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宮(皇帝居住的地方)

皇宮(皇帝居住的地方)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皇宮,屬於皇帝和他的后妃、子女們生前居住的地方。傳文,玉皇大帝居所紫微宮有10000個宮殿,而皇帝為了不超越神,所以故宮修建了9999間半宮殿。皇上是極陽之身,所以皇宮是是風水學上的陽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皇宮
  • 外文名:imperial palace
  • 性質皇帝和他的后妃生前居住的地方
  • 特點:規模宏大、氣派豪華、富麗堂皇
  • 代表性皇宮紫微城紫禁城
中國皇宮,紫微城,紫禁城,中軸線,四大門,三大殿,後三宮,皇宮的作用及象徵,皇宮嬪御製度,

中國皇宮

中國歷史兩千多年間,產生了數百位皇帝,差不多每個皇帝都建設了規模宏大、氣派豪華、富麗堂皇的陵寢,而且這些陵寢都建在了吉佳壤、風水寶地之上。在皇帝的心目中兩者同等重要。在世人的心目中,似乎往往更注重皇宮,而輕視皇陵。這是可以理解的。如果從歷史研究的角度上看,皇陵的重要性比皇宮一點也不差,甚至更有價值。一座皇宮,可以多個皇帝居住,甚至幾個王朝共同使用。北京的紫禁城是明清兩朝的皇宮,兩朝的24個皇帝都在那裡居住過,前後用了500年,紫禁城基本上沒有大的改變,所以皇宮可以在幾十年甚至幾百年相沿承襲。最能代表皇權的的是寶璽,明朝寶璽二十四方,清朝寶璽二十五方。
皇陵則不然,一個皇帝一座陵,建設的時代不同,當時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科技等情況各異;每個皇帝的愛好、志趣也不同,因而每座皇都帶有那個時代的鮮明特點。所以從歷史研究的角度上看,皇陵比皇宮更重要。

紫微城

紫微城,亦名紫微宮,是武周帝國的政治中心國家象徵, 位於隋唐洛陽城西北隅,是為宮城。始建於隋煬帝大業元年(605年),次年竣工。貞觀六年號洛陽宮武則天光宅元年號太初宮。 自建成後,陸續成為武周後梁後唐後晉北宋七朝的理政之所,存世530餘年,是中國歷史上使用朝代最多的皇宮
紫微城是當時世界上最輝煌壯麗的宮殿群,其建築形制驚世駭俗,影響到了東亞各國的宮殿建設。尤其在武則天時代修建的明堂天堂使其別具特色,成為世界奇觀紫微城占地面積約4.2平方公里,是明清北京紫禁城的六倍;宮內有別殿三十五所 ;至宋代,宮室合9990餘區。
1988年,包含紫微城遺址在內的隋唐洛陽城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洛陽市在紫微城遺址上建設隋唐洛陽城國家遺址公園,園區內實施了明堂天堂九洲池應天門遺址的整體保護展示工程
紫微城在中國古代宮城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皇宮。其平面布局、建築形制,奠定了中國宮城的基本格局,是隋唐以後宮殿建築之範本,被宋代皇宮元大都宮城、明清北京故宮紫禁城等後代皇宮所仿效,甚至還影響到了日本朝鮮韓國等東亞各國。

