加適量涼鹽開水,研磨成漿,再加入紅曲鹵進行勾兌調色,加入量視消費者的口味而調整。
裝壇
將醃坯每塊搓開,分層裝入壇內直至裝滿。將紅曲醬鹵加入壇內以浸沒醃胚為宜,再加適量豆醬,封面鋪薄層食鹽,並加50度的白酒少許,加蓋密封。
發酵
此工序為紅曲醬腐乳後熟成味階段,常溫下一般需6個月,於25℃恆溫發酵,一個月即可成熟。
注意事項
1、毛坯的培養至關重要,此工序是在豆腐坯上培養毛黴菌絲,在菌絲生長過程中形成蛋白酶等酶系,要求溫度、濕度、通風量適宜。
2、醃坯時間和加鹽量要嚴格把握好。鹽醃主要有三個作用:一是鹽滲透到豆腐坯內,析出坯內水分,給成品以必要的鹹味;二是食鹽能阻止毛霉的生長及雜菌的繁殖;三是鹽可使菌絲自溶,使菌絲的蛋白酶滲入溶液內,進一步深入到豆腐坯內部分解蛋白質,產生低分子物質胺基酸。若醃坯時間過短,則直接影響成品的風味和質地;若加鹽量太少則不能抑制雜菌生長,不利於保藏,同時也會影響成品的風味及質地;如加鹽量太多,直接影響口感,同時高鹽對健康不利。加鹽量夏季多於冬季。醃坯後的滷汁不可浪費,含有豆腐坯和菌絲體的溶出物和蛋白酶類,可用於紅曲醬滷的勾兌。
3、 在勾兌紅曲醬鹵中,可根據不同消費者的口味,加入適量的辣椒、花椒或生薑、大蒜等。
食用禁忌
1、紅腐乳含鹽和
嘌呤量普遍較高,
高血壓、心血管病、
痛風、腎病患者及消化道潰瘍患者,宜少吃或不吃,以免加重病情。還有,臭腐乳發酵後,容易被微生物污染,豆腐坯中的蛋白質氧化分解後產生含硫的化合物。如果吃太多的臭腐乳,將對人體產生不良作用,影響身體健康。
2、紅腐乳等豆製品和蜂蜜都是營養佳品,但這兩種食品卻不能同食。豆腐能清熱散血,下大腸濁氣。蜂蜜甘涼滑利,二物同食,易致泄瀉。同時,蜂蜜中的含多種酶類,豆腐中又含有多種礦物質,植物蛋白及有機酸,二者混食易產生不利於人體的生化反應。故食豆腐後,不宜食蜂蜜,更不宜同食。
3、豆類中含有抑制劑、皂角素和外源凝集素,這些都是對人體不好的物質。
4、豆腐乳含鹽和
嘌呤量普遍較高,
高血壓、心血管病、
痛風、腎病患者及消化道潰瘍患者,宜少吃或不吃,以免加重病情。
相關菜譜
芋頭南乳扣肉
1.將芋頭洗淨晾乾,切成長方形,用滾油炸透;
2.將五花肉刮洗乾淨,用湯煮至七成熟;
3.撈起塗上老抽,放入油鍋,用武火炸至皮呈紅色;
4.取出用冷水漂洗浮油,然後切成跟芋頭大小的長方形原件;
5.將蒜茸、紅腐乳、花椒、八角末、老抽、白糖和切好的熟肉拌勻;
6.然後將一件豬肉和一件芋頭相夾起來排扣在大碗內(肉皮朝下),入籠蒸九成熟;
7.將蒸九成熟的扣肉,倒出原汁,覆蓋在碟上;
8.用武火起鍋,放入原汁,加入淡二湯、老抽、濕生粉打芡,淋在扣肉上。
乳腐肉
1.將豬肋條肉切成2厘米長、1.3厘米寬的長方塊;
2.將豬肉塊平叉在鐵叉上,皮朝下放在爐火上,烤至皮呈深黃焦色時為止,放入清水中浸一會兒,用刀颳去毛根、污穢,再用溫水洗淨;
3.洗淨的豬肉放入湯鍋,用小火燒至六成熟時,撈起冷卻,在皮面上剞上花紋,刀深為肉的一半,接著在肉麵上剞兩個斜十字刀,刀深為肉的1/4;
4.將菠菜洗淨,瀝乾水分待用;
5.將紅乳腐捏碎,用紗布過濾,去渣留鹵,與紅曲米汁、黃酒調和;
6.將調和好的紅乳腐抹在豬肉上,放入扣碗,放上碎冰糖、蔥結、薑片、桂皮、八角,用桑皮紙封住碗口,上籠蒸酥;
7.約蒸兩小時左右,撕去封口紙,取去蔥、姜、桂皮、八角,潷出滷汁;
8.將鍋放火上,下花生油燒熱,投入菠菜,加鹽、糖、味素,煸熟後,起鍋盛入菜盤打底;
9.同時將肉皮朝上扣在綠葉菜上,跟著將潷出的滷汁倒回原鍋收濃,可加適量濕澱粉勾芡,澆在豬肉上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