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特徵,水系水文,土壤類型,植被條件,自然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礦產資源,人口,政治,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交通,運輸,社會事業,科技事業,教育事業,文化事業,體育事業,衛生事業,社會保障,環境保護,安全生產,歷史文化,綜述,戲曲,民歌,民樂,燈舞,風景名勝,著名人物,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上古
潁上縣歷史悠久。據南照鎮銅台孜發現的陶、石器等物考證,此地為新石器時代遺址。至遲在原始社會晚期,這裡已有人類聚居。
夏、商
屬豫州。
為“慎邑”,屬楚國。
為“慎縣”,屬泗水郡。
高祖初,“慎”屬楚王韓信封邑。韓信被誅,置汝南郡。
武帝置13州刺史部,“慎”屬豫州部汝南郡。
改“慎縣”為“慎治”,汝南為汝汾。
魏景初二年(238年),劃屬汝陰郡。
“慎縣”,屬豫州汝南郡。
武帝泰始初,分汝南為汝陰。
惠帝時以汝陰分新蔡,後省汝陰入新蔡,又分新蔡立汝陰。
懷帝時,中原大亂,晉豫州淮北地區被北方石趙奪去,“慎縣”屬揚州管轄。
永和五年(349年)收復,仍屬豫州汝陰郡。
屬宋地,把山西雁門舊縣僑置慎地,名為“樓煩令”(按《宋書》郡縣均帶官名),屬豫州刺史、西汝陰太守。將“慎縣”置於南汝陰郡合肥以東,後避諱稱梁縣(今肥東縣梁園鎮)。
齊仍為樓煩,屬汝陰郡。
梁武帝六年(507年),設定下蔡、樓煩、宋3縣。下蔡、樓煩共為下蔡郡,屬豫州。宋縣(今南照集以北和阜南縣東部),屬汝陰、弋陽2郡。
東魏以下蔡、樓煩共為下蔡郡,屬揚州。
北齊以下蔡、樓煩屬揚州汝陰郡。
陳樓煩縣沒於北周,屬同北齊。
大業二年(606年),樓煩縣改名潁上縣,當時並有原下蔡(今鳳台西南一帶)、樓煩(慎地)2縣的轄地,屬豫州汝陰郡。
唐
武德四年(621年),置渦州。
武德八年(625年),廢,屬河南道潁州汝陰郡。
武德四年(621年),改汝陰郡為信州。
武德六年(623年),復為汝陰郡,屬河南西道,潁州汝陰郡。
初年,屬京西北路,順昌府汝陰郡。
紹興三十一年,即金世宗大定元年(1161年),金軍占領順昌,將順昌改為潁州,轄潁上縣。
屬南京路潁州。
元光二年(1223年),改屬壽州府壽州。
至元二年(1265年),省潁上縣入潁州,後復置潁上縣,仍屬潁州。
至元三十年(1293年),屬河南江北行省汴梁路汝寧府潁州。
兼置潁上所,屬南京鳳陽府潁州。
洪武四年(1371年)二月,屬中都臨濠府潁州。
洪武七年(1374年)八月,屬鳳陽府潁州。
順治初,屬江南左布政使司鳳陽府潁州。
順治十五年(1658年),並潁上所入縣,屬江南左布政使司鳳陽府潁州。
康熙元年(1662年),設安徽巡撫。
康熙六年(1667年),改左布政使為安徽布政使司。
雍正二年(1724年),升潁州為直隸州。
雍正十三年(1735年),又升潁州府,潁上縣均屬其轄。
民國元年(1912年)1月,裁府留縣。
民國三年(1914年),分道,屬淮泗道。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廢道設行政督察區,區下設縣,屬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區。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8月,劃屬第三行政督察區。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屬
阜陽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潁河以北的謝橋、龔集、江口、楊湖、夏橋一帶,屬共產黨新四軍領導的闞疃縣民主政府。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2月,潁河以南屬豫皖蘇分局及豫皖蘇邊區第四分區,成立潁阜縣民主政府。同年4月,豫皖蘇邊區第六分區在潁河北岸設潁上縣民主政府。
1949年1月6日,潁上縣解放,恢復舊建置,成立潁上縣民主政府。
1949年3月,成立中共潁上縣委、潁上縣民主政府。
1949年4月21日,劃屬皖北行署阜陽專員公署。
1949年10月,潁上縣民主政府改稱潁上縣政府。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50年8月,改稱潁上縣人民政府。
1952年4月12日,皖南、
皖北行政公署合併,成立安徽省,阜陽仍為專員公署,轄潁上縣。
1954年7月,成立潁上縣人民委員會。
1968年8月,“
文化大革命”期間,改為潁上縣革命委員會。
1980年5月15日,復名潁上縣人民政府。
2019年4月29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潁上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行政區劃
截至2022年10月,潁上縣下轄22個鎮、8個鄉。潁上縣人民政府駐
慎城鎮城北新區政務南路。
| |
| |
| |
| |
| |
| 轄12個行政村,5個居民社區,共323個村(居)民小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轄13個行政村(居),124個自然莊,155個村民組 |
| |
| |
| |
| |
| |
| |
| |
| |
| |
| |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潁上縣位於安徽省西北部,淮河與潁河交匯處、淮北平原最南端。南臨淮河,中跨潁水。以縣城為起點,東至江店孜鎮蔣郢孜東27.1千米與鳳台縣接壤;西到六十鋪西五十鋪大趙莊34.5千米與阜陽市潁州區、潁東區、阜南縣毗鄰;南至淮河13千米與霍邱縣、壽縣隔河相望;北至陳橋鎮毛溝橋29.4千米與利辛縣交界。介於東經115°56′—116°38′,北緯32°27′—32°54′之間,東西長72.5千米,南北寬56.1千米,總面積1987平方千米。占安徽省總面積的1.4%,占阜陽地區總面積的10.9%。縣界周長261千米。
