潁上大米

潁上大米,潁上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潁上大米
  • 產地名稱:安徽省阜陽市
產品介紹,自然和人文因素,地域範圍,產品品質,特定生產方式,包裝標識,

產品介紹

潁上大米飽滿晶瑩,堊白度低,潔白光澤度好;蒸煮後飯粒晶瑩、不黏結,口感綿軟有彈性,清香適口。其獨特的品質特徵:粒小豐潤、色澤光亮、甜潤清香。

自然和人文因素

2.1地質地貌 潁上縣位於安徽省西北部,阜陽地區東部,南臨淮河,中跨潁水,屬典型的淮北沖積平原,境內無山丘,地勢平坦,由西北向東南略傾斜。主要分為三種地形:河間平原、黃泛平原和河谷平原。生產區域土壤類型主要砂礓黑土及棕壤,保供性和通透性皆好,自然肥力較高。為潁上大米的種植生產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2.2水文情況 產區屬淮河流域,有澗河、潤河、潁河、西淝河、濟河五大水系;淮河流經縣境南界。潁河縱貫中部,在沫河口入淮河。沿淮一帶地勢低洼,河灘湖窪地約占全縣面積43%。八里湖、丘家湖、唐垛子湖、丘崗湖、斑草湖、戴家湖、靈台湖散布其間,素有“五河三灣七十二湖”之稱,水質優良,水系分布廣,有利於水稻種植的灌溉。根據國家農業行業標準《農用水源環境質量監測技術規範》NY/T396判定,水質屬2級標準。 2.3氣候情況 產區地處淮河與潁河交匯處、黃淮平原最南端,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向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過渡帶。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光照充足,具有以暖溫帶向北亞熱帶漸變的過渡帶氣候特徵。 年均氣溫16.4℃, 相對濕度為74.2%,年均日照時數為1899.8小時,日照率43%,其中以水稻生長旺盛期的7月份日照時數最多,平均224.9小時;年均降水量1057.6mm,4~9月降水較為集中,6~8月份更是雨熱同季,較有利於水稻對水熱資源的利用。

地域範圍

阜陽市潁上縣所轄慎城鎮、謝橋鎮、南照鎮、楊湖鎮、江口鎮、潤河鎮、新集鎮、六十鋪鎮、耿棚鎮、半崗鎮、王崗鎮、夏橋鎮、江店孜鎮、陳橋鎮、黃橋鎮、八里河鎮、迪溝鎮、西三十鋪鎮、紅星鎮、十八里舖鎮、魯口鎮、古城鎮、建潁鄉、五十鋪鄉、盛堂鄉、關屯鄉、垂崗鄉、賽澗回族鄉、劉集鄉、黃壩鄉總計30個鄉鎮253個行政村。地理坐標為東經115°56′03″~116°38′20″,北緯32°27′23″~32°54′12″。

產品品質

4.1產品品質特色 4.1.1外在感官特徵 潁上大米飽滿晶瑩,堊白度低,潔白光澤度好;蒸煮後飯粒晶瑩、不黏結,口感綿軟有彈性,清香適口。其獨特的品質特徵:粒小豐潤、色澤光亮、甜潤清香。 4.1.2內在品質指標 膠稠度≥70mm;堊白度1%-2%;直鏈澱粉16%-21%,;蛋白質≥7.0g/100g。 4.2質量安全規定 產品質量按照相關標準執行規定。

