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辛縣,隸屬於安徽省亳州市,位於亳州市南部,北鄰渦陽縣,東靠蒙城縣,南至淮南市的鳳台縣、阜陽市的潁上縣,西接阜陽市的潁東區和太和縣。總面積1950平方千米。
截至2018年,利辛縣下轄20個鎮,3個鄉,1個園區。
截至2017年末,利辛縣常住人口123.6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15.1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7.2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65.7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02.3億元三次產業比重為21.9:30.5:47.6,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7403元(按常住人口123.6萬人計算),折合2577美元。
利辛縣境內有伍奢冢、禪陽寺、陰陽城、紀家塔、節孝坊等古遺址。清音戲、拉魂腔、淮北大鼓及展溝九曲黃河燈陣被列為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2019年4月29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利辛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地名由來,建置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現狀,地理位置,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特徵,自然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礦產資源,人口,政治,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科技,教育,文化,體育,衛生,勞動就業,社會保障,社會福利,基礎建設,交通運輸,交通,運輸,歷史文化,風景名勝,風味小吃,著名人物,
歷史沿革
地名由來
1965年5月1日,利辛縣正式成立;因縣城居於利辛集而得名。
利辛集古為驛站。據乾隆十七年(1679年)《穎州府志》載,自潁州至蒙城,途中有插花鋪、桃園鋪(今譚鋪)、利現鋪、董家鋪(今董集)、中疃鋪、望疃鋪。利現鋪在清道光年間遞鋪裁撤時被取消,後來多有鄉民移居,賣茶售飯,成為過路店。1951年土地改革時,已發展到十幾戶人家。阜(陽)蚌(埠)公路通車,設一招呼站,聲名不斷遠播,逐漸變成小集鎮。“利現”二字,後諧音為 “利辛”。利辛縣城介於黃寨和小黃莊之間,舊時地勢低洼,人稱“黃湖”;縣境內張村鋪唐武德三年曾設定文州;古老的西淝河是利辛的母親河。因此,利辛又別稱“黃湖”、“文州”和“西淝河故道”。
建置沿革
秦,分屬汝陰、下蔡縣地。
漢,析置城父、山桑縣,遂分屬汝陰、下蔡、城父、山桑地。
隋,復置城父、山桑縣,遂分汝陰、下蔡、城父、山桑縣地。
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於壽州地析置鳳台縣;雍正十三年(1735),於潁州地析置阜陽縣;同治三年(1864年),析阜陽、蒙城、亳州、宿州地置渦陽縣,遂分屬阜、渦、蒙、鳳4縣地。
民國,依清制。
中華人民共和國,依清、民國舊制(1964年以前)。
1964年9月12日,安徽省人民委員會向國務院報告:“以阜陽、蒙城之間的公路交叉點之利辛集為中心,分別從阜陽、渦陽、蒙城、鳳台四縣劃出部分地區設定利辛縣。”同年10月31日國務院全體會議第148次會議通過,決定設立利辛縣。
1965年5月1日,由阜陽專員公署籌備,組建利辛縣人民委員會,析阜陽縣王人、王市、馬店、胡集4區,析渦陽縣閻集、江集、張村3區,析鳳台縣闞疃、展溝2區,析蒙城縣望疃區,共10個區組成利辛縣轄區,宣布開始辦公。辦公地點臨時設在閻集區公所院內,同年10月移於今址。
2000年,成立亳州地級市,利辛劃歸亳州市管轄。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65年5月1日,從原建制縣劃撥10個區、54個公社。阜陽縣劃撥4個區、20個公社。渦陽縣劃撥3個區、20個公社。鳳台縣劃撥2個區、8個公社。蒙城縣劃撥1個區、6個公社。