紫禁城

故宮位於北京市中心,舊稱紫禁城。於明代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漢族宮殿建築之精華,無與倫比的古代建築傑作,世界現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質結構的古建築群。故宮全部建築由“前朝”與“內廷”兩部分組成,四周有城牆圍繞。四面由筒子河環抱。城四角有角樓。四面各有一門,正南是午門,為故宮的正門。
北京故宮北京故宮
人們今天稱她為故宮,意為過去的皇宮。故宮是明代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的建築群,是明永樂十八年到清朝(公元1420~1912年)的皇宮,是無與倫比的古代建築傑作,是世界現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質結構的古建築群。據實際統計,共8704間。
明成祖朱棣奪取帝位後,決定遷都北京,於是於1406年(永樂四年),明成祖下令仿照南京皇宮建設北京宮殿,動用工匠23萬、民夫百萬,至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故宮又名紫禁城,依照中國古代星象學說,紫是紫微垣,位於天的中央最高處,共有十五顆恆星,被認為是“運乎中央,臨制四方”的宮殿,乃天帝所居,天人對應,故名之。故宮占地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共有殿宇8707間,都是磚木結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飾以金碧輝煌的彩繪。
故宮四面環有高10米的城牆,南北長960米,東西寬753米,面積達到72萬平方米,為世界之最;故宮的整個建築被兩道堅固的防線圍在中間,外圍是一條寬52米,深6米、長3800米的護城河環繞;接著是周長3公里的城牆,牆高近10米,底寬8.62米。城牆上開有4門,南有午門,北有神武門,東有東華門,西有西華門,城牆四角,還聳立著4座角樓,角樓有3層屋檐,72個屋脊,玲瓏剔透,造型別致,為中國古建築中的傑作。
故宮的建築依據其布局與功用分為“外朝”與“內廷”兩大部分。“外朝”與“內廷”以乾清門為界,乾清門以南為外朝,以北為內廷。故宮外朝、內廷的建築氣氛迥然不同。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為中心,位於整座皇宮的中軸線,其中三大殿中的“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是皇帝舉行朝會的地方,也稱為“前朝”。是封建皇帝行使權力、舉行盛典的地方。此外兩翼東有文華殿文淵閣上駟院南三所;西有武英殿內務府等建築。
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後三宮為中心,兩翼為養心殿東六宮西六宮齋宮毓慶宮,後有御花園。是封建帝王與后妃居住、遊玩之所。內廷東部的寧壽宮是當年乾隆皇帝退位後養老而修建。內廷西部有慈寧宮壽安宮等。此外還有重華宮,北五所等建築。
故宮嚴格地按《周禮·考工記》中“前朝後寢,左祖右社”的帝都建設原則建造。整個故宮,在建築布置上一磚一瓦都在表現著皇權至上,用形體變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組合成一個整體。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度。同時達到左右均衡和形體變化的藝術效果。中國建築的屋頂形式是豐富多彩的,在故宮建築中,不同形式的屋頂就有10種以上。以3大殿為例,屋頂各不相同。故宮建築屋頂滿鋪各色琉璃瓦件。主要殿座以黃色為主。綠色用於皇子居住區的建築。其它藍、紫、黑、翠以及孔雀綠、寶石藍等五彩繽紛的琉璃,多用在花園或琉璃壁上。太和殿屋頂當中正脊的兩端各有琉璃吻獸,穩重有力地吞住大脊。吻獸造型優美,是構件又是裝飾物。一部分瓦件塑造出龍鳳、獅子、海馬等立體動物形象,象徵吉祥和威嚴,這些構件在建築上起了裝飾作用。故宮前部宮殿,當時建築造型要求宏偉壯麗,庭院明朗開闊,象徵封建政權至高無上,太和殿坐落在紫禁城對角線的中心,四角上各有十隻吉祥瑞獸,生動形象,栩栩如生。故宮的設計者認為這樣才能顯示出皇帝的威嚴,震懾天下。後部內廷卻要求庭院深邃,建築緊湊,因此東西六宮都自成一體,各有宮門宮牆,相對排列,秩序井然,再配以宮燈聯對,繡榻幾床,都是體現適應豪華生活需要的布置。內廷之後是宮後苑。後苑裡有歲寒不凋的蒼松翠柏,有秀石迭砌的玲瓏假山,樓、閣、亭、榭掩映其間,優美而恬靜。

中軸線

為了突出帝王至高無上的權威,故宮有一條貫穿宮城南北的中軸線,在這條中軸線上,按照“前朝後寢”的古制,布置著帝王發號施令、象徵政權中心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帝後居住的後三宮(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在其內廷部分(乾清門以北),左右各形成一條以太上皇居住的宮殿--寧壽宮,和以太后太妃居住的宮殿--慈寧宮為中心的次要軸線,這兩條次要軸線又和外朝以太和門為中心,與左邊的文華殿,右邊的武英殿相呼應。兩條次要軸線和中央軸線之間,有齋宮及養殿,其後即為嬪妃居住的東西六宮。出於防禦的需要,這些宮殿築的外圍築有高達10米的宮牆,四角有角樓,外有護城河。
這條中軸線不僅貫穿在紫禁城內,而且南達永定門,北到鼓樓、鐘樓,貫穿了整個城市,氣魄宏偉,規劃嚴整,極為壯觀。