地形地貌
潁上縣屬典型的淮北沖積平原,境內無山丘,地勢平坦,由西北向東南略傾斜。最高海拔為29.5米,最低海拔為18.5米,坡降為1/10000。繼第三紀以來,地殼繼續發生以沉降為主的地質運動,第四紀沖積物在地表沉積,不斷改變著地貌形態。加之近代黃河多次南泛侵蝕、沉積,以及淮河各支流的分割,境內又構成不同的小地形,根據地貌形態和成因,可分為三個類型:
河間平原
分布在西淝河、潁河及淮河之間的平緩地帶,是縣內主要的地貌型。由西向東南微傾斜,海拔24—29米。成土母質以河湖相沉積物為主,受黃泛沉積影響不明顯,土壤中的鈣質成份經長期淋溶作用,在一定的深度聚集形成砂礓或砂礓盤。有些隆起的地方經剝蝕作用,砂礓層深埋在1米以內,或露出地表。在緩坡地段的上側,地下水位較低、砂礓層較深。土壤質地一般為重壤至粘土。
黃泛平原
分布在潁河兩岸窪地,寬5—15千米。原地表為黃泛沉積物覆蓋,土壤主要是沙土至粘土或不同質地組成,尤以粘土居多。一般自然肥力較高,是本縣糧食和經濟作物的主要產區。
河谷平原
分布在淮河沿岸,原為河漫灘,地表多為厚度不等的淮河沖積物覆蓋,地勢平窪,土壤較肥沃,汛期易受洪澇災害,生產水平高但不保收。
氣候特徵
潁上縣屬北溫帶與亞熱帶之間過渡型氣候,由於受西伯利亞和
太平洋、印度洋冷暖氣流的互動影響,夏熱冬冷,四季分明,雨水充沛,但年內和年際間分配不均。
氣溫
潁上縣氣溫年平均氣溫15.0℃,年際變化在14—16.1℃之間,80%年份在15℃以上。最熱的7月平均氣溫28.1℃,最冷的1月平均氣溫1.1℃。極端最高氣溫41.2℃(1966年8月8日),極端最低氣溫-22.8℃(1969年1月31日)。旬平均氣溫變化特點是:1—2月份,旬均氣溫維持在4℃以下,3月份氣溫回升,因受冷空氣影響程度不同,起伏曲折,變化不穩。4月份明顯回升,7月中旬—8月上旬達到高峰,11月中旬起,氣溫遞降明顯。平均無霜期221天。
降水
潁上縣常年平均降水904.6毫米,由南向北遞減,南部沿淮約950毫米,西北部約880毫米。受季風氣候影響,降水有季節性變化,而且年際間差異很大,一般是夏季多冬季少,春雨多於秋雨。個別年份降水強度大,暴雨多而集中。總的看來降水比較充沛,尤其是4—9月份降水較為集中,6—8月份更是雨熱同季,較有利農作物對水熱資源的利用。但降水不均,易造成不同程度的旱澇災害。
日照
潁上縣歷年平均年日照時數為2213.3小時,年日照率為50%。最多年份2497.6小時,日照率59%;最少年份1806.5小時,日照率43%。在各月的分布中,以7月份照時數最多,平均224.9小時,2月份日照時數為最少,平均141.7小時。年太陽能總幅射量平均119.9千卡/立方厘米;6月份最多,為13.9千卡/立方厘米,12月份最少,為6.2千卡/立方厘米。
蒸發
潁上縣蒸發年平均蒸發量為1757.1毫米,相當於年降水量的2倍。各月之間,1月份蒸發量最小,平均64.0毫米,6月份最大,平均為216.6毫米。乾旱高溫年份蒸發量增大。
風
潁上縣屬亞熱帶季風區,年平均風速為3.2米/秒,一般風力為2—4級,有時也有5—7級大風。
水系水文
潁上南部淮河岸線98千米,其在潁上縣境內的主要支流有澗河、潤河、潁河、西淝河、濟河。潁河從東北入境,至東南入淮,貫流103千米。除天然河流之外,境內還有淮潁大溝、阜潁河、八里河引河、謝展河、人民河、小清河、八丈溝、灰溝、六南河9條人工河,總長129千米,排灌效益150萬公頃。主要湖泊有唐垛湖、秋稼湖、第三湖、焦崗湖、戴家湖、五里湖,面積898.6平方千米。
河流
淮河:是境內最大河流,發源於河南省桐柏山太白頂的固廟,流經河南、安徽至江蘇揚州的三江營入長江,幹流長1000千米。從淮源至豫皖交界的洪河口為上游,長360千米。從洪河口至洪澤湖出口的三河閘為中游,長490千米;洪澤湖以下為下游,長150千米。淮河從太白頂東南流經紅石潭、出山店、長台關、息縣、淮濱至洪河口。北岸進入安徽省阜南縣境,過王家壩閘東南下,南岸入固始,至三河尖。東北流,至曹台孜東1千米許入潁上縣境。東北流1千米,有澗河自西北來會,過澗河口至南照集,東流10千米,潤河自西北來會,過河口至潤河集,東南下7千米至關屯渡.再東流經趙家集、秋稼湖閘、廟台集、垂崗集、新渡口、管家溝涵洞,再折向東南1.5千米左右至余家灘,再折北1千米,東岸為壽縣所屬正陽關,又北流1.5千米,潁河自西來會,其北岸為沫河口。又折西而北流,經魯口子、王台子、朱台子、劉台子至陸家溝口出縣境。全長98千米,四季通航。
潤河:發源於阜陽市臨泉縣新集西北兩千米許,經阜南至信家壩入潁上縣境。東南下,越陳家橋、吳家橋、徐家橋、馬家壩、汪家壩;楊家壩、靈台廟、陶家壩,再東南流3千米,至潤河集西頭人淮。全長20餘千米,是縣內主要內河之一。潤河支流繁多,左岸有馬家溝、六南溝、徐家溝、淮潁大溝、貉子溝;右岸有尹黃溝、雷家沖、淌子溝、張家湖溝等。
潁河:又名沙河,發源於河南省登封縣,東流經禹縣、臨潁、西華、周口、項城,過沈邱閘、界首、太和、阜陽城,至洄溜集,右岸進入潁上縣境。再東南至口子集東倒栽槐,左岸進入潁上縣境,東流經新集、江口集,過縣城東南流經張泊渡、劉集、楊湖,至沫河口與淮河成丁字形相會,流經潁上縣境103千米。
西淝河:據民國《潁上縣誌》載:“西淝水,漢書名夏淝水,為沙水故道,別而為淝,上承河南鹿邑之清水及練溝水,清水自北來,練溝水自西北來,統於孟家橋,橋以下始為淝。今以西淝名者,取別於東淝、北淝也”。今因開挖茨淮新河,把闞疃以上之水截引,直接人淮。東南流至利辛縣之展溝集半千米,南岸進入潁上縣境,納毛溝水來會。東流至瓦寺東北,折而南至巨魯集北,有界溝來會。至川塘東北,復東流,過侯家窪偏北東下,過楊村集再東南,至鐵佛寺(俗名鐵箍寺)東,折南流至馬拐子東,復東南下,至湯店子老集東偏北1千米許,有濟河來會。西淝河(南岸)從展溝集東毛溝口起至濟河口止,在潁上境內總長約14.7千米。