1969年撤銷10個區和54個公社,設20個大公社:利辛、柳西、王人、王市、孫集、紀王場、江集、舊城、永興、汝集、李集、胡集、馬店、展溝、闞疃、程集、中疃、望疃、劉集、鞏店。
1972年析置西潘樓公社。
1975年設區劃社,置12個區、51個公社。城關區設閻集、春店、城郊3個公社;西潘樓區設區劉集、西潘樓2個公社;江集區設江集、舊城、盛黃、鄭小集、紀倫寨5個公社;孫集區設孫集、路集、紀王場3個公社;張村區設柳西、柳東、朱集、四廟、汝集、三里灣6個公社;王人區設王人、鞏店、王店、邵廟、劉寨5個公社;王市區設王市、孫廟、東城、高堂4個公社;馬店區設馬店、永興、馬橋、譚鋪4個公社;胡集區設胡集、李集、板集、賈橋4個公社;展溝區設展溝、陶集、蘇灣、張集4個公社;闞疃區設闞疃、谷圩、八里、趙橋、程集5個公社;望疃區設望疃、中疃、高皇、周集、蔣疃、蘆溝6個公社。
1978年西潘樓區析置五里、陸小樓公社;孫集區析置劉營公社;馬店區析置雙溝公社。
1979年從城關區析置城關鎮,城關區易名城郊區;析春店、程集、中疃3公社各一部分區域置董集公社,隸屬城郊區;望疃區析置丹鳳公社。
1980年胡集區析置院寺公社。
1981年成立縣人民政府,12個區全部設區公所,作為縣人民政府的派出機關;城關鎮設立鎮人民政府。
1983年政社分開,恢復鄉、村建制,58個公社全部改稱鄉,設立鄉人民政府;598個大隊全部改稱行政村;7704個生產隊全部改稱村民小組。
1985年廢柳東鄉,置張村鎮,隸屬張村區;廢闞疃鄉,置闞疃鎮,隸屬闞疃區;廢西潘樓鄉,置西潘樓鎮,隸屬西潘樓區。
1985年末,利辛縣轄12個區、1個鎮,區轄55個鄉、3個鎮;鄉(鎮)轄650個行政村、7182個村民小組、3個居民社區、11個居民小組。
區劃現狀
截至201年,利辛縣下轄20個鎮,3個鄉,1個園區。利辛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統計用區劃代碼 | 名稱 |
341623100000 | 城關鎮 |
341623101000 | 闞疃鎮 |
341623102000 | 張村鎮 |
341623103000 | 江集鎮 |
341623104000 | 舊城鎮 |
341623105000 | 西潘樓鎮 |
341623106000 | 孫集鎮 |
341623107000 | 汝集鎮 |
341623108000 | 鞏店鎮 |
341623109000 | 王人鎮 |
341623110000 | 王市鎮 |
341623111000 | 永興鎮 |
341623112000 | 馬店孜鎮 |
341623113000 | 大李集鎮 |
341623114000 | 胡集鎮 |
341623115000 | 展溝鎮 |
341623116000 | 程家集鎮 |
341623117000 | 中疃鎮 |
341623118000 | 望疃鎮 |
341623119000 | 城北鎮 |
341623203000 | 紀王場鄉 |
341623204000 | 孫廟鄉 |
341623205000 | 新張集鄉 |
341623401000 | 利辛縣工業園區 |
地理位置
位置境域
利辛縣位於黃淮平原南部,安徽省西北部,亳州地區南部,東為蒙城,西鄰太和,北靠渦陽,南接阜陽、潁上,東南與鳳台縣毗連。介於東徑115°54′—116°31′,北緯32°51′—33°27′之間,總面積1950平方千米。最北端在盛黃鄉南劉莊,為北緯33°23′,最南端在展溝鄉宋樓,為北緯32°51′,跨緯度31′,南、北之間相距57.4千米;最東端在蘆溝鄉李大圩,為東經116°27′,最西端在王店鄉大蔣營,為東經115°50′,跨經度37′,東西相距68.5千米。全縣總面積1950平方千米,疆界長250千米。距蒙城35千米、鳳台76千米、潁上65千米、渦陽47千米、阜陽48千米,至省會合肥208千米。
地形地貌
利辛縣自然坡降很小,西北略高,東南略低。縣境位於淮河平原區、淮北中南部砂礓黑土平原亞區,屬剝蝕堆積地形和堆積地形。從大尺度來說地勢平坦,以萬分之一坡降由西北向東南微傾,縣西北部最高處海拔為32米,縣東南部最低處海拔為22米,平均海拔為28米。從小尺度來說有一定起伏,河間地區有一定數量大小不等的半封閉狀碟形窪地發育。剝蝕堆積平原廣泛分布於河間地區,泛濫帶主要是由西淝河洪水泛濫淤積物構成,分布於沿河兩岸狹窄地區,寬度1—2千米。