四大門

故宮有四個門,正門名為午門。午門有五個洞。其平面為凹形,宏偉壯麗。午門後有五座精巧的漢白玉拱橋通往太和門。東門名東華門,西門名西華門,北門名神武門。故宮的四個城角都有精巧玲瓏的角樓,角樓高27.5米,十字屋脊,三重檐迭出,四面亮山,多角交錯,是結構奇麗的建築。
午門,俗稱五鳳樓。東西北三面以12米高的城台相連,環抱一個方形廣場。有1組建築。正中有重樓,是9間面寬的大殿,重檐廡殿頂,在左右伸出兩闕城牆上,建有聯檐通脊的樓閣四座,明廊相連,兩翼各有13間的殿屋向南伸出,四隅各有高大的角亭,輔翼著正殿。這種形狀的門樓稱為“闕門”,是中國古代大門中最高級的形式。這組城上的建築,形勢巍峨壯麗,是故宮宮殿群中第一高峰。午門是皇帝下詔書、下令出征的地方。每遇宣讀皇帝聖旨,頒發年曆書,文武百官都要齊集午門前廣場聽旨。午門從南面看有三個門洞,從北面看則是五個門洞,這種“明三暗五”的形式古人認為這種建築格式更為吉利。其實南面另外的兩個門洞位於午門東西兩側城牆上。午門當中的正門平時只有皇帝才可以出入,皇帝大婚時皇后進一次,殿試考中狀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可以從此門走出一次。文武大臣進出東側門,宗室王公出入西側門。
神武門,明朝時為“玄武門”,玄武為古代四神獸之一,從方位上講,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玄武主北方,所以帝王宮殿的北宮門多取名“玄武”。清康熙帝名叫“玄燁”,因而為避其名諱在康熙年間改名“神武門”。神武門也是一座城門樓形式,用的最高等級的重檐廡殿式屋頂,但它的大殿只有五開間加圍廊,沒有左右向前伸展的兩翼,所以在形制上要比午門低一個等級。神武門是宮內日常出入的門禁。現神武門為故宮博物院正門。
東華門與西華門遙相對應,門外設有下馬碑石,門內金水河南北流向,上架石橋1座,橋北為三座門。東華門與西華門形制相同,平面矩形,紅色城台,白玉須彌座,當中辟3座券門,券洞外方內圓。城台上建有城樓,黃琉璃瓦重檐廡殿頂,城樓面闊5間,進深3間,四周出廊。故宮四門中,只有東華門門釘的規制與其他三門不同,古人認為奇數為陽數,九則是陽數。所以其他三門的門釘都是“橫九縱九”,九九歸一,代表皇權至高無上。但是只有東華門是“橫九縱八”,八九七十二為陰數。之所以採用這種建築規制,是因為考慮到五行學說。皇帝死後其靈柩就從東華門運出,故俗稱“鬼門”。