特定生產方式

3.1產地選擇 選擇地勢相對平坦、肥力中等以上,排灌方便、旱澇保收、不易受水旱災害,集中連片的地區種植。 3.2品種選擇 主栽品種為皖稻88。 3.3水稻種植過程管理 3.3.1種子處理。按每畝用種3.5kg ,將種子在陽光下曬種1-2天,可殺菌並提高種子活力,播種前7天左右浸種,使用溫水或者稻殼提取液浸種,2-3天翻動一次種子,浸好的種子撈出保溫(20℃左右)催芽,直到有80%種子破胸露白再準備播種。 3.3.2 播種育苗。潁上大米產區南部及東部為水田,需育苗插秧,西部及北部多為旱田,稻穀直播,潁上水稻播種育苗期為5月上旬-6月上旬,栽插期6月中下旬,當氣溫穩定在8-10℃以上時播種。用催好芽的種子每畝播種O.5kg,均勻播在做好的育苗田上。 3.3.3 整地、施肥。整地要做到秋翻地,春耙地,插秧前三天水耙耮平,達到地平土細,寸水不露泥;施肥使用炭基複合肥,數量為150斤每畝,使用其他肥料,視土壤肥力施撒。 3.3.4 插秧。秧齡控制在30-35天,當地氣溫穩定在12℃以上時開始插秧,插秧密度,根據本田土質狀況和品種的特性,因地制宜控制在29.7 x13.2cm或29.7 x19.8cm(每畝21.7萬穴左右),每穴插2-3苗,淺插。 3.3.5 灌溉。插秧時保持“花打水”狀態,插後及時補水,淺水返青,保持水層1-2cm;返青到分櫱結束,以淺水管理為主,水層以1-3cm為宜;抽穗後採取淺水管理為宜,前水不見後水,水層不宜深,不超過3cm.採取間歇灌溉的方式。 3.3.6除草。在插秧後30天可人工除草一次,以後據稻田的雜草危害程度,及時人工除草;根據地形可用稻田養魚養鴨來控制草害。 3.3.7病蟲草害防治。加強田間管理創造病蟲害不宜生存的良好環境,草害主要依靠人工除草方式進行;蟲害治理使用物理方法,使用各類殺蟲燈、殺蟲桶;將稻殼醋液1:50配水,製作的殺蟲劑通過無人機噴灑可以大面積有效殺死稻田害蟲;病害治理可利用生物製劑,如春雷黴素,井崗黴素等防治稻瘟病等病害。 3.4產品收穫及後續處理 3.4.1稻穀收穫 潁上水稻收穫在穗黃、葉落、成熟度達到85%-90%時進行;要求不同品種單獨收割、單獨晾曬、單獨儲運、單獨加工、單獨包裝; 禁止在瀝青或水泥地面上或黃泥砂地面上曬穀,防止污染;稻穀低溫貯藏,控制在16-20℃。 3.4.2 大米生產 潁上大米加工時經過4道碾米、3道拋光、4道色選等工序;具體工藝流程為:進料吸塵→打芒清理→一次去石→二次去石→礱穀→谷糙分離→厚度分級機→一道砂輥碾米→二道砂輥碾米→三道鐵輥碾米→四道鐵輥噴風碾米→白米分級→水磨拋光→CCD色選→水磨拋光→CCD色選→CCD色選→水磨拋光→CCD色選→大米精選→電子自動定量包裝,總共二十一道自動化生產工序。 3.5生產記錄要求 潁上大米生產過程中,應建立完善的生產、加工和銷售記錄檔案,並妥善保存3年,以利可追溯性檢查。

包裝標識

5.1標識管理 符合下列條件的單位和個人,可以向登記證書持有人申請使用潁上大米農產品地理標誌標識。 5.1.1生產經營的潁上大米產自登記確定的地域範圍; 5.1.2已取得相關的生產經營資質; 5.1.3能夠嚴格按照規定的質量技術規範開展生產經營活動; 5.1.4具有潁上大米市場開發經營能力。 5.2標識使用 5.2.1使用潁上大米農產品地理標誌,應當按照生產經營年度與登記證書持有人簽訂潁上大米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協定,在協定中載明使用的數量、範圍及相關的責任義務。 5.2.2地域範圍內的潁上大米農產品地理標誌農產品生產經營者,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已獲登記保護的潁上大米農產品地理標誌,須向登記證書持有人提出申請,並簽訂相關契約,按照相關要求規範生產和使用標誌,統一採用產品名稱和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相結合的標識標註方法。 5.2.3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證書持有人,應當允許潁上大米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範圍內的且符合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條件的各個潁上大米生產經營主體,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不得向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人收取使用費。 5.3標識標註方法 潁上大米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實行品牌、標準、標識、監管、宣傳的統一制度。 5.3.1 可以在銷售產品的包裝上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 5.3.2 可以使用登記的農產品地理標誌進行宣傳和參加展覽、展示及展銷; 5.3.3標誌使用人自覺接受登記證書持有人的監督檢查; 5.3.4標誌使用人保證地理標誌農產品的品質和信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