濟河:源出於阜陽市潁泉區伍明溝上的抱龍橋,上通老茨河,東南流,經阜陽城北,過阜蚌公路、口子集,至門東郭莊,在楊樓子東,進入潁上縣境,與烏江交會.稍東經楊莊橋至湯崗子,折東北下,過大徐莊橋東流至王山莊門前,折東南至謝橋集西北的李橋以南,又東下,過濟河閘,轉而東南流至莊壩子橋,東流至大胡家西北角,急折北偏西而去至孫崗東北,直北流,至老集東,艾東北下西淝河。從楊樓子東至濟河口止,經潁上縣境30千米許。相傳,濟河兩岸為古森林區,地勢險要,河內為航運通道,河岸有重要營房、集鎮、動物園和城池。不僅當地農民挖河泥時曾發現有古木帆船、陶瓷器皿,而且在1958年修整開挖濟河施工中,又有古樹、石斧、石箭、石刀、石錘、象牙、鹿角和恐龍化石等古物出土。濟河兩岸地下蘊藏有豐富的煤炭礦藏。
湖泊
八里河:是一個內陸湖,北距潁城5千米,東西長15千米,南北平均寬1千米,水面15平方千米左右,流域面積483.6平方千米。
第三湖:起自潁上縣耿棚鎮靈台湖,東流至大尤湖入八里河,全長16.2千米,流域面積113平方千米。
焦崗湖:位於潁上東南部,潁河左岸和淮北大堤之間,北臨濟河和西淝河,東居潁上、鳳台兩縣交界處,流域面積480平方千米,湖底最低高程17米。
五里湖:距縣城約2.5千米,全長14.9千米,流域面積137.8平方千米。
土壤類型
棕壤是潁上地帶性土壤。主要分布在潤河、潁河、八里河、焦崗湖、第三湖沿岸自然地段上側,總面積約20萬畝。成土母質為黃土性古河流沉積物和第四紀紅土。
砂礓黑土在潁上僅有一個普通砂礓黑土亞類,分布最廣,是具有腐泥狀黑土層及潛育砂礓層的暗色土壤。主要分布在江口、陳橋、謝橋、夏橋、江店、六十鋪、紅星、耿棚、新集等鄉鎮,總面積為82.5萬畝。
潮土是潁上肥力較強,成土年代較短,面積僅次於砂礓黑土的第二大土類。主要分布在潁河兩側,淮河左岸、西淝河右岸的沿河湖窪地,總面積為41.25萬畝。有黃潮土、灰潮土兩個亞類。
水稻土主要是在棕壤及砂礓黑土上改種水稻,經長期水耕熱化而成的土類。分布在江店公路以南、第三湖、潤河以南、八里河沿湖地區以及垂崗以北地區的一些老稻區,總面積約為21.5萬畝。
植被條件
潁上縣原屬草甸植被,兩三千年前已開墾利用,逐步被人工植被代替。自然植被只能在溝邊、路旁發現少數的白茅、馬唐、雞眼草等。縣內現有植被雖屬於華北區系,又具有南北過渡的特點,從而反映了縣內土壤形成的過程和土壤類型也具有南北過渡的特徵。
自然資源
水資源
潁上縣水資源總量多年平均為8.54億立方米,正常年份為8.1億立方米,乾旱年份為5.3億立方米,特大幹旱年份為2.6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資源總量多年平均為4.63億立方米,正常年份為4.0億立方米,乾旱年份為2.3億立方米,特大幹旱年份為0.87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總量多年平均為3.91億立方米,正常年份為4.1億立方米,乾旱年份為3.0億立方米,特大幹旱年份為1.73億立方米。現狀水資源可利用量為4.83億立米。其中:地表水資源可利用量1.9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可利用量為3.26億立方米,出境水量為196.8億立方米。
土地資源
截至2019年末,潁上縣主要地類數據如下:
(一)耕地122134.3公頃(1832014.5畝)
其中,水田39724.53公頃(595,867.95畝),占32.52%;水澆地1095.25公頃(16428.75畝),占0.9%;旱地81314.52公頃(1219717.8畝),占66.58%。各個鄉鎮耕地分布基本保持在3000-6000公頃之間。
位於2度以下坡度(含2度)的耕地115347.27公頃(1730209.05畝),占全縣耕地的94.44%;位於2-6度坡度(含6度)的耕地6471.08公頃(97066.2畝),占5.3%;位於6-15度坡度(含15度)的耕地296.76公頃(4451.4畝),占0.24%;位於15-25度坡度(含25度)的耕地19.19公頃(287.85畝),占0.02%;位於25度以上坡度的耕地0公頃(0畝),占0%。
(二)種植園用地383.22公頃(5748.3畝)
其中,果園329.72公頃(4945.8畝),占86.04%;其他園地53.5公頃(802.5畝),占13.96%。園地主要分布在劉集鄉、八里河鎮、慎城鎮、五十鋪鄉、耿棚鎮、黃橋鎮、陳橋鎮、江口鎮,占全縣園地的62.33%。
(三)林地4032.49公頃(60487.35畝)
其中,喬木林地2944.74公頃(44171.1畝),占73.03%;竹林地67.44公頃(1011.6畝),占1.67%;灌木林地10.94公頃(164.1畝),占0.27%;其他林地1009.37公頃(15140.55畝),占25.03%。大部分鄉鎮林地面積在100公頃以下,八里河鎮、黃橋鎮、慎城鎮林地面積較多,占全縣林地面積的28.75%。
(四)草地214.43公頃(3216.45畝)
其中,其他草地214.43公頃(3216.45畝),占100%。草地主要分布在慎城鎮、賽澗回族鄉、黃橋鎮、潤河鎮、南照鎮等5個鄉鎮,占全縣草地的52.89%。
(五)濕地1147.86公頃(17217.9畝)
濕地是“三調”新增的一級地類,包括7個二級地類。其中,內陸灘涂1147.86公頃(17217.9畝),占100%。濕地主要分布在南照鎮、關屯鄉、潤河鎮、半崗鎮等4個鄉鎮,占全縣濕地的84.54%。
(六)城鎮村及工礦用地35862.66公頃(537939.9畝)
其中,建制鎮用地4686.74公頃(70301.1畝),占13.07%;村莊用地30599.29公頃(458989.35畝),占85.32%;採礦用地481.04公頃(7215.6畝),占1.34%;風景名勝及特殊用地95.59公頃(1433.85畝),占0.27%。
(七)交通運輸用地5387.14公頃(80807.1畝)
其中,鐵路用地368.55公頃(5528.25畝),占6.84%;公路用地1748.68公頃(26230.2畝),占32.46%;農村道路3246.54公頃(48698.1畝),占60.26%,港口碼頭用地23公頃(345畝)占0.43%,管道運輸用地0.37公頃(5.55畝),占0.01%。