氣候特徵
利辛縣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區。由於淮河以南為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故境內氣候有明顯地過渡性特徵,主要表現為季風明顯,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光照充足,無霜期長,四季分明,春溫多變,夏雨集中,秋高氣爽,冬長且乾。因氣候的過渡性,造成冷暖氣團交鋒頻繁,天氣多變,加之年際降水變化大,亦常有旱、澇、風、霜、凍、雹等各種氣象災害的發生。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利辛縣境內植物約110科、400餘種。
藥用植物:金魚藻(驢尾巴草、軟雜草)、皂角菌(樹舌)、桑黃(桑耳)、蘑菇、兒草(苹)、側柏、烏頭(附子)、芍藥、牡丹、芡實(雞頭米)、蓮、馬兜鈴、南天竹、垂盆草、瓦松、瓦花、罌粟、延胡索(玄胡)、白芥、蘿蔔、播娘蒿(葶藶)、蔊菜(臭菜)、薺菜、菥蓂(撲楞鼓)、繡球花(八仙花)、馬齒莧、紅蓼、何首烏、扁蓄(節節草)、地膚(掃帚苗)、藜(灰灰菜)、青葙(狗尾巴菜)、雞冠花、綠莧(野莧菜)、栝簍、蒺藜、酢漿草(酸黃果)、鳳仙花(雞爪花)、紫茉莉、檉柳(西河柳)、仙人掌、烏菱(菱角)、地錦草(花蓋地)、澤漆(貓耳眼)、鐵莧菜(小紅孩)、小果薔薇、月季花、玫瑰、合歡、綠萼梅、決明(野花生秧)、補骨脂、皂莢、牽牛(喇叭花)、菟絲子、玄參、地黃、馬鞭草(大曲草)、天名精(癩哈蟆草)、半枝蓮(並頭草、含羞草)、丹參、荊芥、益母草(燈籠棵)、薄荷、美人蕉、萬年青、小蒜、文竹、天南星、菖蒲、半夏、青萍、紫萍、水燭(香蒲)、莎草(稜子草)、白茅、薏苡、野燕麥、絞股藍等200餘種。
動物資源
礦產資源
利辛縣境內煤炭探明儲量14.4億噸,年產300萬噸的板集煤礦正在建設,西氣東輸利辛分輸站建成供氣。
人口
截至2017年末,利辛縣戶籍總人口為1721902人,當年出生30028人,死亡16027人。
政治
縣委書記:程修略
縣委副書記、縣長:吳斌
縣委常委、副縣長:吳海波
縣委常委、人武部政委:李陽
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宋凱
縣委常委、組織部長、統戰部長:王飛
縣委常委、副縣長、城關鎮黨委書記:潘秀峰
縣委常委、宣傳部長、縣總工會主席:何章俊
縣委常委、副縣長(掛職):徐天生
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何燕
縣委常委、副縣長(掛職):劉興華
經濟
綜述
2017年,利辛縣全年地區生產總值215.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7.2億元,增長4.0%;第二產業增加值65.7億元,增長10.0%;第三產業增加值102.3億元,增長10.4%,三次產業比重為21.9:30.5:47.6,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7403元(按常住人口123.6萬人計算),折合2577美元。
2017年地區生產總值單位:億元
指 標 | 絕對數 | 比上年增長% |
全縣生產總值 | 215.1 | 8.7 |
第一產業 | 47.2 | 4.0 |
第二產業 | 65.7 | 10.0 |
工業 | 45.9 | 10.9 |
建築業 | 19.8 | 7.8 |
第三產業 | 102.3 | 10.4 |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 8.4 | 3.9 |
批發和零售業 | 16.8 | 5.7 |
住宿和餐飲業 | 5.1 | 7.8 |
金融業 | 11.0 | 13.8 |
房地產業 | 12.2 | 7.6 |
營利性服務業 | 22.6 | 19.7 |
非營利性服務業 | 22.4 | 8.9 |
