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編技藝(福建省三明市傳統技藝)

竹編技藝(福建省三明市傳統技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竹編技藝,福建省三明市清流縣尤溪縣泰寧縣傳統技藝,三明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用竹條篾片變成的生活用具和觀賞陳設品,明清時期就已盛行。竹篾工藝獨具特色、工具簡單。竹製產品種類繁多,用途廣泛,造型各異,有圓形、方形、長行,以及不規則形狀和圖案等。

2020年3月9日,竹編技藝(泰寧、清流、尤溪)入選三明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竹編技藝
  • 批准時間:2020年3月9日
  • 遺產級別:市級
  • 遺產類別:傳統技藝
  • 申報地區:福建省三明市清流縣、尤溪縣、泰寧縣
  • 保護單位:泰寧縣杉城鎮文化體育服務中心、清流縣長校鎮文化服務中心、尤溪縣坂面鎮京口村民委員會
歷史淵源,工藝特徵,工藝流程,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人物,保護措施,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用竹條篾片變成的生活用具和觀賞陳設品,明清時期就非常盛行,幾百年來,民間竹編涼蓆、涼枕、扇、籮、籃、畚箕等生活用品深受民眾喜愛和歡迎,由此產生了一批挑著擔子走街串巷的竹編藝人。

工藝特徵

竹製產品種類繁多,用途廣泛。例如谷籮、谷笪、谷篩、米篩、糠篩、竹扁擔、竹籃、竹篩、竹簾、竹椅、竹床、竹蓆、竹枕、竹勺、竹碗、竹筷子等等,舉不勝舉。還有節日喜慶的花燈、燈籠、花展,以及許多兒童玩具。
竹篾師傅向徒弟傳授技藝時常唱道:手執無尾刀,好似繡花婆。破篾要耐心,六層不可少。唱出了竹篾工匠艱辛刻苦的勞動里程和奮勇頑強的堅韌心聲。

工藝流程

竹篾工藝獨具特色、工具簡單,只有篾刀、篾鍬、削竹節刀、削篾片刀、竹尺和竹圓規等;靠雙手和嘴,以及使用這些工具,就能把毛竹破出像紙張一樣輕薄的竹片,細小的竹絲,刻有花紋圖案的竹條,精緻針眼的竹篾和光滑明亮的竹板。
一般毛竹從山上砍來,先把兩頭鋸齊,用竹篾刀破成兩半,用竹節刀清理掉竹節,然後根據各種製作產品材料的要求,如長短、厚薄、大小等,破成竹片或竹板、竹條。通常竹片要破二至六層,製作谷笪、竹蓆等,竹片破成後要晾乾了使用。竹製品造型各異,有圓形、方形、長行,以及不規則形狀和圖案等,竹篾師傅根據生活需求和實踐積累,都能熟練自如的製作完成。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竹篾師傅常年累月生產製作出各式各樣的竹製產品,為村民勞動和生活提供了便利。竹製產品環保、優雅、耐用,早已和大家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不可缺少。竹編技藝是中國傳統的手工技藝,具有實用價值,同時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

傳承人物

王細仂,男,漢族,1954年2月生,2022年8月被評為泰寧縣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同年11月被評為三明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傳承項目“竹編技藝(泰寧)”。在泰寧縣舉辦的全國第十個文化遺產日尋找“最美非遺守望者”“最受民眾喜愛的非遺項目”活動中獲得“最美非遺守望者者”提名獎;2017年獲得竹編金獎。

保護措施

竹編技藝項目保護單位為:泰寧縣杉城鎮文化體育服務中心、清流縣長校鎮文化服務中心、尤溪縣坂面鎮京口村民委員會。
2021年10月11日,為讓學生更好地了解、體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藝術魅力,增強學生傳承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意識,豐富和活躍校園文化生活,打造泰寧縣新橋鄉中心國小“竹文化”特色校園。該校為“最美非遺守望者”提名獎獲得者——王細仂老藝人頒發校外輔導員證書,開發校竹編手工藝校本課程,負責特色項目的教學工作。

社會影響

技藝展示
王細仂老藝人曾受邀在永安天斗山景區、安徽黃山景區、第十一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博會、第十四屆海峽兩岸(三明)林博會上陸續進行展示竹編技藝。
體驗活動
2022年2月16日,泰寧一中七年級全體同學到“耕讀李家”森林康養基地開展以“研+勞”為主題的研學實踐活動,開啟了泰寧研學實踐教育“開學第一課”,打造“行走的課堂”,增強學生體質,豐富學生知識和閱歷。此次研學實踐活動,寓知識性、技藝性、趣味性於一體,有“竹編技藝”“竹筒飯製作”“竹竿舞”等系列主題活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