(八)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28115.69公頃(422038.65畝)
其中,河流水面5713.08公頃(85696.2畝),占20.32%;湖泊水面2923.66公頃(43854.9畝),占10.4%;坑塘水面10106.51公頃(151597.65),占35.95%;溝渠7443.48公頃(111652.2畝),占26.47%;水工建築用地1928.96公頃(28934.4畝),占6.86%。八里河鎮、魯口鎮、潤河鎮、南照鎮、迪溝鎮、關屯鄉、半崗鎮等7個鄉鎮水域面積較大,占全縣水域的43.66%。
(九)其他土地1422.31公頃。
植物資源
潁上縣主要植物資源有微管束植物942種,隸屬173科,其中蕨類植物22科35種,裸子植物7科27種,被子植物880種。
動物資源
潁上縣野生動物有黃鼠狼、野兔、野貓、刺蝟、水老鼠等。
礦產資源
煤:分布在謝橋、陳橋、江口、夏橋、江店、楊湖等鄉鎮,煤炭儲量為20多億噸,是兩淮煤炭的主要基地;煤田東西走向,長11.5千米,寬4.5千米,面積52平方千米。煤層總厚743米,共含煤31層,其中可采16層,厚度32.7米。煤質優良,含硫磷低,適合作配焦、動力用的工業煤。其中謝橋煤礦儲量達8.9億噸,已於1983年12月10日破土動工興建年產400萬噸的大型礦井。
鐵:已探明南照、耿棚地下蘊藏的鐵,與霍邱縣西北的鐵礦,隔河相連。
砂:沿淮的南照、潤河、半崗河段,黃砂資源豐富。
人口
截至2022年末,潁上縣總戶數47.7664萬戶,總人口為178.9646萬人,其中:城鎮人口為43.2714萬人,鄉村人口為135.6932萬人;男性人口為94.6848萬人,女性人口為84.2798萬人。截至2022年末,潁上縣常住人口119.4萬人,比上年末減少0.4萬人。
政治
經濟
綜述
2022年,潁上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05億元,按照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3.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72億元,增長3.5%;第二產業增加值216.7億元,增長3.4%;第三產業增加值216.3億元,增長3.5%;三次產業結構比由上年的14.9:41.2:43.9調整為14.3:42.9:42.8。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為42227元,比上年增加3822元。單位GDP能耗0.2735噸標準煤,同比增長5.6%。
固定資產投資
2022年,潁上縣固定資產投資項目達到233個,新開工項目160個,其中5000萬元以上項目162個,占全部投資項目的70.1%,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28個,占全部投資項目的55.4%。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5.5%,其中,工業投資同比增長106.1%,技改投資同比增長75.6%。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下降24.8%,第二產業投資增長106.1%,第三產業投資下降10.2%。
財稅收支
2022年,潁上縣實現財政收入46.9億元,增長2.5%。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1.2億元,增長3.6%。稅收收入21億元,增長2.3%,其中,增值稅收入9.4億元,增長11.7%。非稅收入10.2億元,增長6.4%。財政支出90.9億元,增長7.2%。重點支出項目中,教育增長3.4%,農林水事務支出增長7.3%,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長15.9%,衛生健康支出增長59.5%。
人民生活
2022年,潁上縣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017元,增長6.1%。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884元,增長5.0%;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32元,增長6.3%。
2022年,潁上縣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1.9%,其中,食品菸酒類價格上漲2.2%,衣著類上漲1.8%,居住類下降1.7%。商品零售價格上漲2.4%。
第一產業
2022年,潁上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45.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下同),增長4.2%;實現增加值79.2億元,增長4.1%,其中農業產值52.7億元,增長2.9%;林業產值21.7億元,增長4.9%;牧業產值46.1億元,增長3.0%;漁業產值10.3億元,增長4.8%。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活動產值14.7億元,增長10.1%;實現增加值7.2億元,增長10.1%。
農業
2022年,潁上縣糧食作物種植面積180043公頃,比上年減少711公頃。油料種植面積50452畝,比上年擴大715畝。棉花種植面積1976.2畝,比上年減少1394.42畝。蔬菜種植面積16870公頃,比上年擴大608公頃。
2022年,潁上縣糧食總產量100.1萬噸,其中:小麥產量58.7萬噸,稻穀產量20.1萬噸,玉米產量16.9萬噸,豆類產量3.4萬噸,薯類產量0.9萬噸。油料產量7691.8噸,棉花總產量101.8噸。
林業
2022年,潁上縣造林面積1284畝。
畜牧業
