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羅洲沿岸發現了一種奇怪的生物,由於無法辨識,當地將這種生物暫時命名為“盔甲魚”(Armour Fish)。其嘴巴兩側長著長矛似的牙齒,背部的脊柱高高聳起,上面長滿硬刺。當地的漁夫和專家都無法辨識出這隻和腳差不多長的生物...
盔甲魚類是一類已滅絕的“戴盔披甲”的甲冑魚類,僅發現於中國和越南北部的志留—泥盆紀地層,具有濃厚的土著色彩。盔甲魚類為東亞特有的無頜類化石。無頜類的一個重要支系,頭甲一塊,具腹甲,無發電區,感覺溝發育,胸角一對或兩對。盔甲魚類在中國南方分布很廣。它兼有骨甲魚累和異甲魚類的某些特徵。分布於...
山口中華盔甲魚(Sinogaleaspis shankouenisis)屬名Sino-中華之意,-galeaspis 盔甲魚;種名“山口”取自化石發現點江西修水縣太陽升鎮山口村,山口中華盔甲魚是第一條以中華命名的盔甲魚。化石的發現 江西修水西坑組最初是1964年由江西省區域地質測量大隊命名。西坑組上段以灰綠色凝灰砂岩為主,其下部紫紅色粉砂岩...
盔甲魚目(Galeaspiformes),是單鼻孔亞綱的一個目,頭甲半圓形;兩個胸角;鼻垂體孔大而縱向呈裂隙狀;其代表屬是Eugaleaspis。現今在我國華南發現歸入本目的屬已有10個之多,小的頭甲橫寬約1.5cm,大的寬達11cm以上。產地 產於晚志留世和早泥盆世的地層中。外形特徵 具有單一的鼻孔、較多的鰓孔和骨質的...
真盔甲魚屬是真盔甲魚科下的一個屬。該屬由劉玉海於1965年建立,是真盔甲魚目下建立的第一個屬。該屬目前包括三個種,分別是張氏真盔甲魚、徐家沖真盔甲魚以及蓮花山真盔甲魚,主要分布在雲南和廣西的早泥盆世地層中。 形態特徵 張氏真盔甲魚是於1965年由劉玉海先生首次描述,化石材料發現於雲南省曲靖市麒麟...
在甲冑魚類當中,異甲魚類的下歪尾被認為是早期脊椎動物的原始狀態,缺甲魚類、花鱗魚類和盔甲魚類均保持了這一原始狀態,而在骨甲魚類和有頜類中中演化為上歪尾形態,這種演化上的趨勢被認為是魚類運動機動性和游泳速度提升的主要標誌。對九尾狐甲魚的研究結果表明這些早期魚類的巡航游度與系統發育樹並不存在關聯...
碩大雲南盔甲魚是一種生存在早泥盆世早洛霍考夫期的一種已經滅絕的盔甲魚類。其擁有的盔甲魚中為數不多的碩大頭甲代表了真盔甲魚頭甲大小的演化方向。目前,碩大真盔甲魚的化石僅在中國雲南省曲靖市有發現記錄。命名由來 碩大雲南盔甲魚(Yunnanogaleaspis major)的屬名“雲南盔甲”表示該魚是盔甲魚類在雲南翠峰山...
真盔甲魚1981年在中國陝南紫陽縣瓦房店早志留世晚期吳家河組頂部發現其不完整的頭甲,有力地說明中國在早志留世後期或更老的地層中,確有脊椎動物化石,是亞洲大陸最古老的代表。種類簡介 體中等大。頭甲略作三角形,背部隆起。吻端圓潤,無吻突。側緣外拱。胸角寬平,末端指向後方,胸竇不顯。頭甲的間帶部分...
若此觀察成立的話,中特列奇期的珍奇秀甲魚將成為真盔甲魚科的最早代表,這就需要後續有更多秀甲魚屬化石標本的證實。總之,珍奇秀甲魚的系統位置有待中背孔的形狀的確認而證實。科學意義 珍奇秀甲魚的重要發現對研究盔甲魚類鱗片的類型很有意義,因為這是我國盔甲魚類頭甲與其後覆蓋鱗片的軀幹後部及尾部呈正常連線的...
安吉魚屬是一類沒有下巴的盔甲魚,包括網狀安吉魚和刺蝟安吉魚兩個種,僅存活於4.38億年前的志留紀特列奇早期。目前,其化石記錄僅發現於中國的江西武寧地區和浙江安吉地區,與它們生活在一起的魚類還包括盔甲魚類中的俊卿清水魚、浙江曙魚、雷曼煤山魚、顧氏長興魚和一些神秘的軟骨魚類,如中華棘魚。命名由來 古生物...
