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竹編技藝
- 批准時間:2020年3月9日
- 遺產級別:市級
- 遺產類別:傳統技藝
- 申報地區:福建省三明市清流縣、尤溪縣、泰寧縣
- 保護單位:泰寧縣杉城鎮文化體育服務中心、清流縣長校鎮文化服務中心、尤溪縣坂面鎮京口村民委員會
竹編技藝,福建省三明市清流縣、尤溪縣、泰寧縣傳統技藝,三明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用竹條篾片變成的生活用具和觀賞陳設品,明清時期就已盛行。竹篾工藝獨具特色、工具簡單。竹製產品種類繁多,用途廣泛,造型各異,有圓形、方形、...
竹編技藝,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傳統技藝,福建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2022年1月,被列入第七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歷史淵源 三千多年前,武夷山是古越族的生活棲息地,當時人們的生產活動以漁獵、砍伐、耕、竹編,...
竹編技藝是運用竹子作為原料,編制出各類器具的過程和方法,在我國有著南方山區非常普及,且傳承歷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多用於家庭器具和農耕使用。 傳承保護 竹編技藝在連雲港的傳承歷史已有150多年歷史。清朝末期的腐敗導致...
竹編是用山上毛竹剖劈成篾片或篾絲並編織成各種用具和工藝品的一種手工藝。工藝竹編不僅具有很大的實用價值,更具深厚的歷史底蘊。竹編行業歷史上以作坊形式,多以世代相傳或以作坊依託的師徒關係,學徒學成後,自立門戶,再招徒弟,口...
1、細絲竹編工藝 (瓷胎竹編工藝)簡介: 瓷胎竹編技藝獨特,以精細見長,具有“精選料、特細絲、緊貼胎、密藏頭、五彩圖”的技藝特色。在製作過程中全憑雙手和一把刀進行手工編織,讓根根竹絲依胎成形,緊貼瓷面,所有接頭之處都做到...
由此竹編技藝從無胎成型進入了有胎依附的階段。瓷胎竹編的前身--有胎竹編誕生了。當時這種純手工製作的精美藝術品,多作為貢品供皇室享用。瓷胎竹編以其“精選料、特細絲、緊貼胎、密藏頭、五彩絲”等技術特色在眾多民間工藝中獨樹一幟...
竹編(毛南族花竹帽編織技藝)製作過程如下:1、選篾。選材取材有訣竅,於夏至後立秋前選取修直勻稱的金竹和墨竹,以避免早春竹材寒濕太重和經霜後篾皮易脆的弊端。所選的金竹和墨竹均為兩年,不夠兩年的易長蟲,太嫩而韌性不夠,不...
學習龔扇藝術,綜合各種竹編技藝,集各家所長,首創了竹編字畫、提花瓷胎竹編、雙面竹絲編、竹編屏風等一系列竹編工藝品,將聞名於世的成都瓷胎竹編、自貢“龔扇”發揚光大,並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劉氏竹編工藝,在中國竹編行業獨樹一幟。
竹編(瑞昌竹編),江西省瑞昌市傳統美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瑞昌竹編技藝是流傳於江西省瑞昌市民間的傳統技藝,距今約2500多年。1988年,瑞昌夏畈商周古銅嶺銅礦遺址中,出土了大量用來運送礦石的竹筐、竹籃、竹籮、竹簍、篼箕等...
明清時期,東陽竹編技藝發展迅猛,實用性與藝術性進一步緊密結合。康熙年間《東陽縣誌》記載:“笙竹軟可作細篾器,舊以充貢。今作稅入條編矣。”這表明東陽竹編已成為清廷貢品,並且竹編生產已經具有一定的商品規模,成為清代納稅的對象...
由其用途著眼,梁平竹簾有條屏、通景屏、羅漢屏、中堂、推心、橫推、斗方、屏風、對聯、獎狀、信插、繡簾、門帘、燈罩等多個品種,近年來又有工匠利用竹編技藝製作出挎包、扇子、拖鞋等日常生活用品。按表現形式分,梁平竹簾又可分為...
竹編(青神竹編),四川省青神縣傳統美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青神竹編歷史悠久,源遠流長。青神先民用竹篾編“箕”養蠶,初步形成一套竹編技藝。唐代張武率縣民編竹簍填石攔“鴻化堰”,提水灌溉農田,使竹編得到更大發展。明代...
嵊州竹編,浙江省嵊州市地方傳統美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嵊州竹編始於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期,至漢晉時工藝已臻精細,明清兩代編結水平進一步提高,竹編成為民間的生活用品。嵊州竹編製作工藝較為複雜,一般要經過設計、造型、制模、...