全年財政收入20.0億元,比上年增長16.3%。其中:上劃中央收入7.7億元,增長37.5%,地方財政收入12.3億元,增長6.0%。在地方財政收入中:稅收收入8.5億元,下降4.5%,非稅收入3.6億元,增長28.6%。財政支出63.9億元,增長17.5%,社會保障與就業、城鄉社區事務、醫療衛生、農林水事務等重點民生支出得到較好保障,累計支出33.2億元,占財政總支出的52.0%。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153億元,比上年增長11.5%。在全部固定資產投資中,第一產業完成投資6.7億元,增長85.4%,第二產業完成投資39.6億元,下降39.5%,第三產業完成投資106.7億元,增長56.6%。全年施工項目個數196個,比上年增長14.6%。
全年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79元,比上年增長8.5%,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40元,比上年增長9.6%。
第一產業
全年農作物播種總面積249397公頃,比上年增長2.3%,其中:糧食播種面積218806公頃,比上年增長3.5%。全年糧食總產量121.3萬噸,比上年增產3萬噸,增長2.5%。油料種植面積1360公頃,比上年增長2.8%,油料產量3729噸,增長2.4%,棉花種植面積540公頃,比上年增長0.7%,棉花產量664噸,下降0.2%,蔬菜種植面積21336公頃,比上年增長0.7。全年主要農產品產量如下:
2017年主要農產品產量
單位:噸
指標 | 絕對數 | 比上年增長(%) |
糧食總產量 | 1212719 | 2.5 |
油料產量 | 3729 | 2.4 |
棉花產量 | 664 | -0.2 |
水果產量 | 20038 | 7.2 |
蔬菜產量 | 638759 | 0.7 |
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積1180公頃,零星四旁植樹213.8萬株,森林撫育面積3748公頃,村及村以下竹木採伐量23.2萬立方米。
畜牧業生產穩步推進,規模養殖比重進一步提高,畜產品質量不斷提升。全年水產品產量12200噸,比上年下降3.7%。
2017年主要畜產品產量和存出欄量如下:
單位:萬噸、萬頭、萬隻
指 標 | 絕對數 | 比上年增長% |
肉類總產量 | 10.0 | 0.5 |
牛出欄 | 4.5 | -9.0 |
生豬出欄 | 90.7 | 0.5 |
羊出欄 | 70.9 | 1.4 |
家禽出欄 | 790 | 1.9 |
大牲畜年末存欄 | 5.0 | -4.6 |
生豬年末存欄 | 46.8 | 2.6 |
羊年末存欄 | 44.7 | 3.6 |
家禽年末存欄 | 402 | 4.1 |
禽蛋產量 | 1.8 | 0.0 |
奶類產量 | 0.9 | 7.5 |
2017年,全縣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226.0萬千瓦,比上年增長0.4%;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純)57931噸,下降2.0%;地膜使用量701噸,下降2.9%;農藥使用量1830噸,下降1.6%;農村用電量31758萬千瓦時,增長9.8%;農田水利建設步伐加快,年末全縣有效灌溉面積達90667公頃,比上年增長2.9%,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得以提高。
第二產業
2017年,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長12.1%。規模以上工業現價總產值增長2.05%(現價),年末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206家,比上年淨增24家。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239.5%,比上年下降21.8個百分點。實現利潤7.5億元,主營業務活動利潤率6.6%。
全年建築業完成增加值19.9億元,比上年增長16.0%,占國內生產總值的9.2%。全年資質以上建築施工企業實現利稅0.83億元;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24.9萬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積84.3萬平方米。
第三產業
- 國內貿易