梁氏亞洲魚(Asiaspis liangi sp. nov.)的屬名寬展亞洲魚(Asiaspis expansa)的屬名“亞洲”, 取自盔甲魚類是亞洲地區獨有的一個類群,亞洲魚是首個以亞洲命名的盔甲魚類;種名“梁氏”中的“梁”是化石標本贈與者梁江先生的姓。化石的發現 廣西南寧地區的泥盆系發育良好,是中國泥盆系研究的關鍵區域之一...
寬展亞洲魚(Asiaspis expansa)的屬名“亞洲”,盔甲魚類是亞洲地區獨有的一個類群,亞洲魚是首個以亞洲命名的盔甲魚類;種名“寬展”是指示了該魚側向延伸的角,頭甲最寬處位於角側端,寬大於長。化石的發現 解放後,隨著區域地質普查勘探工作深入開展,在中國南方發現了大量的無頜類及魚類化石,其中在廣西橫縣...
讓氏昭通魚在系統分類上屬於盔甲魚亞綱昭通魚科。該科建立之初被歸到了多鰓魚目(王俊卿、朱敏,1994),現依據 Zhu 和 Gai (2006)的系統發育分析,將其排除於多鰓魚目之外,而作為華南魚目的外類群。主要分類特這頭甲具有發育的角,角內緣具有鋸齒狀小刺;鰓囊多達 30 對或以上。 該科的側線系統屬多鰓魚型,...
三歧魚科在無頜類盔甲魚中一直是一個神秘而獨特的存在,其標誌性的三叉戟形頭甲和半月形鼻孔,很容易跟其他盔甲魚類區分,目前僅含有1屬3個種,分別是長吻三歧魚、昭通三歧魚和越南三歧魚,堪稱三歧魚三兄弟。因此,三歧魚科也是目前盔甲魚類中唯一一個僅含有一個屬的科級分類單元。朱敏和蓋志琨(2006)的系統...
變異壩魚在系統分類上屬於盔甲魚亞綱多鰓魚目多鰓魚科壩魚屬,也是壩魚屬的屬型種,由著名古魚類學家王念忠、王俊卿先生1982 年建立。在系統發育關係上,壩魚屬與寬甲魚屬互為姐妹群,兩屬在頭甲形態、中背孔形態、感覺管分布模式等方面頗為相似,二者最大的區別在於,壩魚屬的感覺管末端呈二分叉,而寬甲魚...
長矛大窗魚是一種生存在早泥盆世布拉格期的一種已經滅絕的盔甲魚類。長矛大窗魚是目前為止擁有最長吻突的盔甲魚。盔甲魚吻突的功能尚未有定論,但是吻突的形態可能代表了盔甲魚所處的三種主要的生態位:半埋藏、表層底棲和營上底棲。命名由來 長矛大窗魚(Macrothyraspis longilanceus)的屬名“大窗”表示該魚該...
雙叉苗家魚保存了與頭甲相連的部分身體,以及位於身體腹面兩側的成對鰭褶。盔甲魚成對鰭褶的發現為脊椎動物成對附肢起源的“鰭褶理論”提供了關鍵化石證據。繼靈動土家魚之後,雙叉苗家魚中鰭褶的存在,這可能代表著腹部鰭褶在盔甲魚中廣泛存在。在六千萬年以後,正是這對鰭褶演化為了脊椎動物登上陸地的四肢,成...
雲南地區的泥盆紀地層保存良好,生物化石種類豐富,露頭多且層序清楚,尤其是有著“古魚王國”的曲靖更是大量化石的發現地。上個世紀,古生物學家們就在雲南地區展開了大量的野外工作,發現了豐富的化石,其中,在1965年前後,古生物學家劉玉海先生及其同伴在雲南發現並命名了廖角山多鰓魚、張氏真盔甲魚以及小眼南盤...
東方魚的鰓囊數目 東方魚所在的多鰓魚目重要的特徵之一就是鰓囊多,而東方魚的鰓囊數目居整個盔甲魚亞綱之最,根據正型標本保存的部分估計,其鰓囊數目多達45對。鰓是魚類的呼吸器官,能幫助其從水中獲取氧氣,在盔甲魚類中,鰓呈囊狀,稱為鰓囊,鰓囊的數目在不同類群中差別很大,在分類上是重要的依據之一。...