三大殿

太和門,在午門以內,有廣闊的大庭院,當中有弧形的內金水河橫亘東西,北面就是外朝宮殿大門——太和門,左右各有朝房、廊廡。金水河上有5座橋樑,裝有白色漢白玉欄桿,隨河宛轉,形似玉帶。故宮裡最吸引人的建築是三座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
太和門以北3萬多平方米開闊的庭院中,是外朝的中心: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統稱三大殿(明朝稱:奉天殿華蓋殿、謹身殿,嘉靖時改名:皇極殿、中極殿、建極殿。現名為清朝時名稱)。這三座大殿是故宮中的主要建築,它們高矮造型不同,屋頂形式也不同,顯得豐富多樣而不呆板。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都建在漢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工字形基台上,太和在前,中和居中,保和在後。遠望猶如神話中的瓊宮仙闕。基台三層重疊,每層台上邊緣都裝飾有漢白玉雕刻的欄板、望柱和龍頭,三台當中有三層石階雕有蟠龍,襯托以海浪和流雲的“御路”。在25000平方米的檯面上有透雕欄板1415塊,雕刻雲龍翔鳳的望柱1460個,龍頭1138個。用這樣多的漢白玉裝飾的三台,造型重疊起伏,這是中國古代建築上具有獨特風格的裝飾藝術。而這種裝飾在結構功能上,又是台面的排水管道。在欄板地栿石下,刻有小洞口;在望柱下伸出的龍頭也刻出小洞口。每到雨季,3台雨水逐層由各小洞口下泄,水由龍頭流出,千龍噴水,蔚為壯觀。這是科學而又藝術的設計。
北京故宮北京故宮
太和殿(明朝稱奉天殿、皇極殿),俗稱“金鑾殿”,太和殿高35.05米,東西63米,南北35米,面積2377.00㎡。長寬之比為9:5,寓意為九五之尊。面積是紫禁城諸殿中最大的一座,而且形制也是最高規格,最富麗堂皇的建築。太和殿是五脊四坡大殿,從東到西有一條長脊,前後各有斜行垂脊兩條,這樣就構成五脊四坡的屋面,建築術語上叫重檐廡殿式。檐角有10個走獸(分別為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押魚、獬豸、鬥牛、行什),為中國古建築之特例。大約從14世紀明代起,重檐廡殿是封建王朝宮殿等級最高的形式。太和殿有直徑達1米的大柱72根,其中6根圍繞御座的是瀝粉金漆的蟠龍柱。殿內有瀝粉金漆木柱和精緻的蟠龍藻井,殿中間是封建皇權的象徵——金漆雕龍寶座,設在殿內高2米的台上,安放著金漆雕龍寶座,御座前有造型美觀的仙鶴、爐、鼎,背後是雕龍屏。太和殿是故宮中最大的木結構建築,是故宮最壯觀的建築,也是中國最大的木構殿宇。整個大殿裝飾得金碧輝煌,莊嚴絢麗。太和殿是皇帝舉行重大典禮的地方。即皇帝即位、生日、婚禮、元旦等都在這裡慶祝。
中和殿(明朝稱華蓋殿、中極殿)是故宮三大殿之一也是外廷三大殿中面積最小的,位於太和殿後。中和殿高27米,平面呈正方形,面闊、進深各為3間,四面出廊,金磚鋪地,建築面積580㎡。黃琉璃瓦單檐四角攢尖頂,正中有鎏金寶頂。四脊頂端聚成尖狀,上安銅胎鎏金球形的寶頂,建築術語上叫四角攢尖式。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舉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習禮儀的地方。皇帝在去太和殿之前先在此稍作停留,接受內閣大臣和禮部官員行禮,然後進太和殿舉行儀式。另外,皇帝祭祀天地和太廟之前,也要先在這裡審閱一下寫有祭文的“祝版”,再到中南海演耕前,也要在這裡審視一下耕具。
保和殿(明朝稱謹身殿、建極殿)也是故宮三大殿之一,在中和殿後。保和殿高29米,平面呈長方形,面闊9間,進深5間,建築面積1240㎡。黃琉璃瓦重檐歇山式屋頂。屋頂正中有一條正脊,前後各有2條垂脊,在各條垂脊下部再斜出一條岔脊,連同正脊、垂脊、岔脊共9條,建築術語上叫歇山式。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賜宴外藩王公的場所。保和殿也是科舉考試舉行殿試的地方。