2017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05.7億元,比上年增長11.8%,分城鄉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71.8億元,增長11.7%,鄉村消費品零售額33.9億元,增長12.0%。分消費形態看,批發業18.6億元,增長11.5%,零售業75.0億元,增長11.8%,住宿業0.9億元,增長12.5%,餐飲業11.2億元,增長12.3%。
- 對外經濟
2017年,利辛縣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4047萬美元,比上年增長37.39%,其中:出口4045萬美元,增長45.82%。
投資環境不斷最佳化,引資渠道進一步拓寬,全年實際利用外資達15297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0.5%。
- 房地產業
2017年,利辛縣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額47.7億元,比上年增長47.1%。全年商品房新開工面積97.9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36.2%,竣工面積12.8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8.8%,商品房銷售面積92.4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29.0%,商品房銷售額54.3億元,比上年增長66.3%。
- 金融業
截至2017年末,利辛縣全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344.4億元,比年初增加25.4億元,比上年增長8.0%。其中:儲蓄存款239.5億元,比年初增加27.3億元,增長12.9%。全縣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190.3億元,比年初增加34.8億元,比上年增長22.4%。
- 保險業
2017年,利辛縣全年保險系統(人保和平保)保費收入5.6億元,比上年增長9.8%。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2.7億元,壽險保費收入2.9億元。賠款和給付支出3.2億元,比上年增長52.4%。其中,財產險業務賠款支出1.7億元,壽險業務賠款和給付支出1.5億元。
社會事業
科技
截至2017年末,利辛縣共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4萬人。申請國家專利204件,其中:發明專利36件,實用57件,外觀設計111件。
教育
截至2017年末,利辛縣職業高中4所,在校學生為15210人;普通中學72所,在校學生82984人,其中:高中5所,在校學生18529人,國中67所,在校學生64455人;國小281所,在校學生135830人。國中階段適齡人口入學率為100.0%;國小學齡人口入學率為100.0%;普通國中和國小學生輟學率分別為0.07%和0.04%;國小畢業生升學率為101.65%;國中畢業生升學率為86.58%。
文化
截至2017年末,利辛縣有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館藏圖書5.0萬餘件、冊,檔案館1個,館藏圖書資料3萬卷冊。縣級廣播電台、電視台和有線電視台各1座,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100%。
體育
2017年,利辛縣全年共完成村級體育活動2076場;舉辦利辛縣體育中心體育趣味系列活動20多場次。競技體育成績突出。2017年“亳州論劍”國際武術大會參加亳州市青少年武術套路錦標賽,獲金牌:9塊,銀牌:16塊,銅牌:14塊;參加亳州市青少年跆拳道錦標賽,獲金牌:2塊,銀牌:4塊,銅牌:7塊;參加亳州市青少年武術散打錦標賽,獲金牌:9塊,銀牌:10塊,銅牌:17塊。
衛生
截至2017年末,利辛縣擁有衛生機構466個,其中:醫院、衛生院32個,衛生防疫機構1個,婦幼保健機構1個,衛生監督所1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7個,村衛生室360個。年末醫院、衛生院共有病床3846張。年末擁有各級各類衛生技術人員3763人,其中:醫院、衛生院3170人,衛生防疫機構25人,婦幼保健機構115人。專業技術人員中,執業醫師1486人,註冊護士1540人。
