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藤竹編技藝

黎族藤竹編技藝

黎族藤竹編技藝,流行於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縣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樂東黎族自治縣的傳統技藝,海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之一。

據史料記載,早在唐代黎族先民就把自己編織的藤籮筐、糞箕、斗笠在農貿市場上與漢人進行產品交流,於是藤編工藝傳給漢人。藤編作品工藝有三個流程:材料處理、生產和打磨油漆。首先是原材料的處理,上山采藤,進行防霉防蟲處理、分類、曬乾、入庫放存;其次是生產作品,開藤、剝開藤蕊、藤皮、造架、編織(有些產品不需造架),最後,再把產品進行防霉防蟲處理,曬乾後進行打磨和油漆。

2007年7月23日,海南陵水黎族藤編技藝經海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入選第二批海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黎族藤竹編技藝
  • 批准時間:2007年7月23日
  • 遺產類別:傳統技藝
  • 非遺級別:省級
  • 申報地區: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縣、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樂東黎族自治縣
  • 遺產編號:Ⅷ-11
歷史淵源,工藝特徵,工藝流程,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狀況,保護措施,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黎族是海南島上最早的居民之一,在島上居住至少已有五、六千年的歷史,其藤竹編織技藝的歷史也同樣悠久。編織是普遍出現於人類石器時代的古老手工技藝,先民們就地取材採集植物的莖條或葉片等原材料,編織成繩網、籃筐等物品以滿足漁獵採集等生產和生活需要,黎族人也不例外。
海南島獨特的熱帶季風氣候適合於各種藤竹和草類植物的生長,為黎族人的手工編織提供了充裕的天然原材料。藤竹等植物編織的物品不但容易得到,而且輕巧、柔韌、耐用,自古以來就是黎族人身邊較為常用的物品。例如明代田汝成的《炎徼紀聞》卷四“蠻夷”篇就記載了黎族婦女普遍頭戴草編帽子的現象:“黎人隖蠻也……婦人戴蒻笠”、清代潘延侯等人纂修的《康熙瓊山縣誌》等古籍則普遍記載黎人“戴藤六角帽”、民國陳銘樞總纂的《海南島志》也記載黎人:“以露蔸葉編織為席……收貯衣服多用竹簍……織露蔸葉為簍以貯屑物……織藤竹小簍以為入市購物之用。”
除生產生活用品外,宋代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中的“志器”篇還記載黎族人有作為防禦性武器的藤編頭盔:“黎兜鍪,海南黎人所用,以藤織為之。”而且,雖然這些織品多是簡單粗放的手工產品,但也出現了許多精品。例如唐代段公路在其《北戶錄》卷三中就記載:“瓊州出五色藤合子、書囊之類,細於錦綺,亦藤工之妙手也。”民國《海南島志》亦記載黎人:“其藤竹器之製作,間有甚精緻者。”至20世紀末,塑膠、金屬等工業化製品逐漸取代藤竹製品。
20世紀初,陵水縣椰林地區的老朱田、田尾、坡園和里村就有不少農民會編織藤竹用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陵水縣城解放路有許多居民編織藤竹用品出售。20世紀90年代後,藤竹工藝發展成熟。
2012年11月27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海南省人民政府關於調整並公布海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通知》,海南陵水黎族藤編技藝更名為黎族藤竹編技藝。

