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編技藝(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竹編技藝,連雲港市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統技藝類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竹編技藝
  • 類別:傳統技藝
歷史淵源,傳承保護,

歷史淵源

竹編技藝是運用竹子作為原料,編制出各類器具的過程和方法,在我國有著南方山區非常普及,且傳承歷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多用於家庭器具和農耕使用。

傳承保護

竹編技藝在連雲港的傳承歷史已有150多年歷史。清朝末期的腐敗導致膠東半島民不聊生,竹編藝人王方永流落到贛榆縣城西鎮崗東村。正巧,這個鎮有幾大片竹林,成就了竹編業的天然原料,也成就了竹編藝人的生存之道,使他們在這個鎮落戶繁衍,經久不滅,流布至今。1958年,贛榆縣舉辦一次頌揚生產大發展的成果展,竹編工匠王恆昌等人用竹編工藝做了一匹馬。這匹馬真象一匹奔跑著的活馬,命名為“快馬加鞭3000里,一天賽過20年的‘千里馬’”。當時,有人便想推廣這項手工藝,但由於受到歷史的局限,末能成功。竹編製品由原來的竹籃、竹筐、竹椅、竹 床等本地內銷的生產生活伺服器,擴大到裝飾品和文化品,廣泛用於海鮮包裝用品和食品包裝用品。竹製包裝用品比塑膠包裝用品具有環保、無毒、經久耐用等優點,所以部分產品銷往新加坡、日本等海外市場。目前,這個鎮有160多戶農民學習傳承這項手工藝,並依此為家庭主要收入來源,年收入十萬之多。竹編的過程大體分為選料、產、制竹篦、浸泡、制骨架、編製成型、收口、整理等。一般選著老竹子,破開製成竹篦。將竹篦浸泡在水缸里軟化。不管編制何種產品,都需要先構思後打龍骨,定型後即可開始編制。編制過程中需要隨著容器的大小而不斷改變。竹器編制完成後就是收口、整理。由於編制過程全部為手工操作,所以,整個過程可以隨著容器大小隨心所欲,自由發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