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

榆是一種落葉喬木,葉橢圓狀卵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2-8厘米,兩面均無毛,間或脈腋有簇生毛,側脈9-16對,邊緣多具單鋸齒;葉柄長2-10毫米。花先葉開放,多數成簇狀聚傘花序,生去年枝的葉腋。翅果近圓形或寬倒卵形,長1.2-1.5厘米,無毛;種子位於翅果的中部或近上部;柄長約2毫米。 分布自東北到西北,從華南至西南(長江以南都系栽培);朝鮮,蘇聯和日本也有。枝皮纖維可代麻制繩、麻袋或作人造棉和造紙原料;樹皮可制澱粉;嫩果、幼葉可食或作飼料;種子榨油;木材可作家具、農具;果實、樹皮和葉入藥能安神,治神經衰弱、失眠。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榆
  • 別稱白榆榆樹(elm)、家榆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金縷梅亞綱
  • :蕁麻目
  • :榆科
  • :白榆、榆樹
  • 拼音:yú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漢字演變,相關解釋,醫學資料,古籍解釋,康熙字典,

形態特徵

落葉喬木,在於早貧瘠地方呈灌木狀。分布於森林草原、乾草原以至荒漠帶;在居民區周圍也有零星散生。垂直分布一般在海拔1000米以下,在新疆天山可達海拔1500米,在陝西秦嶺可達海拔2400米。生態幅度廣泛,從溫帶、暖溫帶一直到亞熱帶都可栽植、深根性,根系發達,具有強大的主根和側根,有利於適應各種氣候帶的不同生境條件。物候期各地稍有差異,從芽萌動開始到落葉為止,整個生長期的長短不同。在華北和西北比東北地區生長期要長30—40天左右。在我國北方,3—4月開花—6月果熟。種子成熟後應及時採種播種,如不能及時播種,要密封貯藏以免降低發芽率。種子含水量為8%,經密封貯藏後,其發芽力可保持近兩年。榆樹種子發芽率一般為65—85%,千粒重7.7克,每公斤12一13萬粒,種子更新狀況良好,據調查在遼寧省西拉木倫河中游固定沙地的草場上,林綠50米以外每平方米為9株。榆是陽性樹種,幼齡時測枝多向陽排列,壯齡時樹枝向外伸展,形成龐大的樹冠。耐寒性強.在冬季絕對低溫達-40—-48℃的嚴寒地區(內蒙古海拉爾),也能生長。抗旱性強,在年降水足200毫米,空氣相對濕度在50%以下的乾旱地區能正常生長,但必須是在水分條件較好的低地。喜土壤濕潤、肥沃,但對土壤要求不嚴格,乾燥瘠薄的固定沙地和栗鈣土上也能生長。耐鹽鹼性較強;在含0.3%的氯化物鹽土和含0.35%的蘇打鹽土,PH9.0時尚能生長。不耐水淹,地下水位過高或排水不良的窪地,常引起主根腐爛。此外,對煙和氟化氫等有毒氣體的抗性也較強。榆生長快,壽命長,一般20—30年成材。由於立地條件不同,生長量也有明顯的差別。同樣18年生植株,在土壤肥沃、水分況良好的條件下。比生長在土壤較瘠薄的材積量要高出近1倍。據遼寧省西部防護林區調查報告,在沖積性壤上和厚層褐色土上,生長比在沙土和鹽鹼土上快2—4倍。可採用植苗和直播兩種方法造林。

分布範圍

榆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東、山西、內蒙古、陝西、寧夏、甘肅及新疆等省(區)。西藏、四川北部江下游各省也有栽培;朝鮮、蘇聯、蒙古也有分布。

主要價值

葉、嫩枝及果在青鮮狀態或曬乾後為家畜所喜食,但牛、馬採食較差。內蒙古牧民常將其葉放入酸乳中,飼餵幼畜,為高營養價值的飼料。樹皮澱粉、嫩葉和果實人可食,也可做豬的飼料。榆的化學成分見表143—1,榆時及嫩枝葉含有較豐富的蛋白質和無氮浸出物,纖維含量較低,灰分中含鈣較多,磷較少,且變化較大。必需胺基酸中,組氨酸和蛋氨酸含量較高(表143—2)為良等飼料。