傳統竹編工藝有著悠久的歷史,富含著勞動人民辛勤勞作的結晶,竹編工藝品分為細絲工藝品和粗絲竹編工藝品。在傳統技藝街區展出了不同風格的竹編作品,既有歷史悠久,技藝高超的青神竹編,又有將現代流行時尚與中國傳統文化工藝相結合的劉氏...
竹編(安溪竹藤編),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傳統美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安溪竹藤編技藝歷史悠久,可以追溯上千年。它與安溪烏龍茶的發展息息相關,“有安溪烏龍茶就有竹藤編,採茶的茶卡、涼茶的平篩、搖青的茶篩和搖青機、烘茶...
梅山竹編糅合了書法藝術與傳統竹編技藝,有著顯著的湖湘文化特色,它以文字為竹編的主要內容,填補了我國5000餘年竹藝文化傳統平面竹編“竹篾體”編織的歷史空白,開創了傳統竹文化的新元素。梅山竹編當前編織內容以文字為主,平面竹編是其編制...
傣族的竹編工藝是傣族的傳統工藝美術形式,歷史悠久,造型古樸,美觀實用。傣族有著世代相傳的竹編技藝,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傣族的村村寨寨都掩映在翠綠的竹林中,傣族人住的是竹樓,用的是各式竹器,他們愛竹、用竹,擅長竹編工藝。簡...
竹編工藝起源於原始社會。東陽竹編在殷商時代問世,宋代以元宵節燈著名。東陽竹編的元宵花燈、龍燈和走馬燈之類竹編工藝燈,在宋代已聞名四方。明清時期,竹編技藝發展迅速,竹編工藝品的藝術性與實用性進一步緊密結合,上至送往京城皇親國戚...
三灶竹草編織技藝主要有竹編、草編兩種。草編有選草、割草、曬草、挑草、備好工具(標本、木模等)和編織成型等程式。其中,草編原料主要選擇繒草,以每年農曆七月至九月收割為佳;曬草先散曬,之後扎草尾曬草頭,曬乾後方可挑選乾韌...
得榮竹編,四川省得榮縣八日鄉竹編技藝,是產生於藏族人民長期生產生活中的一種民間工藝,得榮縣藏民用高山翠竹編織的背篼、酥油盒、竹篩、茶漏、竹籃、簸箕等日常生活用具。是承載藏族人民風土人情、生活習性的重要載體,系得榮人民勤勞智慧...
竹編(道明竹編)竹編(道明竹編),四川省崇州市傳統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遺產保護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竹編(道明竹編)項目保護單位崇州市文化館評估合格。
竹編(徽州竹編)(黃山區),中國安徽省黃山市黃山區傳統美術,安徽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簡介 竹編,即用毛竹或小野竹剖成竹條和篾片,編制生活用品和觀賞陳設品的一種手工編制技藝。竹編製品曾經是山區人們日常生活和生產勞作不可...
華縣竹編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華縣竹編技藝,是歷史久遠的漢族傳統手工技藝,九江市發掘的商周古銅礦冶遺址(距今3300多年)中出土了完好的,用來運送礦石的竹筐。千百年來,華縣的竹編工藝經過無數代藝人的傳承和發展變革,形成了自己的...
20世紀60~70年代,青神相繼出現了花、鳥、魚、蟲一類的竹編新產品。20世紀80年代後至90年代中期,青神竹編竹畫編織技藝發展到鼎盛時期。開發的新產品共七個系列3000多個品種。竹編藝人能用薄如蟬翼、細如髮絲的竹絲編織出藝術含量極高...
瓷胎竹編以依胎成型、緊扣底胎為其特色,也受其限制。近年來,工廠發揮瓷胎竹編技藝,移植到其他底胎和無胎產品中,開發了竹編首飾盒和竹編包類、竹編動物等新產品新品種。我們將繼續努力,創造瓷胎竹編的未來。瓷胎竹編工藝品的產品常規...
張家界竹編 竹編旅遊工藝品是張家界地區的地方獨特手工藝品,起源於清代中葉,當時主要用做貢品,技藝幾近絕傳。產品技藝獨特,以精細見長,具有“精選料、特細絲、緊貼胎、密藏頭、五彩圖”的技藝特色。瓷胎竹編工藝經過破竹、烤色、去節...
創匯增值,解決勞動就業。但隨著高科技的發展,這一傳統手工技藝,面臨嚴峻的挑戰,純手工技術滿足不了市場需求,工資漲幅難與產品價值相一致,傳承人日益減少,將導致後繼乏人狀態。瑞金竹編技藝因學技長,工資低,處於瀕危狀態。
大足鐵山竹編是重慶市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申報地區是大足區。基本情況 該項目類別屬於傳統技藝,級別是直轄市級。傳承保護 2014年1月27日,重慶市人民政府印發《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公布重慶市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