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音寺

竹音寺

竹音寺,皖北地區最大的寺廟,現被評為中國名寺。位於潁上縣 迪溝生態旅遊風景區境內,原名觀音廟,始建於道光二年(1822年)。公元1901年重建,因月朗風清之夜,寺廟周圍金光隱現,竹聲不絕於耳,人甚稱奇而得名。全寺由天王殿和大雄寶殿兩座建築群組成,大殿左右各有鐘樓鼓樓及彌勒佛石像,寺內有放生池、古聖水井、敲棋廳、誦經閣、千鳥園、齋良居、百花園、盆景園等。其中亞洲地區最大的五百羅漢堂位於該寺大雄寶殿地下室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竹音寺
  • 外文名:The bamboo sound temple
  • 位置潁上縣 迪溝鎮
  • 原名:觀音廟
簡介,介紹,

簡介

竹音寺原為觀音廟。竹音寺位於潁上縣迪溝鎮迪溝生態樂園內。潁州府志載,道光二年(1822年)水患疫情嚴重,普陀山兩比丘尼來迪溝一帶行醫,播法施善,世人感其德,聚資始建“觀音廟”,光緒末年(1901年)遭火災被焚。清末鄉紳集資重修,頗具規模。解放後,住持僧妙善當家,有廟殿11間,佛像數十尊,一日清風之夜,寺廟周圍佛光忽現,竹聲不絕於耳,甚是神奇,因而更名為“竹音寺”。“文革”中廟宇均毀。1999年,十幾位佛家子弟數年募化之後在原址重修竹音寺。

介紹

竹音寺座西向東,有天王殿、大雄寶殿兩座建築群組成。大雄寶殿下由香樟木雕刻而成的五百羅漢各顯神奕、神韻萬千。四周石欄雕刻細膩逼真,各顯風采。左右各有鐘鼓樓亭及彌勒佛石像。南北兩側有濟公、關聖、觀音、娘娘四大偏殿。竹音寺具有宏博精深的佛教文化和徽派建築的藝術特色。滿寺松柏、青桐、枇杷、楓樹、樟桂、臘梅,鬱鬱蔥蔥,四周綠水環繞,翠竹掩映。竹林之中,攬翠竹廊,觀瀾竹音呈現南國風情。放生池、古聖水井、敲棋廳、誦經閣、齋食居、百花園、姊妹亭、盆景區等錯落有致,互成一體。
竹音寺竹音寺
五百羅漢堂位於竹音寺“大雄寶殿”下面。五百羅漢為五百阿羅漢的略稱,意為已經證得阿羅漢果位的五百聲聞(也就是羅漢)。五百羅漢的由來:羅漢,為梵語譯音阿羅漢略稱,原指小乘佛教修行所達到的最高果位。竹音寺大雄寶殿供奉的五百羅漢堂非常完整,且全部由香樟木雕而成。這組大型木雕作品擺脫了佛教傳統泥雕千佛一面的模式,把佛教文化和現代藝術相交融,兼顧社會生活。這裡的五百羅漢堂堪稱“中國雕塑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竹音寺
迪溝竹音寺因其隱身於竹海之中而得名,始建於清朝。
公園占地300多畝,園內竹林片片、流水蜿蜒、百鳥爭鳴,令人心曠神怡。天王殿、大雄寶殿、500羅漢堂各有特色;農民文化廣場總面積1.5萬平方米,彩色噴泉、歐式柱廊、銅獅雕像、綠化草坪、名貴花木等點綴其間。景區西南部的竹音寺公園,與224省道毗鄰,占地300畝,其中竹園150畝。是經安徽省佛教協會批准恢復重建的清道光年間遺留下的一座寺廟,也是全國較大的寺廟建築之一。全寺座西向東,建築面積6000餘平方米。有天王殿、大雄寶殿兩座建築群組成。大雄寶殿下由香樟木雕刻而成的五百羅漢各顯神奕、神韻萬千。四周石欄雕刻細膩逼真,各顯風采。左右各有鐘鼓樓亭及彌勒佛石像。南北兩側有濟公、關聖、觀音、娘娘四大偏殿。竹音寺具有宏博精深的佛教文化和徽派建築的藝術特色。滿寺松柏、青桐、枇杷、楓樹、樟桂、臘梅,鬱鬱蔥蔥,四周綠水環繞,翠竹掩映。竹林之中,攬翠竹廊,觀瀾竹音呈現南國風情。放生池、古聖水井、敲棋廳、誦經閣、齋食居、百花園、姊妹亭、盆景區等錯落有致,互成一體。竹音寺中的五百羅漢堂是亞洲地區最大的羅漢堂。羅漢全部採用香樟木雕而成。堪稱中國雕塑藝術中的瑰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