工藝特徵

  • 內容特點
黎族藤竹編技藝所創造的物品種類非常豐富,使用範圍十分廣泛,衣食住行無不涉及,為黎族人民過去在原始社會形態下的生產和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例如,黎族的傳統建築船型屋的牆體是用竹條編的骨架糊上拌黃泥的稻草構成的,生產用具方面,常見的撈魚的魚籠、養雞的雞籠、挑東西的筐、系在腰間便於攜物的各式腰簍、篩谷的笸籮、遮陽的草帽等都是使用藤竹編織而成的,基本生活用具方面,裝衣服的衣簍、裝棉線的籮筐、盛食品的提籃、遮雨的蓑衣、防曬的斗笠、納涼的扇子、帶飯的飯盒、裝檳榔的禮盒、走路的草鞋、睡覺用的草蓆以及坐的凳子等也是使用藤竹編織而成的。
  • 造型特點
黎族藤竹編技藝的產品即傳統的手工藤竹製品不僅造型古樸、功能良好,而且不少器物匠心獨具,設計感很強,體現了黎族人普遍以實用功能為主的原始樸素的造物思想,是典型的“用之美”器物。如黎族人編織的防水防潮的藤衣簍,其作用是收納和保護衣服,黎族藤衣簍的造型基本相同,大都採取折肩或鼓腹的飽滿造型,但其主要區別在於蓋,蓋的造型有平頂圓柱形、平頂半圓錐形或尖頂葫蘆形等幾種,在頸部或肩部通常有四或六個系耳,連線兩根或四根系帶,蓋和衣簍之間也用藤條編織帶相連,常見的造型是用一根編得很粗的藤條辮子從蓋頂中間橫過,並固定在蓋頂中心,然後藤條辮子分叉與簍體兩邊的四個系耳相連,這個例子充分體現了黎族人民基於實用的設計造物思想。

工藝流程

  • 砍藤
首先要上山採集野生的山藤作為編織原料。海南黎族用來編織的藤類主要為紅藤和白藤,皆生於密林之中,其質地柔韌光滑,飽滿勻稱、彈性良好,長度從幾米到幾十米不等,是製作藤具上好的天然材料。紅藤略粗硬,白藤略細軟,兩種藤條既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結合起來使用。省級傳承人之一的譚桂民稱,上山砍藤通常要選晴天,砍下來的藤條如果讓雨淋到了會顏色發黑。選藤時要選節長的藤,不能太嫩,也不能太老,一般至少要2米長以上、生長兩三年以上的藤才可以用倒在地上的藤容易斷裂,最好選繞著大樹直直上長的藤條等等。季節也很重要,在海南,農曆9—12月砍藤較為合適,藤條老壯且不容易生蛀蟲。
  • 劈條、煮條
藤條砍回來以後要立即作劈削處理,尤其是粗大的藤條。首先要刨去藤刺,刨光外皮;然後對半劈開藤條,再剝去藤芯,才能得到較軟的有韌性的藤皮。接著,用水煮藤條皮以防生蟲,尤其對於不是冬季採摘的藤條一定要事先用水煮過才可以防蟲。如果事先沒有煮過,待編織好藤器以後也要經開水煮或燙才可防蟲。
  • 晾曬
藤條皮煮過以後要馬上晾乾。通常要掛在樹蔭下或屋檐下晾曬一天,遇到下雨的情況則掛在屋裡晾著。晾曬程度以半乾為宜,曬太乾的話藤皮容易拉斷。因此,細長的藤條為保持半乾狀態可以不劈先晾,等到編織時再劈條削皮即可。晾曬以後的藤條皮和細藤條就隨時可以拿來編織藤器了。暫時不用的藤條綑紮直放或盤起來存放在屋內陰涼處即可。
  • 編織
編織時,根據所編器物的要求,可把處理過的藤條進一步劈細,刮削平滑,然後編織成器。一般不採用模具,大件的器具通常先織好框架再行細織。編織的紋樣十分豐富,較為常見的有人字紋、十字紋、米字紋、梅花紋、菱形格等等。編織工作完成以後,還可以打磨和抹油使之光滑、防水、耐用。製作好的藤條器具可長期使用,髒了以後洗淨晾乾即可。如果愛護得當,一件藤編器具的使用壽命可長達數十年。
黎族藤竹編技藝
黎族藤竹編技藝創造的物品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第一,黎族人用藤竹編織技藝創造了豐富的生產和生活用品,這些物品在較大程度上再現了黎人數千年的原始生活形態。受地理位置等影響,黎族的傳統手工技藝幾乎都保持著原始古老的工藝形態,所創造的物品也因此成為了黎族原始時期生活方式的較好見證,其中,尤其以藤竹編織的器具具有廣泛代表性。藤竹編織的物品貫穿了黎族幾千年的生活史,體現了歷代黎族人民在長期生產力低下的情況下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的造物智慧和創造力,在黎族傳統文化中占據不言而喻的重要地位。
第二,藤竹編織技藝寄託了黎族人民的情感和價值追求。首先,編織是黎族人普遍重視的一種手工技能,是黎族人對幸福生活能力的肯定,歷史悠久的藤竹編織技藝是過去海南黎族家庭的常備技藝,尤其是山區的黎族幾乎家家都會;其次,精心編織的藤竹用品歷來是黎族男女傳遞愛情的重要信物,男子要親手編織精緻的腰簍,以送給心儀的女子作為定情禮物,女子則要巧手編織斗笠、籮筐等作為愛情信物回贈給中意的男子,這寫物品也是過去黎族家庭婚姻長久的較好物證。
總的來說,海南黎族的藤竹編織製品雖然看似平凡,但卻與黎族人幾千年刀耕火種的原始生產生活密切相關。將黎族種類繁多的藤竹編織器物匯聚起來,就是一部反映黎族人在海南島上幾千年原生態生活情境的實物見證史,是黎族人沿襲自然法則來生活的體現。因此,研究黎族的藤竹編技藝不僅僅對保護和傳承民族傳統手工技藝具有現實意義,對於後來者產品設計而言也具有積極的啟發和借鑑意義。

