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編手工技藝,甘肅省隴南市兩當縣傳統技藝,甘肅省市(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保護單位為兩當縣文化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竹編手工技藝
- 遺產級別:市(州)級
- 遺產類別:傳統技藝
- 保存單位:兩當縣文化館
竹編手工技藝,甘肅省隴南市兩當縣傳統技藝,甘肅省市(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保護單位為兩當縣文化館。
竹編是用山上毛竹剖劈成篾片或篾絲並編織成各種用具和工藝品的一種手工藝。工藝竹編不僅具有很大的實用價值,更具深厚的歷史底蘊。竹編行業歷史上以作坊形式,多以世代相傳或以作坊依託的師徒關係,學徒學成後,自立門戶,再招徒弟,口傳身教。一般做生活用品、農業用具。眉山竹編歷史悠久,是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
由此竹編技藝從無胎成型進入了有胎依附的階段。瓷胎竹編的前身--有胎竹編誕生了。當時這種純手工製作的精美藝術品,多作為貢品供皇室享用。瓷胎竹編以其“精選料、特細絲、緊貼胎、密藏頭、五彩絲”等技術特色在眾多民間工藝中獨樹一幟。細竹編的出現,特別是有胎竹編的出現,使竹編從單純的實用進入到實用與觀賞相...
瑞昌竹編這項傳統的手工技藝正逐漸走出林區,進入現代大都市謀求發展。但另一方面,瑞昌竹編技藝繁複,掌握起來有一定難度,故年輕人多不願學習繼承,而老藝人年事漸高,較多人已無法繼續工作。瑞昌竹編技藝後繼乏人,前景堪憂,急需搶救保護。傳承人物 宋增禮,男,1926年10月出生,江西省瑞昌市人。第三批國家級非...
(1)織簾:使用傳統手工織布機,以蠶絲為經線,竹絲為緯線進行織造。竹簾織成後還需經過後期加工工序,才能最後成型為日常所用。(2)上油:竹簾織出後一般會刷上一層桐油,這一工序在竹簾製作過程中俗稱上油,主要為防腐、防蟲、易於定型,易於書畫,上油與否與生熟宣紙的效果大致相同。(3)掛簾平整成型:將...
竹編(東陽竹編),浙江省東陽市傳統美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東陽竹編在唐代早期已在人們日常生活中廣泛套用。南宋時期,東陽竹編達到較高的工藝水平,並與民俗節日聯繫到一起。東陽竹編擅長編織立體人物、動物及傳統竹籃等器皿類的工藝品,手工剖篾細如髮線,柔如蠶絲,精編細作,逼真傳神。東陽竹編產品以籃、...
毛南族花竹帽編織技藝是一種手工技藝文化,象徵吉祥幸福。花竹帽的傳說,源於一個美麗動人的愛情故事,花竹帽由此流傳開來,成了愛情的象徵和幸福美滿生活的標記。它反映了毛南族青年男女戀愛自由和崇尚勤勞慧巧的擇偶觀念,具有深刻的歷史文化內涵。傳承狀況 生活觀念的改變,使毛南族花竹帽的象徵意義和文化內涵漸趨...
有竹絲扇、台屏和裝裱掛件等隱形竹編品種。製作工序 渠縣劉氏竹編工藝歷史悠久,內容豐富,是傳統手工編織技藝的代表。竹編以渠縣本地產優質慈竹做材料,該品種纖維均勻細密,絲柔韌耐磨,上漆後光彩奪月。其製作流程是先砍伐竹子,選擇材料,鋸成竹節,颳去竹表青皮再到編織、油漆、晾乾,整個生產過程有40多道工序:...
竹篾師傅常年累月生產製作出各式各樣的竹製產品,為村民勞動和生活提供了便利。竹製產品環保、優雅、耐用,早已和大家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不可缺少。竹編技藝是中國傳統的手工技藝,具有實用價值,同時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傳承人物 王細仂,男,漢族,1954年2月生,2022年8月被評為泰寧縣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
竹編技藝,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傳統技藝,福建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2022年1月,被列入第七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歷史淵源 三千多年前,武夷山是古越族的生活棲息地,當時人們的生產活動以漁獵、砍伐、耕、竹編,輔以牧養和手工勞動以維持生計。南宋時,武夷山鄉民用竹子編制牙旗燈、水紋燈、...
