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編(渠縣劉氏竹編)

竹編(渠縣劉氏竹編)

竹編(渠縣劉氏竹編),四川省渠縣傳統美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渠縣竹編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兩千三百多年前,生活在這一帶的古代人即已開始用竹材編制勞動工具和生活用具。到唐代,渠縣竹編業已十分發達,日常的生產、生活中,人們住竹房、坐竹椅、背竹筐、戴竹笠、持竹扇,處處都會用到竹編製品。入清以後,渠縣的竹絲宮扇、細篾涼蓆等名噪一時,被朝廷列為貢品。渠縣劉氏竹編工藝技藝複雜,工序繁多,從砍伐竹子到製作出成品要經過三十多道工序,每道工序都精細嚴密,是現代技術和機械所無法替代的。以這種技藝編織一件工藝品少則數天,多則需數月甚至數年。

2008年6月7日,竹編(渠縣劉氏竹編)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Ⅶ-51。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竹編(渠縣劉氏竹編)
  • 申報地區:四川省渠縣
  • 遺產級別:國家級
  • 遺產類別:傳統美術
  • 遺產編號:Ⅶ-51
  • 批准時間:2008年6月7日
歷史淵源,文化特徵,內涵,表現形式,製作工序,題材作品,傳承保護,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渠縣劉氏竹編起源於何時,無史料確切記載。但在渠縣城壩資人國都遺址出土的陶器上,印有大量的竹編紋樣和竹編痕跡,由此渠縣竹編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2300年前。
春秋戰國時代,賚人就用竹材製造勞動工具和編織生活用具。到了唐代,渠縣的竹編業已非常發達了。“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反映了人民民眾對竹的依賴和喜歡,住房周圍必栽竹種林。人們住竹房、睡竹蓆、坐竹椅、背竹筐、戴竹笠、持竹扇,生產生活離不開竹。
至清代,渠縣的竹絲宮扇、細篾涼蓆等非常有名氣,成為朝廷貢品和達官貴人的珍藏品。
民國初年,渠縣竹編藝人李開文的竹絲宮扇,精美絕倫,多次被四川軍閥劉湘和割據渠縣的楊森作為珍貴禮物贈送給國內外賓客。
新中國成立後,渠縣竹編業更加興旺,品種豐富多彩,技術精益求精。竹編除了製作傳統的生產、生活用具如竹筷、竹床、竹椅、門帘、竹蓆、竹籮、竹籃、竹篩、竹扇、魚簍、竹水車、竹篷船、竹蒸籠等等。
到了19世紀70年代,渠縣竹編工藝迅速發展起來。年屆花甲的劉嘉峰先生是渠縣竹編工藝的主要傳承人,他自幼喜歡竹編,跟隨其祖父、父親悉心學習竹編技藝。
1972年,他到自貢拜師龔玉文,學習龔扇藝術,綜合各種竹編技藝,集各家所長,首創了竹編字畫、提花瓷胎竹編、雙面竹絲編、竹編屏風等一系列竹編工藝品,將聞名於世的成都瓷胎竹編、自貢“龔扇”發揚光大,並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劉氏竹編工藝,在中國竹編行業獨樹一幟。由此破格從農村招工到縣手工業聯社,專門從事竹編工藝品的研究和創作,並於1980年創辦渠縣工藝美術廠,專門從事竹編工藝品生產。
1980年,發明了“提花編織法”,在中國首創竹編字畫,該工藝是中國竹編工藝的一大創舉,它推動了中國竹編藝術的發展。隨著竹編工藝品生產規模日益擴大和技藝水平不斷提高,渠縣劉氏竹編的社會影響也日益彰顯。

文化特徵

內涵

渠縣劉氏竹編有“竹絲扣瓷”的美譽,緣於它創造了圖案疏編、扭絲編、雕花、漏花、別花、貼花等多種裝飾技法。竹絲緊貼瓷面,依胎成形,隨胎編織,胎彎竹彎,形曲篾曲,編織成功後,竹絲和瓷胎渾然一體、結合的天衣無縫。在文化變遷、社會轉型時期,劉氏竹編依然卓然獨立,別具一格。劉氏竹編藝術的造型和裝飾處處流露著巴渠文化精神。在造型設計上,注重產品外部形象與民族文化內涵以及綠色生態環境的結合。