湖南大庸魚是盔甲魚亞綱大庸魚科大庸魚屬的一個種,是生活在志留紀蘭多維列世特列奇期早期的一類體型中等的盔甲魚,頭甲呈三角形,內角呈長的葉狀,頭甲紋飾則由雪花狀突起組成。命名由來 湖南大庸魚(Dayongaspis hunanensis)屬名“大庸”取自化石在1985年被發現時旅遊勝地張家界市仍被稱為“大庸縣”, 種名“...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通過對江西修水志留系(約4.3億年前)西坑組發現的中華盔甲魚類新材料深入研究,建立了中華盔甲魚科一新屬“裂吻魚屬”,並建立新屬下的一新種“石盤裂吻魚”。物種學史 盔甲魚類是無頜魚類“甲冑魚綱”下的一個類群,該類群最早出現於中國華南地區的志留系...
早泥盆世布拉格期的古魚類組合、早期微管植物組合和腕足類動物組合表現出顯著的地方性色彩,可能跟華南海是一個半封閉的陸表海灣有關。由於封閉海效應,生物在這個封閉的環境種獨立演化,表現出很高的多樣性和很強的土著形,最終在華南板塊上形成一個獨立的動物區系,即“盔甲魚-雲南魚”動物區系。
1942年,李廣源等人於廖角山採得的無頜類魚化石經楊鐘健鑑定確定為頭甲魚。後人經過仔細鑑別,認為當時發現的頭甲類化石均屬於盔甲魚化石。上述化石均未進行古生物學描述,標本於抗日戰爭期間幾經輾轉,早已不知下落。1962-1963年冬春之際,張國瑞與劉玉海等在雲南進行泥盆紀魚化石調查時,於曲靖地區採得豐富的無頜類...
在盔甲魚中,華南魚目的鴨吻魚科家族對於理解早期泥盆紀的布拉格階的頭甲和生態多樣性的進化具有特殊的相關性。然而,目前學界對鴨吻魚科的了解仍然存在許多不確定性,因為化石材料的稀少,特別是模式屬鴨吻魚屬僅有一塊頭甲後部缺失的不完整標本。一些作者認為鴨吻魚和烏蒙山魚頭甲的後部可能是三歧魚型的,具有向...
經過不懈努力,他們在江西修水地區的西坑組中發現並命名了江西首批盔甲魚類化石,包括山口中華盔甲魚(Sinogaleaspis shankouensis)、西坑‘中華盔甲魚’(‘Sinogaleaspis’xikengensis)、江西修水魚(Xiushuiaspis jiangxiensis)和贛北修水魚(Xiushuiaspis ganbeiensis)。而在那之後,江西地區就鮮有新的盔甲魚類...
浙江曙魚是一種已經滅絕的無頜的盔甲魚類,是真盔甲魚目下的曙魚科曙魚屬。生存時代為志留紀蘭多維列世特列奇期早期,距今約4.38億年。其化石記錄最初發現於中國浙江省長興縣小浦鎮。曙魚個體大小非常穩定,體型偏小。由於其豐富的研究成果為脊椎動物頜的起源帶來了新的曙光而被稱為曙魚。命名由來 曙魚在1986年由...
1992年,古魚類學家潘江先生在雲南省廣南縣楊柳井鄉進行勘察時意外發現了五塊盔甲魚類新屬種的化石。在隨後的研究里,潘江先生將其中一塊頭甲被一對孔狀構造洞穿、具窄長吻突與角的盔甲魚正式命名為長角大窗魚,並首次將這對孔狀構造命名為“窗”。之後長達十年期間,長角大窗魚只有潘江在1992年記述的這一塊...
此次研究團隊發現的眼鏡蛇大庸魚(Dayongaspis colubra),在系統分類上屬於盔甲魚亞綱大庸魚科大庸魚屬,是目前發現的大庸魚科的第三個新物種。至此,華南地區的大庸魚屬與發現於塔里木地區的寬頭魚屬和小瘤魚屬共同構成大庸魚科。在系統位置上,大庸魚科雖然和漢陽魚科、 修水魚科同屬於盔甲魚亞綱的基部類群,但...
曲靖壩魚在系統分類上屬於盔甲魚亞綱多鰓魚目多鰓魚科壩魚屬,該屬是著名古魚類學家王念忠、王俊卿先生1982 年依據屬型種變異壩魚(Damaspis vartus)所建立。曲靖壩魚則是壩魚屬的第二個種,在頭甲長略大於寬,側橫管末端呈二分叉,V字型後眶上管不匯合,以及至少7條側橫管從側背管發出等方面與變異壩魚...
張氏西域魚在系統分類上屬於盔甲魚亞綱修水魚科,屬於盔甲魚類早期最原始的三大類群之一。張氏西域魚的化石最早由中國地質地質博物館盧立伍研究員研究,並於2007年發表在《地球科學》雜誌上。然而,由於該種建立時所依據的模式標本頭甲後緣大部分缺失,以至於關乎其系統位置的頭甲形狀不能確定,因此盧立伍研究員最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