勞動就業
2017年,利辛縣全年新增城鎮就業崗位15613個,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8%。
社會保障
2017年,利辛縣參加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人數1469512人,參合率105.9%。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為25231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為27000人。年末享受城鎮、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分別為2282人和17203人,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分別為1792.3萬元和5855.7萬元。
社會福利
截至2017年末,利辛縣各種社會福利收養性單位數23個,享受政府特困供養人員10414人,其中:集體集中供養2663人,集中供養率25.6%。
基礎建設
2017年,利辛縣全年郵電業務總量5.1億元,其中:郵政業務總量0.9億元,電信業務總量4.2億元。年末電話用戶63.3萬戶,其中:固定電話用戶2.4萬戶,行動電話用戶60.9萬戶,網際網路用戶10.0萬戶。
交通運輸
交通
運輸
2016年,利辛縣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增加值8.4億元,比上年增長3.9%。
交通客貨運輸周轉量
指 標 | 絕對數 | 比上年增長% |
貨物周轉量 | 220615萬噸公里 | 9.0 |
其中:公路 | 215763萬噸公里 | 9.0 |
水運 | 4852萬噸公里 | 7.0 |
旅客周轉量 | 165604萬人公里 | 3.0 |
歷史文化
利辛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是春秋時期吳楚爭雄要地。境內有伍奢冢、禪陽寺、陰陽城、紀家塔、節孝坊等古遺址。伍子胥打馬過烏江的故事膾炙人口,柳下惠坐懷不亂的傳說廣為流傳,王人農民詩畫享譽中外,胡集猴戲雜技走遍全國。清音戲、拉魂腔、淮北大鼓及展溝九曲黃河燈陣被列為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風景名勝
邵廟邵廟坐落在利辛縣西部邊緣,屬王人鎮管轄,距縣城40千米。 最初的邵廟具體是何年所建現在早已無從考證了,原來的廟不斷毀壞又不斷重修,現存的廟也是經過從現在廟裡存放的幾塊碑記可知,邵廟在光緒17年,光緒22年,民國5年及公元1994年都經過了重建。現在的邵廟是在邵廟國小搬遷後,在2002年翻蓋的,當時邵廟集上的百姓及社會各界人士出資出力,將原來僅存的兩間小廟扒掉,在原址重新蓋了一座有房屋十四餘間的新廟,正中有五間大殿,兩邊是6間偏殿,並重新塑了“三霄”和“十殿殿閻君”塑像。 | |
伍奢冢遺址 位於利辛縣孫廟鄉廟李村東北,為新石器時代至漢代遺址。遺址呈谷堆形,占地30000平方米,因伍奢冢在此而得名。冢上文化堆積層為38米,冢下為18米(河堤剖面),冢南100米處有土城牆遺址,東西長140米,基寬3米,高出地面半米許,城牆北側發現有古井,鍋灶遺蹟等。20世紀60年代,曾發現有石斧、骨針、陶網墜、紅燒土等。1980年以來,地面採集大量文物標本,經專家鑑定,為大汶口文化晚期遺物。其上層夾雜著東周至漢代遺物。該處具有重要的保護價值和學術研究價值。為安徽省文物保護單位。 | |
白鷺洲國家級水利風景區 白鷺洲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座落在利辛縣城東南18千米處闞疃鎮境內, 位於茨淮新河之濱,距縣城20千米。水陸交通便捷,茨淮新河和利鳳公路貫穿全境,距京九鐵路最大的編組站一阜陽站及阜陽飛機場60多千米。景區總占地面積1800畝,其中水域面積600畝。風景區由茨淮新河、利闞新河、白洋溝、月牙河和利闞新河公路橋、永幸河公路橋等水利工程設施和由幾條水系圍合而成的三個島嶼共同組成。2009年被評為國家3A級水利風景區。 |