2022年,潁上縣肉類總產量為11.5萬噸;肉豬出欄92.4頭,增長4.5%;牛出欄3.7萬頭,增長3.3%;羊出欄43萬隻,下降2.3%;家禽出欄1330萬隻,增長4.7%;禽蛋產量3.4萬噸,增長7.2%。年末牛存欄6.2萬頭,增長9.3%;生豬存欄63.5萬頭,增長26.5%;羊存欄18.4萬隻,增長9.6%。
漁業
2022年,潁上縣水產品產量51833噸,增長4.1%。養殖面積9800公頃,與上年保持一致,養殖產量47339噸,增長5.1%。
生產條件
截至2022年末,潁上縣農業機械總動力(不含農用運輸車)126.2萬千瓦時,增長1.3%,農用拖拉機45593台,增長1.1%,其中,大中型拖拉機8058台,增長5.8%;小型拖拉機37535台,增長0.1%。2022年,潁上縣化肥施用量(按折純量計)45899噸,下降0.2%。
第二產業
工業
截至2022年末,潁上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達222家,2022年,潁上縣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16.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4.2%,規模以下工業增加值增長8.4%。規上工業銷售產值增長13.2%,工業產銷率為94.5%。分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產值增長25.0%,股份制企業產值增長16.5%,其他經濟類型企業產值下降4.0%。分門類看,規模以上採礦業產值下降0.4%,規模以上製造業產值增長11.2%,規模以上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產值增長5.4%。分行業看,全縣27個工業大類有12個行業增加值保持增長,2022年,潁上縣農副食品加工業增加值增長67.6%,造紙和紙製品業產值增長30.2%,醫藥製造業增加值增長34.8%,非金屬礦物製品業產值增長12.2%。主要工業產品產量中,2022年,潁上縣鮮、冷藏肉、冷凍蔬菜、家具、鋰離子電池、水泥產值保持快增長,產值較上年同期分別增長52.4%、18.2%、26.8%、17.4%、11.4%。2022年,潁上縣高技術工業增加值占全市高技術工業增加值的12.8%,增長21.5%;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的30.6%,增長1.3%。規模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81.4億元,下降4.1%;實現利潤總額41.4億元,下降13.3%,平均用工人數24043人,增長0.8%,應交增值稅11億元,下降5.2%。
建築業
2022年,潁上縣建築業實現增加值29.8億元,增長10.9%。資質以上建築企業70家,期末從業人員6417人,實現總產值19.8億元,增長13.8%。房屋施工面積55.6平方米,增長39.4%,竣工面積43.6平方米,增長69.7%。
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22年,潁上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5.7億元,增長4.0%;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41.7億元,增長11.6%。分城鄉看,城鎮增幅高於鄉村。城鎮實現零售額149.1億元,增長4.9%;鄉村實現零售額96.5億元,增長2.6%。從行業看,批發業實現零售額49.6億元,增長5.1%;零售業實現零售額156.4億元,增長3.9%;住宿業實現零售額3.4億元,增長4.7%;餐飲業實現零售額36.3億元,增長2.9%。在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類增長23.2%,飲料類增長50%,菸酒類下降11.1%,化妝品類增長3.2%,金銀珠寶類下降13.4%,日用品類增長14.7%,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35.5%,中西藥類增長80.6%,石油及製品類3%,建築及裝潢材料類增長45.3%。
招商引資
2022年,潁上縣招商引資簽約億元以上項目50個,計畫總投資206.9億元。已開工項目37個,開工率74%;已投產項目19個,投產率51.4%;新納統項目21個,納統率56.8%。省外億元以上項目新入庫45個,增長70%;項目到位資金152億元,增長17%。
房地產業
2022年,潁上縣房地產開發投資50.2億元,同比下降41.6%,房地產業實現增加值25.5億元,增長1.7%;商品房銷售面積76.1萬平方米,下降8.2%;商品房銷售額49.1億元,下降5.7%;竣工面積76.6萬平方米,增長4倍。
郵電通信
2022年,潁上縣完成快遞業務量1051萬件,下降10.6%;快遞業務收入8245萬元,下降2.6%。全縣固定電話用戶4萬戶;累計行動電話用戶106.4萬戶,比上年增加3.3萬戶;年末網際網路用戶51.7萬戶,比上年增加12.1萬戶。
旅遊業
2022年,潁上縣共接待遊客645萬人次,增長0.5%,旅遊綜合收入45億元,增長0.6%。
金融業
截至2022年末,潁上縣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613.7億元,增長8.8%,其中住戶存款490.7億元,增長18.1%;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餘額481.4億元,增長13.4%;貸款占存款比例為78.4%,較上年同期提高3.1個百分點。
保險業
2022年,潁上縣保險業實現保費收入12.4億元,增長34.8%,其中,財產險9.3億元,增長52.5%;人身險3.1億元,與上年持平。賠付支出6.0億元,增長62.2%,其中,財產險業務賠付支出5.6億元,增長71.4%;人身保險業務賠付支出3931.6萬元,下降4.9%。