傳承狀況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工業化製品在黎族村寨的普及,黎族人的生活方式已經發生了根本改變,藤竹用品基本退出了黎族家庭的生活舞台,藤竹編織技藝的傳承後繼乏人,各類豐富的傳統藤竹製品正在迅速退出人們的日常生活,而僅成為博物館和收藏者的藏品。此外,與海南黎族的其他非遺保護項目相比,藤竹編織技藝由於原材料的獲取相對容易,編織工序也相對簡單等原因,較少為社會各界所關注與研究。

保護措施

2010年,陵水黎族自治縣創辦黎族藤編技藝傳承所,胡昌珍、紀進和、陳惠珍、許鋒、黃明位、王啟精、吳海軍、曾淑玲、黃連梅等為黎族藤編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截至2016年6月,陵水黎族自治縣通過舉辦黎族藤竹編織傳承工藝培訓班,傳承和創新海南黎族藤竹編技藝;同年10月至11月,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數字資料片拍攝工作完成,其中對黎族藤竹編技藝的核心技藝和工藝流程進行了較為系統的拍攝記錄。截至2023年12月,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社區教育開設了黎族藤竹編技藝課程。

社會影響

  • 重要展覽
2023年4月22日至4月24日,海南“三月三”主會場節慶活動在樂東黎族自治縣和五指山市水滿鄉舉辦,活動中開展室內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活動,其中包括黎族藤竹編技藝的文物展示和技藝傳授活動。
2023年6月10日上午,海南省博物館舉辦“巧手編藤——黎族藤編技藝活動”,活動中,“黎族藤竹編織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利用藤編原材料講解了藤編歷史、藤條採集、染色、保養等方面的知識,遊客運用所學到的知識並結合自己的設計做出了杯墊等作品。
2023年7月20日下午,由中共樂東黎族自治縣委組織部(人才發展局)等部門指導,樂東黎族自治縣文化館與樂東黎族自治縣民族事務局共同組織的“傳承非遺文化之魂鑄牢民族團結之根”非遺體驗及展示活動在樂東黎族自治縣文化中心非遺館開展,活動中開展了黎族藤竹編技藝體驗及精品作品展,由“黎族藤竹編織技藝”傳承人利用藤編原材料講解了藤編歷史、藤條採集、染色、保養等方面的知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