後三宮

故宮建築的後半部叫內廷,是皇帝及嬪妃生活娛樂的地方。前朝與內廷宮殿的分界線乾清門,乾清門以南為前朝,以北為內廷。乾清門左右有琉璃照壁,是清朝“御門聽政”的所在地。太和門和乾清門都是殿的形式,雖然名字上是門,在明代皇帝上朝處理政事都是在太和門,清代的時候皇帝上朝處理政事才改到乾清門。
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中心,東西兩翼有東六宮和西六宮,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之處也是皇帝與后妃居住生活的地方。後半部在建築風格上同於前半部。前半部建築形象是嚴肅、莊嚴、壯麗、雄偉,以象徵皇帝的至高無上。後半部內廷則富有生活氣息,建築多是自成院落,有花園、書齋、館榭、山石等。內廷東側的寧壽宮是當年乾隆皇帝宣布退位後當太上皇養老皇宮,花費一百一十萬兩銀修建。
乾清宮在故宮內庭最前面保和殿的後面。乾清宮是內廷正殿,高20米。重檐廡殿頂。殿的正中有寶座,內有“正大光明”匾。這塊匾在清雍正以後,成為放置皇位繼承人名字的地方,雍正為防止皇子之間爭奪皇位而互相殘殺,採用秘密儲位的方法,即生前將皇位繼承人的名單寫在紙上放在匣子中,一份放在“正大光明”匾額後,一份由皇帝隨身攜帶,待皇帝死後打開匣子當眾宣布皇帝繼承人。在乾清宮的兩頭有暖閣。是皇帝讀書、就寢之地。在乾清宮的西暖閣上下兩側放置27張床,由皇帝自由選擇,據說這樣可以防止刺客行刺,乾清宮是封建皇帝的寢宮。清康熙前此處為皇帝居住和處理政務之處。清雍正後皇帝移居養心殿,但仍在此批閱奏報,選派官吏和召見臣下。乾清宮周圍的東西廡,還有為皇帝存儲冠、袍、帶、履的端凝殿,放置圖書翰墨的懋勤殿。南廡有皇子讀書的上書房,有翰林學士承值的南書房
坤寧宮在故宮“內庭”最後面。重檐廡殿頂。坤寧宮是明朝皇后寢宮,兩頭有暖閣。清代改為祭神場所。雍正後,西暖閣為薩滿的祭祀地。其中東暖閣為皇帝大婚的洞房,正統、萬曆、康熙、同治光緒五帝,均在此舉行婚禮。
北京故宮北京故宮
交泰殿在乾清宮和坤寧宮之間,含“天地交合、康泰美滿”之意。其建於明代,清嘉慶三年(公元1798年)重修,是座四角攢尖,鍍金寶頂,龍鳳紋飾的方形殿。明、清時,該殿是皇后生日舉辦壽慶活動的地方。皇后在此接見嬪妃命婦。清代皇后所謂親蠶典禮,需至此檢查祭典儀式的準備情況。清代的25枚“寶璽”(印章)也曾收藏在這裡(現藏於珍寶館)。
故宮是幾百年前勞動人民智慧型和血汗的結晶。初建時被奴役的勞動者有工匠十萬,夫役百萬。在當時社會生產條件下,能建造這樣宏偉高大的建築群,充分反映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創造才能。同時,為了修建故宮,如所需的木材,在明代時,大多采自四川、廣西、廣東、雲南、貴州等地,無數勞動人民被迫在崇山峻岭中的原始森林裡,伐運木材。所用石料多采自北京遠郊和距京郊二三百里的山區。每塊石料往往重達幾噸甚至幾十、幾百噸,如保和殿後檐的台階,有一塊雲龍雕石重約250噸。

皇宮的作用及象徵

皇宮就是首都,同時也是帝國的中心點。它可以消除首都中的貪污及工業損秏,不過對其他的城市來說,離首都愈遠,貪污損秏消除的效果就愈小。而一個帝國同時間只能有一座皇宮,不過每一個文明還都可以建造一座紫禁城。當人們開始在城市組織他們的社會時,他們的政府也變得更有結構並且更正式。在早期,城市的領導人在城市內設定他們的總部來管理這個城市。而在很多時候,這棟建築也通常是領導人的住所。在富庶的城市中,這些建築設施通常都會被擴建成大型並且占地廣闊的建築,而 且有極豪華的裝飾顯得相當的氣派。這些都是市民榮耀感的來源,而且加強了領導者周圍有關於權利氣氛的
紫禁城--午門紫禁城--午門

皇宮嬪御製度

古人把為皇帝提供性服務的制度叫做嬪御製度。把嬪御所居之處叫做六宮。皇后是皇帝的正妻,位居中宮、並統率六宮,皇后便是六宮之長。嬪御製度和六宮制度是同一個意義。周代,內宰(國君的內廷事務官)的職責之一是,用陰禮(女性應遵循的禮節規範)教導六宮女御、掌進御於五所。秦代,取六國的美女列六宮。幫助漢高祖建立制度的儒生叔孫通,揉合古禮和秦制,把六宮制度延續和確定下來,以後歷代大同小異。六宮嬪御成為制度,就需要給那些為皇帝提供性服務的女性定立名號。《周禮》規定,天子立一後、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皇后是皇帝的正妻,天為乾地為坤,皇天配后土。因此,各代皇后只有一個(有些少數民族建立的朝代例外)。皇后以外,嬪御的名號、數量各代都有不同的規定。除了有名號的嬪御以外,還有數不清的宮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