交通運輸
交通
2021年,潁上縣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44.9億元,同比增長6.6%。
潁上縣阜陽機場和京九鐵路阜陽編組站距縣城60千米,連線京滬和京九兩大鐵路幹線的阜淮鐵路橫穿縣境,途經潁上的阜六鐵路已經通車,商杭高鐵正在建設;濟廣高速公路、合淮阜高速公路縱橫縣境,105國道與102、224、328省道在境內交匯,全縣鄉鄉鎮鎮通柏油路,村村通公路,公路密度達1.8千米/平方公里;淮河、潁河四季通航,通江達海,潁上船閘建成通航。2019年12月1日,商合杭高鐵北段、鄭阜高鐵正式開通,潁上邁入高鐵時代。
運輸
2022年,潁上縣完成客運量63萬人次,下降40.6%;客運周轉量為7997萬人千米,下降15.8%;2022年,潁上縣完成貨運量2243萬噸,下降7.9%;貨運周轉量為403761萬噸千米,下降2.9%。
社會事業
科技事業
2022年,潁上縣獲批高新技術企業20家,動態保有量74家;申報高新技術培育企業44家;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129家。產出轉化和轉化科技成果370項;技術契約交易額62.9億元,吸納額50.1億元;輸出額12.7億元。
2022年,潁上縣專利授權數741件,發明專利授權110件,實用新型專利授權526件,外觀設計專利105件,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719件,每萬人口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6件。
教育事業
截至2022年末,潁上縣有中等職業教育高校2所,當年招生2367人,在校生6967人。普通中學62所,在校生83752人,其中,高中7所,在校生22565人;國中55所,在校生61187人。國小168所(不含教學點64所),在校生118744人。幼稚園214所,在園兒童36106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0%,國中學齡人口入學率100.0%。
文化事業
截至2022年末,潁上縣共有藝術表演團體74家。其中,民營院團72個,國有院團2個。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博物館1個,文化站30個。廣播人口覆蓋率100%,電視人口覆蓋率100%。
體育事業
截至2022年末,潁上縣有體育館1個,鄉鎮全民健康中心23個,鄉鎮多功能運動場23個,鄉鎮級全民健康廣場30個。國家級體育賽事金牌1枚、銀牌1枚、銅牌1枚;省級體育賽事金牌1.5枚、銀牌1枚、銅牌1枚。2022年,潁上縣體育彩票銷售額6925萬元。
衛生事業
截至2022年末,潁上縣共有衛生機構426個,其中醫院12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408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5個,其他衛生機構1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衛生院29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23個,村衛生室317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中,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婦幼保健院(所、站)1個,急救中心站1個,衛生監督所(中心)1個。
截至2022年末,潁上縣醫療衛生機構衛生人員7013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2858人,註冊護士3110人。醫療衛生機構實有床位8027張,其中,醫院床位4797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床位3200張。
社會保障
截至2022年末,潁上縣新增就業14737人,失業人員再就業4596人,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1053人。
2022年,潁上縣參加失業保險3.7萬人,基金徵收2147萬元;參加工傷保險人數7.0萬人,基金徵收1527萬元;參加職工養老保險4.7萬人,基金收入47550萬元。
2022年,潁上縣基本醫保參保150.2萬人,其中:職工醫保參保6.0萬人,居民醫保參保144.2萬人。生育保險參保44266人。
2022年,潁上縣共有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46460人,累計發放資金23664.4萬元。全縣共有特困供養對象9979人,累計發放資金10947.1萬元。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保障人數25677人,其中一、二級困難殘疾人14398人;三、四級困難殘疾人11279人,累計發放保障資金2045.5萬元。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保障人數24428人,累計發放保障資金1933.9萬元。辦理結婚登記7872件,辦理離婚登記2444件。
環境保護
截至2022年末,潁上縣有環境監測站1個,污水處理廠3個。全縣PM2.5年平均濃度41微克/立方米,空氣品質優良天數275天,優良率75.5%,全縣自然保護區2個,面積1.5公頃。
安全生產
2022年,潁上縣共發生火災841起,過火面積1.0萬平方米,受災戶757,直接經濟財產損失450.8萬元。
歷史文化
綜述
潁上縣東臨吳越,西接中原,中原文化與吳越文化在此交融。這裡孕育出了“相桓公,霸諸侯,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春秋時期傑出政治家
