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大雲南盔甲魚

碩大雲南盔甲魚

碩大雲南盔甲魚是一種生存在早泥盆世早洛霍考夫期的一種已經滅絕的盔甲魚類。其擁有的盔甲魚中為數不多的碩大頭甲代表了真盔甲魚頭甲大小的演化方向。目前,碩大真盔甲魚的化石僅在中國雲南省曲靖市有發現記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碩大雲南盔甲魚
  • 拉丁學名:Yunnanogaleaspis major
  • 分類位置:動物界-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盔甲魚亞綱-真盔甲魚目-真盔甲魚科-雲南盔甲魚屬
  • 產地:雲南省曲靖市麒麟區
  • 時代:早泥盆世早洛霍考夫期,距今約4.2億年
  • 地層:西山村組
  • 命名人與命名時代:潘江和王士濤,1980年
命名由來,化石的發現,形態特徵,系統分類,科學意義,

命名由來

碩大雲南盔甲魚(Yunnanogaleaspis major)的屬名“雲南盔甲”表示該魚是盔甲魚類在雲南翠峰山群翠峰山組地層的首次發現;種名“碩大”指示了該魚具有盔甲魚中為數不多的碩大頭甲。

化石的發現

雲南省東部早泥盆世地層發育完整的層序,稱為翠峰山群,自下而上劃分為:西山村組、西屯組、桂家屯組和徐家沖組。西山村組主要由堅硬緻密的石英砂岩以及黃綠色和黑色的頁岩組成。西山村組通過一層灰黃色細粒砂岩與志留系玉龍寺組整合接觸,並被西屯組覆蓋。在西山村組中發現了大量的盔甲魚類、盾皮魚類、肉鰭魚類和輻鰭魚類化石,構成了一個重要的早期脊椎動物群。西山村組被認為是由與頁岩夾層的砂岩組成的前濱-近海環境,可能追溯到早泥盆世早洛赫考夫期。1980年地質博物館和地質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潘江和王士濤在滇東地區野外考察時在曲靖市麒麟區西城街道西山水庫附近首次發現了碩大雲南盔甲魚的化石材料。在當時這代表了盔甲魚類在翠峰山群西山村組的首次發現。除此之外,在西山村組地層中還發現的盔甲魚還包括:漫遊憨魚(Nochelaspis maeandrine)、廖角山多鰓魚(Polybranchiaspis liaojiaoshanensis)、曲靖寬甲魚 (Laxaspis qujingensis)、玉龍寺寬甲魚 (Laxaspis yulongssus)、西山村滇東魚 (Diandongaspis xishancunensis)、張氏真盔甲魚(Eugaleaspis changi)和小眼南盤魚(Nanpanaspis microculus)等。但真正意義上的首次在西山村組發現的盔甲魚應該追溯到1965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古魚類學家劉玉海發現的張氏真盔甲魚(Eugaleaspis changi)和小眼南盤魚(Nanpanaspis microculus),但1965年文章發表時,劉玉海將張氏真盔甲魚和小眼南盤魚的層位記述為西屯組(原文“翠峰山組泥灰岩段”),後經野外重新確認,劉玉海對張氏真盔甲魚和小眼南盤魚的產出層位作出更正,其產出層位應為西山村組(即砂岩段)而非西屯組(即泥灰岩段)。不過在碩大雲南盔甲魚的文章發表時,對於當時已發表的盔甲魚類來說,該魚為盔甲魚在西山村組地層的首次發現。

形態特徵

頭甲碩大,略呈半圓形,長約112mm, 最寬部位處於頭甲後緣延線上,稍小於其長;頭甲吻緣圓鈍,側緣呈顯著的弧形;角呈內彎的鐮刀狀,內角粗壯,末端止於角末端之前;中背孔較短,前端不及頭甲吻緣,後端不及眶孔前緣水平線,該孔裂隙狀,由前向後收窄,其寬為其長的 1/4 強。眶孔中等大小,位於頭甲中長的前半區;側線系統中眶上管與中背管連續,眶上管前部作弧形向側擴張,向後收窄與中背管續接,中背管接近相互平行;由眶下管與主側線管構成的側背乾管大致相互平行,只是眶下管繞經眶孔時向外擴張;中橫聯絡管 1 條,側橫管 3 對;口鰓窗後緣可能不封閉;紋飾由粒狀突起組成。
碩大雲南盔甲魚
碩大雲南盔甲魚

系統分類

系統發育分析表明,碩大雲南盔甲魚屬於真盔甲魚科支系中的一員。真盔甲魚科由劉玉海(1965)建立,代表了真盔甲魚目的晚期分化,歸入到該科的真盔甲魚(Eugaleaspis)、雲南盔甲魚(Yunnanogaleaspis)、憨魚(Nochelaspis)、翼角魚(Pterogonaspis)、三尖魚(Tridensaspis)、盾魚(Dunyu)6 屬組成一個單系類群。碩大雲南盔甲魚與同樣產自西山村組的真盔甲魚類漫遊憨魚(Nochelaspis maeandrine)在形態上最為相似。碩大雲南盔甲魚的頭甲形狀更接近於橢圓形,內角後緣未超出角的後緣,背面遍布小而緻密的顆粒狀紋飾;而漫遊憨魚的頭甲形狀更近似三角形,內角更強壯且超出角的後緣,背面則被粗大的星狀瘤點裝飾。此外,漫遊憨魚的中背孔呈縱長的裂隙形(長與寬之比大於 6),頭甲具有鋸齒狀邊緣;而碩大雲南盔甲魚的中背孔要相對寬得多,呈縱長的橢圓形,頭甲邊緣也比較光滑。

科學意義

碩大雲南盔甲魚在發現時為當時所發現的個體最大的盔甲魚類(目前已知最大的盔甲魚類為漫遊憨魚)。同時根據當時已有資料表示碩大雲南盔甲魚代表了盔甲魚在翠峰山群西山群組的首次發現。碩大雲南盔甲魚的頭甲大小對於盔甲魚頭甲演化的趨勢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為志留紀晚期海蠍子與盔甲魚的協同演化提供了關鍵證據。志留紀尤其是志留紀早期蘭多維列世的盔甲魚的頭甲都非常小,例如浙江曙魚(Shuyu zhejiangensis)頭甲長度為13mm,網狀安吉魚(Anjiaspis reticularis)頭甲長度為19mm,山口中華盔甲魚(Sinogaleaspis shankouenisis)頭甲長度為19mm。與這些早期真盔甲魚相比,碩大雲南盔甲魚的頭甲長度達到了112mm,是浙江曙魚的近十倍。後續同是在西山群組地層發現的漫遊憨魚更是為這一假說提供了新的強有力的證據。
碩大雲南盔甲魚
碩大雲南盔甲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