表現形式

渠縣劉氏竹編表現形態大致有三類: 一是瓷胎竹編類:花瓶、茶具、酒具、菸具、咖啡具等品種。又分提花編織、圖案編織、彩色編織、素色編織及各種圖案、造型,計數百個花色品種。二是竹編字畫類:分裝裱字畫、掛件(條幅、中堂、橫幅)、擺件、屏風、台屏、地屏、宮燈等及各種圖案,計數百個花色品種。三是雙面竹絲編:為中國竹編藝術中的精華,竹絲雪白透明,畫面閃閃發光,薄如綢緞,圖案由光線折射角度的變化而發生變化,時明時暗,時隱時現,具有魔術般的藝術效果。有竹絲扇、台屏和裝裱掛件等隱形竹編品種。

製作工序

渠縣劉氏竹編工藝歷史悠久,內容豐富,是傳統手工編織技藝的代表。竹編以渠縣本地產優質慈竹做材料,該品種纖維均勻細密,絲柔韌耐磨,上漆後光彩奪月。其製作流程是先砍伐竹子,選擇材料,鋸成竹節,颳去竹表青皮再到編織、油漆、晾乾,整個生產過程有40多道工序:
1.選材工序:包括選擇竹子,選擇竹齡適合所編工藝品用材的竹料,砍伐竹子、鋸節、去青。
2.做絲工序:將竹料做成竹絲,要求又柔又細,工序有破竹、開片、曬色、烤色、起薄、刮削、沖頭、分絲、染色等。
3.編織工序:用做成的竹絲在陶器、瓷器或其他物品作為胎體,編織工藝品,工序有起頭、編織、添經、起花、成圖、收頭。
4.成品工序:對編織成型的竹編進行整理,工序有整理、檢驗、油漆、晾乾等工序。
5.入庫工序:將基本成品進行再整理,使其較為漂亮。工序有再整理、驗收、包裝、登記、人庫等工序。其製作時所使用的器具有小篾刀(製作竹絲和編織時之用)、鑷子(編織時夾竹絲)、大針( 壓挑竹絲用)、提花板(編織圖案時用)、壓鐵(編織時壓緊圖案用具)、台面(編織物承載平面,桌子或案板)、鋁鍋(漂染竹絲用)、裝裱用具(傳統書畫裝裱用具)等。

題材作品

渠縣劉氏竹編代表作品有:瓷胎竹編類的《國寶》《二龍戲珠》《龍鳳呈祥》等;竹編字畫類的《毛澤東長征詩》《觀音菩薩》《蘭亭序》等;雙面竹絲編類的《月中觀音》《哪吒》《威震河山》等;還有竹編捲軸《東籬賞菊圖》《芙蓉錦雞圖》等與竹編台屏《嫦娥奔月》《正氣凜然》等。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渠縣劉氏竹編以編工精細見長,其薄如綾絹,雖系以竹作畫,卻較富筆情墨趣,各種圖案栩栩如生,顯示出濃郁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渠縣劉氏竹編是勞動人民藝術創造力的較好體現,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和工藝研究價值。
傳承狀況
渠縣劉氏竹編屬於純手工操作,編織耗時耗神,生產成本高,經濟效益低,因此較多藝人都已被迫轉行,學習竹編技藝的年輕人也越來越少,造成當地竹編業人才匱乏的局面。在這種形勢下,劉氏竹編的發展前景令人擔憂,急需善籌長策,積極應對。
傳承人物
劉嘉峰,男,1946年4月出生,漢族,四川省渠縣人。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項目名稱為竹編(渠縣劉氏竹編),申報地區為四川省達州市渠縣。
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四川劉氏竹編工藝有限公司獲得“竹編(渠縣劉氏竹編)”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23年10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該項目評估合格,四川劉氏竹編工藝有限公司獲得“竹編(渠縣劉氏竹編)”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社會影響

榮譽表彰
2006年,渠縣劉氏竹編工藝品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傑出手工藝品”稱號。
2007年,渠縣劉氏竹編被評為“中國優質名牌產品”。
社會活動
2017年6月10日,第六屆中國成都國際非遺節在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舉辦,活動上展出了渠縣劉氏竹編作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