青神先民用竹篾編“箕”養蠶,初步形成一套竹編技藝。唐代張武率縣民編竹簍填石攔“鴻化堰”,提水灌溉農田,使竹編得到更大發展。明代青神竹編套用更廣,青神人余承勛進京考取進士後授職翰林院修撰,他所用的書箱、膳食盒等均以竹絲編織而成。 青神竹編大致分為平面竹編、立體竹編和瓷胎竹編三大系列幾千個品種。...
竹編手工技藝,甘肅省隴南市兩當縣傳統技藝,甘肅省市(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保護單位為兩當縣文化館。歷史淵源 民間竹編為手工技藝,主要分布在全縣12個鄉(鎮)2個工作站的118個行政村,多為祖傳,具有悠久的歷史,並有鮮明的地方文化色彩,造形美觀,經濟實用。社會影響 形狀各種各樣,一是當地民眾不可缺少...
竹編(安溪竹藤編),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傳統美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安溪竹藤編技藝歷史悠久,可以追溯上千年。它與安溪烏龍茶的發展息息相關,“有安溪烏龍茶就有竹藤編,採茶的茶卡、涼茶的平篩、搖青的茶篩和搖青機、烘茶的焙籠等,千百年來也是竹藤編的。”安溪竹藤編工藝為純手工操作,編織造型...
竹編產品豐富多樣,有籃、瓶、罐、盤、盒、屏風、模擬動物、人物、建築物、家具、燈具、玩具和中殼13個大類,6000多個花色品種。代表作有《六和塔》《岳飛》《蘇武牧羊》《昭陵六駿》等。製作工序 常用竹種 嵊州竹編主要選用兩年以上竹齡的毛竹、早竹、水竹、青籬竹等。手工用具 篾尺,主要用於丈量尺寸和編織是...
綿竹年畫以木版刻印、手工彩繪為特色,又稱綿竹木版年畫。始於宋代盛於明清,內容以吉祥喜慶、民間傳說、鄉土生活等為主,構圖豐富誇張、色彩鮮艷明快,具有鮮明...2007年,“道明竹編”被列入成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3] 2007年,“道明日用竹編技藝”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3] 2011年11月30日,原國家...
竹編的過程大體分為選料、產、制竹篦、浸泡、制骨架、編製成型、收口、整理等。一般選著老竹子,破開製成竹篦。將竹篦浸泡在水缸里軟化。不管編制何種產品,都需要先構思後打龍骨,定型後即可開始編制。編制過程中需要隨著容器的大小而不斷改變。竹器編制完成後就是收口、整理。由於編制過程全部為手工操作,所以,...
竹編技藝 傣族和竹子自古以來就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們愛竹、用竹,擅長竹編工藝。傣家的村村寨寨都掩映在竹林翠色之中,住的是竹樓,用的是各式自編的竹器,大至床、桌、櫃、席,小至帽、盒、籃、簍,無一不為竹編。竹編與他們的生活生活息息相關,人們仿佛生活在竹編的世界。傣族竹編歷史悠久,世代相傳的竹編...
東坡笠製作技藝,流行於海南省瓊海市的傳統技藝,海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之一。東坡笠,是用竹篾、藤條、芭蕉葉、葵葉、笠油等材料,經手工製作成的笠帽。製作東坡笠首先要用沒有節眼的竹節破成兩層的竹篾,各用長短不一的260多片竹篾,分別編成上層和下層的笠框;再將曬乾的油葵葉、芭蕉葉、油葵...
青神竹編,四川省眉山市青神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青神竹編採用保護區內的竹原料,筒長節稀、質地柔韌。以特色人文景觀、書法作品、名人畫像為編織重點,在特定的環境中純手工編織。鎖口、收尾不用任何粘結物,原料均100%採用天然竹材,經過畫框、綢緞等裝裱方式製作成精美的竹編藝術品。2011年12月,原國家質檢...
竹包裝在生產過程中多屬手工工藝,因此,竹包裝不僅保護了森林資源,而且綠色環保。道明竹編進入美國市場 去年10月,崇州市道明鎮竹編正式入選成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竹編這一極具民俗特色的傳統手工技藝正為越來越多人喜愛,知名度大升。藉此契機,道明鎮拓寬竹編銷售渠道,拉開了竹編產業升級的序幕,日前,該鎮一批...