管仲,此外這裡還孕育了
常任俠、
戴厚英、楊多良、
鄭守仁、
陳國良、
李增智等一代名流。
潁上縣古蹟有慎縣古城遺址、建於明萬曆年間的
管鮑祠、河洲書院,名勝有八里河國家風景區、迪溝生態旅遊風景區、尤家花園、五里湖生態濕地公園等。有“東方芭蕾”之稱的潁上縣花鼓燈被國務院批准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戲曲
推劇
推劇是潁上縣王崗區垂崗鄉黃窪村老藝人唐佩金於1932年在花鼓燈基礎上,吸取琴書和鳳陽歌中的營養而創作的一種獨特劇種,初名“四句推子”。1952年,由潁上文藝班搬上舞台後,改名“推劇”,易學、易唱、易懂,深受民眾喜愛,在潁、鳳、壽、霍各地甚為流行。文藝班解體後,部分演員加入鳳台推劇團。推劇的特有劇目有“拾棉花”、“送香茶”等。
端公戲
“端公”是舊社會的一種迷信職業,專門為人家唱喜道吉。民國期間,在潁上縣境沙南、沙北廣大農村較為流行。1940年前後,發展成“端公戲”。它的傳統劇目多低沉悲哀。如“休丁香”、“薛鳳英上吊”等,很受當時社會的喜愛。新中國建立後,提倡科學,破除迷信,端公改行,端公戲也隨之絕跡。
民歌
潁上民歌是勞動人民在生產和生活過程中,口頭創作的一種具有地方色彩的歌曲,有特殊的節奏、音韻、章句和曲調形式。有伴隨勞動節奏歌唱,具有協調的鼓舞情緒動作的,屬於“勞動歌”;有反映社會生活和家庭生活的“生活歌”;有勞動人民用來訴說苦難、祈求幸福、鞭撻醜惡和讚美光明的“時政歌”;有抒發青年男女相戀而激發出的悲歡離合思想感情的“情歌”。如民歌《小小鯉魚紅紅腮》(慢趕牛調)、《過千山渡萬水東京城頭奔》(四句推調)、《花鼓燈》(鼓架子調、蘭花調)、《小小旱船頭朝南》、《梔子花六瓣子開》、《五更治淮河》(男女對唱)等。
民樂
解放前後,潁上縣民間嗩吶班較多,主要是為民間婚喪嫁娶營業性服務。嗩吶吹奏時配有笙、笛、鑼、鼓,分文場和武場,文場乃是吹“百鳥朝鳳”及一些地方戲曲和歌曲;武場則是邊吹奏邊玩魔術,如嗩吶筒里取紙條,耳、目、口、鼻吸菸等。
燈舞
花鼓燈
清朝末期,潁上花鼓燈叫“紅燈”,是城鄉民眾在“元宵”之夜舉行的燈舞。全班除敲鑼打鼓人員之外,演員7人:“杈傘把”1人,“花鼓橛子”3人,“臘花”3人。表演時,全體演員伴隨鑼鼓節奏快慢變化起舞。1925年,民間老藝人唐佩金給紅燈配上京胡、二胡、嗩吶、笛子等樂器,並創作“游場”曲牌,演員隨音樂旋律起舞,比原來伴鑼鼓起舞更優美典雅。1932年,唐佩金又用他獨創的“四句推子”曲調來演唱花鼓燈舞台戲文,使紅燈改變為花鼓燈流傳下來。1956年和1983年,中央、安徽省多次派人來潁上調查整理花鼓燈資料,把淮河岸邊的這朵民間藝術之花搬上北京舞台。
馬叉
潁上馬叉演員6—10人,扮古代武士狀,頭扎英雄巾,身著筒衣,袖口、領口均繡有圖案花紋,腰纏絛帶,腳登武士靴,通身以藍色為主,手執馬叉。槓桿兩端各裝三股鐵叉。揮舞起來馬叉在演員身上各部位上下翻滾,有時馬叉驟然騰空,演員再用身體某部位承接,極為精彩。
肘閣
潁上肘閣主角多以少兒扮演。以特製的鐵桿,下端固定在強有力的男子肩、臂、腰間,上端固定在扮演的少兒肋下、腰、腿各部位,防止晃動,保證安全。扮演傳統劇目《白蛇傳》中的《斷橋會》、《借雨傘》、《水漫金山》等片斷。
鑼鼓棚子
鑼鼓棚子是流行於潁上縣的一種形式清雅、渾重的民間歌舞。融吹、打、歌、舞為一體。每班由10—12人組成。前面由5人敲打鑼鼓開路,後面緊跟的是4人抬著的1個大方桌,桌上擺放笙、簫、笛、管及弦樂之類的民間樂器。方桌的4腳上扎著彩棚,盤龍罩頂。樂隊邊走邊打,沿街遊行,並做出各種神情的表演。有鳴炮邀請演唱者,燈班停下,彈唱民間小調,跳起旱船、車燈舞,也用“四句推子”演唱故事小段。鑼鼓棚子始於何時,無考。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前後,城關、楊湖、南照等地都有此種燈舞,解放後失傳。
風景名勝
| 八里河風景區(AAAAA級) 位於潁上縣南部的八里河鎮,南臨淮水,東瀕潁河,北距潁城8千米,西迄阜陽58千米,東南距合肥170多千米。景區是在1991年特大洪水後充分利用低湖沼澤窪地,綜合治理而成,1996年對外開放。主園區“世界風光”、“錦繡中華”、“鳥語林”、“碧波遊覽區”,占地3600畝,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授予環保“全球500佳”,被安徽省列為省級自然保護區,並成為國家AAAA級風景區。2013年,潁上縣成為阜陽市乃至皖北地區第一家、安徽省第七家國家5A級景區。 |
| 尤家花園景區(AAAA級) 尤家花園,又稱“ 淮上公園”,是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坐落在潁上縣城西五里湖畔,占地84公頃。建於民國三十四年(1923年),原來是當地鄉紳 尤蔭軒的私人花園,名叫“遊園”。人們又習慣以姓命其園,故欲稱“尤家花園”。解放後,才改為“淮上公園”。1954年公園曾被洪水淹沒,後經政府撥款整修,基本恢復了原貌。尤家花園三面綠水縈繞,北面花牆高峙,園內3條溪水橫貫東西,公園分為四個景區。 |
| 五里湖生態濕地公園(AAAA級) 位於潁上縣城區西側,北起三岔溝,南至八里河馬磚橋,規劃總長度為9.8千米,規劃面積6平方千米,總投資5億元人民幣。根據五里湖的地形地貌,共分為三大部分,北段城市森林、中段印象水鄉、南段濕地天堂和六大景觀節點構成。從北至南,由城市森林公園、迎賓公園、尤家花園及故居,民俗展覽館、文化館、體育場區、低碳接待中心及濕地鳥島等景觀節點組成。 |
| 江心洲濱河公園 位於潁上縣城北新區東旁,閘西居民安置西旁,占地22公頃。是一個集文化、休閒、綠化、美化等功能於一體的生態型景觀公園,以人文、自然、和諧為主題進行設計構思。濱河公園分為五大功能區。一是正在建設中的中國管園,二是文化教育功能區,三是治水文化功能區,四是祈雨文化功能區,五是沿河地域民俗文化功能區。功能區之間相互連線,又各具特色。每個功能區都有配套的服務設施,比如廣場、超市、餐館、停車場、公廁等。 |
