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竹編(安溪竹藤編)
- 批准時間:2014年
- 遺產級別:國家級
- 遺產類別:傳統美術
- 申報地區:福建省安溪縣
- 項目編號:Ⅶ-51
- 保護單位:安溪縣家居工藝商會
歷史淵源,工藝特徵,基本特徵,工藝技法,編織技法,工藝流程,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人物,保護措施,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安溪縣竹藤編工藝有千餘年歷史,《安溪縣誌》《五代初建安溪縣記》有安溪開先縣令詹敦仁於五代後周顯德三年(956年)在敘述當時民俗民生時“荷畚執筐”的記載,《泉州府志》有五代越王錢弘傲幕僚黃夷簡於北宋統一中國時,退隱安溪的記述,其山居詩有“春山幾焙茗旗香”之句,說明一千多年前,安溪就有“執筐、焙茗”等竹製品。
唐末,安溪竹藤編織盛行。
宋元時期,安溪的竹藤編承襲了唐的編織法,竹藤編開始普及,農具、茶具、生活用具中屬於竹藤編的比較普遍。
明清時期,安溪從事竹編的藝人不斷增多,工藝水平不斷提升。
晚清至民國,安溪竹藤編多散見於內安溪農村的家庭副業,篾貨上圩市交易或請師傅上門編織。
20世紀70年代,安溪尚卿公社先後創辦竹編車間、竹編工藝廠,1983年尚卿竹編工藝廠生產的竹藤工藝品達到6大種類,40多個花色品種。
工藝特徵
基本特徵
安溪竹藤編工藝為純手工操作,編織造型豐富多彩,編織工藝講究精緻、美觀、耐用,產品色彩明快、淡雅清新、精巧實用。安溪竹藤編工藝精湛、用料考究,具有傳統的民族特色和濃厚的生活氣息。
工藝技法
安溪竹藤編工藝技法有:一起一落,三條紋編,兩條斜紋編,菱形花編,六角穿花編,兩起兩落、密編。
編織技法
編織是安溪竹藤編工藝品成型的主要工藝流程。編織是在兩向互相垂直的編織材料間相互作挑和壓的交織中完成的,縱向的線條稱之為“經”,橫向的線條稱之為“緯”,由此引伸變化多端的編織花樣來。編織在形式上有立體編織和平面編織兩大類,在方法上有密編和疏編兩種。主要有6類普通編織法和8類特殊編織法,以及收束和夾口技法。
1、十字編:十字編是挑壓編織中的基礎,編織紋路呈十字交叉而得名,該法編織簡單,用途廣泛。按其編紋又可分為朗經十字編(排列疏朗)、狹篾十字編(使用同一規格窄篾、經緯線排列等距離)、單篾十字編(經緯篾寬度相等,作挑1壓1)、磚塊千字編(形如磚塊排列)、圖案花十字編(形成一定圖案)等。
2、人字編:人字編以編織紋路呈人字形而得名,人字編的經緯線作密編。常見的有挑二壓二人字編、挑三壓三人字編。
3、六角編:六角編是編織中的一大類,呈三向交叉編織,不分經緯線。常見的有六角眼、三角眼、龜背、虎頭眼、和尚頭等。
4、螺旋編:螺旋編形似農家養雞用的雞籠罩的口圈編織。故又名“雞籠頂”。螺旋編是多向篾進行交織編之後所形成的一個圓形口。這個圓形口不須緊固,由篾的交織而互相制約著,篾與篾之間交織的各個夾角都相等,圓口整齊且美觀。交織的篾根據產品的需要可多可少,多可達30條,少則為8條。螺旋編可以分為單層螺旋編、雙層螺旋編和彈心螺旋編三種。前兩種屬疏編,後一種屬密編。
5、圓面編:圓面編是用編絲作圍繞圓心周編的編織法,在農用器具和工藝竹藤編中經常用到。一般作為圓形產品的盤底和盤蓋之用,常用的有圓形加經編、圓形合經編、圓形穿經編、圓形排經編4種。
6、紋絲編:紋絲編是竹藤編中經常用的一種編織法。它不僅用編絲和經篾作挑壓,而且編絲與編絲之間也有規則的自我絞壓,因此稱其為“絞絲編”。竹藤工藝品中的收口、收邊、收腳常用此法。常見的絞絲編有二絞絲、三絞絲、四絞絲和花箍絲4種。
工藝流程
主要原料
安溪竹藤編的主要原料有毛竹、海南藤、龍鬚藤或安溪本地山藤、貓兒藤和部分木料以及各色染色料、淳酸清油等。
主要工序
安溪竹藤編程式包括竹篾和藤片加工、編織(含設計、取料、編織、裝飾、裝配、油漆等工藝過程)、後續工序包括刷色和上漆、編材和竹藤編製品的防蛀防霉處理。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安溪竹藤編工藝歷史悠久,其發展傳承歷程與民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具有歷史文化研究價值。
傳承人物
陳清河,男,漢族,1940年4月出生,安溪尚卿人,2018年5月被評定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傳承項目“竹編(安溪竹藤編)”。出身竹藤編世家,1949年就曾向父親陳桂生學習竹篾工藝,1958年師承許其駿老師,系統學習竹藤技藝和工藝美術的理論知識。定期舉辦培訓班、專題講座,先後無償培訓學徒940多人,創辦竹藤職高班,親自編寫教材,義務授課,培養竹藤編技藝傳承人100多人。
陳明輝,男,漢族,1962年7月出生,泉州安溪縣人,泉州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傳承項目“竹編(安溪竹藤編)”。1982年師承陳清河系統學習竹藤編織技藝。收黃世春等3人為徒,傳授竹藤編技藝,培訓編織工人和愛好者約10萬人,並聯辦竹藤技藝教學班,先後培養750多名。
黃連福,男,漢族,1969年1月出生,泉州安溪縣人,泉州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傳承項目“竹編(安溪竹藤編)”。1980年隨父親黃春生學習竹藤編織技藝,1985年師承陳清河學習竹編工藝。以作坊為依託帶學徒,言傳身教,傳授竹藤編技藝學徒達260多人,併兼任竹藤職專班工藝實踐指導老師,義務授課。
保護措施
1971年,安溪在全國率先設立竹編車間,與福建省進出口工藝品公司掛鈎定點,成為中國、福建省竹編工藝品出口生產的重點基地。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安溪縣家居工藝商會獲得“竹編(安溪竹藤編)”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泉州市設有泉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館,該館位於泉州僑鄉體育中心內,建築面積9000多平方米,展陳面積6500多平方米,分二、三、四、五層展區四個部分,第四部分“天工之巧,匠心營造” 展覽展示項目含有安溪竹藤編。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竹編(安溪竹藤編)項目保護單位安溪縣家居工藝商會評估合格。
社會影響
社會活動
2017年12月12日至15日,第二屆中國(安溪)家居工藝文化博覽會於中國(安溪)家居工藝城舉行,博覽會上展示了安溪竹藤編技藝和由竹藤編技藝衍生而來的安溪家居工藝文化產業整體形象。
2020年,尚卿中心國小尚藝少年宮內開展題為《安溪藤鐵工藝發展與藝術品賞析》專題講座。
2020年11月15日,第二屆“黃炎培杯”中華職業教育非遺創新大賽暨非遺職業教育成果展示會,在重慶市女子職業高級中學舉行,華僑職校學生代表現場展示了安溪竹藤編非遺技藝。
2021年12月4日,2021年廣州文化產業交易會在廣州開幕,泉州展區設有安溪竹藤編等六個非遺工坊,非遺傳承人現場展示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