瑞昌竹編技藝是歷史久遠的中國傳統手工技藝,九江市發掘的商周古銅礦冶遺址(距今3300多年)中出土了完好的,用來運送礦石的竹筐。千百年來,瑞昌的竹編工藝經過無數代藝人的傳承和發展變革,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竹編藝術製品享譽海內外。工藝概述 其中斗笠、絲籮、米篩被譽為“瑞昌蔑器三寶”。曾榮獲江西省對外貿易...
製作中用到的竹編工具更是有10多種,像篾刀、勻刀、梳具、模具、刻刀等更是不能少。產品榮譽 2007年9月瑞金竹編被批准為贛州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8年,瑞金傳統竹編獲江西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現狀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傳統手工竹編技藝顯得落後了,但它難以為現代技術所替代的特徵在此時也變成了一...
瓷胎竹編工藝使用的竹材是經過嚴格挑選來自成都地區的特長無節瓷竹,經過破竹、烤色、去節、分層、定色、刮平、劃絲、抽勻等十幾道工序,全是手工操作,製作出精細的竹絲。瓷胎竹編所用竹絲斷面全為矩形,在厚薄粗細上都有嚴格要求,厚度僅為一兩根頭髮絲厚,寬度也只有四五根髮絲寬,根根竹絲都通過勻刀,達到...
明清時期,竹編技藝發展迅速,竹編工藝品的藝術性與實用性進一步緊密結合,上至送往京城皇親國戚的“貢品”,下到尋常百姓的家常生活用品,比比皆是。據清代康熙年間《東陽縣誌》記載:“笙竹軟可作細篾器,舊以充貢。”當時的竹編工藝,主要生產門帘、果盒、托籃等產品,其中書箱、香籃還廣泛流行於紹興、諸暨、...
八是成品後給需求者發(交)貨。其所需材料僅僅是毛竹、膠水、木頭和漆等,工具也只要有一般的竹刀、竹刨、鋸子等竹匠工具就行。因為竹製工藝品全憑手工製作,時間長,勞動艱苦,成本高昂而收入不豐,故現在的年青人都不願學它,處於後繼無人的狀態,當地已將此製作技藝納入保護計畫。
瑞金竹編工藝技藝,在歷史上為地方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小產品有了大市場,小產品越洋過海,創匯增值,解決勞動就業。但隨著高科技的發展,這一傳統手工技藝,面臨嚴峻的挑戰,純手工技術滿足不了市場需求,工資漲幅難與產品價值相一致,傳承人日益減少,將導致後繼乏人狀態。瑞金竹編技藝因學技長,工資低,處於...
發展竹編不僅能減緩勞動力的就業壓力,而且可以促進宅梧當地農民增收,幫助農民致富,還可以帶動宅梧鎮旅遊事業的發展。因此保護好竹編技藝對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大有益處。藝術價值 宅梧手工竹編工藝品,做工細緻、用心,匠心獨運。許多竹編作品本身是一件日用品,經用心編織、點綴、創作後就具有一定的藝術性和欣賞性。宅梧鎮...
華縣竹編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華縣竹編技藝,是歷史久遠的漢族傳統手工技藝,九江市發掘的商周古銅礦冶遺址(距今3300多年)中出土了完好的,用來運送礦石的竹筐。千百年來,華縣的竹編工藝經過無數代藝人的傳承和發展變革,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竹編藝術製品享譽海內外。華縣竹編技藝於2016年1月入選第五批非物質文化...
從我們祖先把文字寫在竹片上發展中華文明開始,到後來人們把文字雕刻在竹片上,再到今天老藝人曾建國用“竹篾體”把文字編織在竹篾上,以純手工的傳統技藝來傳播中華燦爛悠久的文明,這一歷史的演進,是超越時空的一個飛躍!從甲骨文、金文、篆體、隸書、行楷草,再到“竹篾體”,這一文字的演變,無不說明梅山竹編有...
棕葉編織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手工技藝。主要分布於湖南,四川,陝西,浙江,福建。製作時先將竹子剖削成粗細勻淨的蔑絲,經過絲、刮紋、打光和劈細等工序,運用各種編織方法編成。其高超的編織技藝和不朽的藝術價值,充分體現了勞動人民的卓越才能和藝術創造力。竹編 主要編織方法有:十字編、人字編、圓面編、六眼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