| 迪溝生態旅遊風景區(AAAA級) 迪溝生態旅遊風景區位於安徽潁上縣東北部的迪溝鎮,地處濟河、西肥河交匯處,東臨鳳台,北與利辛相接壤,224省道縱穿南北。1994年以前,迪溝還是一條荒涼的灣地,後來因勢利導,結合旅遊業發展的趨勢在600畝58年遺留下來的小農場的基礎,邊規劃,邊實施,建成了生態旅遊與佛教文化為一體的旅遊風景區。整個風景區由 竹音寺,五百羅漢堂和生態園組成。 |
| 小張莊公園 位於謝橋鎮,1991年被聯合國授予環境保護“全球500佳”。黨和國家領導人 喬石、 萬里、 田紀雲、 溫家寶等先後親臨小張莊視察,聯合國官員及十多個國家的專家學者前來參觀和考察。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喬石在視察時題詞:“發展生態農業,利國利民”。小張莊農業生態旅遊以張莊公園為主線,環保塔、張莊溫室、韓西新村、張莊廣場和小張莊度假村等分布在公園四周,是公園景色的延伸,共同構成小張莊生態旅遊體系。 |
| 管鮑祠文化館 管鮑祠是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原名管子祠,祠內有管鮑享殿和管仲衣冠冢和管仲父墓。始建年月已不可考,因同時紀念管仲、 鮑叔牙兩位賢人,改名為管鮑祠。明萬曆六年(1578年),由文學家、戲曲作家屠隆在潁上縣令任上重建,並作名文《管鮑祠碑記》。管鮑祠修成後,明末毀於戰亂,清道光六年(1826年)重修。現存的享殿與管仲墓,為民國年間重修。 |
| 清涼寺 清涼寺位於潁上縣城南17.5千米,邱家湖北坡半崗鎮南,寺廟占地5000平方米,周圍清溪圍繞,院內綠蔭掩映,有玉塔龍井,磚砌花牆,現存泥金顏體楹聯一副,桐邱鳴鶴、淮渚潛龍立於主殿二旁。清涼寺與明太祖朱元璋有關。大明成化年間,西蜀富順名僧祖雲禪師,游抵清涼寺,見寺頹廢,慨然以興廢為己任,建大雄寶殿5間,天王殿山門,如來金碧爭輝,然師疾駕鶴西歸,清同治年間主持們茂林禪師又募資重修。 |
| 南照風景區 位於潁上縣西南南照鎮。南照古鎮最早始於水台,明正德《潁州志》載,水台在潁州(今阜陽)南50千米,相傳楚平王荒灘築台,以為游觀之計。南照建鎮的確切年代,據清同治九年(1870年)《潁上縣誌》東嶽廟碑記記載,南照即古港口鎮也,臨淮水,水之陽有東嶽神廟敕建於唐,是南照鎮創建遠在李唐之前證。古蹟遺址有楚平王觀水台,銅台子、古板橋、明代雙塔、漿洗塘、南照寺、東嶽廟、文昌宮、清真寺,文物有蘭亭石刻,大小鐵鐘、石龜等。 |
| 管仲老街 位於安徽省阜陽市潁上縣解放路輔路,潁上縣新城和老城交界地帶,緊鄰解放路繁華商業區,是一個以文化旅遊為特色,具有濃郁的皖北水鄉家園記憶和人文情懷的商業街區。通過仿古建築、天井式設計、綠化園藝、休閒業態等方面的規劃設計,將傳統人文和現代商業進行了有機融合,打造成一個集餐飲、購物、娛樂、文化等功能為一體的時尚旅遊街區。 |
| 明清苑 位於潁上縣迎賓大道北,城北江心洲濱河公園旁,是一座明清古建築群。占地38畝,總面積為13000平方米,分八大外院、五大內院共13個院落。明清苑把建築文化、管子文化、民俗文化、潁淮文化有機融合,打造皖北地區獨具特色的建築博物館,是皖北地區形制完整、規模最大的古建築群。 |
| 八里河水世界 位於潁上縣八里河景區東北方八里河鎮政府門口公路向東直行2千米處潁上高速出口出來向南直行8千米處。八里河水世界是集娛樂性、休閒性、互動性、觀賞性為一體的主題水上樂園。 |
| 永興古鎮 位於潁上縣新集鎮與潁東區楊樓孜鎮交界處,潁河岸邊。這裡孕育了永興古鎮,而且還留下了縣級重點文保單位——李家祠堂,以及與這座集鎮有關的土地廟、江踏子、過街排坊等文物遺址,供後人憑弔、嘆惋。沿著新集鎮街道向東走,翻過潁右堤就能看到一塊刻有“永興古鎮”的石碑,豎立在堤壩東側的高台上。這裡是第五批安徽省千年古村落。 |
| 花園小鎮 位於潁上縣城西五里湖生態濕地公園西側,以十八里舖鎮花園村為核心,東至五里湖大溝,西至尤家花園西側,南至慎城鎮大武村,北至迎賓大道,人口近6872人,面積4平方千米。花園小鎮以百年名園“尤家花園”為依託,規規改建民國風情特色文化街,打造萬畝紫薇園,充分利用網際網路+技術,打造成具有花園特色的智慧型小鎮。 |
著名人物
古代名人
近現代名人
資料來源:
榮譽稱號
潁上縣是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
全國水利建設管理先進縣
全國綠化模範示範縣
全國政務公開先進縣
全國勞務輸出示範縣
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
全國科普示範縣
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區
國家園林縣城
第一批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
全國生態示範區
全國現代農業示範區
全國生態休閒農業示範縣
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
全國水利建設管理先進縣
安徽省文明縣城
2019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
2019年全國營商環境百強縣(市)
“七五”普法中期先進縣
2019年安徽縣域經濟總量20強
2019年11月18日,潁上縣入選“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先試支撐體系建設試點縣”。
2020中國特色小吃百佳縣市。
2020全國縣域旅遊發展潛力百佳縣
2020年8月,入選農業農村部“網際網路+”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試點縣名單。
2021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
2022年5月,入選2022年安徽省縣域商業體系建設試點縣推薦公示名單。
2022年5月,入選安徽省“大託管”示範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