風味小吃
展溝燒餅展溝燒餅的製作方式極其簡單,把麵粉、豬油、五花肉、蔥、姜、食鹽、麻油、孜然、芝麻等材料備好以後,和面,加入少許米酒,醒面以後,撒上麵粉,再和面,把調好的肉餡抹到麵團內,拉扯成不規則的鞋底狀,然後,撒上芝麻,貼在炭火爐的壁上。在皖北吃鞋底燒餅,需要佐以牛肉湯來吃,所以,許多牛肉湯店鋪門前都擺有燒餅爐子,兩者相互幫襯,湯為君王,餅為臣,一方大碗公就是皖北人的美食江山了。傳說展溝燒餅是柳下惠發明的,傳奇色彩濃厚。 | |
燒巴子利辛縣位於淮河以北,以麵食為主。燒巴子是當地一種面做的餅類小吃,與外間燒餅相似但又有不同。燒巴子製作時以水和面無需加入油脂,濕法成形後灑上當地產的白芝麻貼在爐膛內壁,一般使用炭爐,後期有使用煤爐代替者但略失風味。製作者也有在成品表面撒以蔥花或者刷上麥芽糖液,各具不同風味。 | |
江集羊肉湯 江集羊肉湯多由整羯羊加佐料,微火久燉所得,味道濃重、鮮美、無膻味,可與杭州的傳統 “掏羊鍋”相媲美。在這裡,凡羊身上可食之物你都有機會品嘗到。若在湯中放些當地特產紅芋冬粉,加重胡椒或辣椒作料兒,食用起來更是別有一番風味。 | |
孫集米酵子製作米酵子,先將糯米(或粳米)放入水中浸泡,再用鍋蒸熟,之後盛入盆中冷涼,拌入酵母菌(俗稱“小藥子”),蓋嚴密封,低溫季節還要加蓋棉絮保溫。一般過一天兩夜既成,盆中出來的微黃液體,叫米酒。在製作過程中千萬不要沾油花,否則米會出綠、黑霉,做不成功。 米酵子富含維生素、胺基酸、糖、礦物質等人體所需的營養成分。 | |
利辛撒湯撒湯是以牛羊肉、雞肉為原料,配以蔥、姜、辣椒、胡椒、味素、食鹽熬制而成。其製作方法是:將牛羊肉、雞肉洗淨,放入砂鍋內,注入清水,放入各種佐料,大火煮至水開,將澱粉攪拌均勻,做成芡汁,一起兌入湯鍋中,小火再將雞湯燉開,將雞蛋打散、倒入湯里拌成蛋花,至雞蛋熟,盛出即可。喝湯之前,可以根據個人喜好放入香菜碎,醋,荊芥,麻油及黑胡椒粉。 傳說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喝了此湯大加讚賞,並欣然命筆提寫“撒湯”二字。皇帝金口玉言,從此撒湯便成為風靡大江南北的一道名吃。 |
著名人物
伍子胥:(?—前484年)名員,春秋楚國乾溪(今利辛縣西北部,傳說又叫“陰陽城”)人,吳國大臣。伍子胥之父伍奢為楚平王子建太傅,因受費無忌讒害,和其長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殺害。伍子胥帶太子建之子逃到吳國,成為吳王闔閭重臣。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帶兵攻入楚都,掘楚平王墓,鞭屍三百,以報父兄之仇。
李黼:字子威,生於元成宗大德二年(1299年),祖籍利辛縣天官李村。其父李守忠官工部尚書。泰定四年(1327年),30歲的李黼在大都(今北京),獲廷試第一名,授翰林修撰,後轉江西行省朗中,入為國子監丞,遷宜文閣監書博士,兼經筵官,及升秘書太監,拜禮部侍朗。
夏之臣:字一無,明代直隸亳州張村鋪(今利辛縣張村鎮)人,生卒年不詳。明朝萬曆十一年(1583年)進士。夏之臣在萬曆年間所作《評亳州牡丹》,文中提出“其種類異者,其種子之忽變者也”的種子突變說,較荷蘭植物學家德·弗里斯的“突變”說早300年,是近代科學初創階段生物進化思想的傑出代表和現代突變學說的先驅。
孫逸久:(1906-1992),名可軾,字逸久,別號“孤桐跛叟”,利辛縣闞疃鎮人,原安徽省文史館館員、安徽省書法家協會會員、政協利辛縣第二屆委員會委員。1992年1月去世,享年86歲。
李奇茂:西潘樓鎮人,出生於1925年3月22日,現居台灣,歷任國立藝術學院教授、美術系主任、聖荷西大學教授、北加州大學教授。1987年美國舊金山市為表彰他為東西方文化交流作出的貢獻,特別宣布11月29日為“李奇茂日”。
管應朋:(1930年-2004)號“萬人迷”,利辛縣程集鄉管樓村人,著名民間花鼓戲藝人,為安徽省花鼓戲“四大名旦”之一,曾在懷仁堂為中央領導人演出。
侯廣忠:(1938-2004年),利辛縣展溝鎮展溝村人,葛洲壩水力發電廠廠長。“侯氏方案”確保了百年不遇特大洪峰的泄洪成功,被水電部授予二等功。1991年獲得湖北省勞動模範稱號,1993年獲得湖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1994年獲教授高級工程師任職資格,1995年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