漢字演變

榆
榆

相關解釋

釋名:零榆。白者名粉
榆木榆木
榆,白枌。——《說文》。按,榆皮色赤,其白者為枌也。莢可食,亦可為醬。
堇萱枌榆。——《禮記·內則》
我決起而飛,搶榆枋而止。——《莊子·逍遙遊
落葉喬木,葉卵形,花有短梗,木材可供建築或制器械、家具等。如:榆枋(借喻見識淺陋;也指眼界狹小);榆莢(古代錢幣名稱,漢代鑄造)。
榆莢yújiá 〖elmseedsorpods〗榆樹結的果。
榆木yúmù 〖elm〗榆樹的堅韌的木材,廣泛用來做器械、家具和木桶。
榆
榆木腦袋yúmùnǎodai〖diehard〗用很硬的榆樹根比喻頑固的腦袋有些榆木腦袋做了多年糊塗夢,不撒著囈怔呢!
榆錢,榆錢兒 yúqián,yúqiánr〖elmseedsorpods〗〖口〗∶榆莢,圓小似銅錢

醫學資料

氣味:白皮:甘、平、滑利、無毒。
榆
主治:1、喘不止。用榆白皮陰乾,焙為末,每天清晨和晚上用末二錢、水五合,煎成膠狀服下。
2、虛勞白濁。用榆白皮二升,加水二斗,煮成五升,分五次服下。
3、小便氣淋(按:指小便時覺氣脹面排尿困難)。用榆枝石燕子煎水,每日飲服。
4、五淋澀痛。用榆白皮陰乾、焙研,每取五我,加水五合,煎如膠,一天服二次
5、口渴多尿。用榆皮二斤,去黑皮,加水一斗,煮成一升。每服三合,一天服三次。
6、身體突然浮腫。用榆皮搗為末,同米煮粥吃,以小便能暢為效。
榆
7、早產後流血不止。用榆白皮、當歸(焙)各半兩,加生薑水煎服。
8、胎死腹中或母因病欲墮胎。用榆白皮煮汁服二升。
9、頭、身長瘡。用榆白皮研為末,調油塗搽。
10、火傷成瘡。嚼榆白皮敷塗。
11、五色丹毒(又名游腫)。榆白皮研為末,調雞蛋白塗搽。
12、背疽。用榆根白皮,切細,清水洗淨,搗至極爛,調香油敷搽,留出瘡頭透氣。藥乾則以苦茶潤濕,若藥已不粘,須另換新調的藥。
13、小兒瘰癧。用榆白皮生搗如泥,封塗患處。經常換藥。
1、消水腫,利小便,下石淋。用榆樹嫩葉作湯或炒吃。
2、膽熱虛勞不眠。用榆葉、酸棗仁等分。加蜜做成丸子,每日服適量。
3、酒鼻。用榆葉煎汁常洗。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羊朱切《集韻》容朱切《正韻》雲俱切,𠀤普兪。《說文》榆,白枌。《陸璣·草木疏》榆有十種,葉皆相似,皮及木理異。《爾雅》釋榆者三:一曰藲荎。郭註:今之刺榆。疏:《詩·唐風》山有樞是也。一曰無姑,其實夷。郭註:無姑,姑榆也,生山中,葉圓而厚,所謂蕪荑是也。一曰榆白枌。疏:《詩·陳風》東門之枌是也。
又《禮·內則》菫荁枌榆,免薧滫𤅵以滑之。
又《禮·檀弓》諸侯為榆沈設撥。《注》以水澆榆白皮之汁,有急播地,引輴車使滑。
又《嵆康·養生論》榆令人瞑。《博物志》啖榆則眠不欲覺。
又《周禮·夏官·司爟注》鄹子春取榆柳之火。
又《本草集解》大榆二月生莢,樃榆八月生莢。
又桑榆,晚景也。《後漢·馮異傳》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又地榆,草名。《博雅》菗蒢也。
又白榆,星名。《古樂府》天上何所有,歷歷種白榆。
又枌榆,鄕名。漢高立社於此。《前漢·郊祀志》高祖禱枌榆社。
又榆林,塞名。《水經注》諸次水東逕榆林塞,世謂之榆林山。
又姓。《後漢》將軍榆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